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健身生意,不一样的赢者通吃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329/220920-8b3044a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健身生意,不一样的赢者通吃

• 2022-09-20 17:30:01  来源:市值榜 E285G0
1

作者|贾乐乐 编辑|赵元  来源|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

赢者通吃,在互联网行业中一直被践行着。

互联网行业的先进入者在边际成本极低的情况下,快速扩张、占领用户心智,抬高了后来者的进入成本,从而坐稳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不只是纯互联网行业,被互联网改造的行业也容易出现,比如前几年的网约车行业。

赢者通吃也是很多企业的追求,当然,在当前反垄断高压之下,不代表真的实现垄断,而是强者越强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

疫情以来,被互联网改造的典型行业包括社区团购、健身房,社区团购节节败退,倒是健身这门生意中,超级猩猩、乐刻等健身品牌正在线下扩张,今年刘畊宏又带火了家庭健身。

健身生意线上线下都有涉及的Keep,最近更新了招股书,无论是月活用户数量,还是用户的付费意愿都在稳定提升,今年上半年Keep的会员转化率达到了9.7%,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个百分点,付费额也有所提升。相应地,Keep今年第一季的净亏损也出现了明显改善。

本文以Keep为例,回答两个问题:

1、健身是一门赢者通吃的生意吗?

2、线上健身APP商业化困局能否破解?

01

趋势:线上健身趋势不可逆

回答健身是不是一门赢者通吃的生意,需要先梳理健身生意的形式。

线上健身出现之前,健身行业的运营模式大致分为两种:以预收年卡费用+私教模式的传统综合性健身房、精品私教工作室。

其中,有部分传统的大型线下健身房,玩的是现金流生意,通过预收会费弥补前期的投入,拿到钱之后就可以去开下一个健身房,走连锁的路。

但是大型连锁健身房,每开一个健身房,都要付出新的场地租金、装修费用、设备租赁或者购入费用,这是一门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生意。

所以,很多健身房老板拿到钱之后做的就不是健身生意了,去炒股、投资,做其他生意都有可能,健身房做不好就关门大吉。()

健身房跑路成了常事,也成为会员办卡的一道阻碍,健身房只能以更低的价格、承诺更长的服务期限来招揽客户,这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即使本本分分地开健身房或者工作室,线下健身房也存在一个显而易见的弊端,即有覆盖半径,这决定了学员的复购率对健身房的经营来说,更为重要。

于是,健身生意在进化的过程中,呈现出几个趋势:垂直化、专业化、小型化和线上化。

垂直且专业的健身房,在留存率和辐射半径上有一定的优势,小型化可以降低运营成本,线上化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场地乃至地域限制。

尤其是疫情,加速了健身的线上化。

在疫情之前,2015年到2019年,线上健身的市场规模的增长也比较快,但比重只提升了9个百分点左右,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Keep等线上健身App没有急于商业化 。而疫情袭来之后,在线健身市场份额在两年间增长了11.4%。

疫情养成的习惯,有着长远的影响。

莱美健身房发布的《2021全球健身报告》显示,在健身房恢复之后,接受调研80%的健身房会员表示不会完全放弃健身的方式,接近60%认为健身房和居家健身的比例会保持在6:4。

灼识咨询预计2023年左右线上健身市场将全面超过线下,2026年线上市场份额将达到60.6%。

20220920-40eb3d89a240eacb_600x5000.png

线上化将成为健身行业里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因为它为健身人群解决了很多痛点:

