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速的酸奶,为何资本纷纷涌入?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96688582205734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送走了夏天的雪糕刺客,又在秋天迎来了“酸奶土匪”。
前不久,有网友在酸奶土匪的热搜中还调侃到,“藏在冰柜里的雪糕,有时对价格还是遮遮掩掩,不拿出来,还看不到它刺客的真实面目。酸奶则是站在货架上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地明码标价,“土匪”气质彰显无疑。
虽然酸奶、雪糕的价格都有较大上涨。但起到的作用却完全不同。雪糕依靠价格驱动,6年时间市场规模翻了1倍,到2021年还保持着8.8%的同比增速。而酸奶价格涨了,但销售额反而出现了下降,2021年去销售额同比下降8.4%。
这背后的逻辑在于,提价后对整个酸奶品类销售额起到的增长作用相对有限,但带来的反噬作用更强。
高端化的低温酸奶生命周期短,损耗成本高,且需冷链配合,运输成本高。扩张越快,越不容易盈利。因此,企业并不急于扩张,高端化产品带来的规模有限。与此同时,酸奶虽具有乳制品属性,但用户认知里更偏向于休闲零食,产品可替代性大。
但即使酸奶销售额不振,但投资机构依然对酸奶品牌持有较大的投资热情,其中的逻辑又是什么呢?
01 酸奶,打破高端化增长逻辑
经过数十年发展的消费品,大多已经触及了国内消费者数量的上限。因此,高端化升级的提价逻辑成为品类延续增长的重要手段。但与大部分消费品不同,高端化推动规模增长的逻辑,被酸奶品类打破了。
过去一段时间,酸奶高端化提价的趋势明显。大多数酸奶产品通过一加一减进行了产品升级。加是指在口味上做创新,例如北海牧场推出了此前市场上没有的草莓流心芝士味、白葡萄流心茉莉味等产品。减是指,减少配料表。在健康概念下,品牌试图在维持高口感的同时,减少添加剂,如高端酸奶品牌基本去掉了增加口感粘稠度的明胶,简爱推出的某款产品配料更是只有生牛乳、乳酸菌、乳清蛋白粉。
在高端升级下,酸奶的价格不可避免的出现走高。在零售商店,从前十几元就能买一整条的酸奶,如今更多的被定位高端品牌的产品所替代,目前商超单杯定价普遍在10元以上,个别产品的单杯售价甚至超过40元。体现在数据上,阿里曾在去年年底公布过一组数据,仅在去年11月份,阿里平台酸奶均价就同比增长13.06%。
按道理来说,酸奶涨价,酸奶零售额水涨船高,应该增加才对。但情况恰恰相反,高端化趋势下,酸奶销售额反而出现了下降。
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购物者报告之中国快速消费品》显示,虽然疫情期间使消费者对营养需求更加重视,带来乳制品销量提升,但酸奶销售额却出现了下滑。2020到2021年,牛奶取得了14.7%的销售额增长,奶酪增速更是高达33%,然而酸奶的销售额下降了7.8%,被列为低速增长品类。
酸奶品类的现象并不常见。参考其他消费品,售价上涨大多带来了销售额的增加。比如,被用户调侃的雪糕刺客,从2015年到2020年,产品平均单价上涨了30%,而部分高端品牌价格直接上涨到了3倍-5倍。价格驱动下,雪糕行业6年市场规模翻了一倍,到2021年,行业仍保持8.8%的同比增速。
那么,为什么酸奶品类不能复制提价推动市场规模增加的逻辑呢?
02 酸奶困局背后:品类替代多,供应链要求高
酸奶价格增加,销售额反而出现下滑的逻辑是,提价后对整个酸奶品类销售额起到的增长作用相对有限,但带来的反噬作用更强。
比如,同样是价格驱动的逻辑,从2016到2021年,雪糕行业规模年符合增速超11%,而同期,酸奶销售额复合增速不到8%。
提价给酸奶带来的增长有限,是由于,酸奶涨价大多是由低温酸奶带来的。原因在于,常温酸奶经过灭活处理,会“杀死”活性乳酸菌,而低温酸奶,活性乳酸菌能够存货,进而更具营养价值。
但低温酸奶有两个痛点:一是生命周期短,产品损耗高。低温酸奶保质期只有20天,品类损耗远超过其他品类。二是需要冷链配合,运输成本高,冷链运输要比传统运输高出40%-60%的成本。
两者导致酸奶成为最不容易盈利的品类。某位在宝洁的工作人员就表示,酸奶是行业内最不容易盈利的品类。并且生命周期短、运输成本高的痛点,也使企业扩张越快,盈利的难度越大。
由此,低温酸奶企业并不急于扩张,即使成立已近8年的高端低温酸奶的头部品牌简爱,也并没有全国化布局,很多三四线城市,并没有它的产品。企业不急于扩张自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规模的扩张速度。
即使带动作用不及其他品类,但正常情况下,价格增加还是利好行业规模。酸奶销售额出现下降,更多是因为酸奶的可替代性强,提价后,酸奶市场很容易被其他产品瓜分。
酸奶品类并没有形成特定的用户心智,其产品属性虽然是乳制品,但用户更多是把它定义为休闲零食产品,CMMS市场调研显示,大多消费者认为好喝是选择酸奶的核心因素。
用户心智模糊,与酸奶的产品特点有关,在乳制品中,酸奶的营养价值不及牛奶,牛奶对免疫力有很大的提升功效,酸奶虽对免疫力也有提升,但其更多的作用是提供益生菌帮助消化。此外,酸奶产品研发也有明显的零食化趋势,简爱推出的OP3N,就是零食化产品,其首款“酸奶慕斯”,将酸奶与甜点融合创新,更像慕斯的口感。
酸奶属于乳制品,但具备明显的零食化特点,也使得部分消费者认为其是非必需品,其酸奶更容易被其他品类的产品替代,高端化更是放大了这一痛点。
比如,乳制品的核心竞争力是营养,但酸奶营养度不及牛奶。因此,即使在政府倡导“喝乳制品抗疫”的背景下,消费者更偏向牛奶。在疫情期间,牛奶销量大幅提升(14.7%),进而多少挤压了同属乳制品的酸奶市场(-7.8%)。而在比拼口味的休闲零食中,虽然用户偏好不同,但酸奶提价后,其价格明显高于其他饮料品类,产品也更容易被替代。
虽然,酸奶行业出现了一些问题,但酸奶仍然是最有可能跑出新品牌企业的赛道之一。
03 一线基金为何纷纷押注?
