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汽车+NFT,就能成为“最伟大的作品”吗?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www.dingkeji.com/post/js/14851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汽车+NFT,就能成为“最伟大的作品”吗?

data.png2022-07-07 09:03:47      source.pngPConline 小道哥     

7月5日,Facebook 母公司 Meta 旗下的数字货币钱包平台 Novi 官网悄悄发出公告:我们将会在 9 月 1 日关闭服务,一下子引起了NFT观众的热议。在2021年8月,Facebook 表示正在开发 NFT 相关功能,让旗下加密货币钱包 Novi,可以让用户简便持有 NFT。如今随着Novi服务的关闭,Facebook的NFT相关功能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

在另一端,NFT概念却呈现出不同的火热景象。最近,国内两家汽车龙头相继发行NFT相关藏品,6月10日,比亚迪汉EV千山翠限量版的用户陆续收到短信,称可以兑换比亚迪NFT数字画作,成为“限定藏家”。

无独有偶,6月24日,吉利汽车在“金交会”期间拟发放超200张“中国星数字人民币消费券”,未来也将发布NFT“数字汽车”藏品,也是目前中国首款汽车NFT数字藏品。

频繁传来的的车企跨界NFT的新闻,让人不禁发出疑问:车企不好好造车,为什么玩起了“纸片车”?童年飞车“游戏”又卷土重来了,还是稀缺皮肤的升级版?

我们今天想聊的就是车企和NFT。NFT究竟是什么东西呢?车企又为什么争先恐后地发行NFT?它和元宇宙又有什么联系?

车企NFT有哪些玩法?

不可否认,NFT目前存在炒作、欺诈、安全等争议,本文只讨论车企基于NFT有哪些可能性的商业模式,至于现在的营销,是一串毫无价值的代码还是未来,大家理性判断。

NFT并不是新鲜的词汇,你也许早已在办公室、电梯间里听说过,或者在八卦新闻里见过,比如今年某天王在愚人节当天被黑客盗走了300万人民币左右的无聊猿NFT。

具体什么是NFT?简单来说,NFT很大程度上等同于数字藏品,是可以用来拍卖、流转的资产,市面上常见的NFT包含头像、视频、文本等多种形式,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数字作品的拥有权,且只有你拥有。

NFT的火已经烧遍国际各大社交媒体软件。早先,库里、徐静蕾等众多名人将自己社交媒体头像换成了NFT 头像,Twitter上最为火爆的无聊猿NFT动辄百万人民币。

车企们追风口,自然也不会落下,根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启动NFT数字藏品项目的车企多达30余家,这足见车企对NFT的热衷程度。车企对于NFT藏品的玩法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走艺术路线的数字周边,车企能够通过拍卖的方式获得额外收益,进而通过拍卖事件造势,提升品牌的格调和高度。保时捷外观设计总监Peter Varga的独家设计草图拍出了9万美元的高价。

国内方面,年初,上汽荣威与国内知名设计师Jubie共同创作的首幅数字艺术藏品《荣威元宇宙》在上海国拍行完成了中国汽车行业的NFT首拍,最终以10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拍出。

第二种是号召用户或员工共创分享NFT数字藏品,营造群体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增强用户和粉丝对品牌的忠诚度。奥迪推出了NFT作品“幻想高速”,以艺术盲盒的形式赠送给车主。吉利汽车通过微信小程序“好车吉市”发行了NFT数字藏品,限量提供50份供吉利员工参与小程序的抽奖活动。

第三种形式,车企通过发布NFT藏品为新车造势,购车送NFT数字藏品,或买NFT数字藏品赠实体车,以此为噱头提升品牌的可见性。据观察,走艺术路线的车型对发行NFT更为青睐。近日,通用汽车旗下雪佛兰将与 NFT 平台 SuperRare 合作拍卖一件数字收藏品,代表即将于2023年推出的Corvette Z06 跑车。

买受人除了获得该数字藏品以外,还会有实体的2023 Corvette Z06 限量款跑车,为了使拍品更具排他性,Corvette Z06 将在一年内不再售出同款绿色车辆。

不难看出,NFT数字藏品已经在车圈蔚然成风,尽管各车企都自有打算,但总的来说,绕不开延长收益链和提升产品销量两发面,并且也取得了不少成效。

剑指元宇宙

对于车企发行NFT,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想象力。NFT与元宇宙互为依存,在元宇宙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角色、装备、服装、道具等虚拟物品,在划定归属权时都需要NFT,因为NFT具有唯一性且不可复制的特点,原则上元宇宙里面任何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尝试做成NFT并且放在交易平台上交易。

