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又一家闽系房企预计要违约?近7亿债券展期失败,7个月内还要再还9.3亿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www.mycaijing.com.cn/news/2022/07/07/46979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又一家闽系房企预计要违约?近7亿债券展期失败,7个月内还要再还9.3亿

来源:野马财经 浏览:1230 2022-07-07 09:22:56
来源:野马财经宣布交换要约失败5天后,三盛控股(2183.HK)的美元债券迎来了兑付日。7月5日,三盛控股一只证券号码为XS2351081943的美元债券正式到期,未偿还本金余额1亿美元(约6.71亿元),票面利率13%。截至目前,三盛控股并未披露该只债券兑付的最新进展。不过上周,三盛控股曾在6月30日的公告中预警,公司预计将无法...

来源:野马财经

宣布交换要约失败5天后,三盛控股(2183.HK)的美元债券迎来了兑付日。

7月5日,三盛控股一只证券号码为XS2351081943的美元债券正式到期,未偿还本金余额1亿美元(约6.71亿元),票面利率13%。

截至目前,三盛控股并未披露该只债券兑付的最新进展。

不过上周,三盛控股曾在6月30日的公告中预警,公司预计将无法于到期时履行现有票据项下的还款责任。倘现有票据未于到期日偿还,现有票据契约项下的违约事件将会发生。公司将积极与现有票据持有人商讨后续还款方案。

7月5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三盛控股企业家族评级由“Caa2”下调至“Ca”,评级展望仍维持“负面”。

穆迪副总裁兼高级分析师Kelly Chen表示,此次评级下调反映了穆迪的预期,即三盛控股很可能会出现债务违约;而负面展望则反映了三盛控股债权人的回收前景可能会进一步减弱。

近7亿债券曾寻求展期

近年来,美元债券逾期成为很多房企爆雷的导火索,而在此次债券到期之前,三盛控股也曾申请过展期。

6月22日,三盛控股公告称,拟对一只2022年到期的优先票据寻求交换要约。原来每1000美元的票据由1065美元的新票据兑换,申请期限为2022年6月22日-6月28日下午四时(伦敦时间)。

在以上时间内,若三盛控股能获得9000万美元以上的债券持有人同意,则公司可以重新发行一只新债券。反之,交换要约将自动失效。

截至6月28日,三盛控股并未收到符合交换条件的票据总额,因此该债券展期失败。

当时,三盛控股表示,公司会继续寻求取得所需资金的途径,以于到期日偿还现有票据,并将寻求可行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三盛控股在美元债兑付方面的第一次延期申请。

6月10日,三盛控股曾表示修订过一只7000万美元(约4.7亿元)、票面利率为12.5%的美元债利息兑付条款,将利息支付日期从5月11日延后半年至11月11日,而该笔债券将于11月10日到期。

除了两只美元债券外,三盛控股还有一只余额为4.6亿元的点心债券,将于2023年1月到期。

6月17日,穆迪表示,将三盛控股的企业家族评级(CFR)从“B3”下调至“Caa2”,评级展望维持“负面”。

当时Kelly Chen介绍,评级下调反映出,在三盛控股修订了其2022年11月到期美元债券的利息支付条款后,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加大。而在融资条件严峻的情况下,该公司解决短期债务到期问题的能力也存在不确定性。

而此次债券到期的当天,穆迪则宣布将三盛控股的评级再次下调。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关荣雪表示,三盛控股当前债务压力大、资金面仍较紧张,这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评级机构的预期看好情绪。

“沪漂”新贵的千亿梦

三盛集团在做地产之前,以实业起家,由林荣东和林荣滨两兄弟共同创立。2017年,三盛控股在港交所实现借壳上市。目前,在三盛集团的官网上,弟弟林荣滨为三盛集团董事长及三盛控股董事局主席。

2018年年底,三盛控股提出三年“双千亿”目标,即2021年实现资产千亿、销售千亿。为此,次年5月,林荣滨特意邀请了出身龙湖的地产老将冯劲义加入任地产集团总裁,为公司“双千亿”保驾护航。

2019年9月,和众多“闽系房企”老板一样,以千亿为目标的林荣滨也选择了搬迁上海,启动福州、上海双总部模式。

迁都后的三盛控股,走上了闽系房企熟悉的规模扩张之路。

2019年-2021年,三盛控股共新增了42个物业项目及土地权益,总规划建筑面积804.9万平方米,投入总代价180.71亿元。

在此期间,冯劲义曾在接受“观点地产网”访谈中提到,“没有千亿,未来在这个行业里没法坐在这儿。”

