6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聊聊我眼中的「价值」与「人脉」

 8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8209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聊聊我眼中的「价值」与「人脉」 - 少数派

1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聊聊我眼中的「价值」与「人脉」
利益相关声明:
什么是利益相关声明:
利益相关声明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会影响投稿的最终处理结果——为保证读者准确获取内容创作的背景信息,建议所有作者在提交内容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声明。少数派鼓励准确披露利益关系、内容有参考价值、观点独立的高质量宣传内容。
文中产品由厂商提供

江湖是一套隐形的人际和做事规则,社群有大小,规则有巨细。「交往之道」就是处事大原则下的社会人联结小规则。社会是一个大系统,人们各自聚落生活。在情感需求的驱动下,人傍群而居寄心理情。通过社交,我们连接到自己所属的聚落,无论是「牛」是「恐」,都有各自的一番交际生态。行走社会大江湖,不管你是浪浪山的一芥小妖,还是天庭御前八面玲珑的星君老臣,都无法将自己与人情事故相隔两岸。即使是独行侠,英雄榜上论座次,也还是需要「圈层」认同。

社会性群居动物只有产生交际联结,其情感诉求才会被满足,其自身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一个好汉三个帮,电影中黑帮的马仔常说「I know a guy who knows a guy.」帮主角解围。「有个朋友」,其实就是口语中我们对人脉的理解。人脉已经成了社会人解决问题,需求帮助,开展合作的必备法宝,可以指代为需要潜心养成的人际关系,它可以在得势的时候锦上添花,也能低谷时为你雪中送炭。

人脉,其实是利用人缘交换个人价值的工具网络。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人缘」和「价值」。

「社牛」推杯换盏,「社恐」偏安一隅,交际能力体现了「缘」人的能力。它表示着交际网络梳理通络水平,在人脉中体现了与人建立关系的优势。而人脉不仅是认识人这么简单,「脉」的关键不是发展人头,而是运用自己的价值交换到更多价值。「人王」精英往往能在圈层价值共同体中,用自己某方面的特殊价值加上杠杆,撬动其他方面更大的利益流向自己。

人脉能带来什么

泛泛地说,能够带来资源和机会。

经济社会中,专人做专事,资源才能最大化利用。不谈商贾大咖玩转的巨量资金资源、人力资源,就以普通人所需求而言,资源可以涵盖的范围都很广:它可以是让生活变得从容的精力资源,比如拜托小区保安临时寄存一下大件快递;可以是区别于自己工作领域的信息资源,比如少一些在选购纷繁保险产品时候的无知无措感;可以是切实解决生活问题的民生资源,比如解决子女上学、家人住院的百家愁事......

工作之中也会遇到专业之外的业务,人脉可以帮我们快速地对接到信息、技术资源。生活也常有个麻烦需要托人解决,人脉可以帮我们自然地对接到精力资源、痛点资源。资源最终可以归纳为价值,资源是价值的展示面。人脉提供的是各方面资源的 I/O 接口,对接着社会人聚落中对不同价值的供给和需求。

同时,从个人发展来看,人脉还能够带来机会。朴素地说,职场人需要的机会是职位晋升或是跳槽到心属之位;也会需要不断提升自己业务素质的学习机会,不论是业余个人充电还是委派抱团学习,总是提升业务能力的好契机。「内推」这个近几年火起来的词,就很好地表达了人脉带来机会的含义,我理解的「内推」是通过个人关系,在集体内以私域渠道推荐岗位。这就是最常见利用了人脉,疏通了机会分发路径,对接到了有人脉有价值且需要机遇的人身上。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在三和市场门口找个日结工作,相互都是陌生人,有的干没的干看似全凭运气,但总有和「小工头」熟络的老人儿,扔到人群中也能被拎出来有钱赚。

如何梳理人脉关系

人脉就像一张网,每个人都是一个结点,有的点相对薄弱,不能强劲地连接出更大的网;有的点则在整张网中都起到关键作用,远近关系靠编织出的一张网,掌握拿捏得游刃有余。毫无疑问,强人处在关键点位置,他们的人脉是丰富的。

如果把社会看做一个网络机械,在各个层次通过学历、资历、职业、社交等方式筛选出相应价值量的人员,层次内横向发展价值交换以求人脉通达,层次间强人对接实现阶级跃升,强人就在横纵的人际社会立体网络中脱颖而出,甚至缔结出更为紧密的小网格。为了网格优势利益不受威胁,强人群体自然会卡紧上升通道,「卷」文化由此产生,内耗不可避免。人脉就像是这样一张,强度、大小、疏密都不相同的蛛网,我们趴在上面讨营生,可能摇摇欲坠,也可能四通八达。人脉需要花心思养成,培养第一步可以从人脉的分类开始。