从这点上看,NFT是元宇宙基础设施般的存在,它为虚拟空间提供了各种形象,虽然距离3D图形还有一段距离,但却是现阶段能够最大限度接近元宇宙的某种“捷径”。

就在4月,现代汽车在发行NFT项目的同时,还引入了“Metamobility宇宙”概念,旨在打造一个全新的元宇宙移动出行品牌。人气 NFT 角色 Meta Kongz 将驾驶经典车款 Pony 在宇宙间穿梭。

可以说NFT只是引子,车企真正想要玩转的是元宇宙。果真如网友调侃的那样:“元宇宙是个筐,万物皆可装。”

元宇宙,时下最热门的概念股之一。它试图建立一个平行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人在这个空间中拥有新的身份,可以最大程度突破时空限制从事各类活动。

关于元宇宙的概念我们都了解,但车企为什么要进军元宇宙,却鲜有人说清。汽车行业与元宇宙的关系,除了打造沉浸式的虚拟世界,还有更多现实的意义。我们都知道目前智能汽车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其中智能化,不仅指自动驾驶,还有智能座舱。

但智能座舱有个弊端,它存在时空限制,再多的花样,也仅限于车内狭小的空间,发展很容易就到了瓶颈,按正常的逻辑,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赋予无限的时空供车主使用,听起来天方夜谭,元宇宙或许是枚指路灯。

我们之前在聊智能汽车时,有谈到未来汽车具备场景属性,比如在出行时,你可以选择的场景是咖啡厅、网咖、书店等等,在自动驾驶普及的时代,这些场景并不难实现,把内饰打造好就行,但要想更加沉浸式地融入到场景中的话,还得靠时空打破。

元宇宙的一个特性就是制造虚拟场景,类似VR那样,人在家中坐,看遍天下景。只要你愿意,随时能切换身边的环境,困了你就在树影底下乘凉,想玩游戏时你就置身网咖,觉得无聊了可以逛逛喜马拉雅山,你在车内,也在世界各地。

当然,以上设想离我们还太远,我们聊点实际的。智能座舱很智能,但缺了点科技温度,不是指座椅加热。商汤科技利用AR技术研发了“汽车伴侣avatar”,用户可以提供一张照片,即可生成其专属形象的AR车舱伴侣,并可通过眼神召唤。AR车舱伴侣会在用户开车疲劳时进行提示,或是在长时间行车过程中帮助减压。

我们知道元宇宙与游戏行业的关联度是直接的,这种娱乐的性质也将移植到车厢内。也就是说,以前下班之后躲在汽车听广播不愿意回家的男人们,以后有了更多选择。

另外,包括松下、华为等多家企业在布局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也是汽车驶向元宇宙的关键一笔。以松下的 AR HUD 系统为例,一方面可以将人工智能驱动的关键信息投射到驾驶员的视线中,比如路上行人、其他车辆等,一块挡风玻璃囊获了几乎所有驾驶需要的信息。

AR上车,VR接棒。就在5月份,据美国专利商标局消息,苹果申请了一项VR系统的专利。该系统结合了无人驾驶,使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以及传感器,用户可以透过传感器观察外部环境,据称能减少车内乘客晕车的病症。

后面也许还有MR、XR……但无论怎么变换,都离不开科技改变生活的主线,我们的出行将越来越自由、快乐,尽可能超脱来自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元宇宙的加入,能让智能座舱玩出花来,这才是车企涉及NFT的目的。

新概念不是挡箭牌

既然NFT与元宇宙还无法直接用于造车,那为什么现在就有车企急不可耐地跟进这些新概念?

