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德国大众50亿投资小鹏买技术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bitai.com/2023/07/7197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德国大众50亿投资小鹏买技术

一凡一凡 2023-07-28 09:56:13 来源:量子位

市值暴涨200亿

贾浩楠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车圈重磅“炸弹”:

大众,刚刚40亿投了小鹏汽车

更加关键,大众将和小鹏联合开发智能电动车

消息一出,美股小鹏立刻强势上涨,截至收盘,已经疯狂涨了26%,相当于市值膨胀30多亿美元(目前市值168亿美元),活生生涨出一个独角兽企业。

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德国大众50亿投资小鹏买技术

这一消息足以让投资界、工业界震惊。

理念、方向、体量、影响力,全然的不同的两个车企,甚至可以说是针锋相对的竞争对手:

大众在守百年基业,小鹏则高举智能化大旗革旧立新。

他们的联合看似反常和意外,但内在逻辑无比清晰合理:

中国智能车玩家,已经在引领变革浪潮。

老牌巨头顺应和跟随,也不再遮掩和避讳。这次官宣,相当于中国智能车首次“登堂入室”,大方且公开的改造重塑百年汽车工业。

大众持股小鹏、合作造车

大众和小鹏的合作,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合作造车:

在合作的初期阶段,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这两款专属于中国市场的新车将补充基于MEB平台的产品组合,并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

其次是投资:

作为这一紧密、长期战略合作的一部分,大众汽车集团将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15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股份发行将取决于惯例交割先决条件的达成,包括适用的监管审批。

双方合作造车,更大的可能性是大众获得授权,使用小鹏的新能源架构、自动驾驶算法,来开发全新车型

因为声明中说2026年上市的合作车型,与现有MEB平台ID系列并行,所以很有可能还是挂大众标,走大众渠道。

但也不排除成立合资新品牌的可能。

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德国大众50亿投资小鹏买技术

另外一个重点是投资7亿美元。大众持有小鹏近5%的股份,进入董事会,但表述上强调“观察员”席位,很可能是没有投票权重的,小鹏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大决策,也很大概率并不受大众影响和节制。

为什么大众愿意接受?从双方的表述中可以推测一二。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首席执行官孟侠表示:

电动汽车市场强劲增长,我们希望开拓更多市场机会。将重点放在与实力雄厚的本土合作伙伴开展联合开发项目上,以迅速扩大我们的产品组合。
目标是与小鹏汽车一起,从 2026 年起推出两款新的智能网联车型,为大众汽车品牌开拓新的客户群体。

大众的MEB平台诞生的ID系列车型,产品力并不够。必须有好的新能源产品,尤其是智能汽车产品。小鹏能给。

而何小鹏这么说:

我们将互相分享智能电动汽车的技术和世界一流的设计及工程能力,并相互学习。

将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以及小鹏汽车的 G9 平台、智能网联和高级辅助驾驶技术,共同开发两款在中国市场以大众品牌销售的 B 级纯电动汽车(BEV)车型。这两款车型预计将于 2026 年开始生产。

自小鹏汽车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全栈自研电动汽车平台以及车联网和自动驾驶软件。

首先是明确基于G9平台,开发B级纯电车型。

另外双方互相学习长处,而小鹏的长处就是全栈自研的智能化能力。

所以也许可以这样翻译大众与小鹏的合作:

大众需要快速解锁智能汽车技能包,百年老牌汽车巨头,给小鹏汽车这个成立9年的新势力,交了一笔价值7亿美元的学费。

大众为什么需要小鹏上汽的技术

大众其实有自己的纯电平台MEB

甚至是领先奔驰、丰田等等一代的纯电平台。在海外尤其是欧洲市场足以大杀四方了。

但从技术和定位上来说,已经是落后中国对手一代的产品了。

首先MEB的三电系统,电芯使用811三元体系下的18650圆柱电芯,也就是特斯拉从第一款产品开始搭载的电池。

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德国大众50亿投资小鹏买技术

国内,ID系列采用宁德时代的产品,海外则是韩国LG、SK供应。

当然了,电池包可以塞进各种各样电芯,但MEB系统的电驱、充电,及线束参数,却支持不了4680、刀片电池等等更先进的电池。

ID系列,比如ID.4搭载84度电池的版本,标称续航555公里。而容量相当的电池包,中国自主品牌已经能做到将近700公里的续航水平(小鹏G6 87.5度电池包续航超过700km)。

