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每日优鲜“贱卖”便利购,但无人化零售要“翻红”了?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finance.sina.com.cn/tech/csj/2022-08-28/doc-imiziraw0043062.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每日优鲜“贱卖”便利购,但无人化零售要“翻红”了?

2022-08-28 14:38:36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锌刻度    我有话说(0人参与)

a4a7-dea7fbd624a258e683aa4f55d6c2033d.jpg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孟会缘

  来源/锌刻度(ID:znkedu)

  这几天,每日优鲜旗下便利购业务作价3000万元被收购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

  外界一边惊叹,在无人化零售行业最火热的2017年,每日优鲜便利购顺利完成过两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1.97亿美元,约合13.47亿元人民币,可惜就算曾经获得如此大手笔的“输血”资金,到最后却依然是“割肉”收场。

  一边好奇,冒着风险接手每日优鲜便利购业务的深圳每日便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不足3个月就完成了这项收购案,明知后续运营还要继续投入不菲的维护成本,为什么会如此看好这项业务。

  实际上,无人化零售作为便利店未来发展的一大新方向,借着可节省人力成本、能渗透全时段消费场景这两大优点,被业界广泛认定其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不过在项目实际落地运营时的缺点也很明显:防盗能力差、同质化严重、消费体验差。

  无人化零售能否再度掀起“水花”,还要市场来验证。

  3000万元“贱卖”,便利购前途未卜?

  回首往事,每日优鲜便利购业务最风光的时候,莫过于在2017年得到了资本的青睐,顺利完成过两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1.97亿美元,约合13.47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腾讯投资、鼎晖投资、启明创投以及君联资本等。

  选择在无人化零售行业最火热的2017年入局,达到如此成就或许是沾了“天时”的光。彼时,顺利诞生的每日优鲜便利购业务,主要覆盖写字楼等场景,每日优鲜希望借力便利购覆盖用户全场景,与到家业务形成双向的战略协同效应。

然而事与愿违,该业务随后几年间的落地运营过程中都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据每日优鲜2021年Q2财报数据,当季每日优鲜其他收入为4040万元,同比增长23.6%,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其便利购业务产品销售额的增加。

  等到进入2022年,虽然能看到便利购业务开始发力。比如在今年1月,每日优鲜便利购宣布全资收购北京在楼下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布点在小区、医院等人群较为密集的地方,销售包括乳水饮料、速食卤味、面包零食等在内的多种商品。收购完成后,每日优鲜便利购的遍布的场景更多,其点位也达到了近1万个。

  但这次行动的最大价值,或许是为收购方提供了一大批“添头”——每日优鲜便利购还有1.4万台设备,在运营的有8000台左右。按照3000万元收购价算下来,相当于每台设备价值2142元。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每日优鲜此举“是为了缓解供应商的还款压力,为上市公司争取时间”。

每日优鲜3000万元“贱卖”便利购业务
每日优鲜3000万元“贱卖”便利购业务

  而对于收购方的意图,业内人士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部分认为,花3000万元收购这份资产,尽管这个价格已经属于“捡漏”,但收购方也不可能拿着钱打水漂,持有并继续运营该资产的可能性很大;

  另一部分则表示,虽然卖价不高,但便利购类似业务的运营风险很大,如果像在每日优鲜旗下运营时那样表现依然不佳,后续再想找第三方会接手很难。据久谦中台的专家纪要显示,每日优鲜便利购目前只存在于一线城市,成本较高,需本地团队维修。

  无人化零售的新“天时”已到?

  其实,无人化零售一度被视为便利店未来发展新机遇。尤其在便利蜂、多点等连锁便利店品牌深陷“关店”风波的近两年间,借着可节省人力成本、能渗透全时段消费场景这两大优点,被业界广泛认定其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

  从相关新闻报道来看,今年上半年以来,便利蜂陆续将一部分门店进行“临时关店”处理。但近期有消息显示,不少城市的便利蜂门店迟迟未能重启,关店、撤店不在少数;面临类似困境的还有多点便利店,背靠物美却并未因地理优势先一步占据市场,而是在试水便利店模式后大幅收缩;与此同时,2018年前后崛起的不少电商品牌联名连锁便利店,也已经所剩无几。

