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不再比拼激光雷达数量,华为、理想等回归「冷静」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geekpark.net/news/32093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不再比拼激光雷达数量,华为、理想等回归「冷静」

2023/06/20
41bfaece5a794383dfd1ae807dac224b.JPEG

国内激光雷达市场虽然已起量,但还没到爆发的时刻。

在自动驾驶的发展中,激光雷达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传感器。然而,在2023年,它成为了一种趋势。

上海车展上有38款车型配置了激光雷达,主要供应商包括禾赛、速腾、图达通、法雷奥、Luminar、华为和探维等。

争议源于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辩论。特斯拉是著名的反激光雷达倡导者,马斯克一直对激光雷达不屑一顾。然而,现在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采用「视觉+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以Waymo为代表的自动驾驶L4公司也是激光雷达的坚定支持者。

经过多年发展,激光雷达似乎终于迎来了曙光,完成了从0到1的技术和量产突破。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答。未来,激光雷达会成为智能汽车的标准配置吗?激光雷达能给智能汽车带来什么价值?值得在车辆上花费一两万元来配备激光雷达吗?

激光雷达「上车」

新技术或新设备问世之初,由于人们对其性能的认知有限,常常会采用过多的硬件配置以保证性能和可用性。然而随着人们对该技术的了解逐渐深入,他们会逐步减少硬件冗余,只在容易出错的部分加强措施,并对已经完全掌握的部分进行成本降低,包括设计、供应链和生产工艺等方面。

激光雷达技术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在国内,小鹏P5是最早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最初采用Livox激光雷达。但在后续的发展中,生产和交付方面也面临着挑战。何小鹏曾提到,「我们是第一家使用激光雷达的车企,P5激光雷达版卖得很多,但生产交付却困难重重,五、六个月都没有一台货。」

c3ebc89d207cdf685749800b3e9f13a2.jpeg

理想L9上的激光雷达 | 视觉中国

2022年对于激光雷达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国内新上市的车型,如小鹏G9、蔚来ES7等,都以智能驾驶为卖点,并装备了激光雷达。整个2022年,前装激光雷达的量产交付车型已经多达16款,其中包括广汽埃安LX PLUS、极狐阿尔法S HI版等多款新车都搭载了3颗激光雷达。

尽管似乎有很多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但主要是由新势力厂商推动。据了解,理想L9、L8 MAX版和L7MAX版都搭载了激光雷达。此外,蔚来ET系列和小鹏等品牌也在推广该技术。目前,这三家车企在激光雷达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方面带动的量比较大。

随着新势力车型逐步选择搭载激光雷达,国内的激光雷达确实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根据Yole的统计,2022年全球范围内官宣的ADAS前装定点数量累计约50多个,中国激光雷达厂商份额超过一半,其中禾赛科技份额达27%,超越法雷奥排名全球第一,速腾聚创、华为、图达通、览沃科技等国产厂商份额分别为紧随其后。

得益于此,国内激光雷达赛道跑出了第一家上市公司——禾赛科技,它在上市后的销量超过过去5年总和。据禾赛科技招股书,2017年到2022年激光雷达累计出货量超过10.3万台,其中有8.04万台来自2022年,占据近五年来公司全部出货量的80%。

激光雷达销量的大幅提升背后,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市场在智能驾驶领域一直处于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竞争激烈的状态。为了拉开与燃油车的差异化,新造车企业从一开始就将包括智能驾驶在内的智能化,作为最大的宣传点。

另一方面,价格的下降使得激光雷达技术的成本逐渐变得可接受。艾瑞咨询分析师杨超曾表示,从传统机械式,到现在的MEMS再到未来的OPA,价格都是一路下探。2021年,激光雷达价格基本在1000美元左右,根据技术路线和厂商不同,价格会有些波动。国内部分厂家推出很多半固态产品,2022年的价格基本都是千元级别,5000元~9000元不等。

当然,激光雷达技术的成熟并不是顺理成章的,也是不同技术路线的博弈结果。此前,不同的车企在激光雷达的安装位置、数量、扫描方案,以及可以支持的自动驾驶级别方面存在差异。

43e39fbf9f7f12c739f4740cfc2e78f4.jpeg

2023上海车展,广汽传祺展示的自动驾驶激光雷达控制系统 | 视觉中国

其中,以蔚来ET7、理想L9、智己L7为代表在车顶安装激光雷达,以极弧S、小鹏G9为代表在保险杠安装激光雷达,以及集度首家在前机盖安装激光雷达的品牌。在安装数量方面,厂商搭载的激光雷达数量从1到4颗不等,普遍搭载2颗以上激光雷达,而沙龙机甲龙汽车则搭载了4颗华为96线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是最多的一个。

