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比教授简历更该出圈的,是职业路上的热爱与坚持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tech.gmw.cn/2022-09/20/content_36036427.htm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比教授简历更该出圈的,是职业路上的热爱与坚持

来源:工人日报2022-09-20 10:46

  比教授简历更该出圈的,是职业路上的热爱与坚持

  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日,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胡金牛火了,他发布在学院网站上的个人简历把网友乐坏了——列举自己在多国开展过博士后及访问学者研究后,他注明“主要是当时找不到工作”;他给每一个研究方向都加上了俏皮后缀,“比较火”“更火”“火得一塌糊涂”;说到教学经历,他自嘲某门课程“经常因为选课人少而停课”……

  在网友争相传阅胡教授简历的时候,与他在同一学院任职的陈璟教授的简历也被挖了出来:“能在30岁之前出了趟国逛逛,读完了书,还顺便拿到了一些文凭”;自己的学术研究“应该拿不到诺奖,所以只做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荣誉称号”一栏,只有一张电影截图,内嵌台词“那些只是虚名而已,就好像浮云一样。”

  人们习惯了统一格式的简历,突然看到有大学教授介绍自己时如此“不正经”,确实觉得新鲜。两位教授的研究对象都是理论物理这一大众很少关注的领域,或许此次凭简历出圈是他们在专业外受关注最多的一次。

  这几年,通过类似方式从“象牙塔”出圈的学者不少。有法学教授把案子讲成段子,收获百万量级粉丝,也有手拿馒头和矿泉水出镜的数学奇才。科研人员、高级知识分子打破刻板印象,以接地气、真诚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因此收获点赞、成为舆论热点,是好事。但如果走红和热议只是停留在表面,被关注的始终是某些个人色彩的东西,那这样的出圈未免有些肤浅。

  正如这两份教授简历,在有趣、真实之外,其更打动人的,应该是用云淡风轻的口吻展示了学术之路上的艰辛:天才是罕见的,“一篇论文惊天下”的剧情也是少有的。大多数人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有挫折、有迷茫、甚至还会夹杂着现实生活的压力,只有扛过了这些,才可能收获一星半点成就。

  几年前,国外某著名大学一名教授将自己“未能申请到的学术项目”“被拒绝的论文”等经历制作成“失败简历”挂在网上,用以安慰那些因遭遇挫折而气馁的学生。此举让不少人意识到,一个看起来是人生赢家的人,失败的次数竟然比成功多很多。“失败的次数比成功多很多”,这几乎是铁律,对一些学习、研究周期长的行业或学科的人员来说,更是如此。

  在公众围观的“热闹”之外,他们大多数时间都与寂寞、枯燥以及可能的失败为伴。如果说以好玩、有趣的方式让这一冷门学科被人关注是第一步,那么让更多人了解并愿意接受它“真正”的样子,则是学科要实现发展的关键的后续。不难想象,上述两位教授应该只花了极少的时间撰写简历,更多的时候他们是日夜面对数据、公式和实验。

  在陈璟教授欢乐的简介中,有一处措辞显得颇为严肃。他对自己的学生科研和毕业有相当高的要求,声明自己“不会帮学生找工作,不保证写推荐信,也不承诺学生能按时毕业”。由此不难看出,比起简历带来的热度,这两位老师大概会更愿意让自己的研究领域受关注。并且,对待学术、对待教书育人这样的事,他们是无比认真的。

  热度会减退,但科研在路上。让简历出圈,不如让背后的热爱、坚持与不惧艰辛出圈。

content_650x120_qrcodes.jp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