在职场人脉中,有些人职位高、关系广、势能强,可能刚认识或期待与 ta 相识。这时你们的关系还不算亲密,勉强算得上熟络。和这些人成为朋友,可能会带来新的机会,可以把他们视为潜在人脉,理解为是一段等待开发和经营的重要关系。

大多数成年人身边多少都会有几位非常重要的朋友,你们彼此相互认可,也许还在某方面会有依赖,在遇到重要事情时征求对方的意见,关系的走势也会对你的工作生活产生影响,甚至给人生带来重大转折。这些人在人际网络的评估维度中,就是亲密程度很近、影响程度较大的黄金人脉,可以称之为「命友」。比如比尔·盖茨和合伙人保罗·艾伦,比如乔布斯和设计师沃兹尼亚克,如果没有伙伴的支持,他们的事业可能会受到阻碍。

日常中你和他们来往还算比较密切,你们之间的势能差不算大。这部分人可能对我们目前的个人发展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对方蕴藏着可观的发展潜力,未来可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最后,总有一部分在通讯录中的名字,你们彼此认识但不怎么联系、近短期对你也不会带来影响,但又隐隐觉得说不定有什么时候会帮得上忙,保险起见按兵不动继续存着,这些有印象不常联系的人可以称为松散人脉。

LHbGb3YGpoHeZlx0wSEcPZfFnDg
(👆🏻按亲密程度和影响力划分的人脉象限)

寻找在人脉中流淌的价值

罗翔说:「年轻的时候,别把太多心思放在人脉上,不是因为人脉不管用,我非常负责任的告诉你,人脉特管用,不是一般的管用。但问题是,这世界上所有社交关系的法则都是利益互换,如果你自身实力不够,你是不可能有什么厉害人脉的。」

人脉运作其实就是价值的交换。最和谐的人际关系通常是基于等价交换,没有一方觉得吃亏或自卑。人的价值就是流通在人脉之中的资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物尽其用,人有所长,每个人能给人脉资源池中注入的价值属性各异,量值等级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输出价值的同时,也从脉动中汲取能量,给自我提升带来积极效果。正向促进的人脉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机遇,升级资源。能够获得回馈价值的多寡在于你所具备的可交换价值量。在从人脉中获得利益之前,不妨问问自己「我具备什么可以交换的价值」。

首先应该明确,所有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点」。人脉的确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我们带来机遇和资源,为我们铺平一些道路。但我们不能只盲目依赖人脉,而忽视了个人实力的重要性。任何一个人,即便是刚参加工作,零背景、零职业基础的社会小白,也不会是零价值。我们可以试着从职业、技能、圈子来盘点一下自己的优势,让个人价值的长板更长。

很多职业自带优越光环,比如医生、律师、教师等等,能够为最广泛的人群提供便利。中年人可能都有体会,孩子求学入托,老人住院办床,关键时候有个能说上话的朋友,确实能消解不少精力浪费。职业优势意味着在某个领域中,专项能力的独占性,在关键时刻可以发挥出唯一作用,这对其他人而言是不可替代的。隔行如隔山,自己握有的职业优势在价值体系中始终都会被视作硬通货。

技能是脱离于专业的一种显性的个人技术能力。通常是指在专业训练之外的,具有社会活动普适应用价值的能力。例如,擅长写作、PPT、制表、文案、手绘等等,把握合适的时机恰当发挥,就可以帮你连接到不同行业的人。比如你有一定文字功底,能在单位公众号上写写通讯稿,增加写作能力展示面,就可能会让更多目光汇聚在你专业以外的技能亮点上。有时发挥「余热」恰好能够打开工作局面,所以在专业以外的某项技能优势在价值交换中亦能吃香。

这里说的圈子,可以理解是一群相同爱好的「同道中人」,通过社交逐渐形成的聚落。圈子里的人职业可以五花八门,年龄上也可能两代人都有。一个人,可以身处不同的圈子,这是职业所不具备的特点。有一句经常说的玩笑话——「不想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换个角度理解为, ta 的职业是司机,同时在「👩🏻‍🍳杭帮菜技艺交流1群」和「邻里接单——简单缝纫群」 里,爱好和技能使得 ta 在同行中是个特种兵般的存在。跨在多个圈子,精于其中一二,就有了对接圈内外优势的能力,「破圈」对接的价值一样可以交换。

