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历史档案馆非官方查档攻略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plausistory.blog/2023/01/25/fhac/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第一历史档案馆非官方查档攻略 – 樸論清言跳至内容

cropped-cropped-wp_20150926_15_59_32_pro-21.jpg

樸論清言

Plausistory.blog – A Blog for Plausible Speaking of History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于2022年7月正式启用东城区祈年大街的新馆。新馆在硬件设施和查档环境上都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也意味着过去几年里基于西华门内旧馆的查档经验基本不再适用。本文将基于笔者半年来若干查档经历,简单介绍现在查档的一些经验,以供各位春节后可能能自由活动开展研究的读者参考。

我不是一史馆的工作人员,本文在细节方面尽可能与一史馆官方口径作核对,但恐怕不符之处仍然难免。欢迎读者对其中舛错进行指正。

到馆需要预约。可预约未来一周的日期。

一史馆提供官网、微信公众号“皇室宬”和小程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三个预约办法。大部分遵照网站指示即可预约。例如官网首页选择“服务”-“预约服务”-“预约查档”,登录后选择查档日期即可。经测试,小程序预约最为便捷,推荐可以正常使用微信的用户使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预约时一定要从“预约查档”入口预约,不能从“预约参观”入口预约

新馆现在每天至少有60个座位,号源充足。旧馆“一号难求”甚至要用脚本抢号的窘况已经成为过去。日常查档一般提前一两天预约即可——当然如果事情重要的话最好提前一些。

新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9号。倘若坐地铁的话,有三种方案可供参考:

  • 地铁王府井站(1、8号线)C口出站,往南走大约15分钟。
  • 地铁崇文门站(2、5号线)D口出站,往西走大约10分钟,过红绿灯往南走。
  • 地铁桥湾站(7号线)B口出站,往东第一个红绿灯往北走大约10分钟。

其中第一种路线有以下两点不便:

  • 经过东交民巷的一个无红绿灯十字路口,注意交通安全;
  • 在出站口内以及出站后的王府井路口处均有可能被查身份证,介意者请勿选择这一路线。

也可以乘出租车直接开到门口。但这段路不方便停车,如果要乘车离馆的话建议尽量缩短司机师傅等候时间。

v2-95c7297b863d91721986beeb2e2fb1eb_1440w.webp?w=1024

三、开放时间

一般工作日都会开门。临时闭馆前会在微信公众号“皇室宬”上发布通知。

早上8:30开馆,下午16:15左右开始离馆提示。中间可以出馆,但需要再次安检。

此外,2023年1月开馆后,暂时要求每日12:00-13:00馆内消杀期间读者必须离开阅览室。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出去吃饭。

四、入馆和安检

入口处要刷身份证,检查随身物品和人身安检。除常见危险品外,安检的重点是充电宝、食品和书本纸张。充电宝对容量有要求(似乎和机场一致,我的20000 mAh的能带进去)。纸张内容似乎只要不是传单或广告之类的就可以,一般的研究笔记应该没啥问题。不能带入食品,连压缩饼干也不行。饮料一般可以带入。

进入大门后,左转上电梯去六层利用区。从六层电梯出来,右转进入一个签到室签到

v2-b9b34d9c0ad0fc6c75cbe6c593010e35_1440w.webp?w=1024

六层出电梯的样子。右方箭头为签到室,左后方箭头为存包柜和饮水处,左方走廊通向阅览室

如果你是今年第一次到访,那么需要在签到台填写申请表,内容包括研究题目(博士研究生填写论文题目即可)和利用范围(一般填写若干全宗名即可)。填完表之后会给你一个读者ID编号,用来登录馆内阅览系统。ID仅限年内有效,年底会统一失效(所以每年第一个工作日会有抢头香的彩头……)。搬到新馆后,一般查阅和摘抄工作无需提供介绍信(但复制档案仍然需要介绍信)。对于市民研究者和[由于单位奇葩行政原因而]开不出介绍信的研究者来讲,重大利好。

对于同年之内再次到访者,直接到这个屋里告知馆员你的姓名,说你要签到就好。

完成签到后,将大多数随身物品寄存在电梯厅左侧的存包柜。注意这是个自动存包柜,每次取出物品时都要全部取出、重新寄存——非常怀念旧馆的老式存包柜,可以借机tk大牛……阅览室不允许带包和饮品进入,因此大多数东西都要塞进寄存柜。我一般只带一个文件夹和一个活页本。工具性质的资料会预先打印出来或者是用离线文档存到手机里。

