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商汤科技徐立:数字原住民决定元宇宙的未来繁荣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20814-37053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商汤科技徐立:数字原住民决定元宇宙的未来繁荣

未来算力驱动的不管是内容也好,基础的猜想也好,带来的是很多新型的工具。

处于纷繁复杂的世界,人类往往很难从中将某些规律抽象得出,难以找到完全一致的通用规则来进行描述。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定律,再到相对论,宇宙总是在人类以为发现终极规律之时,又将复杂度提升了一个量级。

宇宙一直在和我们玩猫鼠追逐游戏。

商汤科技董事长兼CEO徐立在由投中信息和投中网主办的“第16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就这一话题展开了题为“数字原住民决定元宇宙的未来繁荣”的主题演讲。

徐立认为,我们想要找到互联网世界的商业定律,想要找到元宇宙的解释非常困难。虽然很难找到统一解释的定理,但是我们永远可以用一代人甚至是事代人的认知共同凝聚成时代的共识。而且这个共识是可以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成为解释世界的真理。

元宇宙也好,数字世界也好,数字原住民的认知才决定未来元宇宙商业模式,未来元宇宙的繁荣。在元宇宙中,数字的人、物、场都在对这个世界、宇宙产生影响,供给和消费模式都在进行革新。

元宇宙有很多的可能性,唯一能限制你的就是想象力。

以下是现场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

感谢这位有趣的虚拟主持人。如今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的边界被打破,我也想谈一谈我们接触数字化和这样一些新的概念时发现的一些认知。

宇宙中的猫鼠游戏

我们看到的物理世界是由人的认知推演的边界的世界,数字世界一定程度上是借助于计算机的认知所决定的数字的世界,通常我们是通过机器去触达数字世界的边界。

今天讲到元宇宙和数字化的革命,其实有两个契机。第一,数字世界与我们人认识的物理世界越来越相似。讲到元宇宙,如果没有如现实一般的的真实性,大家不会真正意义上把它当成一个可以在当中畅游的世界。

第二,真实世界在数字世界中的应用也好、模式也好,也可以应用到我们所认知的物理世界。如果没有反向的作用,也不会存在所谓的元宇宙的爆发,如今我们正介于真实世界和元宇宙两层的界面中。

当我们探讨任何一个新事物时,我们看互联网上总有诸多的概念。我们总想为其找到一个合适定义,最终的解释,例如回答元宇宙当中最关键的问题。这让我想到一部很经典的科幻电影《银河系漫游指南》,其中描绘到人类找到了一个比自己智慧高非常多阶的文明,他们用超级计算机计算了750万年之后宇宙的终极答案。

但有意思的是,超级计算机最后给出了一个很简单的答案,“42”,无数的猜测因此产生,但我很喜欢其中的一个,即“42”或可以被解释成数字101010,也就是复杂的宇宙,最终的规律是比较简单的,就是一个数字,一个二元化的表达。

我们在谈论新的数字世界时,其实也是在寻找终极答案。之前我和《三体》的作者大刘聊天,谈到我们是不是也一直寻求大一统的宇宙终极表达。大刘给我一个假设,他问我有没有想过宇宙是有规则的,但是规则描述出来找不到大一统的表述。

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定律,再到相对论,宇宙总是在人类以为发现终极规律之时,又将复杂度提升了一个量级。

宇宙一直在和我们玩猫鼠追逐游戏。我们想要找到互联网世界的商业定律,想要找到元宇宙的解释非常困难。那么我们是不是躺平就好,不用追,它也就在那儿了。

我觉得有一个另外有意思的点,虽然没有统一解释的定理,但是我们永远处于可以用一代人甚至是十代人的认知共同凝聚成时代的共识,而且这个共识是可以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成为解释世界的真理。

数字原住民的认知决定未来元宇宙

我们讲元宇宙也好,数字世界也好,数字原住民的认知才决定未来元宇宙商业模式,未来元宇宙的繁荣。

举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我称之为“两代程序员之间的认知差异”。年轻的产品经理跟父辈说,现在的即时通讯软件设计非常不人性,总会刷到各种广告。父辈的产品经理则说,因为过去发一条短信需要费用,如今从付费场景切换到免费场景,花点时间看广告恰是一个比较正常的产品设计。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过往的认知,两代人对同一个新事物的认知会产生巨大差异。

再比如2020年,说唱歌手Travis Scott在《堡垒之夜》游戏中开了一场演唱会,获得了2000万美金的收入,在线观看1230万人,播放量达到了1亿次。大家觉得很奇怪,演唱会应该是线下的,怎么会被挪到线上,甚至其衍生品的流量都可以达到如此高度。但新一代数字原住民早已接受这样的模式。

这其实就是新一代数字原住民的认知产生了变化。

我们以前总是认为二元对立,但当新世代人说物理世界并不代表真实世界,有可能也是模拟的,本身这个对立就不存在。新一代的原住民认为从体验和生产力的角度来看,二者可以合一。

我们现在看到的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基本上还是三要素:人、物、场。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就是数字突破的边界,数字的人、数字的场和数字的物品的智能和现实的智能体。

首先是数字人,进入数字世界最核心的一点即人与数字人之间,如何形成自然的互动。现实中的我们可以驱动数字世界中的虚拟化身;而数字世界中的虚拟人也可以借助增强现实技术投射到现实中,完成一个完整交互。所以虚拟化身技术帮我们找到了元宇宙的入口。