价值定位与传递

职业、技能、圈层,每个人蕴含的价值成色各异。无论人生哪个阶段,我们都需要不断定位自己,定位的是自己的能力、价值、潜力。不清晰的价值判定会给人生发展轨迹带来未知和震荡。明确的自我价值定位包括认清当前和洞见未来。对于此时,明确自己在交际生态上下游人际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对关系网施加影响的能力。对于未来,需要研判自己的潜在势能,保持对今后人脉变化的洞悉。

不管哪个方面价值如何,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都应当客观评估,知道自己能做好什么,哪些事是死穴最好别碰。一旦一个人知道自己能做好什么,不能做好什么,他就可以把「扬长避短」的策略发挥到极致,将人脉供需中欠缺的价值优势最大化,那么他就能从人脉中获得高认可,跃升为高层级节点,同时获得强人关系带来的资源利益。

一切个人资源优势,只有在人脉网络中进行有效传递才具有意义。如果说人脉需要经营,「经」更多指的向内,挖掘自身能力,增加优势价值量。而「营」则更多倾向于向外,向对方营销自己,给对方清晰得表达自己蕴藏的价值,充分呈现自己在交互关系中的稀缺性。价值的有效表达可以通过从他人和从自己两个角度出发。

既然和对方建立了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创造机会,发现对方在某方面价值的需求。及时度量自身,提供合适的资源给对方。 往往「有心之人」总能及时发现需求痛点,不动声色就做了顺水人情。当我们在思考一段人脉时,也许你展示自我的能力并不欠缺,缺乏的是输出价值的机会。

对目标人脉保持关注十分重要,对方的急、难、痛点一般不会直接吐露,这就需要在交往中保持敏锐,对一切建立深度连接的契机「望闻问切」。

具体到日常社交场景中,可以关注对方的社交动态,给黄金人脉加个星标,让他们出现在微信列表的最前面(所以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总有销售的微信名是 5 个 A 开头了吗?),以方便我们定期地翻看一下对方的朋友圈动态,「暗中观察」是找到表达抓手的好方法。再者不如固定地隔期联络一番感情,在沟通中捕捉对方的需求。寒暄中不妨多问一句:最近有什么事情我可以帮得上忙?

当你不能判断对方的需求,但又需要表明自己价值的时候,不妨主动请缨,把自己的优势资源率先兑现。能力的付诸实施一定会比语言交流更能让对方真切了解到你的价值。

分享一个真事,前段时间,部门里有位老同志暑假后就要退休,科室需要他准备些履历方面的文字材料,作为光荣退休宣传纪念。需要整理职业生涯各种物料素材,并将他们数据化,这哪是六旬人能够顺溜完成的事情,本一桩好事却给老同志添了难。见习中的小柯,本身在学校做了几年辅导员工作,擅长归纳历史素材、撰写人物侧写,在刚入职时候就写过老李的人物事迹并在单位公众号上推送。略显「社恐」的她在见习阶段焦虑满满,见习期内免不了和师傅讨经验学本事聊心得,严苛板脸的师傅让她觉得放单之路肯定困难重重。没成想,老李是她的师爷,小柯受老李之托把退休材料写得十分扎实,学徒阶段自然收获了更多钦点传授。正如前面介绍,她就是利用了自己的「技能优势」,并且在适当的时机将价值落地,分享了自己的能力所在,同时传递出善意,表达得自然不刻意。

支招闭环式人脉管理

梳理好人际脉络,标定好人物价值,是人脉管理的唯二窍门。你与他人的连接强弱,交换资源时自然与否,用心在细节,方可见真章。那如何将套路实操,在交往中正确锚定对方价值、维护圈层人脉呢?总结起来,无非把握好三个过程,初见相识-保养关系-开口请求,三个环节应该是逐渐递进,细水长流。

因缘际遇始于相识,人脉的系统化管理是从第一次见面开始的。先问问自己有没有如下场景的尴尬:①商务宴请后留下一堆名片,第二天人名、面孔、公司苦于对不上号,又不好意思询问核实。②加了好友,想第一时间了解对方,却看不到朋友圈内容。③生活中定期出现的「那个谁」,好像是做什么的、在某方面有一手, 却对应不上相识场景和价值亮点,点头打招呼时只好奉上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我比较推荐卡牌式标签化的名片管理方式。在第一次见过交换过联系方式后,将见面的主要内容第一时间记在信息栏中。比如见面的时间、地点,场合,引荐人或是交集关系有谁。之后接洽的两三个小时,会了解更多对方的爱好、关注点等等,这都可以在告别之后及时补充在卡片上。