搞定寄存后就可以去阅览室了。从电梯厅左方的走廊过去就是阅览室。

v2-3621afb4101e3c6f116c8df0aee661eb_1440w.webp?w=1024

箭头对着的门就是阅览室

阅览室门口可以放杯子。

目前手机和充电宝是可以带入的。

由于无法带入任何食品,对于计划全天查阅的读者,建议中午出来吃点东西。东侧的“新活馆”商厦里有“眉州小吃”和麦当劳。其他吃的好像都有点远。新馆不再提供盒饭。

馆内提供直饮水,有开水和温水两种。提供纸杯,但还是建议带个杯子进去。有饮料自动贩售机。有咖啡机,但味道不甚好。东侧“新活馆”商厦南侧往东走有个星巴克,可多加利用。附近也有瑞幸,但要走几步。

阅览室提供PC终端。从馆内PC终端输入读者ID编号登录馆内阅览系统,即可检索档案目录、阅览电子图片。然后用纸笔摘抄或使用阅览系统自带的一个摘抄功能来摘抄。(跟旧馆差不多。)

馆内大部分可利用档案的目录可以在官网的“查阅”-“资源检索”功能里检索。来馆前可以预先搜搜看,圈定一个检索范围,甚至编好查阅目录、绘制打印提炼信息的表格,来提高阅档效率。目前似乎只有内阁全宗的“北大移交题本”分类还没有在线目录(但其实也不太影响,“北大移交题本”由于历史原因,检索目录里的题名字段不太能反映文书内容,几乎只能一件件点进去看)。

摘抄功能比较简单,基本上就是一个长文本字段;比较明显的盲点是换行符会被直接无视。有人说曾经触发过系统问题导致摘抄内容保存失败,建议先用PC终端上安装的WPS摘抄再拷进去。PC终端会定期清除数据,输入法里的自造词都会被清空,这意味着搜狗拼音输入法输入效率会很低;会五笔的朋友们明显录入比拼音输入法顺手。

每天闭馆前,去阅览室服务台拿个摘抄登记条,写上馆内ID号码和邮箱,馆员会把当日利用馆内摘抄功能摘抄的内容发到你的邮箱。对于电子档案图片,输出内容包括摘抄日期、具奏人姓名、具奏人头衔、题名、原纪年、摘抄内容。但不包括全宗名和分类名。如果你经验丰富可能能猜出来02-01-02是内阁全宗北大移交题本,但如果没这么老练的话,最好在摘抄内容里记一笔。摘抄内容是唯一可以定制的内容,可多加利用。

个人观点,工作效率:馆内摘抄功能≈提炼信息填表>手抄。因为手抄回去还得录入。

每年可以申请复制若干件档案。在服务台拿申请单填写档案信息,并且在查阅系统里提交相关申请即可。详情请询馆员。拿到的复制档案是加密了的图片,需要使用馆方提供的特殊阅读器才能打开。似乎这个阅读器只支持Windows系统。

理论上馆员有权审查你摘抄和复制的内容是否符合利用范围。但低调一点,一般没事。一史馆馆员素质很高,对于常驻且懂行的读者,她们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是非常热心帮忙的。当然,对于“明显不在状态”的读者,馆员也很难从最基础的历史知识教起。

阅览室禁止拍照摄像。新馆摄像头多,监控比以前灵,不要试图拍摄照片……

七、其他研究资源

馆内的全文数据库包括清实录、清会典、起居注等。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起居注、上谕档、随手档的检索功能,可以定位到图书内容以后回家找电子书摘抄。

馆内提供一史馆历年大部分出版物的纸书,可供查阅。有些书籍外间罕见,例如《清宫甲午战争档案汇编》等,到馆直接看书很方便。

八、我一般会带的东西

  • 身份证(必须得带!)
  • 提炼信息用的表格纸;
  • 活页本和活页纸(一页只抄一件,回去直接扫描);
  • 透明文件夹;
  • 耳机(用来听音乐和打电话);
  • U盘(万一需要拷贝摘抄结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