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见“报复性消费”,餐饮下半年怎么走?
source link: https://column.iresearch.cn/b/202207/939333.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前几天某专家的一则言论上了热搜,准确地说是被网友骂上了热搜。
这位专家说的是“疫情下餐饮业必须要主动自救,而不是等、靠、要,等着政府帮助,要积极转型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很多人说这位专家的言论是“何不食肉糜”。
中国餐饮业今年实在是太难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餐饮收入16274亿元,下降8.5%,其中5月餐饮收入3012亿元,下降21.1%。被疫情影响更严重的上海和北京在这一轮更惨,地方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上海住宿餐饮业零售总额同比下滑61.4%,北京餐饮收入同比下降54.9%,都是断崖式下跌。
疫情反反复复的影响,已持续差不多三年,商家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打击后疲态尽显。疫情何时彻底结束?结束后大家的路又该如何走?餐饮行业在等答案。
开辟第二战场,堂食和外卖同频共振
看了专家的原话其实并非完全没道理,只不过在一些从业者看来不够务实,一方面如果线下场景没有放开,餐饮行业穷尽一切办法都很难真正复苏;另一方面,疫情之下餐饮行业困难,可以通过外卖和预制菜等获得增量,但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
6月商务部等11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抓好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抓好促进餐饮业恢复发展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工作。美团等平台多次推出扶持政策,一些商场则减免商户租金,助力餐饮企业渡过难关。
当然,商家也没有躺平,而是纷纷通过拥抱外卖等“非接触式经济”自救。刘润说疫情让商家意识到,要迎接常态化的“非接触式经济”,外卖就是典型的“非接触式经济”,在阻隔病毒的安全性与保障经济生活的流通性间实现平衡。
疫情期间堂食关闭后,外卖可以给餐饮商家补充一定的现金流。然而,由于少了环境等“附加价值”,外卖客单价往往会下降,因为堂食对于用户的价值不只是“吃饱喝足”,还承载着相聚的场景价值,如果商家只做外卖,就很难围绕线下场景去深挖用户餐饮消费的综合需求,无法获得食品销售外的更多价值。因此,就像餐厅不能只做堂食,餐饮业只做外卖也是不够的,往往外卖做得很好的商家后来也都发展出堂食业务。
有疫情,餐饮行业堂食收入显著下滑,外卖规模也深受影响。美团在发布Q1财报时就称:“美团餐饮外卖业务方面,今年1月和2月仍保持稳定增长;自3月以来,受疫情影响,外卖需求受到不同程度遏制,例如吉林等省份3月中全面封锁,订单量相比疫情前下降近90%。”
由此可以看到,环境好都好做,环境差都难做,从整体而言外卖与堂食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同频共振。但具体到商家个体,却是各凭本事,百种滋味。
消费不振:商家的自救与他救
从疫情影响程度来看,不同规模商家受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大多数单店商家而言,如果堂食受到影响,加上房租等硬成本并没有减少,很可能出现资金流断裂的风险;而对于连锁商家来说,由于多店经营可以保障有更灵活的收入,从而支撑各项成本支出,抗风险能力也会相对好一些。
小店在疫情中存活,近乎拼尽全力。今年,28岁的涂伟宁在深圳的“鲜美味饺子店”遭遇两次疫情管控,经营难以为继,4月他与爱人将店搬到广州,结果再度遇到疫情,这一次店没在封控区,但家却在封控区。不开店铺租金压力巨大难以维持生计,于是涂伟宁不顾家人反对,决定住进店里只做外卖,半个月每天睡几个小时,最高峰时一天接到170多份外卖订单。由于周边管控区域很多,为了让小店能服务尽可能多的消费者,涂伟宁与外卖平台业务经理一起研究,重新划分更精细化的配送范围,外卖平台也给其小店倾斜更多流量和补贴。熬了半个月涂先生的小店一带陆续解封,小店在外卖支撑下顺利挺了过来。
像“鲜美味饺子店”这样的小店还有许多,武汉24小时面馆的老板在疫情期间也积极拥抱线上平台,做外卖薄利多销,老板说“通过外卖卖出的每一碗面,都是增量。”
对于连锁商家而言,尽管多地经营可以分散疫情带来的不确定风险,但要保住员工和门店依然要打破多年的习惯。“摆摊”是很多连锁商家在疫情期间常见的自救模式。比如据《证券时报》报道,自4月底北京要求餐饮企业停止堂食后,海底捞、便宜坊、眉州东坡等等知名餐饮企业都探索“摆摊”模式,有的甚至将摊位摆到大型小区门口,比如在海底捞西红门荟聚店,摊位上摆放着各种当季水果和蔬菜,种类丰富程度堪比菜市场的蔬菜摊。
