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教中小企业用ChatGPT,我用3个月赚了50万

 11 month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ai%e6%8a%80%e6%9c%af/93525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教中小企业用ChatGPT,我用3个月赚了50万

在ChatGPT的席卷之下,整个职场环境正在被重塑。本文作者与多位大厂PM、自主创业者、程序员等进行了沟通,整理出这份「ChatGPT职场人生存图鉴」,一起来看一下吧。

fNRW79Gd6JGiJrq0fKE7.png

“去年年底海马体制定了2023年执行证件照战略,马上ChatGPT就来了,Midjourney做的比人抠图好多了,感觉要紧急战略调整了。”

“作为一个不太懂技术的产品经理,在免费ChatGPT的帮助下,短短几个小时完成了一段原始代码的读懂和优化,内容从1800多行到300多行,执行从1个多小时到8秒钟,效率提高了520倍。”

“我们给中小企业做AI系列工具的组合培训,一场大概5万左右,两个人3个月,营收估摸有50万。”

ChatGPT的热闹,除了冰面上大佬们带资入场、大厂们轮番发布大模型开启一场大乱斗;冰面之下,职场人的改变,正如同穿针引线般,将AI 时代与无数个体缝合地更加紧密。

据Boss直聘「职业科学实验室CSL」数据显示,目前已经有269种职业明确表示希望求职者使用ChatGPT,主要分布在计算机技术、运营、产品、设计、销售相关岗位中。传媒和市场相关岗位对ChatGPT使用熟练度要求最高,包括广告文案、活动策划、市场顾问等。

同时,ChatGPT也创造了新的岗位,比如提示词工程师、语言模型训练师、ChatGPT优化师等。该实验室预测,未来ChatGPT赋能的职业将会新增424种,其中有7%的职业将会要求应聘者能够灵活甚至精通ChatGPT的使用。

在ChatGPT的席卷之下,整个职场环境正在被重塑。回顾历史,新生事物在向下蔓延的过程中,总是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相互碰撞,相互融合。为此,我们与多位大厂PM、自主创业者、记者、研究员、程序员沟通后,试图还原出一幅真实的「ChatGPT职场人生存图鉴」。

01 做AI服务商,我用3个月赚了50万

如果你常常使用AI工具,混迹小红书和即刻搜索前沿教程,就一定看到过“小正”的身影。

在小正的主页,十分精细地解构了在特定场景下,不同AI工具的使用。和市面上一些单纯“卖工具教程”的培训有所不同,“小正”的帖子多以场景为重点,解决特定的问题,有时可能会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工具,这种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让“小正”迅速破圈,一周之内在即刻涨粉接近2000。

ChatGPT启示录系列|职场人生存图鉴

▲主页和帖子详情截图

事实上,“小正”的背后,是两位身在互联网大厂的年轻人:阿诚与小智。他们有着在VC/PE和咨询行业相同的经历,这让他们看问题的视角,往往是由上至下的宏观和框架式分析,对未来的独到判断和经过训练的高执行能力,让他们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敏锐的洞察到了生成式AI的机会,以及不断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

“已经很久没有什么新鲜事让我这么心潮澎湃了。”阿诚感慨道。

这并不是阿诚和小智的第一次创业。在学生时期,小智便开始和几个朋友搞起了跨境电商。在那个Shein和Shopify都还没有火起来的时候,小智的团队便通过非标的商品,在一年时间内,把GMV做到了二百万。

而在经历了4年在线教育从顶峰到快速衰落之后,2022年,阿诚开始寻找新的方向,转型进入Web3行业,先后负责过NFT和Gamefi项目。但Web3毕竟太早期,现在市场上活跃的华语NFT用户只有不到30万,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也并不理解自己在做什么,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巨大的孤独感。“不过ChatGPT不同,这是一次如同移动互联网量级的大机会。”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能感受到,这是两位一直处在时代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

而他们正在做的事,也并不只是“发发教程,吸引粉丝”这么简单。

“C端的用户教程和粉丝只是我们的部分展示,实际上我们在自己的社交圈里,对一些公司进行集体化的培训,帮助中小企业通过AI工具来降本增效,这是未来核心的商业模式之一。”小智讲到。