非常简略的商品说明
非常简略的商品说明

  据悉,从去年开始,不少便利店还出现了旺季不旺的情况。一般而言,每年夏季都是便利店、水品的销售旺季,而为了适应这样的消费节奏,便利店往往也会提前扩张冰柜区域并更新饮料品牌。但事实却是,即使进入夏季,客流高峰也仍是早餐、中餐两个时段,便利店行业热度的衰退显而易见。

  有行业分析认为,在没有价格优势、品类优势的情况下,行业在面对内部竞争的同时,新消费品牌的挤压、新茶饮品牌的崛起等因素,也是加速连锁便利店行业衰微的重要原因。便利蜂、多点等品牌的遭遇,正好印证了便利店行业整体面临瓶颈的事实。

  既然身在其中又缺乏独特的竞争优势,又怎么能置身事外?

  不过,在连锁便利店企业急于探索求存新道路的当下,每日优鲜便利购的收购案之所以会引发“收购方会持有并继续运营该资产的可能性很大”的联想,与无人化零售又迎来了一次“天时”脱不开关系。

  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无人化零售逐渐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同时移动支付的普及,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都为无人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加之疫情的正面影响,进一步促进了无接触消费的大范围普及和应用,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无人零售行业市场规模达282.7亿元,同比增长24.6%。

  这些都为无人化零售行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共识:要实现大规模收益或许还需要很多方面的改进,但是发展前景和潜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

  换句话说,无人化零售的第一次“天时”来自资本的看好,让初入局的企业有足够成本去试错。第二次“天时”则是基于市场逐渐成熟的当下,用户有足够的认知去理解并使用这种运营模式。

  适应环境的变化,2022年以来可以看到不少入局企业的新动态:顺丰旗下丰e足食,在2月份完成了3亿元A轮融资;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饮料企业也都设置了终端设备的投放目标;5月底友宝披露的招股书,则是进一步推动了无人零售行业再一次走到人们眼前......无人化零售“翻红”的势头初见端倪。

  行业整体向好发展的趋势不变

  当然,无人化零售的“硬伤”也很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并不看好收购每日优鲜便利购这一举动。

从无人零售市场结构来看,目前我国无人零售市场主要以自动售货机零售为主。2021年我国自动售货机零售市场份额为95.9%,其他无人零售市场份额为4.1%。

  因为无人货架一般都将点位部署于非开放式场景,为固定消费者群体提供零售服务,无人货架能满足消费者近距离、即时的消费需求,但货损率高、同质化严重、消费体验差始终是无人化零售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具体来看,其一是防盗能力较差。早期的无人货架大都为开放式无人货架,还有相当一部分未搭载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消费者完全可以直接接触商品并将之带走。

  对此,有报道显示,每日优鲜便利购在推行时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货损,如果顾客购买后未及时关闭柜门,商品便会被偷。据久谦信息,一开始,货损率甚至达到了50%。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老旧设备的更新周期和成本都需要考虑到位。

  其二是同质化严重。因为准入门槛较低,市场参与者众多,在行业发展初期企业往往采取补贴的方式拓展市场。如此一来,打价格战、盲目扩充点位等问题也频频出现。

  更关键的是,在补贴结束之后,无人货架中的商品价格往往不再具有竞争力,也就无法长期留住用户。而利用地区特产、自有商品等进行差异化竞争,或许是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其三则是消费体验差。无人货架运营企业高度依赖成熟的运营模式和物流系统,而现在该模式落地使用时,补货、清洁、整理、售后等工作依然需要人工完成,一旦这些工作环节出了问题,消费者的不佳印象就接踵而来,之后再想改变用户的看法,必然要付出更多时间和成本。

  可以理解,在任何一个行业从发展初期走向成熟时,都需要从资金、技术、人力,以及供应链、精细化运营、场景价值的打造,各个环节实现长期且稳定的运行。

图源:艾媒咨询
图源:艾媒咨询

  虽然在目前看来,以每日优鲜便利购为例的诸多无人化零售商并未取得值得称道的成绩,但依然可以确定,无人零售行业整体向好发展的趋势是不会变的。区别只在于,谁能活到“黎明之后”而已。

1.png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