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文连载-来了不是深圳人 2: 离开深圳要去哪
source link: https://www.v2ex.com/t/87289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上一篇文章我说明了为什么必须离开深圳,这一篇讲讲离开深圳能去哪。
照例先引个流。还差三十个关注就能开通流量主了。
气候、收入和房价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三个关于判定一个地方有多适合定居的指标。
气候决定了你平时的生活尤其是户外活动的舒适度。收入决定了你购买全国统一价格的商品的能力,以及对未来的期望程度。房价,则是决定你最终能过上怎样的生活。
接下来一个一个分析。
虽然现在有空调,但户外的气候决定了你一年中有多少天可以放心地打开窗户,可以自由地在户外活动。
气候舒适度又由三个指标组成:气温、湿度和空气质量。
一个地方在一年中需要用到空调的次数(制冷制暖都有)越少,就可以认为这个地方的气温就越舒适。
夏天需要经常开空调的地方,电表飙到心在滴血不说,想出门逛逛街爬爬山都怕中暑。
冬天需要经常开空调的地方,室内就是个冰窟。钻进被子就不想出来。不过倒是利于户外活动。
不过再冷一点,有了集中供暖,冷就不会再是一个劣势了。反而可能会有能滑雪的加分项。
因此在气温方面,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因为太热被评为火狱;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因为冬天太冷也直接出局。
湿度也不宜过高或过低。广东、海南这些地方湿度太大。新疆甘肃大部分地区则过于干旱。但湿度是影响最小也是最容易忍受的因素。
空气质量的影响就要大一点了。家里用净化器倒还好说,出门就要面对雾霾着实令人恼火。在空气质量方面,南方比北方好,同等地理条件下,经济越发达空气越差,注意这不是普遍规律,比如深圳。
气温要不高不低,湿度要适中,空气质量要好。在中国哪些地方符合这些条件呢?
伊犁州的三个地方都不错:伊宁、塔城、阿勒泰。虽然冬季有点冷,相比南方而言湿度还是有点低。但因为我是新疆人,有情感加成。加上自然风光好,羊肉便宜,冬天还能滑雪。这三个地方可能是新疆仅有的气候宜居地区了。
西宁我也挺喜欢。冬天不至于太冷,夏天凉爽甚至有点凉爽过头。这个城市基本看不到空调。对于我这种怕热不怕冷的人真的很适合。
川西海拔在 3000 米以下的地方,如康定、马尔康。风景好,没有夏天,冬天也不会冷到零下十几度。海拔再高就会影响健康了。
云南大部分地区。云南地处低纬度,但又有点海拔。所以云南冬暖夏凉,实在是全国最舒适的省份。
南方的高海拔避暑胜地应该也不错,比如湖北神农架,江西的牯岭。
也有人说贵州、大连、青岛气候很好,但我没研究过。
在我去过的城市里面,气候上我最喜欢大理和丽江。依山傍水,冬暖夏凉,空气还好。
整体看下来,气候最宜居的标准就一个: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区。
低纬度保证光照,冬天不会太冷;高海拔确保夏天不会太热;同时高海拔大概率发展不了工业,空气就会不错。这就是云南如此舒适的原因。
可惜,气候不能当饭吃,不然一线城市就是昆明了。气候只能作为加分项,无法作为决定因素。如果可以远程工作,第一选择一定是大理和丽江。然而我们大多是打工人,在哪定居取决于公司在哪。
收入很容易通过统计局数据查到,但其实与我们相关的是你想要从事的行业在当地的收入水平。
我俩的工作都跟 IT 有关,所以候选城市只有一线城市和一些强二线城市(也就是所谓的新一线)。
北京上海定居难度比深圳还大,直接排除。广州其实各方面还可以,也的确有很多深漂最终去了广州。就待定吧。
虽然新一线是某媒体自己评的,我始终称之为强二线,但不妨参考他们的结果。
《 2021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15 个进入新一线名单的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和沈阳。
武汉、长沙:少有的因为气候而一票否决的城市。夏天跟深圳一样热,冬天体感跟北方一样冷,收入还低,去了图啥。
西安:我上大学的地方,但对这个地方我实在是没有好感,以至于毕业时我从来没考虑过留西安。
其他的城市,如重庆、天津、郑州、东莞、佛山、青岛、沈阳,我对这些城市没有偏好,主要是我的职业不好找那里的工作。
广州、苏州、宁波、南京、杭州、成都进入下一轮 PK 。
收入再高,大部分贡献给房东或银行那也白搭。很多人没有考虑到的是,高房价不仅直接让你的房租或购房支出会增加,还会间接地推高几乎所有消费的成本。假设你天天吃同样分量的猪脚饭,在广州如果花 1500 元,在深圳可能就是 2000 元。这多出来的 500 其实本质上也是住房开销。
另外高房价带来的高月供还会挤压你的其他消费,降低生活质量,磨平这里的工作和收入优势。
一个不具有代表性的观察就是,我接触到的深圳普通人,或者说已经上车的新深圳人,他们除了去东南亚更方便,买各种商品更方便,在生活质量上甚至不如新疆人。
当然了,什么样的生活才叫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在我看来,住不了大房子显然不是高质量。不管你楼下地铁有多近,网购有多快,房子涨的有多快,只要挤在小房子里,啥都不好使。
考虑到房价因素,长三角的苏州、杭州、南京、宁波全军覆没。这些地方放眼望去均价基本在 4 万以上,这还只是均价,具体到你能看上的房子,价格只会高不会低。
经过收入房价比不要太离谱、气候不要太恶劣两轮筛选,广州和成都进入了决赛。
广州的气候和深圳类似,夏天更热点,空气更差点,但在房价前这都不是事儿。广州房价看似没那么夸张,但其实是被增城、从化、南沙这些地方拉低了均价。如果你仔细看更小的区域均价,在广州 4 万的均价其实很难买到满意的房子。去增城?那跟在深圳上班住大亚湾有什么区别?
我们说房价的不合理,其实是指在可接受的通勤距离内,工作岗位对应的区域房价不合理。两百多万能在深圳大鹏买一套风景好的大房子,以深圳的收入付月供可以说压力不大。但你能住在大鹏每天去南山上班吗?
从这个角度讲,广州主城区房价同样不合理。只能说广州没有深圳那么离谱,但仍不能说是合理的。
最后,让我们恭喜成都成为最后的获胜者。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