据「自象限」了解到,目前,“小正”对中小企业的一次培训,过程在1~2天,收费在5w左右。同时还包括后续的长期服务和售后工作。

这并不是一个“拍脑袋”的结果,而是在小智和阿诚对当下生成式AI的创业机会仔细分析过后,发现的“属于普通人的创业机会”。

小智认为,当下存在着4类比较大的创业机会。一是大厂卷大模型和AI Infra,抢做中国第一个ChatGPT,那是BATZ和王慧文们的机会;二是通用大模型的行业与垂直化精调,做特定场景的专业模型,各行各业也开始动了起来;三是应用生态,不知道哪个细分领域会窜出下一个独角兽。

Ok,到这里,基本与「自象限」在《ChatGPT创业启示录》上下中的判断一致,只不过,这三类创业机会都存在一个问题:创业门槛高,通用大模型>行业专有模型>应用生态,基本上将普通创业者隔绝在千里之外。

而阿诚和小智,想到了第四种,既打破了AI创业的高门槛,又找到无可替代的价值。

那就是做AI 服务商。简单的来讲,就是成为普惠生态的建设者,打破大模型的高门槛与中小企业间的壁垒,让更多企业更快的通过AI能力降本增效。

在以往的经验中,尤其是中国市场,人在某些环节发挥效用不是机器能够替代的,就像是哪怕语音机器人再智能,我们依旧会习惯性的按“0”转人工服务。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环节更是如此。一直以来,中小企业都是数字化的深水区,核心原因就在于海量的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更多的时间、耐心和方法论来灌溉。

如同数字化时代的诸多服务商一样,AI时代,同样也需要服务商。

“我们判断,如果大厂做纯粹的端到端的服务,那他一定不可能形成大规模商业生态,中间需要大量的服务商去承接服务,微软的办公套件,PPT和Excel的产品形态已经固化很久了,仍然需要有专业的培训才能上手,这是我们看到的机会。”小智讲道。

阿诚介绍到:“目前在中小型电商行业,培训过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包括在电商营销、店铺装修、图片素材制作、直播带货等环节,都能够利用AI工具快速完成提效,电商行业是我们应用落地的第一站。”

目前,“小正”正在“两条腿走路”,一边将C端教程的颗粒度细化,通过课程的方式传播给更多用户,另一边,积累各行各业的Know-how和解决方案,通过服务的形式,为企业智能化,打开一道新的大门。

ChatGPT启示录系列|职场人生存图鉴

▲图源小正知识星球首页

“未来的五到十年,假设我们把商业世界比喻成肉眼可见的山川河流,我希望能够站在某一个比较高的山头上,看清楚下面山川河流的走势,并选择投身于其中的某一条。”

生成式AI的浪潮,或许就是The Choosen One。

02 我用ChatGPT,打破35岁职场焦虑

“我们公司已经成立了AI学习组,全员定期进行讨论和学习,尤其是开发团队,未来面向模型开发已经是确定的趋势了。”温妮对「自象限」讲道。

我想温妮的公司,或许就是“小正”培训的种子客户之一

作为一名商业分析师,温妮的日常工作是宏观市场的分析,包括自己公司赛道中的竞品分析、用户使用情况,和数据建模。在这个过程中,常常需要ChatGPT的帮忙。

“在做市场分析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大量的公开信息汇总和总结,这时候就会涉及到爬虫,比如你需要把那个网站的源代码、数据结构、是否动态、是否加密等信息告诉ChatGPT,它会自动帮你把需要的信息都抓出来。”

“以前这个工作,一般都是让公司的开发去做,但是开发不一定时间正好,这中间需要配合,现在用了ChatGPT我可以自己搞了,小网站内容量不多的话,几分钟就爬完了,平均一小时爬10w是可以的。总的来说,以前半天的活,现在10分钟就搞定了。”

ChatGPT启示录系列|职场人生存图鉴

▲图源温妮拍摄爬虫过程图

那么,程序员的基本工作被ChatGPT做了,程序员会慌么?

