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不找对象的年轻人,全去找搭子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user-research/582565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23年,一种社交方式——“搭子社交”——在网络平台上流行了起来,这类社交关系更像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简化和提纯,主打某种共同行为的陪伴,交往起来也比平常的人际关系更为轻松。那么,如何理解当前年轻人热衷的搭子社交?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193f6938-d9e2-11ed-a6e8-00163e0b5ff3.jpg

2023年,搭子式社交开始盛行。

在职场上未必是相同部门,但可以每天一起下楼抽烟的是烟搭子;一个在游戏里输出和情绪一样稳定的“开黑”伙伴是游戏搭子;不经常见面但是有共同的“爱豆”,可以频繁交换八卦消息的是八卦搭子;因为遛狗时间和路线相同而约到一起的是遛狗搭子;“有张嘴、能A钱”就是一个好的饭搭子……

当代社会,年轻人可以不谈恋爱,但不能没有搭子。

一、在搭子关系中,只有想不到,没有“搭”不到

“搭子”不是新兴热词,2007年出版的《上海话大词典》对“搭子”的解释是:“对某件事有共同兴趣的人,引申为合伙者。”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搭子是一种保持边界感、负担小、交情浅的轻量社交,不需高强度的情感交流,不干涉除了共同爱好以外的私人生活,却能提供朋友甚至亲人般的精神支持,是轻人际关系中一种“恰到好处的陪伴”。

搭子式社交的细分种类之庞杂,只有想不到,没有“搭”不到。

DT财经和DT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3搭子社交小报告》显示,当今超过一半的人拥有至少一个搭子。在没有搭子的人群里,也有一半以上的人想要拥有搭子。此外,82.4%的人都有至少一个饭搭子,遥遥领先于第二位、只有34.6%的人选择的“户外搭子”。

从垂直领域细分而言,有饭搭子、考研搭子、考公搭子、旅游搭子、游戏搭子、聊天搭子、减肥搭子、健身搭子、剧本杀搭子、吸猫撸狗搭子等;朋友或伴侣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复合型搭子”;虚拟人、AI伴侣、手办、玩具等是“跨界型赛博搭子”……

还有一部分单身年轻人,他们通过找各种搭子的方式,顺便相亲。说自己热爱单身,只想找个搭子的年轻人,全身上下只有嘴是硬的。他们对饭搭子的要求极低,但简历又写得无比详细,看上去仿佛赛博版人民公园相亲角,懂的都懂。

很多年轻人越来越钟爱搭子式社交,是因为它是一种对人际关系的简化和“提纯”。

搭子与同事、同学、亲友、恋人等人际关系不同,它的核心在于关系的临时性和肤浅性,因此搭子也被认为是当代社会一种新型的垂直领域社交关系,以年轻人为主,也有不少中老年人加入进来,主打的就是一个共同行为的陪伴。

搭子之间基本没有责任,交往起来相对轻松,能互相陪伴、暂时予以心理慰藉。

在社会学中,有“趣缘群体”的概念,指的是因相同的兴趣爱好而结成的社会群体,和搭子极为近似。当今,分享与陪伴是一种情感刚需,由共同兴趣爱好而发展起来的趣缘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正日益增多,而其群体认同的动力和结果无疑对群体具有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历经四个阶段:从血缘、地缘、业缘,再到趣缘。在血缘、地缘、业缘等传统社交纽带逐渐失落的时代背景下,那些借助社交网络蓬勃兴起的搭子式社交,为新生代数字原住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情感代偿。

这正是当下搭子式社交如此“繁荣”的原因。搭子通过特定场景中的及时反馈,在行为和心理上达成认同,形成一种社会性支持。这样的支持潜移默化地增加了人们对集体的归属感,满足了人们心中对自己社会角色的确认,进而让人们得到一种安全感。

二、搭子,当代亲密关系的“平替”

与搭子的相处,无关功利,社交自然而然回归纯粹的本质。

成年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交友,一个走心的朋友大概率来自学生时期,出了社会想要结识两肋插刀的好友,难免付出昂贵的社交成本和试错成本,且结果依然不尽如人意。当固定而复杂的人际关系只会带来麻烦与不安时,搭子的意义就显现出来。

年轻人想找什么搭子,直奔主题,一切遵从本心,出于自愿,可降低交往时间、精力和情感成本,实现更高效的社交。从付出的社交成本而言,搭子就是亲密关系的“平替”,也是对于亲密关系的一场主动的“消费降级”。

因此也有人认为,搭子式社交的盛行是由于社会上单身的人增加了,搭子需求随之旺盛。年轻人可以没有伴侣,但不能没有一个搭子。单身的浪潮非但没有令人们疏离,反而正在创造、维持,或许甚至正在加强联系人们之间的纽带。

然而,有研究表明,不管是否单身,人们都需要有一个甚至多个搭子。一项比较2000年与1980年的婚姻状况的研究显示,千禧年的配偶们一起吃饭、做家务、出去玩、拥有共同的朋友的可能性都比20年前更低。

