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虚拟人2022:隐入尘埃与大红大紫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ai/570978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虚拟人2022:隐入尘埃与大红大紫

2022-12-19
0 评论 675 浏览 0 收藏 14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目前,虚拟人的发展如火如荼,“TA们”在虚拟偶像、虚拟主播、企业IP、虚拟员工等多方向均有应用。本篇文章总结分析了虚拟人这个赛道的发展状况,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IV5MxTaFBpV3baEZyd5U.jpg

“她应该是一位30多岁、很干练的财务部主管,她相貌的生成是由内而外的。她其实更多存在于邮箱中或企业内部的OA系统中。与众不同的是,这一次与我们互动的人变成了AI Beings(虚拟人类)。”

小冰公司CEO李笛在今年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描述AI虚拟人崔筱盼,彼时“她”已经正式成为万科首位数字化员工。

同期,字节跳动投资虚拟人李未可,成为了2022年开年第一笔虚拟人赛道上的投资。而当时IP李未可所隶属的杭州李未可有限公司,成立时间才不过半年。

相比于元宇宙概念的普及,虚拟人目前的发展显然更加如火如荼,甚至业内不乏机构预测,未来将会有许多职业可能被虚拟人替代。据公开数据,中国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达到2700亿元,其中身份型虚拟人市场规模占比有望达到2/3。

事实上,2022年虚拟人的应用确已更加广泛,“TA们”在虚拟偶像、虚拟主播、企业IP、虚拟员工等多方向均有应用。新业态不断衍生,不仅在于虚拟人结合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形象可塑性强,也与众多玩家入场密不可分。

一、众多玩家加入“造人”

2022年,“造人”市场更为明显地分化开三类主流的玩家——互联网大厂、短视频平台,虚拟人运营公司。他们重点围绕生态搭建、商业化平台打造、IP设计三个方向发力。

大厂倾向于围绕元宇宙全盘布局生态,捎带打造或投资虚拟人。如字节跳动除了手握虚拟女团A-SOUL和虚拟人李未可外,还收购了VR企业Pico、游戏公司沐瞳,且上线了社交产品Pixsoul、派对岛,凑齐了虚拟人、硬件、游戏、社交的“元宇宙套装”。

同时大厂的虚拟人也在为业务场景“打工”。今年北京冬奥会上声名大噪的阿里巴巴虚拟人冬冬,就是以冬奥宣推官的身份做“带货主播”,协助天猫奥林匹克中国旗舰店推广奥运特许商品;而百度推出的虚拟人林开开、叶悠悠,更是作为“暖心”弟弟、姐姐的形象,在百度输入法中陪网友聊天、“谈恋爱”等。

今年短视频平台也开始涌现出了更多的虚拟人。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的《2022虚拟数字人商业化发展报告》中就提到,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抖音、快手、微博、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四大虚拟人商业化平台。在短视频平台上,虚拟人已经形成了直播打赏、电商带货、短视频广告、品牌代言、线下活动联动等变现方式。

但随着虚拟人赛道越来越火热,虚拟主播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据公开数据,截止去年8月B站就已有3.6万多名虚拟主播,但一半以上的虚拟主播月收入为零,2/3虚拟主播粉丝数在一万以下。

虚拟人运营的企业也同样不容易。幸运的公司靠打造“偶像IP”来寻求投资和商业变现,如燃麦科技虚拟人AYAY,入职阿里巴巴不到6个月就获得了20个品牌的合作;乐华旗下的虚拟女团A-SOUL,因其迅速走红卖座,获得字节跳动大笔投资;而去年就开始爆火的柳夜熙,截至目前为止已合作了超过200个品牌。

但不幸运的公司,或许就只能“隐入尘埃”。不是每一位虚拟人都会红,就如同不是每位主播都能成为“带货一哥”。

二、虚拟人们正在不断“长大”

大量虚拟人的“出生”,既让商业竞争加剧,也对市场和生态进行着“催熟”。

2022年,虚拟人不仅没有退潮,市场规模还在不断增长。据速途元宇宙研究院测算,2022年虚拟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4.5%,增速达到近三年峰值。

快速规模增长的虚拟人赛道,在资本和市场认知上也均体现较为正面的趋势。截至2022年9月,虚拟人相关融资就有22起,其中不仅有红杉中国、软银集团、IDG资本、真格基金等等顶尖资本方,更有字节跳动、阿里影业、网易资本、小米等企业方参与该领域投资。

同时,人们对虚拟人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网民对虚拟人的关注度从2021年的63.6%上升至2022年87.8%。其分析师认为,社交媒体多元化发展推动了虚拟人的宣传,使“他们”在网民中的渗透率提升;虚拟偶像的涌现,也使产业商业价值不断释放,吸引用户消费。

与此同时,虚拟人在品牌营销和社会服务的应用也日益多元。概括来说,虚拟人可以分为身份型和服务型。前者倾向于在文娱领域应用,如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等;后者则在特定的场景提供服务,替代诸多社会角色,如员工、主持人、客服等。

