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用科普激发更多青少年树立科学梦想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tech.gmw.cn/2023-03/16/content_36433182.htm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用科普激发更多青少年树立科学梦想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3-16 09:35

  王大鹏

  最近,我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微博热搜#我国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并且评论说应该加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工作。有同仁认为,这可能会适得其反,也有人觉得现在的就业环境和收入不利于工科毕业生。

  虽然每个人对此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从这条热搜的内容来看,至少有专家已经意识到了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然需要数理基础和交叉基础坚实的高等人才,所以继续在这个相关方面发力,培养更多的高等人才。

  诚然,对这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答案或者说路径选择,但是从个人关注的科普角度,也许我们也可以做一点点工作,那就是加大面向青少年的科普力度,助力他们成为开展科学探索的后备力量。

  传统上,我们往往把科普设定为科研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对此也有很多评论和高见呈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当然这种观点无可厚非,毕竟科研经费需要财政的支持,但是除了这种责任义务论之外,我们是否有必要从科学共同体或者说科研人员本身的视角出去,去探讨一下他们为什么需要做科普。

  这里我们不妨先说两个例子。

  2017年12月5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科学管理与科学普及专业委员会、未来论坛等单位承办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340次青年科学家论坛暨首届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论坛”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科学与社会的深度融合——青年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国内参与科普科教的数十位青年科学家围绕“科学传播的现状与未来”“科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与未来”三大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也正是在这次论坛上,时任科普中国形象大使的来自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的徐颖在报告中就谈到,如果她不去做科普的话,未来就有可能招不到合适的研究生。

  实际上,这也就推导出了科研人员做科普可以带来的一种益处,那就是培养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那么这些青少年在未来就有可能把科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以及职业。

  无独有偶,每当我们谈到国内科研院所开展科普的成功案例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机构,他们如今的科普可以说是全面开花,从公众号文章到短视频,再到科学公开课直播以及跨年演讲,每一次似乎都踩在了“正点”上,同时也收获了众多的赞誉和褒奖。

  但是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家只知道物理所的科普工作做得非常好,但是鲜有人了解他们起初的目的之一也是出于招生的需求。

  举例来说,如果青少年没有听说过某个专业领域,或者说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那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进行专业选择的时候,他们不大可能会选择该专业方向。或者我们举一个更积极正面的例子,电影《侏罗纪公园》的上映激发了很多青少年对恐龙、对古生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火种,这显然是科普给科学共同体带来的一种集体收益。

  而当下面临理工科学生比例下降的现状,国内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也有必要考虑增加科普内容的供给,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相应的科学内容,激发他们的科学热情,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进而助力他们在科学道路上的求索。

  一方面,高校等科研机构有着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在做科普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他们有着扎实且系统的知识储备,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加前沿的科研领域,因而他们应该成为科技资源科普转化的重要力量。另外一方面,高校等科研机构也是科研设施最集中的地方,在开展科研之外也有必要面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放实验室,让更多的青少年去感受一下科学研究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当然,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在推动科技资源科普转化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只关注重点区域重点学校的青少年,而应该同时推动科普资源的广覆盖,就像要建好金字塔必然需要一个更大的塔基一样,只有更多的人选择科学这个职业,那么才会培养出顶尖的科研人才,而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忽视科普的重要性。

  当然,从现在开始做好科普未必会让明天就招收到大量的理工科学生,甚至是立刻就培养出高质量的科研人员,但是放眼未来,通过稳扎稳打地做好科普工作一定会有更多的科学栋梁脱颖而出,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作者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用科普激发更多青少年树立科学梦想

content_650x120_qrcodes.jpg

</div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