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松弛感也能卷,有多少人在包装自己的7天长假?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woshipm.com/it/563043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松弛感也能卷,有多少人在包装自己的7天长假?

2022-09-30
1 评论 1966 浏览 1 收藏 15 分钟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社交平台上立人设的现象,已经十分常见,比如“松弛感”人设的打造,就是不少用户的选择之一。而在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里,可能就已经有人想好了要如何在社交平台上营造自己的“松弛感”了。可是,为什么本该休闲的假期里,你也需要营造“松弛”“闲散”的氛围?

yY9CJCCkdEhGD3CU6u93.jpg

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似乎没什么人期待今年的国庆假期

杀死假期的首先是调休,今年的国庆10月1日至7日放假,8、9日调休上班,也就是休7天上7天,调休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连上7天班更在挑战打工人的“生理极限”。

其次,假期与工作日同样乏味,绊对于大部分患有“孤独症”的社畜来说,放假不过是换个地方,光明正大的“摸鱼”罢了。

“早些年的国庆我自己买了一张绿皮火车票,一路晃晃悠悠进了内蒙古大草原,抬头就是满天星斗,今年的我打算在电影院里泡7天,来场电影马拉松。”

28岁的冉冉是一名作家,出于职业的特殊她几乎每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她没有自己的社交圈,朋友圈对她来说只是个摆设。

“我享受的是纯度100%的旅游体验,又不是为了给自己立一个‘松弛感’人设。”

当下的社交平台铺天盖地的“松弛感教程”,它可以让一个人的生活看起来毫不费力,且充满闲散,而松弛感引领的潮流让所有人身上披上了一层“真的很忙,但必须要抽空闲散”的社交铠甲。

明明好好的假期,非要装出一幅我最享受的样子,这比精神内耗更可怕。

一、你紧绷着的神经,该放松了!

2022年,年轻人在内卷和躺平之间做仰卧起坐,紊乱的作息与朋克的养生大法致使他们扭曲了对“放松休息”的理解。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某些“专家”发言,比如建议年轻人一天只睡4小时的张朝阳,转头就被扒出8年前他在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打盹的照片。

到底要怎么睡,才算好好的休息了?

宜家一款太空枕据说可以让你的头部感受到无死角的放松。但并没有多少人真的把它当枕头,而是将其垫在两腿之间,因为网传:膝盖之间垫枕头可以防止坐骨神经痛、腰痛、缓解膝盖压力。

但通常他们最后只能在破碎的膝盖和舒服的睡姿中做选择题:

睡觉还要担心姿势,这能睡的好吗?

根据2022中国睡眠报告显示,有64.75%的民众每天睡不到8小时,但却有42.35%的居民每天工作或学习超过8小时,余下的时间泡吧蹦迪或独处追剧,可比死气沉沉的睡觉来的快活。

当工作学习-娱乐休闲-睡眠成了生活的固定顺位,基本可以判定自己有强迫式晚睡症,而这类人群被称之为“拥有超能力的短睡者”。

美国学者乔纳森·克拉的《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中分析到,“资本家的行为会侵蚀我们的日常生活,导致注意力涣散、感知力受损、记忆和做梦的能力丧失。”

除了劳动制度,还有充斥生活的电子产品,比如我打开抖音的时候太阳还没下山,当我划掉抖音后台时已经是晚上12点了,但这个时候要是边刷抖音边在两腿之间垫上一个枕头,脑中则回荡“你可真朋克!”

这些戒不掉的快乐正成为压垮身体健康的最后一根稻草,20出头的年纪不仅有着七老八十的身体,还被冠上了“年轻人中的老年人”名号。

“拿到体检报告单的那一刻我比高考出分还紧张。”

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丁香医生数据研究院《职场人“大保健”调研》显示,26-30岁人群的健康焦虑尤为明显,他们大多数对自己健康状态的打分仅为5.97分,比50岁以上的人群还低。

尤其在体检报告单出炉的前一周,他们才开始思考为什么不早点锻炼?这份体检报告可以让爸妈知道吗?

小孩子才比考试成绩,大人比的是体重和血压。

有人在拿到体检报告后炫耀“今年的血压终于恢复正常了,明年我要继续努力!”“可惜今年没有好好减肥,只瘦了20斤,哎!”也有人挨了道晴天霹雳被告知有轻度脂肪肝或乳腺增生,以及窦性心律不齐。

大病大治,小病不治,看来明年的自己得为了健康而努力了。

二、真正的“松弛”是怎样的?