不同于L9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理想在L8和L7有不同配置。其中,AD Pro版本使用纯视觉传感器,AD Max版本则兼容激光雷达等其他传感器。

然而,从这次上海车展来看,这些争论正在变得更为清晰。单LiDAR和双LiDAR逐渐成为业界主流。华为、理想、蔚来、高合都使用单LiDAR方案,而小鹏和腾势N7、长城系的蓝山以及新摩卡则坚持使用双LiDAR方案。此外,少数高端车型选择使用3或4颗激光雷达,如路特斯ELETRE使用4颗激光雷达,比亚迪仰望和广汽Hyper高配使用3颗激光雷达。

在安装位置上,最主流的部署方案是在车顶瞭望塔搭载 1 颗激光雷达,代表车型如蔚来全系车型、理想系列车型、奇瑞星途 STERRA ES 等。

从0 到 1 之后

目前,国内激光雷达市场虽然已起量,但还没到爆发的时刻。激光雷达更多的还是供给驱动,作为提升阶级感的品牌效应,而不是需求驱动。这背后是因为,近几年智能驾驶技术进展缓慢,并没有给用户带来差异化的体验,也没有成为用户购买车辆的核心要素。

比如,主打智能驾驶的小鹏,近期的表现低迷。2022年,小鹏汽车总交付量为12.08万辆,较2021年的9.82万辆上升了23%。 虽然交付量突破10万辆大关,但销量增速仅高于上汽通用五菱、长城汽车,排第13名。

相比之下,并没有搭载激光雷达的比亚迪,却依靠DMi技术和快速的产品迭代,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为186.35万辆,同比大增208.64%,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

0951493e9a6d4e221ab03666f2a3cdf0.jpeg

2023上海车展,华为展台,极狐阿尔法S Hi版激光雷达 | 视觉中国

这也让整个行业对激光雷达上车都变得更加理智。早期采用激光雷达的主机厂,基本上都在后期的智驾方案上做了调整。最早与华为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和阿维塔11分别搭载3颗激光雷达,如今问界M5智驾版只用了1颗;小鹏在G9上,采用了2颗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而不是P5上用的Livox。

理想最开始的L9是全系配置激光雷达,到后续L8和L7不同配置。在理想的新车型上,智能驾驶辅助能力上,AD Pro版本使用纯视觉传感器,AD Max版本则兼容激光雷达等其他传感器。

业内普遍估计,等到城市内智能驾驶真正成熟,也许那时候才是激光雷达真正爆发的时刻。自2022年小鹏汽车和华为,率先在上海、广州和深圳三个城市开放城市NOA功能后,这个赛道已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 「卷 」 了起来。

2023年,城市内智能驾驶已经进入密集落地期,各家厂商也在加速推出相关技术和产品。上海车展期间,自动驾驶技术的覆盖城市数量目标已经达到惊人的100个城市。其中,小鹏汽车计划在2023年上半年开放XNGP第一阶段能力,在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城市推出NGP,下半年将推出二阶段能力。华为最新发布的ADS2.0已经在深圳、上海、广州和重庆落地,并计划在三季度实现15个无图城市的落地,四季度达到45个城市。理想汽车则计划在二季度开始推送其理想AD Max 3.0的城市NOA内测,并在年底前推送100个国内城市。

除了拼落地速度,厂商也在技术、商业模式和成本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尽管业界一直高喊「重感知、轻地图」的口号,但在前期的发展中,仍然需要依赖高精度地图来支持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预计在下半年,自动驾驶技术将逐步切换至没有高精度地图或者「轻高精地图」方案,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道路和交通情况。

在商业模式上,一些车企开始探索对城市NOA的免费服务,以吸引更多用户。与此同时,头部的智驾技术提供商则采用「架构优化+硬件减配+软件升级」的组合拳,来推进智能驾驶系统的降本。

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仅是卷,而且竞争的范式也发生了了变化。过去几年,智能电动车的创新功能成为行业竞争的焦点,各家厂商纷纷推出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超快充、换电等功能,以吸引消费者。然而,随着电动车普及率的提高,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价格、品牌力和服务等方面。因此,各家厂商开始拼谁没有短板。

这也要求激光雷达厂商采取应对措施,比如光雷达芯片化、减少内部元器件的数量,以及自建工厂等。同时,厂商也需要不断探索更高性能、更低成本的方案,包括纯固态激光雷达等产品。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