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海天味业掌舵人庞康的“中年危机”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95008832523738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海天味业掌舵人庞康的“中年危机”

中国企业家杂志·2022-10-09 06:38
面对“双标”的质疑,与之前的海天改制举报事件一样,庞康本人都选择了沉默。

风口浪尖上的海天味业背后有一位极其低调的掌舵人——庞康。

遍寻网络,庞康公开亮相或对外发表言论的视频寥寥无几。多年以来,尽管他一直是各大富豪榜上的常客,但他行事低调,擅长闷声发财。2021年,庞康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57位,财富值达264亿美元(约1874亿元人民币);在2022年胡润全球富豪榜上,庞康又以1450亿元财富位居67名,排名甚至超越了刘强东、王传福、宗庆后等知名企业家。

如今,海天味业市值已从7000亿元降至3838亿元,但相比同样坐落于佛山的两家企业:美的集团和碧桂园,这两家的市值分别为3451亿元和429亿元,海天味业的市值依旧轻松“碾压”。但与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碧桂园联席主席杨惠妍相比,庞康的声名不显。

自10月1日,话题“海天味业回应酱油添加剂争议”登上微博热搜,之后又因回应等多次登上热搜,低调的庞康被人们关注到,众多的媒体报道,也将他推到了舆论的火山口。

这显然不是隐身多年的庞康想看到的,上次他被广泛关注,还是在2014年2月11日,海天味业正式登陆A股。海天上市当天,股价曾疯涨29.58%,一度触发临时停牌,市值接近500亿元。当天,34位持股股东一夜之间成为上亿富豪,海天造富能力不亚于阿里巴巴。

但这只是庞康财富积累的开端,随着海天味业的市值不断攀升,庞康的身价也不断暴涨。2020年,海天味业市值曾一度突破6000亿元,一举超过万科、中石化等巨无霸,因而被外界称之为“酱茅”。甚至在2021年年初,海天味业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点152.14元/股(复权),市值一度突破7000亿元。对此,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曾表示,“有人说卖房子的不如卖酱油的,其实我是服气的。”

v2_16c286c73bcc4f10b1b15b0a9dd74ae5_img_000

来源:视频截图 

截至今年上半年,身为海天味业董事长的庞康持有公司4.43亿股,占比9.47%。如果按照2022年10月8日82.82元/股的收盘价计算,庞康持有的海天味业股份,就价值近367亿元。

1982年大学刚毕业,26岁的庞康就进入了当时的“海天酱油厂”。1988年酱油厂改制后,其先后就任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务,如今任职海天味业董事长兼总裁。过去40年中,庞康从一个对酱油一窍不通的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海天集团掌舵人,并带领海天酱油厂进行国企改制,自此进入了海天味业发展快车道,并迅速成长为中国调味品的龙头老大。

时至今日,人们依旧好奇,庞康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又是如何带领海天味业成长为千亿市值企业的?

01 庞康其人

1955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历史浪潮,佛山25家酱园合并重组后开始实行公私合营,改制后的新酱油厂被命名为“海天酱油厂”。这座酱园历史可追溯至300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可谓历史悠久。

一年后,1956年,庞康出生于广东佛山。26年后,他的人生将与这座酱园紧密连接在一起。

庞康就读于南京师范学院食品机械专业,1982年大学毕业后,手持高级经济师职称的庞康,被分配到海天酱油厂担任一名普通技术员。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海天酱油厂只是一个按照国家生产计划提供酱油和蚝油的食品加工厂,每天按部就班,工作内容乏善可陈。但作为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庞康深入一线,实地参与到酱油制作的各个环节中去,从黄豆筛选、制曲、酿造到注瓶封装,都参与其中。

在管理过程中,庞康发现,厂里生产的酱油和蚝油味道虽好,但由于产能不足,消费者通常是一瓶难求。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庞康认为企业应该规模化扩大生产。

于是在1984年,他说服厂长向国家计委提出扩产申请。最终经国家计委批准,海天获得700万元国家贴息贷款用于酱油产能扩建项目。

v2_fe845cc49f9c426bab397d4beb6fecbc_img_000

来源:视频截图 

经过几年磨砺,1985年他被提拔为海天酱油厂副厂长。1988年前后,国企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庞康再次抓住机会,带领酱油厂一举成为国有类大型企业之一,得到来自政府的扶持,庞康担任酱油厂的总经理,并获得了酱油厂的管理权。之后,庞康豪掷3000万元,从国外引进一条年产2000吨的蚝油生产线,并在1990年正式投产,解决了商品供不应求的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企改革的浪潮,1994年底,海天酱油厂也由国营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成为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庞康则担任公司掌舵人。

庞康坚信,商品短缺年代,企业要先做大,才能做强。于是1993年,在庞康的领导下,海天拿下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的自营进出口业务许可证,做起了出口业务。自此,在美国各大超市的货架上,也能看到“海天”牌系列产品。

02 颇受争议的国企改制

上世纪90年代,在佛山市政府的指导下,海天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将原有国有经济重组为职工个人出资和国家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

