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秃了它赚了,3万人贡献10亿营收,大麦植发冲刺“植发第二股”
source link: http://www.mycaijing.com.cn/news/2022/07/07/469796.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你秃了它赚了,3万人贡献10亿营收,大麦植发冲刺“植发第二股”
来源:野马财经
“脱发”越来越成为时下年轻人的一大困扰。
不论是外表光鲜亮丽的影视明星、有专门形象管理的英国王子,还是普通的打工人,甚至尚处青春的大学生……脱发烦恼公平地惠顾着各个群体。
今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2.5亿人正饱受脱发的困扰,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30岁以下占到总数的69.8%,约2亿人。
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普及,这个曾经令人束手无策的头顶难题,逐渐找到了解决办法——植发。
植发一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了,尤其是粉丝众多的女星杨幂曾在微博开玩笑:“如果你们批评我(头发),我就去植发”,也无意间推广了人们对于植发的认知。
在市场需求扩大和植发意向提升的时候,植发行业也在逐渐洗牌。继雍禾医疗(2279.HK)去年上市之后,近日,大麦植发在港递交《招股书》,冲刺“植发第二股”。
百亿市场仍在扩大
从卫健委的数据可以看到,受脱发困扰的人群基数已经很大。另据“灼识咨询”报告显示,这一数字还有扩大的趋势,中国脱发的患病率越来越高,预计到2026年底升至约3.43亿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24.2%。
植发市场也相应地在过去数年快速增长,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6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8%,预计将按复合年增长率22.1%增长,到2026年将达至470亿元。

来源:大麦植发《招股书》
此外,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植发供应商可以接触到的客户群体,并依托线上平台的公众流量,加强了市场教育工作。社交媒体平台的分享体验,也一定程度提高植发服务在脱发人群中的渗透率。
看懂研究院研究员龙小凤认为:“在新媒体社交未出现之前,植发需要依靠街边、厕所、电梯里的小广告进行曝光,对年轻群体的触达效果较差。小红书、知乎、新氧等新媒体崛起,打通消费者与品牌的闭环,对植发的接受程度提升,渠道变革带来消费者的教育逐渐加强并兑现。”
《招股书》显示,植发服务的市场渗透率已由2016年的0.14%上升至2021年的0.25%,并预计于2026年将进一步达0.47%。
偌大的需求下,截至2021年末,中国已有超过100家毛发诊疗服务供应商。而在这分散的格局中,大麦植发占据了5.2%的市场份额,早一步上市的雍禾医疗为10.5%。
“植发这个赛道方兴未艾,行业消费快速增长,行业市场处于增量市场,行业门槛初步建立,行业竞争不是非常激烈,市场处于卖方市场,拥有定价权,行业毛利很高。植发行业在竞争格局尚不激烈的情况下,整体处于蓝海市场。”独立经济学家、财经评论员王赤坤表示。
3万人支撑10亿收入
大麦植发创始人李兴东早在2004年就进入了植发行业。据悉彼时全国专业植发机构很少,于是李兴东便萌发了做一名植发医生的念头。
《招股书》显示,大麦植发是中国首家提供集问诊及诊断、微针植发、固发养发为一体的毛发诊疗服务的医疗集团。
2019-2021年,大麦植发的总收入分别为7.47亿元、7.64亿元及10.21亿元,毛利率均超70%。其中,植发手术的占比分别为95.7%、93.1%、79%。

来源:大麦植发《招股书》
植发患者数量则由2019年底约2.38万人增加至2021年底约3.27万人。
3万人支撑10亿收入,《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其付费患者就植发服务的平均交易额分别约为3万元、2.58万元及2.47万元。其中,2021年交易额超过5万元的重要客户患者比例约8%。
植发并非是一次性工程,2019-2021年,大麦植发的复购率分别为44.8%、41.3%及50.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或许与其回访制度有关。据了解,植发手术后,大麦植发会为患者提供长达10年的术后客户回访。其中术后20天内,大麦植发至少安排7次客户回访;术后20天至一年,通常会为患者安排10次客户回访;1至10年,会安排频率高出每六个月一次的客户回访。
超高的回访率,一方面能跟踪患者的治疗情况,优化治疗效果。但另一方面也使大麦植发的客户反复消费。
拥有稳定长期的客源,总收入也在不断上升,然而大麦植发的盈利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大麦植发净利润分别为-1501万元、6956万元、6612万元。
营收超10亿元的2021年,净利润何以不升反降?
负面评价或成最大“拦路虎”
从财务数据可以发现,2021年,大麦植发虽然收入增加,营销成本也增长了超1亿元。
具体来看,2019-2021年,大麦植发的促销及营销相关开支分别为3.72亿元、2.73亿元以及3.79亿元。

来源:大麦植发《招股书》
与之相对的,大麦植发研发开支由2020年的460万元到2021年的480万元,不但基数与营销支出不可同日而语,两年涨幅也只有4%,还主要是用于建设数字化系统慢病管理的支出。
研发与营销投入存在巨大反差,同时,大麦植发在市场上口碑频频翻车。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近三年来,大麦植发在全国各地的服务机构已经收到超过20起行政处罚。其中有多次是因为发布不当广告。
如2020年底,大麦微针植发因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无效的专利作广告的行为涉嫌违反《广告法》;2021年8月,宁波大麦美容美发因微针植发案例存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遭到市场监管处罚等。
黑猫投诉上,也有消费者控诉大麦植发“虚假夸大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有消费者表示:“本人在大麦植发花费27945元植发3200个毛囊单位,术后成活率很低,效果很差。该机构虚假夸大宣传植发成活率96%以上,要求按照手术签约书承诺,未达到96%成活率退赔相应手术费。”
也有消费者提到类似的问题,表示“在大麦做了一个植发手术,因为该机构宣称植发成活率可以达到95%。但是经过术后的恢复,植发效果相当差,预测50%都不到。这中间找当时的咨询医生微信沟通过,也去面诊过,都以各种理由敷衍,比如换季的时候头发掉得多正常等。最近一次,本院的一个副院长更是解释称,机构的植发是很成功的,只不过是患者自身的问题导致的脱发厉害,一顿瞎编之后更是推荐做他们的什么理疗,而且又要额外收费。对于患者的补发等一些要求,直接拒之门外,说是还要收费……”
但营销与研发费用悬殊并非是大麦植发的个别现象,2018-2021年,雍禾医疗的营销和推广开支分别为4.64亿元、6.5亿元、7.8亿元、10.73亿元,占当年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总收入的49.6%、53.1%、47.6%、49.5%。
与营销费用相比,2018年至2021年,雍禾医疗的研发费用分别为780.7万元、886.9万元、1181.5万元、1416.3万元。
“植发行业营销获客的成本太高了,最终这些又是由患者来承担。基本上患者所付治疗费的一半给了推广机构,机构用来做获客营销。”连锁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认为,“这个行业的医生从业人员总体来讲还不是太多,还处在比较初期的几个阶段,这样也反过来会导致行业在治疗服务的品质质量上,有些机构可能不是那么规范,治疗的质量不太容易把控。”
市场的不规范,注定在未来会有巨大的监管政策风险,二级市场也会有所反馈。2021年12月13日,雍禾医疗头顶“植发第一股”的光环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截至7月5日,报收9.97港元/股,较发行价15.8港元/股下跌36.9%,总市值52.55亿港元(约合45亿元)。
你有做植发的打算吗?评论区聊聊吧。
</div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