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瓴、元生押注的企业成功IPO,国产消融产品未来增长点何在?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06722159070323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22年12月30日,康沣生物在港交所成功IPO,发售价为每股18.90港元,总市值约44亿港元。
康沣生物来自上海,主要专注于微创介入冷冻治疗领域,其核心产品包括膀胱冷冻消融产品、内镜吻合夹和心脏冷冻消融产品。
康沣生物登陆港交所
此前,专注心脏电生理赛道的惠泰医疗和康沣生物的主要竞争对手微创电生理已成功在科创板上市,三家企业的IPO无疑能为心脏电生理市场带来更多的信心。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国产电生理医疗器械市场份额仅为9.6%,国产化率不足10%,国产厂商还需要找到更多的新增长点。
康沣生物投入募集资金在各个主要项目的占比,数据来源:招股书
本次公开发行所募集的资金,康沣生物准备将约65%的比例投入冷冻消融系统产品的研发、推广及制造中,20%的资金用于推进现有14款在研项目。
竞争对手微创电生理在电生理领域选择射频消融+三维的路线,同时布局冷冻消融;康沣生物选择了冷冻消融路线,同时布局PFA技术。在PFA技术到来后,冷冻消融的关注度有所降低。未来,该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或许我们能从康沣生物招股书上找到线索。
脉冲电场消融迫近,冷冻消融遇冷
康沣生物成立于2013年,在成立的前六年,康沣生物都专注于心脏电生理领域冷冻消融治疗房颤。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中国房颤的患病率和风险:一项全国性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年龄标准化房颤患病率为1.6%,估算患病人数达2000万。房颤导致的血栓栓塞事件(如脑卒中、肠系膜动脉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心力衰竭等严重疾病会带来极大的健康风险。
房颤的电生理治疗存在着冰与火之争,也就是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技术路线的竞争。康沣生物押注的是冷冻消融。
从技术特点来说,射频消融是通过温度升高,使心房异常结构组织脱水,进而发生凝固性坏死,让心脏恢复规律跳动。而冷冻消融则是导管配合冷冻消融系统,将消融能量作用于异常结构组织,使得消融靶点周围温度骤然降低,阻断特定部位心电信号传导,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房颤消融手术数量,图源招股书
冷冻消融此前被看作是创新术式。因为相较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技术实现了一次性对所有靶点的治疗,手术简单高效,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只是目前冷冻消融技术的适应证有限。因此,在实际市场表现上,射频消融依然是主流,冷冻消融相对小众。
虽然冷冻消融技术诞生多年,但直到2010年,美敦力才推出全球首个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冷冻球囊系统,这也是国内唯一上市的产品。并且在国内市场份额上,美敦力的占比不超过10%,市场依然由射频消融领域的强生、雅培主导。
国内房颤冷冻消融产品,图源招股书
据招股书信息,目前国内有四家企业的房颤冷冻消融产品正处在临床试验的阶段,只是迎接它们的,可能并不再是传统的对手射频消融,而是脉冲电场消融(pulsedfieldablation,PFA)。美敦力、强生的相关产品已于2020年获批开展临床研究,波士顿科学也通过收购进行了布局。
脉冲电场消融技术是通过不可逆电穿孔效应,有选择性地杀伤心肌组织,从而治疗房颤。脉冲电场消融系统可在精准杀死病变细胞的情况下不损伤周围的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从而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降低手术并发症。同时,脉冲电场消融系统还具有消融速度快、易于操作、可控性强等优势。因此,脉冲电场消融技术被认为是电生理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即使没有PFA的搅局,冷冻消融要想赢得“冰与火之争”,也不容易。据康沣招股书,2020年中国共进行81,900例房颤消融手术,其中仅9,800例为冷冻消融,射频消融72,100例,占据绝对优势。
因此,除了布局PFA这样的新技术,康沣生物也通过收购专注于肿瘤冷冻消融和内窥镜/腹腔镜微创领域的胜杰康,完成了冷冻消融微创治疗平台的搭建,使得冷冻消融技术得以进入颇具潜力的一大细分市场——肿瘤介入消融市场。
拓展适应证,增加未来想象空间
在传统癌症治疗的三板斧:手术、化疗、放疗之外,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逐步成为第四大肿瘤治疗手段。目前,肿瘤消融已经成为介入手术发展最快的赛道。
肿瘤消融技术是在影像设备如超声、CT、MRI等的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自然腔道到达肿瘤部位,灭活癌组织的微创治疗技术。目前最常用的肿瘤消融方式为化学消融和能量消融。
肿瘤消融路线图
肿瘤消融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肝癌、肺癌、肺部结节、乳腺肿瘤、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等领域。微波和射频是目前市场主流消融术式,其中射频已被列为早期肝癌的一线根治性治疗手段,而随着微波技术的改进和冷循环电极的出现,微波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不断增多,其安全性和疗效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
冷冻消融可用于治疗与异常组织扩散相关的疼痛及其他症状。在对肿瘤进行手术的风险过高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冷冻球囊减轻癌症症状,也可作为综合治疗方案的其中一环。因此,冷冻消融有利于无法进行手术摘除肿瘤的患者。