第二,物。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物体,并不一定具有附加的智能属性。但当你进入了元宇宙——一个数字社会,每一个物都可以被设计成一个智能体。游戏就是很显然的例子,比如NPC未必是真实的人。就像最早我们讲下围棋,围棋的复杂度是10的170次方6,在这样有限的情况下,人是很难找到穷解的。连围棋都难以探索,更不要说开放环节和万事万物的复杂度。

但是有意思的是,今天的智能手段已经可以给大家超过认知的设置和规划总结的猜想。我认为现在已经超过了1950年的图灵测试的问题——“机器会不会思考”。它给出智能的测试答案,在一定程度上人都能判断出来这是机器,但其实今天很多层面上过了图灵测试的阶段,包括物体的智能。

第三个是场,目前数字元宇宙,能够把现实世界的东西进行三维数字重建。现在数字化能力越来越强,待全面数字化后,进入元宇宙会觉得更加真实,交互感更强。

当进入数字世界的通道被打通后,现实和虚拟的融合,能够带来两大类的价值叙事。生产力方面,虚实融合带来了更强的生产力工具,让原有的生产和社交协作变得更自然。

交互体验方面,整个元宇宙所带来的信息密度要比传统互联网高很多,因为它是对真实世界的反映,所以交互体验更好。

进入到开放世界中,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探索世界;在真实的世界中,亦可以通过像混合现实技术把虚拟的内容投射到现实场景。

元宇宙:眼见未必为实

生产力与交互体验两个核心能力的提升,新的现象正在涌现有,环,能够给大家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想象空间。

第一个现象是新生产力。元宇宙带来了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模式以及供给侧的爆发。通过数字链进行元宇宙要素的确权,激发了人们的生产欲望,进而推动整体生产力的大规模爆发。

元宇宙最好的一部分是把原来的从UGC(用户生产内容)过渡到GCA (用户生产资产)。供给需求变大,激发了创作热情,也推动了创作工具的进化,这些工具一定会推动互联网上内容的革命。

前阵子比较火的谷歌Imagen,是一款可以用文字生成创意内容的工具。有人输入宋朝的名画,要求给宋代的东方老虎佩戴VR,Imagen就生成了一幅图片。它的创作极具个人特色,并且跟人的认知、感知完全一致。此类工具的诞生,大大加速了整体生产的流程。

可以想象的是,未来互联网上将会有超过20%的内容由机器生成,并且人眼无法判断它是不是机器生成,这对互联网内容行业是大的颠覆。

制约这些背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算力,这也是为何商汤在临港投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的原因,包括Facebook在算力领域亦进行了持续的投入。

视频所见是不是有所得?也不见得。我们通过商汤的开源工具AvatarCLIP,一句话就可以生成出人物的模型和动作。一个奔跑着的又高又胖的钢铁侠。我作为需求的接应方,可能都不需要知道什么是钢铁侠,但输进去,就能产出一些有趣的结果。Facebook在年初亦推出了IC-GAN,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内容化生成模型。

过去十年最好的人工智能算法对算力的需求增加了100万倍,未来算力驱动的不管是内容也好,基础的猜想也好,带来的是很多新型的工具。

第二个现象是新消费,也就是有了这部分生产之后,我们也看到在元宇宙当中,整个消费理念发生了变化。

元宇宙的原住民通过虚拟的标签来寻找身份的认同,很多人在当中的消费并不完全是消费所看到那个“物”。正如法国的哲学家鲍德里亚曾经在《消费社会》当中提到,“人类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人们总是把物用来当作能够突出自己的符号。”

也就是人们消费的过程,其实是消费认知的标签,这是数字时代消费的核心点,数字时代很多的消费并非生活必需品。

元宇宙真正的商业化会有什么呢?现在互联网模式还是通过比较单一的模式,比如广告、社交、电商、游戏。但当虚实融合,每种模式都会刷新,且不是以我们这辈人现有认知上的逻辑,包括社交逻辑和游戏逻辑都会发生变化。很多人讲现在互联网的东西拷贝过去,就是元宇宙最大的商业机会,我们判断这里面会有一些颠覆式的商业变化。

一个新的场景概念的兴起到场景的成熟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去年的Gartner新兴技术曲线中,很多的技术,比如NFT、去中心化的身份、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人、基于物理信息的人工智能渲染、AI增强的引擎以及多重体验等T等,都与元宇宙相关。新兴技术2021年Gartner曲线预示了这一发展。

我认为技术概念形成的场景认知,能带来整个应用的驱动,但是到应用成熟还是有一定的时间差,这个时间差也是逐渐把整个场景夯实的过程。

最后用一个电影来结尾——《2001太空漫游》。我们在公司楼下也竖立了黑石碑,绝对的比例——1:4:9。人类在原始社会竖了这样的碑,但是那时候的人类绝没有这样的认知,认知只能超前一步,否则就被烧掉了。当机器智能能够超越人类的认知给出一些有价值信息的时候,人类的认知是难以获取的,就像你如果今天和亚里士多德说光是弯曲的,他会说光是什么东西。

人类只有到那个时代,到月球上看到了黑石碑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外星文明的先进。人如果感受不到认知的边界,是很恐怖的。我相信新技术可以引领我们拓展边界,我们能做的是一步一步地夯实路径依赖,夯实我们在路径依赖上认知的前行。

元宇宙有很多的可能性,唯一能限制你的就是想象力。

网站编辑: 刘李浩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