虽然酸奶行业规模遇到瓶颈,但酸奶依然受到了投资机构的青睐。在消费投资遇冷的背景下,简爱、Blueglass、吾岛等高端酸奶头部品牌均获得了融资,背后投资方包括经纬、红杉中国、IDG资本、真格基金等一线投资机构。
那为什么,酸奶销售额下降,但酸奶企业仍然获得了稳定投资呢?酸奶赛道,在未来最有可能跑出新的大企业。
首先,行业格局利于跑出新的大企业,酸奶拥有超千亿的市场规模,但行业格局分散,不算涉及多品类的综合公司,行业专门聚焦酸奶的头部品牌,市占率仅为5%。市占率低,是因为酸奶对冷链配送要求较高,运输半径小,决定销售半径小,叠加损耗高,规模扩张易亏损的痛点,酸奶品牌多是地方性企业。
但参考其它国家,当冷链等基础设施成熟后,头部企业依靠产品优势,头部品牌酸奶市占率可观,比如,日本明治酸奶市占率超43%。从这几个角度看,我国酸奶品牌还有很多的增长空间。
更重要的是,酸奶的产品特性也更有利于跑出新品牌。大部分消费品,研发简单、生产门槛低,渠道是核心,而原有企业显然在渠道资源上更为丰富,因此过去有很多新的消费品被老巨头的跟随战略打败。
但酸奶产品不同,酸奶品类具有高研发门槛,新品牌更有机会通过研发工艺的改进实现产品领先,从而打破传统巨头的渠道优势。
比如,在研发环节中,菌种甚至有菌芯片之称。菌种作为酸奶配料中的关键环节,决定了酸奶的功效。但菌种研发周期较长,需要先找到目标菌株,然后进行工业化培养,最后还要进行冷冻干燥封装保证产品的活性。由于工艺的复杂性,目前我国绝大部分菌种都是由国外进口,因此国内酸奶功效大同小异。
反观海外,酸奶企业通过培养出好的菌株,使酸奶获得了更多的实用性功能。比如,日本是菌种的集大成者,其依靠菌种工艺的领先,使酸奶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如明治根据不同菌种研发的产品,可分别预防感冒,抑制幽门螺杆菌,降低尿酸、改善肠道等。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仅超20%,远低于全球50%的感染率,这里面就少不了日本功能性酸奶的功效。
回过头看,国内酸奶品牌,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营销环节。多为从业人士表示,品牌将投入的大头都放在了营销上。但突破技术壁垒,打造出自己“菌芯片”的企业,才最有可能是终局阶段的赢家。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财经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读懂财经”(ID:dudongcj),作者:杨扬,编辑:夏益军,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
92
资本涌入科技加持,GIF动图这门生意也许还能更大
-
64
AI能否成为健康行业的救世主?
-
51
近年来,医疗健康行业逐渐崛起,除了传统的医院,诊所以外,互联网公司已经深入健康医疗行业。在国内,有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在国外,...
-
27
来源:猎云网 作者:黎曼 6月28日,社区团购平台“莲菜网”获B+轮1.55亿融资,此次融资的一大投资方是全国性食材供应链平台B2B...
-
5
二手3C回收赛道,爱回收拟IPO却为何失速难增长 ? ...
-
9
酸奶,资本市场的一匹黑马? ...
-
3
电商平台纷纷砸钱涌入种草赛道?
-
3
“酸奶土匪”上热搜!为何酸奶也越来越贵? ...
-
6
线上增长乏力,DTC品牌们纷纷涌入线下? ...
-
4
开年两个月,资本圈又添一位失联的大佬。 日前,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被曝失联,在资本圈引起巨震。在难言乐观的市场环境中,作为中国新经济金融服务的王者,包凡一手创立的华兴资本也遭遇了合规监管以及业绩下滑的危机。 这家在互联网创新浪潮中成长起...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