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3个月融资61笔,红杉百度组团杀入,这条赛道悄悄崛起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202773108165324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3个月融资61笔,红杉百度组团杀入,这条赛道悄悄崛起

36氪的朋友们·2022-12-03 02:38
​活到盈利前,才是关键。
v2_5fa4ef4a74534be9a4c00f315e9583dd_img_000

最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自动驾驶赛道在资本层面开始分层。

首先有一个融资事件。投中网独家获悉,九曜智能获得了由腾飞资本领投的亿元投资。这家公司就在京郊顺义,2018年成立,按时间点看,在自动驾驶这一行它算“小字辈”,但在无人驾驶最冷的时候,反倒完成了一轮融资。

对应的是头部企业的动态:众所周知的Waymo和Cruise正在发生大规模人事变动,Nuro也宣布无奈裁员,Argo AI更是以官宣倒闭,国内的图森未来、小马智行等头部也频频被爆负面消息。

也就是说,令人没想到的是,在民用级自动驾驶貌似深陷泥潭之时,区别于其的工业级无人驾驶也正在悄悄成为资本的座上宾

此话怎讲?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第三季度,共有55家自动驾驶相关公司获得61笔融资,且主要集中在无人港口、智慧园区、干线物流等领域应用。

巧合的是,最近,几乎就在同时,专注于无人港口的斯年智驾就宣布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专注于矿区无人驾驶的踏歌智行宣布完成亿元级C1轮融资等等。

再早一点,云创智行今年一口气拿了蔚来资本的pre-A轮融资,以及BV百度风头的Pre-A+轮融资;甚至创新工场孵化、天使轮由红杉中国种子基金、联想之星、创新工场联合投资的捷象灵越宣布完成近亿元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更不用说,广汽集团通过广汽资本领投完成了禾多科技的C2轮融资, C轮融资总计资金额1亿美元。

或者是因为,当下,业内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再伟大的梦想也需要资金支持,假使始终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再明星的公司资金链也会断裂,所以如何盈利以及活到盈利前,才是关键。

水落石出,工业级无人驾驶就这样走到了资本的台前,获得了资本的追捧。

工业级无人驾驶技术加持下的场间物流一片蓝海

经过了10来年的高强度研发及高成本投入,目前,民用级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方面依然有两大难题难以跨越:一个是国家政策法规尚未完全放开,另一个是高速运行的民用级自动驾驶尚无法确保足够可靠的安全性。

但区别于robotaxi、robotruck等民用级自动驾驶,主要应用于矿区、园区、港口、工厂等场景之中,既可以直接帮助产业满足其特定场景下的刚性的作业需求,也可以在天花板很高的产业中直接做出方便落地的标准化产品,因此而非常值得关注。

归根结底,工业级无人驾驶因主要运行场地在厂区内部,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小,同时工业级无人驾驶是低速运行的自动驾驶,经过民用级无人驾驶多年的技术积累,当前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可以确保低速运行的安全性。

对于资本来说,投资的逻辑早就由你能讲多大的故事变成了现实的商业落地。

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场间物流这一具体场景应用中管中窥豹:一方面市场规模足够大,客户需求是刚需;另一方面又具备了较高的技术门槛,场间物流,是在极高安全性的保障下,完全可以实现公路到厂区门口、厂区门口到工厂门口、工厂内部物流运输无人化和效率最大化的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应用。

业内专家还向投中网普及了工业物流的相关知识:

中国工业能力的快速发展,与物流行业的不断进步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工业物流行业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所导致的物流成本递减,会成为工业发展与竞争的关键因素。

工业物流按照空间维度可分为三个环节:干线物流、场间物流和室内物流。干线物流,主要指载重30吨以上的卡车,在社会化道路(公路)上行驶运输;室内物流,主要指小件货物,在工厂室内行驶运输;而场间物流,是干线物流和室内物流的桥梁,解决大件货物从工厂门口(公路口)到工厂室内的行驶运输。

