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市场追捧的一体化压铸,赚钱能力却让人“跌破眼镜” | 见智研究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awtmt.com/articles/366644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市场追捧的一体化压铸,赚钱能力却让人“跌破眼镜” | 见智研究

韩枫 发表于 2022年08月02日 00:30
摘要:成本竟然占收入九成,原材料价格上涨成为利润大幅波动主因。

一体化压铸的热度持续居高不下,随着上市公司中报披露时间接踵而至,产业链各公司的赚钱能力也迎来大考。

一体压铸技术在特斯拉的带动下,被看作是制造汽车的新兴技术,对于这种工艺的优点之前已经进行过详细分析,可参见被低估的“一体压铸”:电动车革命的关键工艺?

而在本文中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公众号: 见智研究Pro)将重点关注于:一体压铸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哪个环节的盈利能力最强?

一体化压铸工艺有哪些环节

压铸后的零部件是最终的产品形态,在此之前,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被称作为压铸工艺。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一体化生产所需的环节,要从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来看。

1、上游包括三大生产要素:原材料(主要是免热铝合金)、设备(压铸机等)以及模具。

2、中游是具备压铸工艺的生产厂商,市场格局包括第三方和整车厂

3、下游是汽车品牌方

在简单了解了产业链的分布之后,相必大家会好奇这么多环节和流程,那么到底谁具备最强的话语权呢?

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一般分析产业链中具备较高议价能力往往会涉及:订单为王以及技术过硬两种情况。

1、订单为王

汽车无疑是一种消费品,行业的需求还是看汽车销量。那么哪个品牌的订单多,对于零部件的需求相应也会更多。而越多的订单给到制造零部件的厂商,业务量更大,价格也就更好谈,。

值得关注的是从第一部分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拆分来看,中游对于零部件的生产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外包给第三方压铸厂商生产(比如:文灿股份、广东鸿图),另一种是整车厂自己来生产(比如特斯拉、小鹏都在打造一体化压铸工艺车间)。

这里稍微留有一个悬念,为什么整车厂会考虑要独立生产,是利润高不愿意放手,还是有什么其他原因?

此外,整车厂也在纷纷布局原材料免热铝合金的市场。

在分析完第一个谁拥有更多订单,谁有议价权的逻辑后;接下来要看一下技术过硬具体是什么情况?

2、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加工工艺,在拥有了材料、设备、模具后,厂商要进行生产操作。

这一步的关键在于:一方面它直接影响成品的良率;

另一方面就是生产中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及技术诀窍(KnowHow),而要获得这个能力是需要“真刀真枪”的实战经验。

在汽车领域,企业只有开发过两代车以上才能够逐步建立和完善Know- How体系,而对于第三方代工厂来说,如何生产就存在技术壁垒。

这里也就可以解惑为什么整车厂可以做压铸零部件,是因为有自主生产经验的整车厂掌握(Know-How)工艺,也就是知道产品要如何设计生产是核心竞争力。

如果这样看,第三方难道就没有竞争力了吗?

倒也不然,因为压铸工艺除了(Know-How)外,对于金属材料加工过程的降温处理,结构件的生产经验积累也会有自己的特色,而这就成为第三方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拥有高真空压铸工艺的积累、热处理工艺以及材料制备技术、模具的设计经验等等。

总得来看,在原材料生产以及压铸工艺环节,整车厂都开始布局,并且还掌握重要的生产工艺。

设备厂的利润率更胜一筹

除了了解到一体压铸是门技术门槛高的工作的以外,想必大家也很关注产业链利润的分配情况。接下来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继续对中、上游的盈利能力进行对比分析。

1、中游:

对于中游具备压铸工艺的厂商来说,成本占收入的比重是非常高的,以一组数据来看非常清晰:

e7c74eb9-1ac8-42b9-9648-943a4d8c85f4.png

作为国内大部分的第三方压铸公司来说,成本竟然占到收入比重九成左右。在剔除高额的成本后,公司的毛利率以及净利率水平都非常的低,可谓纯纯的"苦力劳动者"。

当然,可能很多人会考虑到,现在对于劳动力密集性制造业来说,有一部分交给工业机器如机械臂等,但是机械化的特征就是重资产,要投入很多钱购买设备,这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此外,压铸公司还要采购昂贵的大型压铸机。目前7000T的压铸机价格大约在6,000-7,000万元,使用寿命约15年。

另外,原材料采购是成本的主要开支方向。以文灿股份为例,其中原材料占总成本的比重接近57%,制造费用约占31%,人工费用约占12%。

对于“赚辛苦钱”的第三方压铸厂来说,原材料、制造费用以及设备采购开支严重的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2、上游:

那么原材料和设备厂的情况会更好一些吗? 分别来看一下。

原材料方面:

对于一体化压铸工艺来说,主要材料是免热处理铝合金。

根据近日,国内龙头公司立中集团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16%;但净利润仅有2.77亿元,同比增长0.54%。

为什么公司的利润率这么低,具体来看,成本仍旧是占了收入九成以上的比例,并且原材料铝、硅的价格大涨又提高了物料采购成本。而公司产品的毛利率也从去年的20%下降到今年不足10%。

2eadc2db-6a41-488f-abfe-661b97df6560.png

模具方面:

模具行业的盈利情况与原材料也是如出一辙。

以瑞鹄模具财务来看:成本占总收入仍旧在九成左右。模具的毛利率大约在27%,其中材料占成本约22%、其次是制造费用20%,人用费用10%。

设备方面:

龙头公司力劲集团目前具备先进的9000T巨型压铸机、在研12000T压铸机预期在2年内投产,属于全球压铸机领导者。从财务方面来看,根据7月25日公司披露的年报显示,公司的营业收入约54亿港元,成本约38亿港元,占总成本七成;毛利率约29%,净利率约12%。

86c4d802-0bac-442d-afa7-0b63b0ecf0d9.png
97cfd005-b4dd-45e4-97ad-dabedd90ee18.png

从财务对比来看,设备厂商的盈利能力总体要略要高于原材料、模具以及加工环节。

通过对一体化压铸这个新工艺产业链分析来看,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认为产业链的主导权主要还是在汽车整车厂以及压铸设备。

一方面来说,越是知名的车企订单量也大,能够有一定的议价权。另一方面,部分车企掌握设计和生产关键技艺(Know-how),比如特斯拉就拥有选择合作伙伴的主导权。于此同时,整车厂也在不断对上游进行布局,包括压铸工艺和免热处理铝合金。可以说部分整车厂除了设备一定要采购外,其他环节想要自主完成是可实现的。

另外,通过对上游环节利润情况分析来看得到结论:原材料和压铸厂的利润率都非常低,成本几乎占据收入的九成以上比重。并且随着铝金属的涨价,上游生产免热铝合金的立中集团毛利率在今年也出现了大幅下降。而其他各公司的中报如何,我们还将继续跟进。

总得来看,一体化压铸的订单需求仍旧是非常旺盛,比较这门工艺是对原有生产模式的一种革新,只不过产业链中上游环节的盈利能力还是非常低,所以在面临采购成本的涨价时,会更严总挤压企业利润,产生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792cc27b-2dca-4086-a2ff-ab8729d41cc7.png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