为此,「自象限」特别询问了几个资深程序员,没想到结果出奇的一致:不仅不会慌,甚至还非常期待。

事实上,程序员的工作中,几乎有70%是重复的代码结构,20%的二次创新,以及10%的绝对创新,如果70%的重复性工作都能被ChatGPT替代,那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余下的30%中。

“未来基于AI 原生开发的应用非常多,程序员们也应该进行自我革命,先用好工具提效,再进行创新创造。”一位35岁程序员对「自象限」讲到。

“不过,即便效率提升了,你的工作并不会从8小时减少到6小时,只会从8小时做8个任务变成8小时做16个。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时长不会减少。”温妮讲道。

当被问到“你认为不会用ChatGPT会被淘汰么?”的时候,温妮斩钉截铁的说:会。即便公司现在并没有明确的“换血指令”,但对GPT生成结果的判断、指令的下达更多基于人对市场的理解和多年的经验,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大考。

在这场大考下,很难再浑水摸鱼。

另外,温妮认为,ChatGPT反而能够打破35岁的职场焦虑和裁员魔咒。

“GPT替代的基础工作刚好是一些职场小白和实习生发挥的价值,35岁的人能够被替代,是因为年轻人更好学、更卷、更能加班,对程序员来说,那70%的代码都是一样写,且新老员工差距不大的前提下,公司往往会倾向用新员工,但现在GPT的性价比更高,比拼的是经验和决策能力,这一点是GPT能发挥多大作用完全取决于人的天花板,这是不可替代的价值。”

ChatGPT启示录系列|职场人生存图鉴

▲图源《资本论》

在这个近期处处讨论“35岁职场焦虑”的社会氛围下,温妮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但如果说35岁能够靠经验端起饭碗,那压力也自然给到了年轻人这一边,除了更低的性价比,小白们还有哪些价值,这是需要思考的。

03 搞AI革新,让每个产品经理都能成为“张小龙”

92年的阿凯,已经排在了35岁职场人队伍的尾巴。

但他却表现出了如同年轻人一般的探索力和好奇心。

从2022年11月份,阿凯几乎“泡”在AI工具里,并将它们贯穿进了产品经理工作的各个流程中。

到目前为止,AI 工具基本上替代了他工作中重复的部分。

比如写标准化的需求说明,往往只有一句话的需求,背后需要多个维度的展开才能和开发对齐。阿凯利用Notion AI,将一句话转换为产品需求文档,再对需求文档进行简单修改,就能将原来半小时到40分钟的工作,简化到5-10分钟。

再比如,产品经理提出一项需求时,需要调研评估,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需求,用户市场调研如何?这些都可以通过大模型集成平台POE完成,阿凯只需要提出一个问题,变成解决方案,基本上能覆盖99%的问题。

ChatGPT启示录系列|职场人生存图鉴

▲图源POE官网

另外,还有些更加繁琐的工作。阿凯的公司主要从事境外银行和金融服务,涉及到金融和数字,往往就会出差错。比如在ebay的数据库中提取银行账号,这需要一定的经验总结和百分之百的正确率,将资料打包“丢给”ChatGPT之后,它能够自动总结和抓取其中银行账号,又快又准确。

“在现在的趋势下,几乎所有工作都可以被GPT替代,但是它替代不了的是人类脑子里的主观情感,产品经理其实一个非常感性的角色,也有很多经典问题和很有意思工作,但由于被困在程序化的模式中,我们很少有精力能够兼顾。”

事实上,每个产品经理都渴望成为“张小龙”,都希望能够踏实思考的“产品经理的十条方法论”,但张小龙只有一个,能够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慢下来的人,并不多。

阿凯也坦言到,公司里对AI工具的使用十分微妙,老板很鼓励我们去做一些不同的尝试和探索,但一些年纪大的老员工,对此颇为抗拒。

“他们无法抵抗时代的到来,但他们能够尽力减慢时代改变个体的速度。”

在整个AI2.0的浪潮之下,有人借机找准切口赚钱,有人摇身一变成为了优秀员工,也有人成为了时代的遗珠,如同“诺基亚”般,坚硬且顽固的永远的停留在那个时代里,当技术变得普世化,我们发现,行业里的马太效应也在加剧。

如何积极应对,才是ChatGPT之下,真实的职场人生存图鉴。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作者:程心,编辑:云天明

来源公众号:自象限(ID:zixiangxian),方格之间,自有象限。关心科技、经济、人文、生活。

本文由@自象限 原创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