满载货物的厢式货车入场开始,到平衡重叉车进行装卸货,再到牵引车将货物从室外运输到室内,最终到货物在室内仓储或者上线,这就是场间物流的全过程。

如此看来,光华俱乐部理事长、渤海华美基金战略委员会主席/投资合伙人向宏就表示,社会物流(开放道路干线物流)、场间物流(货场与车间、仓库)、室内物流(车间内或库房内)的分业状态正在走向融合,突破口在于场间物流的智慧化或自动驾驶。

当然,这还需要算一笔经济账:

在场间物流这一场景中,科创中国投资联合体副理事长、阿波罗股权投资俱乐部创始理事长、贝克资本董事长张克给投中网算了一笔账,按照国家测算的中国工程特种车辆增幅,从2021到2027年,大约年均新增车量70万辆,再包括截至2020年底的210万辆存量,就可以直接看出场间物流的市场空间天花板非常高。

巧合的是,九曜智能创始人、CEO史亮同样给投中网算了一笔账:这近300万辆的车,每台车平均对应2.5个工人,企业侧承担的每个人的人工成本大约在15万左右,如此算来,一年可替代的人工成本体量规模就是一个接近万亿的市场,这还未包括每年无人化任务的增长,以及给客户节约掉的几万亿的其他相关成本,因此无人化物流系统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对此,腾飞资本创始合伙人任溶也解释了他投资九曜的初衷:robotaxi可以想象的市场很大,但问题是,至今没有人能越过去。而工业级无人驾驶,面对的不是制度的大山,而是一群务实而焦虑的中国制造业老板。满足了他们,就获得了万亿级的市场。

这些制造业老板们的焦虑很多,但有两个是当下众所周知的:

一个是历来卡在成本的生死线上。比如富士康,代工一部价值近万元的苹果手机,利润仅25元左右。如今,随着东南亚、印度制造业的崛起,他们的焦虑更甚。中国制造业太需要通过自动化升级,来突破成本的紧箍咒了;

另一个是中国劳动力日渐衰减。根据人社部数据,在2021年三季度,我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中,有58个与制造业有关。此外,到2025年,国内制造业前10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

尤其需要指出,关于车辆的相关数据也印证了上述观点:2021年中国机动工业车辆总销售量接近110万台,比2020年同比增长37.4%,连续3年同比增速超过30%,远高于乘用车每年个位数的销量增速。

史亮还观察到,公路干线物流、场间物流、室内物流的分离业态正在走向融合,实现三者智慧化和自动驾驶的关键突破口便是场间物流,九曜智能专注的便是场间物流工业级无人驾驶这一细分市场。

这样一个用工业级无人驾驶做场间物流的万亿级市场,区别于仅国内就有600多家公司已经挤成红海的室内物流,依然还是一片蓝海。用史亮的话来说,就是当下场间物流中的工业级无人驾驶已然成为真正的刚需,且已经到了大规模落地的前夕。

标准化是量产落地的硬道理

斯年智驾CEO何贝在接受未来汽车日报采访时就已经表示,在矿山、港口这些垂类领域,无人驾驶是刚需。前两年其在教育客户,从今年开始,行情和风向已经变了,客户更多看到了自己真的需要无人驾驶。

那么问题来了,在工业级无人驾驶这些明确的场景下,如何才能做到抢先落地成功?

任溶就此表示,无人驾驶的落地从来都不是埋头研发单车智能,在工业物流场景中,对于垂直场景的商业化理解,对业务流程的深刻理解,是真正满足客户业务需求的前提。

腾飞资本合伙人杨鹏也提及,大规模、可变现的商业化落地,核心前提就是产品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是否可以同时满足几个或者多个场景,也要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客户的需求是无人驾驶还是安全保障,亦或是效率提升和人工替代,这些都是具备商业化落地的核心条件。

但知易行难,所谓规模化应用,就意味着至少上千上万台都采用自动驾驶公司的技术才算是真正规模化落地。

这样一来,就要求无论是场间物流还是其他工业级无人驾驶赛道上的企业,具备综合方案的解决能力。毕竟客户的最终需求一定是全流程的无人化,不仅局限在单点技术,单点技术无法帮助企业形成可持续领先的完整的技术护城河。