身份型虚拟人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邀请,帮助品牌进行营销。如Keep开年便推出了“A-SOUL专属运动星球”,邀请五位女团成员入驻成为会员活力星推官;花点时间签约虚拟偶像“阿喜”为品牌“2022年度虚拟代言人”等;柳叶熙、翎Ling、希加加等热门的虚拟偶像,也都解锁了众多品牌的代言。

值得一提的是,魔珐科技和次世文化共同打造的虚拟人翎Ling,在今年冬奥会时合作京剧裘派嫡系第四代传人裘继戎,演绎了一部冰雪大片《京韵冬奥》;此外,今年还诞生了以敦煌飞天女神为蓝本的虚拟人天妤,以及首位文博界宣推官文夭夭等立足中国风的虚拟人。而“她们”与美国、英国、日本等知名的虚拟人歌手、虚拟人模特对比,也更体现出了中国的虚拟人创造在文化传播方面具备的价值。

三、虚拟人的“成熟”还需要时间

目前,约2.6亿人的“Z世代”群体,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中坚力量,他们具备对新事物的消费习惯,也同样有个性化的审美需求,他们所在的时代,加速着虚拟人的研发与应用。

在此市场前景下,许多从业者都对虚拟人信心满满。STEPVR创始人、CEO郭成博士就认为,“虚拟人是一个满足精神需求的创造力型产业,也是给大众用的生产力工具,有了这个工具的赋能,每个人都能在元宇宙里闪亮草根的光辉,并成为某一领域的网红。这一领域也存在着巨大的增长红利,距离人的思想越近,用户付费意愿就越强。”

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公众的视角来看,虚拟偶像的发展也许更像是资本换了一个风险更低、可操作程度更高的圈钱工具;同时虚拟人未来如何实现真正的成熟,如何真正完全融入社会仍存在不少挑战。

首当其中的挑战就是成本问题。柳叶熙一个片子制作费高达百万,虚拟偶像单曲的制作成本高达200万元,全息虚拟演唱会的成本达到2000万……种种数据均体现出了虚拟人制作成本高企。尽管虚拟偶像大多有资本巨头“撑腰”,但如此烧钱的模式,也会造成很多公司入局门槛高、商业闭环难的问题。

同时,虚拟人的营收构成也较为单一。其主要的营收还是集中在品牌合作与直播打赏,但目前只有头部的虚拟主播能够接到代言或广告,众多虚拟主播TOB的商业推广依然很少。而随着虚拟人的大量孵化,虚拟偶像的稀有性将会被稀释,且由于虚拟偶像的覆盖场景有限,在品牌代言、舞蹈、音乐等热门领域的竞争还将不断加大。

另一个更值得市场关注的问题应该是虚拟人IP的内容塑造能力。如近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元宇宙文化实验室发布的《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版》就指出,市场应生产有价值的虚拟数字人,应当打造拟人化、故事化的虚拟人IP,让虚拟人富有“生命性”的故事内核,衍生出虚拟人在用户心中的“主角光环”,赋予虚拟人特殊的人格魅力。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元宇宙文化实验室主任沈阳还进一步建议道,“虚拟数字人的形貌、表情,到所说的内容、所处的虚实相生的环境,以及与环境交互产生的一系列情节,都要围绕其文化人设来展开,要有稳定的价值观”,而这一点显然是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较难做到的。

「慢放」认为,虚拟人行业被“诟病”的依赖中之人、技术能力不达标的一些现象,都可以随着技术的突破与行业标准化等得以改善。但要想让虚拟人真正融入人类社会,还要具备更完善的商业价值、内容价值、文化价值等,才能让资本和受众更愿意买单。

2022年,越来越多的AI Beings步入社会,“TA们”带来了漂亮的形象、新奇的体验、低成本的服务,但由于这些虚拟人缺乏个人特色,还没能完全撼动大众的心。相应的,微软、英伟达、百度等众多科技公司,开始投入到了虚拟人生成平台的研发中,致力让人们通过一款软件实现自己的虚拟人定制。

相信不远的未来,人人拥有虚拟人的憧憬将会实现,虚拟人融入人类社会、成为另一种新型劳动力也将指日可待。正如一位行业CEO所说“让人回归人的价值”,才是虚拟人存在的目的。

参考资料:

央广网丨AI、机器人、虚拟人的未来 加速进入职场,迎来发展新10年

前瞻产业研究院丨2022年中国虚拟人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腾讯新闻-链新丨互联网大厂竞逐千亿虚拟人市场:打造虚拟人IP,投新锐企业

澎湃新闻-中国小康网丨B站直播2小时收入超百万 虚拟主播呈爆发势态?

36氪-雷报丨2022年以来,虚拟人领域22起投融资事件,热度不减,有公司融资上亿元

艾媒咨询丨2022-2023年中国虚拟人行业深度研究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中证网丨2022虚拟数字人商业化发展报告出炉 动作捕捉市场空间大

环球网丨虚拟人载中华文化,在元宇宙出海

作者:习习,编辑:大涵

本文由 @慢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