第一,覆盖更多的人群,满足更多元化的需求。

线上健身内容,增肌、减脂、体态、塑性等不同目标对应的课程,瑜伽、HIIT、有氧,形式也更丰富,在线下可能要对应不同的私教老师。

第二,让时间碎片化的人群得到锻炼,不受场地限制。

第三,价格比较低,试错成本也低。大量免费的视频内容,能让用户找到当下最适合自己的课程,然后再考虑是否付费。

第四,线上社区氛围更好。

在Keep的社区、课程评论区,在B站运动UP主视频评论区,经常可以看到互相打气、分享经验和效果的姐妹,健身用户在达到健身目标的同时,更能找到归属感。

在众多涉及到线上健身的App中,Keep是个不得不研究的样本。

2015年,Keep开始运营,从专业的线上健身内容起步,如今覆盖到更系统的付费课程、智能健身设备、运动产品和线下健身课程,为健身人群提供全渠道、全方位的服务。

根据灼识咨询的调查,2021年,Keep在中国健身人群App市场市场份额最高,达到了44.7%。

招股书显示,今年上半年,Keep的月活达到3768万,同比扩大约13%,其中第二季度增速达到了15%。

20220920-8cac4d741a85671f_600x5000.png

在发展的过程中,以Keep为代表的线上运动App既增强了全民的健身意识,改变了健身房的运营模式,推动了行业的规范运行,也改善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健身用户不必担心健身房跑路,钱打水漂,也不必担心遇见以销售为目标、实则教学水平一般的教练,整个行业的口碑得以提升。

关注这门生意,更应该关注已经成为主流的线上健身模式,关注其中的引领者。

02

不一样的赢者通吃

除了Keep代表的互联网运动科技企业之外,涉及到线上健身的还有三类:

1、以华为、苹果为代表的互联网硬件企业,跨界智能健身软硬件,打造智能健身生态圈;

2、以抖音、快手及B站为带包的综合内容平台企业,以健身视频切入市场,通过用户创作内容盘活流量,再由带货完成变现;

3、以FITURE为代表的智能设备供应商,通过智能健身硬件切入市场,深入家庭生活场景。

那么,哪类模式能够吃到更多的红利?换句话说,在健身这门生意中,内容和硬件谁是更核心的竞争力?市值榜认为是内容。

20220920-7c80bfc807546ef9_600x5000.png

从北京奥运会到北京冬奥会,从郑多燕、美丽芭蕾到帕梅拉、周六野、刘畊宏,全民健身意识提升的重要节点都离不开爆款运动内容的传播。

先有意识,而后才会有对硬件的需求。

线上平台,一边连着健身用户,一边连着优质的内容,具有双边网络效应:市场一边的用户在市场中获取的价值取决于另一边的用户的数量。

也就是,内容越多,吸引到的用户越多,反过来又能吸引更多内容的生产。当平台吸引到一定数量的用户时,将形成规模壁垒,大幅抬高进入成本,最后坐稳江湖地位。

这样看来,抖音、B站等用户体量大的综合性平台似乎更有优势,毕竟非健身用户也可能因为某个视频开始健身。

但健身内容又与泛内容平台有所不同,后者只需要完成信息的触达,用户自然能够从搞笑视频中获得快乐、深度视频中获得思考,而用户看健身内容,多数带有目的性,看完之后可能还会进行实验,因此健身内容的专业性、有效性、互动性都需要更高。

所以,健身的赢者不是通过用户或者内容数量取胜。健身内容平台的比拼,不仅有量还有质:专业性、娱乐性、系统性、交互性。

Keep在专业性、系统性、交互性上无疑是更胜一筹的。

专业性上,帕梅拉、周六野Zoey、欧阳春晓都是知名的专业健身博主,引进尊巴(Zumba)、莱美(Les Mills)等海外内容IP。

系统性上,Keep除了有丰富、专业性强、连贯性强的课程,还有Keep具有完善的打卡记录功能与大数据推荐机制,更适合真正拥有长期健身需求的用户。

交互性上,针对直播形式,Keep率先建立起包含课程设计师、直播教练、经纪运营等在内的近百人直播互动团队,教练不仅要专业性强,还要有镜头感,具备主持控场等多方面的能力。除了教练与学员的互动,用户也可以关注其他Keeper,形成关注和共同健身两种基本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Keep也会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用户过去的行为和互动,推荐用户更感兴趣的帖子。

但与抖音快手平台内容相比,以体系化、专业化内容见长的Keep,似乎天然缺乏那么一点娱乐性。

显然,娱乐性的缺失对于破圈和拉新用户是不利的。

Keep也看到了这一点,并在竭力补足短板,比如上线游戏化体验的拳皇课程、沉浸式体验的AR课程,发起线上挑战赛并配发Hello Kitty、海绵宝宝、甄嬛传系列等奖牌,晒奖牌活动成功出圈,让运动之风刮到了小红书和微博……

补足短板之后的Keep,无论是起步期的小白,还是有系统性训练目标的重度用户,无论是获取新客户还是将新客转化为会员,都将有更大的优势。

03

商业化瓶颈怎么破?