英国社会学家丽兹·斯宾塞(Liz Spencer)和雷·帕尔(Ray Pahl)在他们的新书《友谊再思考》(Rethinking Friendship)中,描述了一种尤为紧密的传统家庭生活形式,他们将其称为“基于伴侣关系的个人社群”。

书中写到,在伴侣关系中的人们的伴侣,“是个人社会生活的重心,是人们的知心人、情感和物质支持的提供者,以及恒常的同伴”。斯宾塞和帕尔发现,与拥有更大社交圈的人们相比,只生活在伴侣关系中的人们心理健康水平更差。其他研究显示,靠多位朋友和家庭成员提供情感支持(鼓励、庆祝和同情等)的人比仅靠一人提供这些支持的人对生活更为满意,这也从侧面证实,人除了亲密伴侣之外,也需要“搭子”的存在。

今天人们在有伴侣的同时,也拥有自己的手机、电脑和社交账号。他们的社交圈可能有交集,但仍然是独立的。听起来可能不够浪漫,但是就像单身生活一样,有伴侣的人追求更广阔的社交生活,找个与自己爱好一致的搭子或许不无裨益。

搭子关系强调了人们在日益数字化和孤立的世界中拥有支持性的陪伴、共享经历的重要性,即使这种关系并不基于深层次的情感纽带。这其中也暗含了强调社交联系和伙伴关系价值的趋势。

而太过熟悉的家人、朋友或者伴侣,往往容易随意插手你的生活,点评你的处境,嘲笑你的矫情。“纯爱战士”不好当,年轻人在高呼“伤不起”“累不爱”的同时,选择了对亲密关系进行降级。在这种前提下,轻社交的搭子恰好满足了这种关系需求。

搭子关系打破了人们一般意义上的社交身份,无论恋人、朋友、同事还是其他,似乎都有可能因为某些共同的爱好或目的,在某些特定的社交场景中成为一个结伴而行的人。绝大多数人选择的搭子型社交优势,是“有相同目的或需求、可以互相帮助”。

人们既希望保持个体独立,也希望找到同温层,在志趣相投的人那里获取情绪价值。搭子是走向更亲密关系的过渡阶段。搭子,也是塑料友谊的一次进化,可以跳过互相试探、培养感情的过程,高效陪伴,主打一个双赢关系。

三、如何成为人类高质量搭子?

虽然搭子经常被理解为一种距离感强、负担小、交情浅的社交,但这些并不是人们选择搭子式社交的原因,而只是这种社交关系呈现出的状态。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人的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关系是通过沟通形成(或脱离)的。在沟通中,人们发展、创造、维持和改变彼此的关系,搭子式社交也是如此。

在人际关系清单中,核心圈层是我们的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第二圈层是与我们关系亲密的好朋友,第三圈层是来往比较密切、关系还不错的熟人,第四圈层是有一些社交往来但不算亲近的人,第五圈层则是陌生人。

而搭子往往介于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除了同事、同学,有些人会把朋友也当作搭子来相处。对一部分人而言,“搭子”只是朋友的另一种叫法,只要有共同爱好,就可以成为搭子;而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从朋友变为搭子,可能意味着社交属性的改变——当与朋友的关系渐渐疏远,彼此就只具有一点儿共同爱好的搭子功能时,友情降级了。

大部分人选择搭子式社交的理由都更倾向实用性:在兴趣上的一致可以提供最大化的情绪价值,在目的上的一致可以达成更高的社交效率。

此外,搭子的边界感更加清晰。《2023搭子社交小报告》中的调查结果显示,近85%的人认为“互助”是搭子型社交的优势,其次是“边界感强”。搭子式社交盛行,表明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有边界感的人际关系。一个好的搭子,比普通朋友关系更为临时和肤浅,又比同事关系更为规律。

心理学家贝费利·费荷(Beverly Fehr)认为,从成年早期开始,维持长久关系的朋友是那些愿意随时提供帮助,但却很少逾越界限的人。所谓“界限”就是每件事的作用范围和边界。在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中,“界限”是每个人必须拥有的行为意识,这恰好也是感情不深厚的搭子所具备的良好素养。

而人们在搭子身上最看重的top3特质分别是:“趣味相投”“好相处”和“大方”。换个角度看,年轻人在社交中似乎更加看重自己的体验与感受。人类高质量搭子会接纳、尊重你的边界,了解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与你交往,在保持良好互动的同时,不扰乱你原有的社交圈子,包容、接纳你的作息习惯、处事方式、身份认同等。

总的来说,人类高质量搭子最主要的特质就是能玩到一起,且相处愉快,主打一个方便实用。

最重要的是,人类高质量搭子从不刻意回避对方的“工具性”,大方面对工具化的搭子,反而能够利用这些互惠性的互动增进对彼此的感情。

无论工具化与否,他们至少能从搭子的友谊中获得想从浪漫关系中获得的某些要素。作为人际关系中的个体,人们拥有选择自己想要的搭子的自由。如果一个搭子不够,就找两个。

作者:郑依妮

来源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周刊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