在过去干枯的通讯录信息中,普通认识只记关系和联系方式,而从人脉管理角度来做就需要加上能力标签。除了对方工作领域的精确客观记录外,还可以从他个人的性格、爱好、社交、外貌来加以描述。比如前段时间游泳时候认识的张先生,他是儿童医院的副主任医生,业余爱好游泳,大众水平却喜欢钻研。在卡片中首先我会记录下他的价值亮点——「儿科医生」,我们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在卡片中我还会写:

  • 性格:外向、理性
  • 爱好:旅游、跑步、游泳
  • 社交:讲话文明,话风严谨
  • 外貌:黄色泳帽+宁泽涛同款泳镜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标签」都是在道别当天我填充进去的,大脑是容易遗忘的,当大脑遗忘了这个人之后,卡片就能帮我们记着,卡片是帮我们迅速重建连接的重要工具。值得一说的是,为了避免我记不起来人物和场合,我会在外貌里面写下见面时候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细节点,之后再打招呼时候也好有个话头,「张医生最近还游泳吗?之前你带的是宁泽涛同款吧,我看 speedo 也出了新款,有空游泳试试啊!」人脉卡片就像玩卡牌游戏一样,职业和特长是他的核心价值,比如理财经理、英日双语等等,而其他的标签则是对这个人的侧写。侧写也是必要的,是我们触达核心价值前的过渡区,通过「围点打援」从侧面深入我们与他个人关系,毕竟术业有不同,但我们可以在性格、爱好等方面可以保持亲密,增进相互信任。

保养关系重在认识之后的及时跟进。我通常会在和他人见面的 24 小时内,给对方发一封跟进的邮件或信息。在信息中,可以表达出认识对方很高兴,点赞对方某些特质,也可以说对方的一些观点和态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想后续有机会多交流等。

比如在和张医生泳池相遇后,在第二天我去游泳之前,我给他的信息会问「张医生你好,昨天有幸游泳时候相识, 您的体力可真好,连续 2000 米自由泳感觉都还有余力,我留意了一下配速不慢的。平时工作这么忙还能保持锻炼,向您学习👍🏻」。如果跟进晚了,初次相识就跨到开口帮忙,会让别人觉得你把他看得很轻,有用的时候才会想到他。值得一提的是,平时不妨加好友后,设置成能够让对方看到朋友圈,内容分组自己考虑。就好比要请人家来家做客,却把后院紧锁,不诚意就会让人芥蒂三分。朋友圈也是个人 IP 的橱窗,对方也可以从你呈现的内容中了解你的侧写标签。当然关系保养还是要靠扎扎实实地联系和接触,不要亲信了「杀猪盘」笃定对方某方面的价值和能力,总之待人之道真诚第一。

储备了人脉,锚定了价值,当我们需要请人帮忙,该怎么表达呢?我们总是说「朋友是麻烦出来的」,但很多人却做不到,因为我们受「独立、自主」的观念影响太深了,总觉得给别人添麻烦不好。但麻烦真的可以帮助我们增加更深层次的连接,会增加彼此的信任,你如果主动请求别人帮一些小忙,也会让别人在请求你帮助的时候更加没有顾虑。

但在麻烦别人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什么事都麻烦别人,这样恐怕会事与愿违,让人讨厌。请别人帮忙只能是偶尔的,而且必须是对方能够办到的事。如果太繁琐、太难办到,就是给对方出难题了,会让对方很不舒服。比如我想去儿童医院挂一个湿疹专家号,我就会请张医生推荐一下医生和比较合适看病的时间段。虽说这些信息一样可以从其他途径了解,但我知道他一定能够提供相应信息,在交往中我确定他会实实在在帮忙,所以还是开口相问。适度麻烦他人,也会为我们自己提供答复的机会,为递进关系提供抓手。

擅做「有心之人」,用好省心工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烹好人脉这锅炊,除了从「价值米缸」中盛米淘洗和料理人用心照看,更得有趁手巧具相助。当我们谈论「人脉管理」的时候,我们实际上谈论的是记录际遇中的相逢,标记零散事情中的价值亮点,梳理人因关系脉络。

「管理」体现在对已知人脉信息的归档和遴选,日常中只有当「遇上事儿」时,我们大概才会坐下来为「找个人,看能不能帮忙再找找谁」而苦思求索。生活中的相识,或是因缘际遇,或是水道渠成,这些事那些人总是零零总总地发生着。我们又能否在与他们的偶然相逢中,捕捉到金子般的闪光,做个有心人记录下来,有朝一日让金光再次闪耀?