考量谁能成为健身领域的赢家,不能只考虑用户数量的另一层原因在于商业化。

以往用户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平台的广告变现能力,但目前的大环境是广告主预算收缩,广告投放也必将从大水漫灌走向更加精细化,因此用户的付费能力、对平台的忠诚度,对商业化来说是更加重要的因素。

Keep也一直没有盈利,还被质疑盈利模型是否能够跑通。对此,Keep在招股书中提到,这是因为优先考虑路径的制定和商业模式的优化,而非立刻实现收支平衡。

回顾Keep走过的路,Keep的战略可以分为两个维度:纵向深挖客户价值,横向增加触角。线上健身App这两个方面做得怎么样,是评判其商业化之路能走多远、好不好走的基准。

深挖用户价值又包括两个方面:用户本身的付费意愿和Keep的服务能力。

根据mob研究院的数据,2021年中国64.2%的健身人群在18到34岁之间,且付费意愿较高。Keep的目标用户正是这一群体。

2021年,74.1%的月活跃用户在30岁以下,有52.2%来自于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

在纵向深挖客户价值上,Keep从单一的免费录播课程平台,进化成覆盖用户整个健身生命周期的生态。从规划健身目标到课程学习,从健身装备到食品,从健身数据到提供更好的健身氛围,Keep开发了全面的健身解决方案。

20220920-5f74439fd056d46f_600x5000.png

有别于其他内容平台,健身内容平台属于专业性强、知识密集型平台,用户天然具有更高的付费意识。Keep围绕健身提供的每一项服务,都相当于在寻找帕累托改进,即在不影响原本业务的情况下,增加一个变现渠道,换句话说,没有产生内耗。

而从心理学上讲,付出的成本越高,期待的回报也会越高,用户和平台的交互会更深,黏性会更强,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这一前提是筑好专业性的护城河,打好内容的基建。

当用专业性占领用户心智之后,新增业务不仅不会产生内耗,还会走得更轻松。比如2021年,Keep是国内最大的瑜伽垫品牌,占到了14.9%的市场份额;再比如,用户价值高有利于吸引垂直赛道的广告主。

在横向扩大影响力上,Keep的娱乐化,以及用轻量化的方式运营线下的Keepland都是在增加与用户的触点。

在一纵一横的策略之下,今年第一季度,Keep的收入取得了37.6%的高速增长,收入4.17亿元,而且这样的增长相对健康,是会员数量、付费率、付费金额三方面的提升共同带来的。

20220920-8e232c446bbe6f87_600x5000.png

Keep的净亏损也得到了改善。2022年第一季度,Keep经调整后净亏损1.5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37亿元,亏损大幅收窄。根据第二季度近20%的会员数量增速来看,第一季度的改善有望持续下去。

04

结语

健康是一门很难做的生意。

都知道重油重盐高甜不好,还是很多人喜辛辣和甜食;都知道熬夜刷手机,伤身体伤眼睛,还有人在放纵;都知道没有营养的碎片化视频意义不大,可还是抵抗不住即时性的愉悦。

怎么把健康这门生意做好?

Keep们从上面的不良习惯中汲取营养——让枯燥的内容变得快乐。用交互性强的健身方式、娱乐性强的课程让用户入门,用系统性课程和良好的社区氛围鼓励用户坚持提供情绪价值、为运动赋予社交货币的意义,用看得见的效果让用户获得成就感和集体认同感。

把难做的生意做好,本身就是极深的护城河。

— END — 

20220920-49ca8c77ca2fcb58_600x5000.png

[1]《2022中国居家健身行业概览》,头豹研究院;

[2]《如何看待在线健身平台的模式?》国金证券;

[3]《Keep:运动+科技第一股,内容加消费双驱动》,国海证券;

[4]《后疫情时代,线上与线下健身的关系几何?》西部证券;

[5]《2022年中国新式健身房行业研究报告》,艾瑞咨询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市值榜团队

本文来源市值榜,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15062 或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