同时支持的最高快充功率100kW,更是远不及两三百kW起步的800V高压车型。

而最重要的,MEB平台对于智能化能力的支持,实在是过于保守了。

无论是智能座舱还是智能驾驶,不用我们多举例,请各位大众ID系列的车主在评论区分享出你的用车经历。

其实从ID系列的时间线上看,2015年MEB平台立项,2018年面世,第一款车ID.4 2020年才上市。

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德国大众50亿投资小鹏买技术

所以当ID系列登陆市场的时候,至少也是落后中国友商3-5年的技术了。

其核心原因,还是传统车企的在用老思路老方法应对新的产业革命。

销量上,2022年ID系列在全球一共卖了33万辆,中国市场一共卖了14万辆。

好像还不错?但对比来看,特斯拉在中国一共卖了44万,其均价还高于ID系列。比亚迪同级竞品两三个月的销量也超过大众全年。

所以,尽管MEB平台在中国,只能算一个资质平庸的选手,竞争力并不突出,甚至还有后劲不足被淘汰的风险。

当然了,这桩合作其实也是双赢的。

大众急于推出智能化功能领先的产品,小鹏能给,也愿意给。

如果一些顺利,大众在2026年能上市和头部新势力同平台、同技术底座的车型,大大增强自己在新能源、智能汽车牌桌上的话语权和存在感。

另外,大众某种程度也可以“偷师”小鹏,回家发育自己的AI团队,毕竟不能永远依赖别人提供核心竞争力。

相当于智能化“尖子生”小鹏汽车,直接把自己的高分答卷借给了“中等生”大众借鉴,双方还结成了学习“搭子”。

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德国大众50亿投资小鹏买技术

一句玩笑话:当外国车企都在宣扬“在中国,为中国”的时候,看来只有大众下了狠决心。

对于小鹏来说,赢面可能更大。

首先是小鹏去年经历低谷动荡,外界多少有观望和质疑之声。

此番大众合作,直接给小鹏核心智能化实力一个最强力的认证和背书,资本市场、普通C端的大部分怀疑,基本一扫而空。

本来外界预测小鹏是靠G6逐渐复苏,却没料到通过大众的入股、合作,一下原地满血Level+1。

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德国大众50亿投资小鹏买技术

长期看,这件事还有更深层次的影响。

大众那里,可以看出迪斯的遗产的确价值不菲,但他的离开,影响也的确太大了。直接导致MEB后续迭代、SSP平台研发的严重delay。

大众在转型中,不得暂时搁置自力更生路线,暂时以合作路线代替。

小鹏层面,更加超脱“新势力”标签,正在开拓新的商业模式和壮大自身的新途径。

现在来看,刚刚奔驰老大会见李斌,似乎也有了更多的深意。

中国汽车工业第一次!德国大众50亿投资小鹏买技术

小鹏+大众的模式,也许会成为未来几年中国汽车出海、技术输出的一个新模板。

新势力,也许今后不会再存在。

另外,中国汽车工业的“合资”模式和格局,将发生180度的翻转和主导关系的变革:

从油车时代的外方主导战略、产品,并对中国封锁技术,变成外方在一段时期内依赖中国车企的电动、智能化核心优势。

其次是全球汽车工业格局。大众的学费交给小鹏、上汽,但中国汽车工业获得的,是在汽车工业殿堂中的认可,以及一席之地和话语权。

这只是个开始。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及使用,违者必究。

</div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