冗杂纷繁的工作已让人负重前行,信息爆炸时代下的大脑不堪重负,越是牵挂的事多,越是忘性惊人。我们能记住的名字远远少于手机通讯录中的数量,至于有多少能对得上面孔,那可得再打几分折扣,更别提对这人的闪光点还有印象了。一条关于每个人朋友圈的「150 定律」大概可以解释。「150 定律」又称「邓巴数定律」,由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 148 人,四舍五入大约是 150 人。

让我惊诧的是,每天都在用手机,让它记下这么多名片,但你真正能够维系的圈子,也就是 150 这么多。而那第 151 往后的人们,应该就区别了人脉资源水平。经年累月下来,一摞人又叠在一摞人上,如果没有辅助工具帮助,成系统、高效地搭建人际档案,还想经营好人脉,真的会力有不逮。记录的力量会随着遗忘而显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或是选择返璞归的方式,拉起表格记在本上;或是在手机应用中选择一款组织管理的 app,为我搭建人网所用。最近尝试了 WOLB 这款主打人脉管理功能的应用,经过些许摸索,发现这款应确实用能够解决一些名片管理场景中的应用需求。

WOLB 是 Well Organized Life Booster 的简写,定义为一款效率工具,旨在促进生活组织效率,是一系列日历、待办事项、便签等工具的集成。相比通讯录和其他日程效率类应用,在 WOLB 中的「人脉模块」可以将记录的人-事-时串联起来。比如我在单位球赛中认识了新同行,除了通常记下的认识场合和基本信息外,我可以在爱好栏中记录下他擅长打的位置、球鞋尺码,甚至插入照片等。下回再有比赛活动,通过协会标签锁定到人员喜好,在筹备奖品时也方便低调置办。

人物侧写可以记录得非常详尽。通过丰富的细节填充,名片会显得非常鲜活。WOLB 中可供标记的名片维度十分全面,让人脉档案也可以变得生动立体。比如我喜欢在信息列表中记一些与我的互动事件,比如我管理的单位篮球协会,不管是外联还是内部活动,随手记下哪些人是「詹黑」或是「库蜜」,青睐的球鞋品牌等,每次组织活动工作也好有的放矢,几次活动下来竟然协会阵容庞大了。

T4vJbuHguo4keJxLvvYc75F2nKf

(👆🏻丰富的名片记录细节&视觉化的关系网络👆🏻)

用了一段时间后,对于基于数据记录的工具软件,还是会有一些建议和一点顾虑。 WOLB 既然英文叫做 Life Booster 并不是 Business Buff,我觉得如果名称的「商务味」淡一些应该会更加亲切。效率工具能在不同方面发挥好组织作用即可,交互名称完全可以不迎合于「精英」质感的政商偏好,比如「纪要」页面就显得很有距离感。另外建议在下一个版本中升级「搜索」功能,使用中发现目前只能搜索标签、姓名,对填充的爱好、互动事件等不能检索出来。比如我想起之前一次活动名称,想找到那次活动是什么时候、哪些人参加的,如果能搜索「互动事件」名称,就能找到该标记事件下的所有关联人。能够做到检索内容全覆盖将会更便利。还有一点顾虑,既然能导入和导出「人脉信息」,通过 app 记录的信息可不仅仅是姓名、电话。如果详尽起来,甚至生日、偏好、秘密、忌讳都可能包含在内,触及的隐私安全问题不得不严谨对待,这方面如何能让使用者更加安心值得深入研究。

其实经营人脉不难,说白了就是把人做地道,把事做漂亮,把话说体面,人脉肯定不会差。所有人脉往来的核心还是在人待人、人处事上。做人真诚,相互建立信任关系是优质人脉的第一步。开创自身价值维度,增加影响力是晋升关系层次的基石。不论是采用古早的「黄页」还是新颖的软件 app,工具的作用在于保存记忆。在得到了克服忘性的辅助后,我们更应该多用些心思观察事件间的关联上,发现人对事的情绪反应上,思考人的价值需求上。倾注耐心和细心滋养人脉,捋顺人际关系让交际不再纠结。管理好人脉,让身陷忙碌焦虑的社交氛围的人们,多几分豁然的松弛感。

> 下载少数派 客户端、关注 少数派小红书,感受精彩数字生活 🍃

> 实用、好用的 正版软件,少数派为你呈现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