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广告公司沦为执行公司?你是不是对广告公司有误解?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84007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广告公司沦为执行公司?你是不是对广告公司有误解?

1664270129268663.png

首发:陈无用

最近有一种论调,说是广告公司沦为甲方的执行公司了,广告行业不行了,广告人不行了,比起20年前已然风光不再,彻底丧失主导权、没有话语权了,天呐,大清要亡了。

真是新鲜啊,广告公司啥时能主导甲方的生意了?从来都没有的事,好么?

广告公司自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是商业的随从,扮演的就是军师或智囊的角色,品牌走向的决策权,永远在企业家手里。顶尖的军师确实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主帅的决策,但你要说军师在商业策略或企业经营上有主导话语权,这叫没认清自己的定位,在给自己加戏。

20年前一个广告确实能影响产品的销量,上个央视品牌就能上天。但那是广告公司的功劳吗?如今广告公司的作业体系更加成熟,怎么就没这么大的作用了呢?广告公司有用,创意有用,但对企业经营、品牌成败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广告影响力的核心因素从来都不是广告本身,而是投放量,伟大的创意只是能让投放事半功倍而已。20年前媒体渠道单一,脑白金在央视一年投几个亿,这种量级你做成一坨屎也能家喻户晓。当然,我没有贬低脑白金的意思,事实上我很激赏它的商业策略。

一、广告公司不干执行干什么?

我也见过一些广告公司,谈起企业经营、品牌战略头头是道,方法论能写一箩筐,但就是做不好广告,一出手就是行活儿。

广告公司的能力是有边界的,如果它真能切入甲方的整个营销链条,上知产品下知市场,既懂供应链也懂渠道,不止懂研发还懂运营,反正营销4P拿捏得妥妥的,那还是广告公司吗?直接干甲方的生意得了。我觉得广告公司还是本分一些吧,做好广告这一环已经很厉害了,不要老想着去主导甲方的生意,抢占所谓的话语权,而忘了打磨自己的手艺。

广告公司注定是执行公司。为什么?

因为广告主永远是商业策略的制定者和发起人。广告公司的作业,从策略到创意,永远是基于商业目标,基于甲方现有的生意路径,这就注定了广告公司不可能在企业战略层面有主导权。不然为什么甲方才叫“广告主”呢?

广告公司的核心价值就是做出满足商业目标、符合商业策略的创意,用创意让花了一百万看起来像一千万。做好执行真的挺厉害的。近年来崛起的创意热店为啥受到热捧,无它,他们只是用广告人的手艺赢得甲方和同行的尊重。

所有妄图站在广告立场主导甲方生意的,都是耍流氓。

企业家自己都没想明白的生意问题,你广告公司做几天、几个月调研就能想明白了?就能对甲方的生意有话语权了?真以为是诸葛亮一出茅庐就知天下事呢?企业的成功首先是经营上的成功,广告只能锦上添花,那些点石成金的广告传奇故事,什么改个品牌名字让企业起死回生,一句SLOGAN挽狂澜于既倒,一套商业模型改写企业的走向,听听就得了,奉为商业宝典是对商业规律的不尊重,也是对企业家的不尊重。经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即使麦肯锡这样的顶尖咨询公司,也不敢说能主导甲方的生意。你真以为甲方不知道生意症结所在?很多时候甲方请咨询公司也不是指望它能解决问题,而是内部的变革需要第三方力量推动而已。

二、广告公司的big idea模式不行了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如今媒体多元化、碎片化,每个媒体平台都有自己的用户群和社交属性,传统广告的big idea模式跟不上时代了。意思是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媒体定制不同的内容。其实很多品牌就是这么干的,甚至为了迎合社交平台调性、为了一时的流量,把自己逼成一个段子手,美其名曰“网感”。

所有品牌都用一种调子发声,湮没在信息烟海里,都分不清谁是谁,品牌个性逐渐模糊。二流文案陈无用在公众号上写过一篇文章《咱能不能别谈网感了》,说的就是这事儿,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我的观点是,不是big idea模式不行了,而是你的idea不够big。