事实上,以目前的情况来看,NFT所具有的IP属性和社交属性才是目前车企看重的。数字时代,营销方式也要随之变化。圈子效应之下,过去古老的营销方式可能已经无法打动Z世代的消费者,想要破圈,进入年轻群体的世界,必须找新出路。

以NFT为抓手进行的营销,是车企探索以更加轻盈且有趣的方式进入年轻群体的全新可能。在很多人看来,数字藏品看不见摸不着,很大程度上是“智商税”,认为其终将成为时代的泡沫,难逃破灭的结果。但不少年轻人还就愿意参与,据ODin NFT平台创始人潘波介绍,参与NFT交易的95后最多,其次是90-95年。对于有些尚买不起实体车的“精神股东”来说,先收藏一辆“虚拟车”也不错。

即使没办法得到切切实实握在手里的实物,开在路上,但也不妨碍年轻人先“驾驶”上“虚拟车”畅游在网络之海。至于有能力购买汽车的年轻人,车企额外附赠的NFT数字藏品,实际上也成为新的卖点。无论是买车送NFT,还是买NFT送车,这两种说法都足够吸引眼球,真够新鲜的。

有了关注,保不齐还真有人愿意掏腰包呢。这么一来,汽车的知名度也打开了,车企拨拨算盘,不错,宣传费也省了一大笔。这么说来,虽然不是稳赚不赔,但起码不亏。

同时,车企发布的专属NFT代表了一种社会身份和社会认同。车主的身份从现实世界延伸到虚拟世界,人们借此为凭证,在网络中展示自己的审美、财力,乃至更高层次的精神信仰。说炫富或者讲情怀会不会比较更好理解?个体也在这样的展示和交流之中逐渐形成社群,慢慢在相对同质化的信息之中,增加对品牌的忠诚度。

从这点来看,车企涉及NFT,更多的是当下营销利益,而无关未来,这是车企们面对数字化环境做出的本能的自我调整,可以理解。但作为消费者的我们,也要警惕部分车企利用NFT、元宇宙等新概念进行投机炒作。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当新概念被浮躁的人群用来谋取商业利益时,就变成了钓鱼的诱饵。

不可否认,某些车企试图一些新概念,聚集热度、推高关注,进而从更多人的投资中获利。正如有网友说,“元宇宙来没来不知道,韭菜是来了”。

2017年资本市场迎来一波对虚拟现实概念的炒作,几年过去,当年代表性公司的市值远不及预期,风头过后,所谓龙头股销声匿迹。此外,被热炒过的还有区块链、虚拟货币、P2P等概念,都曾让不少人卷入旋涡。

“硬件不行,概念先行”、“先天不足,资本催熟”,之前类似的做法,即先借助新概念“讲故事”,吸引大量资本涌入并刺激行业发展。当有的公司努力将故事变为现实时,有的公司只是将故事作为融资工具,“陪绑”的投资者往往只能自认倒霉。

按照历史经验,一些新概念从出现到落地商用,过程可能长达数十年,红利往往出现在行业相对成熟阶段,而不是“讲故事”阶段。比如,移动电话从大哥大到小灵通再到智能终端,前后用了约30年;互联网普及并与手机融合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出全新的应用和商业模式,经历了约20年;VR、AR等新兴交互技术虽然已发展多年,但距离完美的用户体验仍有距离。

新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是需要时间的。秉持“长期看好,短期理性”的认知,防范有人借新技术之名制造科技泡沫,推动新概念及其产业逐步走向成熟,应该是我们更为理性的选择。

车企当下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用心造一台好车,而不是利用新概念当挡箭牌,这样当未来NFT真的成熟了,才能用好的产品接住时代的红利。

我们离未来尚远,从各种迹象来看,车企的数字化生存已经缓缓拉开帷幕,如无意外我们将于时间一起见证变局的发生。但同时,以NFT这个小小的窗口,车企们试图望见更大的元宇宙。现阶段,当已有的技术没能支撑起车企的幻梦,车企无论是发行NFT,还是搭建元宇宙,都不能操之过急,相比新概念,做好一款车才是车企的本职。

市场会选择性保留真正能为消费者解决出行问题的汽车产品与技术,也只有那些能让技术为人所用的企业,才能书写更长久的故事。

文章详情:汽车+NFT,就能成为“最伟大的作品”吗?

钉科技(微信号:dingkeji2015),专注TMT领域创新研究报道,第一批今日头条“百群计划”签约媒体和入驻头条号创作空间的科技新媒体,荣获腾讯2015年度最佳新锐自媒体,2016年腾讯企鹅号年度新媒体,2017年UC量子计划获奖新媒体,被中国科技信息评为“影响中国科技行业自媒体50人”,是2015-2016连续两年工信部手机与应用创新大赛专家评审媒体。商务合作请发邮件:[email protected]

声明:本站原创文章文字版权归钉科技所有,转载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本站转载的文章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钉科技立场,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email protected]

钉科技技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