对于这一点,杨鹏也阐述道,在场间物流这一细分场景中,九曜智能选择了一个能够实现产品标准化和通用性的赛道,就是场间物流的室外装卸和室内外转运,对应的平衡重叉车和牵引车,其次就是从核心技术角度,突破了车辆控制端、作业调度端、工艺流程端、安全端和环境端这几个方面的技术难点,这些都是支持他们能够做到大规模、可变现的商业化落地的根结。

我们再试图以九曜智能为例来进行解题:九曜智能当下已经获得诸多行业头部客户的认可,不仅是丰田集采供应商、室外无人驾驶车辆唯一供应商,百威啤酒战略级供应商,还是杭叉战略合作伙伴和德国GT公司独家战略合作伙伴。从安全性能角度,九曜智能的场间物流无人驾驶车辆,还是行业内唯一通过德国TÜV(莱茵)认证的企业。

那九曜智能是怎么做到的?在三年磨一剑之后,可以迅速产品落地?史亮等创始团队洞察到,百分百安全、低于当下运营成本、且真正跟自身的生产业务系统完全匹配,系统直接推动全无人化运行,真正可以实现批量化下单批量化作业,才是理智型2B客户的刚需。

具体来说,就是硬件的归硬件,软件的归软件,硬件可以做成前置生产的标准化产品,降低自身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力;软件可以不断迭代,做好差异化,且还可以对客户整体生产系统进行兼容,打破设备孤岛难题,让信息数据得到共享之时,真正实现效率的提升。

史亮很坦诚地告诉投中网,“我们要认清楚,创业还是要做自身最擅长的事,我们团队做了20多年物流相关的事,我们深知,任何产品落地就要别人买单,且远高于原来的价格,最高效率还最多只能提升不到一半,这样不太合适。客户只管好不好用、能不能用、成本便不便宜,总不能越投越贵吧?”

据悉,九曜智能也希望可以在三年内将出货量提升到1000台/年以上,做好整体产品的升级迭代,给其后续大规模生产制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拆解下其实也不难理解,自动驾驶公司完全可以前期依靠先发优势、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能力,抢占市场具备可持续复购能力的头部客户;占领市场后,迅速迭代开发产品新功能,同时通过产品数量打磨系统分析决策能力,车辆、调度系统、业务系统、工业路侧设备打包在一起是一整套无人化解决方案,拆分后也可以做成单一产品为不同客户提供特需服务,以此来保证持续的竞争力和产品溢价能力。

张克也很善于从投资模型入手分析,在他看来,技术公司的成长历程分为五个阶段:技术突破、产品定型、突破小规模销售、实现大规模销售、资本市场IPO。

而只有已经拥有技术先进性、团队和商业模式验证、加之不断完善的现金流稳定性,这三条边所组成的三角形才是适合投资的标的,贝克资本也是如此判断九曜智能以及其他标的的。

用自创始之初就将量产落地作为最重要发展目标的禾多科技,其创始人、CEO 倪凯的话来说," 自动驾驶实现规模化量产,需要资源统筹、技术攻关、产品落地、协同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是对公司核心竞争力最彻底的检验。"

辰韬资本贺雄松近期接受新智驾采访时也表示,限定场景自动驾驶落地,比拼的不仅仅是技术、算法,更考验着玩家把技术和场景进行深度结合的能力。在技术上占优势的自动驾驶公司会是未来限定场景自动驾驶的主导方。

尤其是,如今,在限定场景下,比如矿山、港口、环卫、无人物流小车等赛道,自动驾驶取得稳步推进,部分公司已经开始批量复制和无人化尝试。

这样一来,贺雄松也坦言,“如果在今年再投资自动驾驶公司,会更看重是否专注特定场景,能否实现技术和场景结合,能否实现商业闭环。”

毕竟,这一切正如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TO楼天城曾说的,“一家公司的进展快与慢,就得看产品与商业应用之间的距离,这是自动驾驶下半场唯一衡量标准。”

或许,只有让自动驾驶技术真正地成为产品落地量产,实现商业化,才是成就自动驾驶梦想的根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张丽娟,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