我认为,“非必要生活”就是真正的松弛。

第75界戛纳电影节官方海报致敬了走向墙外的楚门,而这唤醒了37岁的刘全欣想去“摸一摸天边”的念想。

他说:“这么多年,自己一直在离开和出走已有的生活,而一旦熟悉了一个环境,就会觉得周围一切都是故意的存在,只为将我留在那里。越是这样我就越要挣脱。”

所谓「非必要」,是指自己从生活中旁逸斜出,比如陷入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或是心血来潮孵化7只鸡3只鹅,甚至是为自己创造一门语言。

对密不透风生活的反叛,就是「非必要生活」存在的意义,比如手冲咖啡、绘画、红酒、手工,又或是城市呆久了想回乡野净化心灵。

而在不限的时间里做想做的事,就算是一种松弛方式。

农业农村部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他们在乡村治愈来自城市的焦虑,磨炼意志,即使他们最后回到了原本的岗位,但就是有什么东西不一样了

海清在参演某乡村题材影片时说道:“我花了6个月的时间进入这个角色,我将手机关机,与城市完全隔离,那个时候你会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的很慢很慢。”

这是另一个角色真实的生活写照,也是一个演员的基本素养。

转换一下视角,观看电影的我们来了场心灵按摩,尽量维持着时间的松弛,但屏幕里的演员可不一定在享受,尤其像综艺。

韩国综艺鼻祖《两天一夜》的福不福游戏包括玉筋鱼咖啡、苦荞茶,不给输掉的队伍吃饭,在0度的天气入水,甚至在深山中野野(比野外还要野)就寝。

“我把自己关在黑漆漆的房间看着热闹的综艺,不知为何感觉更孤单了。”

工作和休闲的界限似乎并不清晰,造成区别的是角度和身份,但不可置否的是,快节奏社会想真正的松弛很难,但“装松弛”却只是一张照片的容易事。

三、你学不会的“松弛感”

我们从小就接受着“独处守心,群处守口”,强调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感,有序守规的生活使“松弛感”成为不了主流,但小众情绪化表达永远是流量密码。

因为“松弛感美女”代替了“氛围感美女”,高圆圆、倪妮等人凭借旧照一波波出圈。

但松弛感不止是外在表达,也不是美化版的摆烂,而是整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轻盈舒展状态,当事情脱离控制时,可以不自怨自艾,而是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

b1JcNgCMzqw1LXrZeGBd.png

这样的性格后天也可以培养,但需要找寻最适合自己的“修炼”方式,比如这样:

Pb3EgdSLmIJ6XGB5xT6O.png

说白了就是在自己的世界里“摆烂”,反倒是看得开,因为习惯了坏事情的发生,与不好的事物和解,也明白控制不住情绪对自己带来的伤害。

比如女性“退一步卵巢囊肿,忍一时乳腺增生”,男性胃溃疡、伤肝伤肺、甚至心肌缺氧。

可悲哀的是,装松弛已经成潮流。

当你刷到一张定位“星巴克XX店”的朋友圈,你一定会觉得这位朋友很清闲,但实际上他可能是个007的码农。

发圈的时间成本不过几秒,却能为自己立一个“松弛感”人设,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装松弛

工作压力、家庭变化、恋人吵架、陌生人的指点,又或是社交圈一句“你今天做的头发真好看”“你的新美甲我好爱”,甚至一个点赞都开始影响着你的情绪和生活

当你开始期待不生不熟的“朋友”对你“云淡风轻”、“毫无压力”生活表达羡慕之情,甚至嫉妒,你就是在精神内耗

mzB7CInyQQbzns1M0OyE.png

因为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打造出来的“松弛感”生活都是“装”出来的。

甚至针对不同人群,还要装出不同的松弛程度。

在2021年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公布了朋友圈的用户数据:每天有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表朋友圈,但有2亿用户的朋友圈选择3天可见。

不是因为低调,而是想展示的没那么多。知乎上有这样一个话题: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发朋友圈了?其中的高赞回答是:想发的“朋友圈”已经以别的形式发给在乎的人了。

言多必失,社交时还是保持精致的浓缩型人设比较好。

比如一条朋友圈编辑不同的版本分发给不同标签的人群,自拍照屏蔽家人领导,游玩照屏蔽曾放鸽子的好友,官宣照屏蔽同事亲人领导……

UCst2GEMQe5QNEFrWR9h.png

更离谱的是,情侣分手后互不删微信,还会将“仅你可见”玩成了飞鸟传信,一整个emo文学大赏。

国庆假期临近,社交平台又成了无形的“松弛”战场

根据旅行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的国际航班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高18%,同时预计日均旅客量相较于中秋上涨15%,国内航线预计出行人数超过320万,日均出行人数也较中秋小长假上涨约15%

其余的人则选择遵循“本地过节”的原则,将自己留在舒适圈内,他们可以躺着休息,也可以约上三五好友搓一顿夜宵,过的不比出去旅游的差,也不存在什么假期玩乐大比拼

不妨有些人会发表“放假宅家就是浪费生命”、“不会真的有人在家睡7天吧”这样的言论,然后晒出自己的高质量休假,告诉你:我这才是真正的休假,你们都算个屁。

休闲的快乐程度…也要被分等级了?闹笑话。

不要进行任何的反思行动,也不要强行给一件事赋予意义,比如你信誓旦旦要让国庆假期过的看起来充实饱满,那你只会更累。

  • 我们要多努力,才能看起来在好好休息?——Vista看天下
  • 微信朋友圈十年:2亿用户设为三天可见,“社牛”靠发广告月入十多万——新浪科技

来源公众号:互联网那些事(ID:hlw0823),深挖品牌故事,探寻商业逻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互联网那些事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