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从排队购买到关店转型,新中式烘焙极速下坠的一年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05739979594508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从排队购买到关店转型,新中式烘焙极速下坠的一年

快消·2022-12-24 04:07
还能不能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抓住捉摸不定的消费者的胃?

文丨李欢欢

鲍师傅的创始人鲍才胜曾说:“烘培行业有一个怪理论,5年洗一次牌,一成不变的,就会被洗出去。”这个论断可能基于经济上行或者平稳周期里,可当行业“遭遇”下行周期,洗牌的速度或许更快。只要2年,那些受人追捧的“新贵”就会沦为“弃子”。

临近年关,回顾今年的烘焙行业,无论是传统的西式还是新中式烘焙,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不少新老品牌陷入了关店、倒闭的泥潭中。其中,又以新中式烘焙的经历最为戏剧性,从集资本、消费者宠爱于一身,到亏损、裁员、闭店以自保,再到开放加盟寻求自我造血,烘焙新消费品牌走过了恍如“坐过山车”般的一年。

极速下坠

要说2021年最火的消费赛道,新中式烘焙绝对算是一个。这一年,成立刚满一年的墨茉点心局拿下了五轮融资,单店估值过亿,不足10家门店的虎头局也拿下了三轮融资。不仅如此,花木子爸爸糖月枫堂、轩妈、泽田本家等多个新烘焙品牌都获得了至少一轮的融资。

面对新势力的来势汹汹,鲍师傅、泸溪河、稻香村等经典烘焙品牌也着手品牌升级工作,两方合力掀起新中式烘焙的风潮,一并让中式烘焙赛道“大火”,无论在资本市场还是消费端,都成为被追逐的对象。

转变发生在今年2月,或许更早。彼时,外界还沉浸在被墨茉和虎头局营造出来的排队“幻象”中,一条关于墨茉点心局裁员瘦身的消息率先戳破了这场泡沫。消息称,墨茉点心局在2022年春节前进行了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公司从过去以打造品牌为中心,转型为以运营为中心,裁撤了40%的品牌员工,公司的财务、人事部门也出现了人员变动。而墨茉点心局向媒体的回应也变相确认了这一消息。

裁员,撕下了新中式烘焙最后一块遮羞布,更多问题也随之流出,甚至整个行业也由此开启了全方位极速降温的一年。

首先是业绩的大幅下滑。早在今年2月就有知情人爆料,墨茉点心局的单店销售额出现了持续下滑,一度从刚开业时的100万下滑到只有30多万;而虎头局也陷入了同样的境况,开启全国化扩张之后,单店销售额出现下滑,即使长沙大本营的门店也处于亏损状态。

两大品牌均面临消费者尝鲜和凑热闹之后,持续复购的问题,二者在扩张过程中,多个城市新开的门店人气平平,早已没了两年前在长沙刚开业时的排队盛况。

v2_aec7560e23514fa2a478c89bd24c009c_img_000

其次,促成2021新中式烘焙浪潮的另一方——资本端,今年对新中式烘焙的关注和热情也已冷却,在该品类上几乎没有较大的投资动作。

一个明显的对比是,2021年,国内整个烘焙领域的22起融资事件中,新中式烘焙占了9起,好几起融资金额过亿;2022年至今,仅有两个新品牌龙门局渣打点心和酥品局获得融资,前者获得500万元融资,后者则为5000万元,与去年动辄上亿元的金额相去甚远。墨茉、虎头局的最近一次融资分别停留在去年12月和7月,另一网红品牌月枫堂的融资历程也暂停于2021年7月的Pre-A轮。

门店长期不能盈利,又没有新的融资进来,企业经营便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品牌们不得不考虑开源节流。除了上文提到的裁员瘦身,墨茉和虎头局均开启了收缩战略,一边放慢开店速度,一边关闭经营不善的门店。

今年11月底,虎头局发文称公司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决定暂时退出部分区域市场,并随即退出了成都、重庆、北京等几个消费重镇。根据虎头局官网的最新信息,截至目前,其仅在长沙、武汉、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杭州等7座城市(好好核实,两个杭州)共保留了43家门店,与11月底的58家又减去不少。