和传统热消融相比,冷冻消融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消融边界清晰,可以让医生很容易地判断消融的边界,安全性高的优点。
国内上市的肿瘤冷冻消融产品分为经皮和经自然腔道两种。与竞争对手选择经皮介入不同,康沣生物选择了经自然腔道介入,冷冻球囊可通过电切镜或膀胱镜鞘插入,防止膀胱壁损伤,降低肿瘤播散风险。
目前于中国已商业化的产品利用冷冻导管通过经皮穿刺进入体内以冷冻及解冻靶组织,其中涉及在皮肤上形成切口。经皮冷冻消融产品主要参与者包括西门子、海杰亚、波士顿科学、导向医疗、IceCureMedical。这几家企业的产品适应症较广包括乳腺、前列腺、肾脏、肝癌等。
目前国内上市的肿瘤冷冻消融产品,图源招股书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16年~2021年,中国肿瘤消融行业的市场规模(按医院收费价格计算)由人民币18.8亿元增至人民币39.2亿元。鉴于国内新增肿瘤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消融疗法在医院普及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医生患者接受微创手术,消融治疗逐渐成为肿瘤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
同时,随着肿瘤消融治疗的进一步普及和越来越多地区医疗保险对肿瘤消融治疗的覆盖,中国肿瘤消融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持续保持上升趋势,预期到2026年将达到人民币155.8亿元,2022年至2026年的复合增长率为34.7%。
肿瘤消融行业市场规模,数据源于弗若斯特沙利文
冷冻消融还有一大应用场景是呼吸介入。目前,呼吸系统介入冷冻消融包含喷雾冷冻治疗或支气管冷冻球囊消融两类。呼吸介入冷冻消融目前获批的产品来自爱尔博和北京库蓝。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可以通过冷冻探头移除异物、黏液塞、坏死组织以及良性及恶性肿瘤,以及完成活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全球呼吸系统介入冷冻治疗导管市场规模已自2016年的2.5百万美元稳步增长至2020年的4.5百万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4%,预计将快速增长至2030年的2,032.3百万美元。
中国呼吸系统疾病介入冷冻治疗导管的市场规模亦呈现上升趋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其由2016年的人民币0.9百万元增长至2020年人民币2.1百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4.4%。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该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中国呼吸系统疾病介入冷冻治疗导管的市场规模预计于2025年将达到人民币109.8百万元。
虽然冷冻消融应用场景丰富,但和心脏电生理领域一样,冷冻消融技术应用于其他领域同样面临着和其他能量源消融的竞争,冷冻消融技术需要找到最能发挥优势的病种和产品才能从中突围。
打造冷冻消融技术平台,布局多个产品管线
目前,康沣生物已经深度布局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及血管介入两大领域,打造了一个全面的产品组合。
康沣生物的产品管线包括各种冷冻治疗系统和手术耗材,包括两款核心产品膀胱冷冻消融系统及内镜吻合夹,14款其他在研产品以及6款商业化非冷冻治疗产品,其中四款(包括处于注册申请的心脏冷冻消融系统以及在临床试验阶段的Cryofocus冷冻消融系统两款核心产品)已获国家药监局或其省级对应机构认可为“创新医疗器械”。
康沣生物现有产品管线布局,图源招股书
核心产品膀胱冷冻消融系统及内镜吻合夹,都已经获得了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其中,内镜吻合夹已于10月份实现商业化,膀胱冷冻消融系统则是规划在12月进行商业化。此外,现有研发管线对应的适应症市场空间大,随着产品陆续商业化,未来将有不错的增长潜力。
膀胱冷冻消融系统可以作为治疗膀胱肿瘤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辅助治疗,有多种潜在效益,包括减少残留肿瘤的能力、易于使用、医生易于学习、学习曲线相对较短及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30年,进行单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接受冷冻消融治疗的患者比例将约为45%,手术预期为44,900次。
中国膀胱癌发病率预测,图源招股书
康沣生物的另一款核心产品内镜吻合夹用于消化道软组织闭合治疗,适用于胃肠内镜手术中的穿孔及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后的全层内镜缝合。内镜吻合夹已经在2022年8月取得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并于2022年10月开始了商业化。
内镜夹取系统包括经内镜钳道内镜夹和超级范围夹两种主要形式。据招股书披露,目前,国内有32款商业化的内镜夹,只有三款产品是超级范围夹,并且其中一款产品的注册证书已经届满,所以康沣生物的超级范围夹实际只有一款竞品。
当前,超级范围夹还处于早期应用阶段,占整体内径夹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是增长潜力很大。相比经内镜钳道内镜夹相比,超级范围夹具有多个优点,例如能够闭合较大的伤口。于闭合大伤口的手术中,经内镜钳道内镜夹通常需要较多夹子,而于相同情况下,所需超级范围夹数量较少,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因此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指南和学术文章推荐。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到2030年,超级范围夹市场规模将会达到544.9百万元,占整体内径夹的市场份额较为提升到48.5%。