但从结果来看,三盛控股的千亿梦并不算顺利。据克而瑞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三盛控股的全口径销售金额分别为403亿元、439.5亿元、338.1亿元,与千亿销售额还有较为明显的差距。

而冲击千亿失败的同时,明星经理人冯劲义也从三盛地产集团离职,于2022年年初履新中城创展。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他辞任几个月前,三盛明星高管团队的另一人冯辉明也刚和三盛说了再见。

知名地产分析师严跃进表示,一般来说,经营压力增大,高管的负担自然会加重,这个时候如果在业绩上没有突破,会导致高管离职。但类似的变动对企业来说总体上是弊大于利的,因为职业经理人流动会使得公司经营路线频频变动、调整,这对企业来说是有很大风险的。

与此同时,三盛控股此前对规模的追求也使其债务水涨船高。仅三年时间,三盛控股的总负债就由2018年末的86.43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31.75亿元,涨幅高达515.24%。2019年-2021年,其资产负债率则分别为93.58%、89.11%和88.23%,连续三年位于高位。

而进入2022年,除了债务上的危机外,三盛控股还面临着创始人家族的内部纠纷。

今年3月,因股权转让存在分歧,林荣东两次将三盛控股、林荣滨及相关方告上法庭,两起诉讼合计涉及赔偿金额共14.05亿元。

当时三盛控股表示,在现有证据材料下,原告诉求存在依据不足和诉讼金额虚高的问题。公司将积极进行抗辩,维护合法权利,并考虑向恶意兴讼者追究责任。目前该案件的进展尚未披露。

三盛控股前景何如?

2021年,对整个房地产行业来说影响深远的一年,头部房企接连爆雷使得市场信心一度降至冰点,降速、求稳成了行业的新流行语。

在此背景下,林荣滨也一改此前的激进打法,带领三盛控股改变经营策略。在2021年中期业绩会上,林荣滨表示,在新市场的环境下,公司对双千亿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不会盲目追求规模,要坚定做一家“中而美”的企业。

而在债券兑付到来之前,为改善公司流动性,林荣滨还将包括物业公司在内的多项资产摆上货架。

2021年9月15日,三盛集团旗下伯恩物业投资人发生变更。福建家门口投资有限公司、厦门市伯盛投资合伙企业等原三盛系股东退出,深圳市誉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加入,并以97.21%的持股比成为最大股东。

爱企查显示,深圳市誉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由万科旗下万物云100%持股。

一个月后,2021年10月15日,三盛控股再次表示,拟将全资附属公司旗下的福州盛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转让给上海雍碧,总代价4.17亿元。

同年11月16日,三盛控股在一天之内公布了两条出售消息。其中,哈尔滨利福商厦将被以3.5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北海晟祺实业有限公司,青岛嘉标商厦将被以2.71亿元的价格卖给北海晟利投资有限公司。

对此,三盛控股表示,出售事项是公司以合理价格变现目标资产价值的良机,所得款项可以作为运营资金投入集团的日常经营发展中,也可以令集团分配更多财务资源至未来潜在投资机会,符合公司及股东的整体利益。

虽然短期内的出售资产帮助公司收回了不少现金,但从最新年报来看,三盛控股的盈利能力却有所下滑。

3月31日,三盛控股发布了2021年未经审核年度业绩,实现营业收入99.07亿元,同比增长12.85%;净利润5.99亿元,同比下降25.96%。

此外,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三盛控股的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合共约133.33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款为36.39亿元,此外还有10.7亿元的应付债券。同期,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42.52亿元,不足以覆盖短期债务。

克而瑞2022年上半年房企销售榜显示,1-6月,三盛集团的全口径销售额为35.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63.9亿元下降了86.59%。

而在上半年销售情况不理想的情况下,面对近期即将到期的债券本息,三盛控股两次选择了延期。

对此,关荣雪分析,目前对于三盛控股来说,首先需做好“开源节流”工作,借政策适度放松走向,积极拓展营销渠道,增强回款;同时可考虑适当出售项目补充现金流。其次,应积极与债权人沟通,寻求双方都可接受的债务展期解决方案。另外,公司还可积极引入战投,以加速改善公司的整体信用状况,助力恢复融资能力。

你怎么看待房企的千亿目标?你觉得面临债务危机的三盛控股又该如何自救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