将摊位“摆到”外卖平台的做法,也成为了餐饮商家的重要动作。巴奴火锅有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北京禁止堂食后,我们入驻了美团外卖平台,努力争取现金流。此前巴奴火锅一直是提供堂食,只会在特殊时期开启外卖配送业务。”此外老字号品牌全聚德也加入了外卖大军。
对于餐饮商家来说,外卖最大意义就是通过稳定的骑手履约能力和可预期的流量展示,解决了客流量不确定的问题。中国烹饪协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疫情影响下超80%的受访餐饮企业认为,经营上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客流量不稳定,有着稳定客流的外卖平台无疑是雪中送炭。
除了餐饮商户自救,外界依然在不断向餐饮业施以援手。多地相继出台了发放消费券、允许外摆等政策,提振消费信心,推动行业复苏。成都、南京等地允许餐厅外摆;深圳、广州、长沙、宁波、江西等多省市纷纷发放巨额消费券,刺激餐饮消费;外卖平台发布佣金返佣、外卖管家服务等开源节流举措;这些外力的助攻,都给困境下的餐饮从业者行业带来了信心和希望,对餐饮业的帮助是毋庸置疑的。
hard模式下,餐饮业的变与不变
餐饮讲究“百年老字号”,但真正留存百年老店不仅有传承,还有因时而变的智慧。而在线经营让变化发生得更快。即便是在一些餐饮商家十分熟悉甚至自认为“摸透”的外卖经营思路,也有着看不见的变化在时时刻刻发生着。
2021年底,一群有着海归、广漂、沪漂等不同身份的年轻人,在广东韶关开了一家“人间二十四味”咖啡店,靠主做外卖很快在小城打开局面,管理团队觉得做外卖“打遍韶关无敌手”。然而疫情反复下,店里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最开始团队以为是大环境问题,结果在深入跟一些做外卖做得好的同行交流后,才发现问题症结。
“做得好的商家,在店还没开之前就把包括外卖、堂食的所有细节都考虑进去了。比如,开店前后要做什么营销活动、用户差评应该如何处理、堂食和外卖的餐品如何差异化、厨房的动线出餐应该如何规划,他们甚至连客人进店后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外卖小哥会不会阻挡客人路线都提前想好了。”
“以前只是觉得小店跟大店之间只是金钱上的差距,现在发现根源出在认知上。”外卖不只是流量,做起来难,更难的是做下去保持红火状态。人间二十四味咖啡店后来开始重视利润率低的订单,用于“快速消化原材料,培养起员工的熟练程度。”把所有细节做到极致,用变化的思维解决运营问题,咖啡店单量和营业额稳步上升,如今一天的外卖单量相当于周边一些老牌咖啡门店一周订单之和。
经历疫情,人间二十四味咖啡店不只是成功渡过难关,站在了全新的起点。如今其已冲出韶关,在广东汕头等低线城市拓店。外卖还是主要战场。
仅从线上生意来看,堂食做好的商家开始下场外卖,而原本外卖做得好的还想更好。市场一直在动态变化,激烈的竞争才是常态,没有人可以躺平。
后疫情时代的餐饮竞争只会更加激烈,注定会有人离场。疫情期间,很多餐饮商家首次拥抱外卖,“因祸得福”地形成堂食+外卖的双主场布局,实现整体经营的数字化升级,经营者们的认知被刷新,大家都将以全新姿态参与到未来的角逐中。
绝对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只有适者才能生存,这是疫情给餐饮企业上的生动一课。
Recommend
-
52
好久不见,后台有收到朋友留言,问前端周刊是不是不做了?实际上不是,我在酝酿更好的内容提供形式!经过两个月的精心准备,很高兴跟大家宣布:我又回来了,并且给关注前端周刊的同学准备了礼物,前端周刊明天开始提供新的内容形式:定期推送 3 到 5 分钟主题聚焦...
-
74
360手机这一年:销量不见增长,周鸿祎的耐心还剩多少?-36氪360手机这一年:销量不见增长,周鸿祎的耐心还剩多少?36氪的朋友们·2017-12-14 00:1...
-
60
全程不见一片雪,但这简直是我见过最酷炫的滑行短片!! 滑雪大神Candide Thovex的新作。。。
-
72
小米提前完成1亿部出货量小目标,华为今年有望卖出2亿部。智能手机厂商屡创新高之时,不知道有没有想过,某个阴暗的角落里,老牌PC厂商正默默抽泣。
-
60
PC一定程度上已经是“被抛弃”的传统产业。被用户“抛弃”,被PC厂商“抛弃”,被媒体和公众“抛弃”。大伙一同把PC抬上滑梯,又合力把它推进滑道。
-
23
当前时期,消费品牌正在大规模线上化,高管线上直播、云发布会、导购开麦卖货,网红化已经是品牌营销的主流策略。
-
15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爆款法则”(ID:baokuanfaze) ,作者:小西,36氪经授权发布。 国内疫情渐渐得到控制日趋向好的同时,大家期盼已久的春天终于...
-
6
猜你感兴趣 放弃学业去创业的95后青年,「每日盒子」创始人樊树星
-
9
...
-
5
V2EX › 程序员 618 了怎么还不见老哥推广良心云?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