另一款主要在研产品是心脏冷冻消融系统,通过在微创手术中冷冻和破坏导致心律失调的异常心脏组织来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公司已完成心脏冷冻消融系统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并于2022年5月发出最终临床试验报告,于2022年7月向国家药监局提交注册申请,预期于2023年第二季度或前后就该在研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中国仅有一款获准商业化用于治疗房颤的冷冻消融器械。基于公开可得资料,康沣生物是中国四家就治疗房颤冷冻消融器械进行临床试验的公司之一,且是唯一一家采用低压液氮进行冷冻的公司。
此外,康沣生物也将冷冻消融用于肾动脉去交感神经消融术(RDN),并在12月初,获得了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器械认定,该系统主要适用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作为世界首个冷冻消融去肾动脉交感神经系统(Cryofocus RDN System),Cryofocus此前已通过中国NMPA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在全球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Cryofocus具备360°环形消融、消融位置精确、内皮损伤小等优点,是国产原创心血管器械的又一重大进展。
2020年~2021年,康沣生物分别实现收入905.4万元和2242.6万元,同比增长147.7%,2022年前八个月实现收入1643.1万元,同比增长36.2%。近几年的收入主要由6款已经商业化的手术耗材产品所贡献,主要包括肺结节定位针及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入路系统,两款主力产品贡献了90%以上的收入。
康沣生物近几年营收数据,图源招股书
因为主要核心产品尚处于商业化早期,康沣生物整体尚处于亏损状态,此外,还有多数管线处于研发阶段,因此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八个月,康沣生物的研发开支分别为4230.7万元、8982.7万元及3575.1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467.3%、400.5%及217.6%。随着核心产品的商业化顺利推进,公司业绩也将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扩产品扩适应证扩市占
康沣生物在上市之前曾获得比邻星创投、高瓴、元生、FutureX Capital天际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其中元生创投通过苏州新建元二期创投持股5.39%;比邻星创投通过杭州比邻星持股3.53%、苏州比邻星持股3.32%;高瓴持股8.48%。他们看重的是背后广阔的发展空间。
电生理房颤消融市场增长快且进口占比达90%,留有足够的空间给国产企业。只是强生、雅培的霸主地位暂时难以撼动,美敦力、波士顿科学也在加强对该领域的布局,大笔收入投入心脏电生理。并且,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的脉冲电场消融产品都有望在国内获批。
也就是说,国产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除了已经上市的康沣生物、微创电生理和惠泰医疗,还有已经启动IPO的锦江电子以及过去一年多获得过亿元融资的玄宇医疗、安钛克、心诺普、艾科脉、洲瓴医疗等,都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完整解决方案,以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证不掉队。
康沣生物所在另一个赛道肿瘤消融同样前景广阔,目前我国每年的肿瘤消融手术大约有30万台,其中以微波、射频为主的热消融占整个消融市场的80%,冷冻消融约占比10%。其中微波消融的国产率较高。在一级市场,海杰亚、南京亿高、睿笛生物等企业同样获得了大额融资,这一领域有望诞生更多上市企业。
对于专注于微创介入冷冻治疗康沣生物来说,要持续推动在研产品的临床开发和商业化,持续研发各种底层技术及配套技术,并基于技术平台进一步扩大产品组合拓展更多适应证,才能在快速迭代的医疗市场,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动脉网”(ID:vcbeat),作者:姚敬,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
123
专访元生资本彭志坚:每日优鲜核心优势在于降低物流成本 1评论 收藏
-
8
-
12
高瓴多次押注企业服务,餐饮投资热已燃到了米饭丨投融周报 速览投资风口,掌握资本律动。 本周焦点回顾:硬科技赛道,自动驾驶及清洁领域成为本周热点。自动驾驶卡车技术与运营公司嬴彻科技宣布完成高...
-
9
轻舟智航再融1亿美元 云锋基金、元生资本、美团龙珠等押注 ...
-
9
阅读时间大约6分钟(2254字) ...
-
2
阿里、红杉、高瓴都在押注这个浙大80后36氪的朋友们·17小时前AR眼镜再次起风。3月30日,阿里领投了一家AR眼镜企业——Nreal。这是Nreal...
-
4
【猎云网(微信:ilieyun)北京】6月28日报道“ESG 既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也是理解企业面临的机遇和风险的独特视角,而科技创新则是ESG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6月28日,高瓴创始人张磊在第...
-
7
以智能硬件切入银发赛道,元生科技获数百万元种子轮融资 作者:FYQ 发布时间: 2022-08-31 13:02
-
8
“智联世界 元生无界”,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开幕!
-
5
元生万物·智汇光谷 | 2023武汉元宇宙开发者高峰论坛成功举办_VR陀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