而庞康本人则出资50余万元,持股比例超过1%。自此海天酱油厂便改名为“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当时38岁的庞康则正式成为公司的一把手。

v2_eb9b3cef71534dd48f61731defe7463f_img_000

来源:视频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1995年,海天酱油厂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成有限责任公司,海天企业性质为国家和集体混合制企业,国家股占比为30%,集体股份则由员工持有占比70%。

之后,经过多轮股改,海天逐渐清退职工股份。在2008年10月13日至2008年10月15日期间,海天集团分别跟807名职工股东签署股权回购协议,回购807名职工股东手中的股权。此次股改完成后,海天集团注册资本减少至2692.2万元,股东人数减少至58人,通过8名登记股东持有海天集团全部股权。

隐患也就此埋下。

2012年3月,海天味业启动上市计划。之后有媒体报道,有举报人爆料称:海天集团在2008年采用不到半小时的信息公布、恐吓、威胁的方式逼迫集体持股股东采用回购协议形式,用3亿多元集体利润回购了集体股东持股20多亿元的资产。

除此之外,该爆料人还认为,海天利用注销和成立企业方法进行侵吞国有、集体资产,同时偷税漏税。根据举报人提供的资料显示,在频繁注销过程中,有两个公司根本没有向原始股东公开过:一是广东海天集团有限公司;一是英属维京群岛兴兆环球投资有限公司。

此前,海天味业30%的国有股由佛山市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持有,这部分股份先后转给了香港裕鹏、兴兆环球,最后由海天集团旗下子公司香港海天回购。此后庞康等58名自然人,直接或间接持有了海天集团100%股份。

对于上述言论,海天味业方面从未正面回应过,任凭传言在市场中流传。

但也有媒体报道称,有海天员工认为,改制促进了海天味业的发展,如果不改制,海天也发展不到现在的规模。

03 “中外双标”舆论漩涡

1999年,海天的广告就出现在了《新闻联播》的整点报时环节,成为首个登陆央视黄金时段的酱油品牌。2001年,海天突破10亿元销售大关,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调味品品牌。

尝到甜头的庞康更加重视广告投入和品牌推广。2004年,他便开始到农村刷墙体广告。还曾推出一组面向90后的动画广告,在央视、地铁、电梯、网络上全面铺开。2012年在微信投放“忆童年”的广告,近些年则赞助各种综艺和新媒体。在如此密集的广告轰炸下,海天一步步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

v2_871d9563ef1146a7b9ca4d2cccee8220_img_000

来源:视频截图 

除此之外,对线下渠道的建设,庞康也十分重视。就像海天味业官网的那句口号所说的:“有人烟处,必有海天”。早在1998年,庞康就开始招聘大学生销售队伍,开始在广东以外的大城市开疆拓土。2013年,庞康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培训了一支超过1000人的销售队伍,把海天的渠道覆盖到全国300多个地级市、1000多个县、33万个终端营销网点。

对业绩好的经销商,他出手大方,不仅按月结算,还经常有奖励,比如苹果手机、宝马、奔驰等。所以,很多经销商都心甘情愿的只代理海天的产品。

在员工激励方面,庞康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据《中国商办工业》杂志在1998年报道,当时一个食品机械专业的大学生来海天一年,就通过自己研制的机械手封箱机,节省了包装生产线上的7名操作工,年创经济效益20万元。为此,庞康破例召开一个表彰会,授予这个年轻人“海天标兵”的称号,并优先分配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和5000元现金的奖励,在海天一时引起巨大的反响。

如今,卖了半辈子的酱油,已年满66岁的庞康,似乎毫无退休之意。

近日,海天味业正深陷中外双标的舆论漩涡。有海外网友晒出他们在日本、加拿大购买的海天酱油,跟国内海天酱油的配料表一对比就发现了猫腻。海外产品配料表相当简单,基本就是水、大豆、小麦以及食盐等天然原料,而国内产品的配料却存在多种添加剂。

9月30日晚,海天味业官方微博回应,“海天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我国相关标准法规要求。”但针对海天味业的声明,网友们并不买账——为什么中外有别?为什么存在国外国内双重标准?这些在海天味业的官方声明中找不到答案。而面对这些质疑,与之前的海天改制举报事件一样,庞康本人同样以沉默应对。

参考资料: 

《酱油一哥海天味业的“中年危机”》,《经理人》杂志 

《海天味业十年IPO路一波三折 股改过程被质疑》,华夏时报 

《庞康:一夜之间造就34个亿万富翁,更以1600亿登上财富之巅,这就是坚持的魅力!》,《经理人》杂志 

《海天靠酱油做出千亿市值神秘掌舵者却从未接受专访》,投资者报 

《关键人物丨海天“灵魂”庞康四十年》,蓝筹企业评论 

《酱油里全是“科技与狠活”?海天味业遭遇添加剂“双标”风波》,《小康》杂志 

海天味业官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作者:刘炜祺,编辑:米娜,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