什么是big idea,就是洞察人性的大创意,就是品牌的人格化表达,就是把感动我们自己的东西,通过不同的创意形式,去感动更多的人。广告传播载体会变、渠道会变、方式会变,从微博到知乎到小红书,社交媒体会不断细分迭代,但人性是万年不变的。与其研究各大平台的流量机制,大玩削足适履,不如多研究人性,多琢磨那些打动我们的人和事,把它们变成符合品牌调性的、充满真性情的广告。

那些跨平台出圈的广告,不仅打动着我们,也为甲方提升了的生意,从B站的“后浪”到踢不烂的“未完成”(胜加出品),这背后何尝不是big idea?伟大如Apple,畅销如iPhone,每年都会发动的“shot on iPhone”户外广告系列,春节大片电影系列,也是助力品牌走得更远的big idea。

未来可能会有两种广告公司,一种是提供顶级品牌咨询并创作核心大物料的,塑造品牌长期形象,名利双收;一种是快速反应为品牌做日常促销的,拦截短期流量的,干脏活累活儿,赚点小钱。

三、广告公司人才流失了吗?

都在说广告公司人才流失严重,去甲方了,去互联网大厂了。我的疑问是:

广告公司啥时候开始有“人才”了?

在我们这个可爱的商业世界,最顶尖的人才从来都不在广告公司。对比下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的人才密度,藤校清北一抓一大把;哪怕国内的互联网大厂,也是985遍地走。

广告公司一般都是学渣集中营,二本大专是主流,985也有但是不多,碰到一个清北的跟中彩票机率差不多。你看看那些在广告史上成名成家的大佬,很多都是在其他行业混不下去的,广告教父奥格威老爷子是厨师出身,文案之神尼尔法兰奇是混混儿,本来一个个不学无术,做了广告就风生水起了。

一些去了互联网公司的广告人,他刚毕业时未必进得去,在广告公司历练之后成为香饽饽了。这说明广告公司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成功的,不是人才也能通过魔鬼般的捶打让你变成人才。扛得住广告公司的工作强度,并做到高级职位,去互联网公司那是降维打击。

我觉得这只能算是正常的人才流动,就像互联网公司每年都会为社会输出“毕业生”。

也有人说广告业衰落了,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了,并且给出了主流广告集团的经营数据,但如今全球经济下行,从互联网到房地产都在收缩,各行各业日子都不好过,任正非声称要把寒气传导到每一个人,你凭啥要让广告业逆势上行呢?

还有这样一种人,广告给他饭吃,他却端起碗来骂娘,痛恨广告、唱衰广告,但就一直赖在广告圈不走。为啥呢?哦,原因是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了。如果你是像我一样的学渣出身,你应该庆幸有广告这个行业,让我们这些本应该去工厂拧螺丝钉、送外卖的人,有机会坐在冬暖夏凉的格子间骂甲方,像个矫情的白领一样发着996的牢骚。我永远感激广告公司,让不能成为作家但热爱文字的我,有机会把写字变成工作,并且给到了与付出相匹配的回报,让学渣也能在上海买车买房。我周围这样的朋友为数不少。

近年来,有不少广告人讨伐传统广告公司,高呼服务要迭代,能力要升级。

不可否认,以4A为代表的传统广告公司确实有制度僵化、流程迟缓的毛病。市面上确实也崛起了一批新生代广告公司,但扒开那些花架子,你会发现,它们的核心作业模式,依然是传统广告公司那一套。

创造内容,让品牌连接与之气味相投的人群,让品牌人格化,这永远是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哪怕未来广告公司消失,只要有商业活动的世界,就需要有这样的机构去做这样的工作。这是时髦的数字营销、social营销、私域营销等花活儿永远取代不了的。不以人性为核心的营销概念,终究是一时美丽的镜花水月。这个行业有很多问题,你就职的公司也有很多槽点,但哪个行业、哪个公司不是如此呢。从程序员到产品经理,从建筑师到施工员,从医生到教师……所有从业者都有一个共同心声:我打死也不会再让孩子干这个了!当然,一些世袭罔替的特殊行业除外。

我知道有很多这样的广告人,经历过无数次的枯燥磨砺,在清冷的月光下见过一地鸡毛,心中热血依然未冷,依然想做出影响千万人的广告,他们是这个行业永远不熄的光。

作者公众号:陈无用(ID:wuyongzhiyong2022)
1664271619572683.pn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