另一边,墨茉点心局也在及时刹车,在门店数量达到58家时,创始人王瑜霄叫停了“2022年开到100家”的目标,并决定将战线收回到大本营湖南,暂不涉足湖南之外的省市。

谋求转型

新中式烘焙在今年的“偃旗息鼓”,一方面受大环境影响。作为一种客单价不低、且可替代性强的非必要消费品类,新中式烘焙,跟新式茶饮、高端零食一样,受消费需求萎缩趋势影响明显。毕竟,墨茉点心局一包250克的麻薯单价在18-19元,虎头局一袋100克的黄金芝士脆售价近20元,价格赶上了一杯奈雪、喜茶的现制茶饮。

v2_0f62f10a0494410a81782695309141a8_img_000

但另一方面,其势头减弱的更深层次原因,还在于品牌和产品本身。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新中式烘焙在乳脂等原料的使用上有所升级,口感和营养更胜一筹;在产品的营销和包装上也有所创新,这对十几年如一日的传统糕点而言,是一次不错的产品升级,也为烘焙行业创造了新的增量。但归根结底,这种“升级”和“创新”份量还是不够,构建的壁垒不够高,一旦有更多的品牌涌入,就会陷入同质化混战。

梳理来看,新中式烘焙的“新”,主要体现在糕点品类、设计包装和营销方式上。

传统的中式糕点主要以单一的饼、糕、酥等形式存在,口感单一且甜腻,年轻人并不感冒。但新中式烘焙从西式甜点中汲取了灵感,将中西点心做混搭,实现了产品层面的微创新。比如,墨茉的招牌产品鲜乳咖啡麻薯和鲜乳提子麻薯,就是在中式麻薯中分别添加了咖啡口味、放大了黄油的味道,让原本单调的麻薯口味更加丰富、口感更细腻。再比如,虎头局的麻薯虎皮蛋糕卷,就把麻薯包进了虎皮蛋糕里。

除了中西混搭,新中式烘焙还喜欢将产品做小、做轻,不论斤卖,而是做成更轻型便捷的小包装,更适合零售。为迎合年轻人的审美,再配上国潮风的包装和装修风格,并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铺天盖地的来一波投放,吊足消费者胃口。

有人调侃“新鲜、零售化、高颜值”就是新中式烘焙,这个总结虽然有些简单粗暴,但也传导了一个事实——新中式烘焙并无竞争壁垒。不管是肉松小贝、麻薯,还是桃酥,都无太高的制作门槛,连带品牌的开店门槛也算不上高。

墨茉和虎头局火了之后,全国各地大同小异的中式点心局便在各个城市冒了出来,北京的“山河饼局”、天津的“唐小合点心局”和“糕功夫点心局”,广州的“狮头点心局”,上海的“珍糕兴点心局”、福州的“未芝点心局”,南京的“木子点心局”、成都的“爱达乐点心局”……这些品牌除了不约而同地带上“点心局”三个字,个个追着国潮跑,主打产品也大同小异,还喜欢扎堆开在城市商场的负一楼。在杭州、武汉等城市的部分商场里,同一楼层进驻好几家风格相似的新中式烘焙品牌并不少见。

当追随者众、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消费者的热情就会被稀释,所谓头部品牌的光环和消费粘性也会随之减弱。再加上今年食品、餐饮行业长期面临原材料成本上涨的问题,消费者收入水平改善又不及预期,整个消费市场下行很快,新中式烘焙品牌的成长性和盈利表现均不及预期。

压力之下,品牌也在谋求转型。虎头局为缓解资金压力、撬动社会资本助力,宣布放开加盟,并启动海外业务孵化,首批加盟店将于明年春节后正式开业。墨茉点心局决定将战线收回到湖南,试图在自己的大本营打造出一个极致的模型,优化生产流程、用工厂来解决效率问题,弱化现制、简化门店装修,以节约成本。如果这个极致模型探索成功了,再考虑复制到更广阔的市场。

放眼未来,随着疫情的放开,明年的餐饮和零售市场有望向好,但反弹不会马上到来,中间势必要经历一段痛苦的恢复期。于新中式烘焙而言,无论是放开加盟、出海,还是探索新模式,面临新机遇的同时,势必还会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经受更严峻的考验。而其最大的难题,就是能不能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抓住捉摸不定的消费者的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快消”(ID:fbc180),作者:李欢欢,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