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圆桌论坛:“巨人”乘风而起,制造强国之路 |WISE新风向2022-大湾区专精特新趋势论坛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79740271815962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圆桌论坛:“巨人”乘风而起,制造强国之路 |WISE新风向2022-大湾区专精特新趋势论坛

江倩君@36氪广东·2022-06-29 09:46
“制造业发展的背后,大逻辑是技术。”

编辑丨江倩君 赵欣欣

6月17日,“WISE2022新风向大会-大湾区专精特新趋势论坛” 在广州举行。作为2022年首场线下WISE系列活动,承载着探风口、引动向、看趋势的重要意义, 今年“WISE新风向大会” 将目光锁定在“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概念自2011年首次提出,2022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十年间,从概念提出到形成政策体系,扶持力度不断加码。 

作为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量最多、发展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起飞的理想之地。 

在“专精特新”风口渐起之际,本次论坛邀请政府、企业与投资机构三大经济力量,聚焦大湾区“专精特新”发展趋势、新机遇&新市场&新消费、智造与效率三大风口议题,深度剖析专精特新机遇,助力大湾区加速发展。 

“专精特新”底色在于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力量。中小企业如何迎上“制造强国”的趋势?技术型企业如何做专做强?为了解答这些问题,36氪邀请4位专家共同探讨,他们分别是: 跃为资本执行董事李康翔、劢微机器人CMO王川龙、墨影科技联合创始人兼VP黄洪波、博志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马驰。

v2_41b5c5a621ef494c9657ef5efdc0f54c_img_jpg

圆桌现场(图源:现场拍摄)

以下为圆桌对话实录,经36氪编辑整理:

李康翔: 大家好,我是跃为资本的李康翔,今天我们圆桌的主题是 “智能制造的时代机遇” ,在座的三位都是自动化、机器人、医疗机械领域创业公司的代表 ,首先请各位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v2_b918cd1c2acc47c4a852177eafbdebcf_img_jpg

「跃为资本」执行董事李康翔(图源:现场拍摄)

王川龙: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劢微机器人的王川龙, 劢微机器人是一家场内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的科技企业。 硬件端以无人叉车、AMR、无人牵引车及智能仓储四向穿梭车等为主要产品,软件层面包括RCS、WMS、WCS,并搭建了劢微云平台。除此以外,我们还在智能物流领域应用开发了一个差异化视觉系统应用——天眼系统。我们通过这些硬件和软件产品的结合,为整个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行业提供场内物流的解决方案。 

v2_1e9e60ba8c67467f972dbc49bb35dd6d_img_jpg

「劢微机器人」CMO王川龙(图源:现场拍摄)

黄洪波: 大家好,我是墨影科技的黄洪波。 墨影科技是一家年轻的创业公司,致力于移动协作机器人及其云边端的调度系统的开发, 面向3C电子、精密加工、半导体以及生物医疗等企业,为矩阵式的柔性制造产线提供无人值守的整体解决方案。 

v2_c4cb01ff2e8f414b88415c170c4461db_img_jpg

「墨影科技」联合创始人&VP黄洪波

大家可能会对移动协作机器人比较陌生,它类似于复合机器人的进阶版。复合机器人一般有两个控制器控制手脚,移动协作机器人是一个控制器控制全身。2019年4月,墨影科技成立于深圳宝安,技术源自欧洲的爱丁堡大学机器人研究院。 

2013年创始团队开始研发移动协作机器人的控制系统,2017年推出了第一台MCR(移动协作机器人)。期间创始团队曾负责过在NASA火星机器人项目(人形机器人),回国创业后,我们将技术应用于机器人机械手臂和移动底盘有机融合的移动协作机器人,并为3C电子精密加工和半导体这类矩阵式生产线提供落地场景。 

马驰: 大家好,我叫马驰,来自博志生物博志生物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化骨科诊疗系统的公司, 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打造全球最精整的骨密度检测系统。我们现在是老龄化社会,人老骨先老,很多老年人身体的骨骼状态非常差,骨折后的死亡概率超过20%。基于香港大学一项研发了20多年的技术,我跟我的导师吕维加教授结合在我们在香港大学研发出的骨密度检测设备与人工智能技术,推行新一代的手术规划方案,包括手术机器人、智能化耗材,用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于中国骨科智能化的产业升级。 

v2_97ab84c7309f48b984ad8f7fe0d51b57_img_jpg

「博志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马驰(图源:现场拍摄)

李康翔: 感谢马总。在整个骨科器械领域以及机器人领域,特点都是相对流程较长、技术较高精尖 ,第一个问题有关市场空间,想请 教马总, 博志生物在整个赛道里面突出的亮点是什么,以及如何构建护城河? 第二个问题有关竞争区隔, 像威高等这些前辈以及新上市的天智航等公司,我们与它们的竞争区隔是怎样的?

马驰: 从我们创业的第一天就在思考,如何打造博志生物的护城河?智能医疗最火热的时候,从2015年到2017年大家都在做智能阅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叠加影像科的阅片效率,增加诊断精确度。单纯从效率方面看,智能阅片有其价值。但它的商业路径比较局限,具体的商业模式如何跟新技术结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国内大多数的医疗场景都离不开医保、收费目录等,因此 我们切入了骨科唯一有医保收费的软件——骨密度检测设备,所以临床上可以大规模普及 ,且处在老龄化社会,我们有两个差异化特色。 

第一,诊断软件的差异化,我们将新技术、创新能力跟临床的诊疗效果、诊疗路径结合起来。 为什么能做到这点?因为整个创始团队都是从科室出来的,包括我自己就是骨科博士,我的导师是全球著名的骨科学家,我们可以从临床端更好地设计产品矩阵。 

第二,手术的差异化。单纯靠机械的精准定位完成一台手术远不够,我们需要大量的交互能力,把控制权还给医生。 如何更好地服务医生完成整个手术方案的设计?我们将诊断软件结合到手术规划,结合自身优势团结了香港玛丽医院、协和医院、301医院、北医三院等医院的专家主任,集成他们的经验到人工智能系统中,从而智能化升级传统手术机器人。 

这就是我们跟天智航等骨科机器人等玩家的竞争区隔。我们聚焦细分领域,例如在骨质量领域构建了自己的技术壁垒。不单单是软件标注,我们使用了大量的人体数据、动物数据、上百例尸体标本形成了数据壁垒,并赋能到软件、硬件包括耗材,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化路径。 

李康翔: 感谢马总,也跟黄总请教一下,刚才提到新的概念 ,即复合移动机器 人,它跟以往的AGV、AMR会有些不同,在机器人赛道里是一个热门话题, 墨影科技是如何去理解移动机器人的趋势,并且在未来如何走向工厂? 因为这也是商业化中的重要一环, 如果遇到像极智嘉、海柔、快仓等公司,如何构建自身的竞争能力?

黄洪波: 我大概介绍下自己的背景,曾在协作机器人的机械B端企业工作,例如UR机器人跟遨博机器人,也在移动底盘公司任职过。每五、六年左右,行业里就会出现一个与机器人相关的新趋势。我们创始团队看到了整个技术趋势的发展,一个是代表手的机械臂,一个是代表脚的移动底盘。 手臂、移动底盘,加上视觉,即手、脚与眼睛的结合,我们认为这三种技术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刚才李总提到复合机器人的赛道非常火,也证明了这一发展趋势。固定机械臂时代里的传统机器人在过去的五年到十年间蓬勃发展,包括刚才提到移动协作也在过去的五六年间蓬勃发展,工厂里站着不动的工人,被固定机械臂代替。 

在物料转运方面,从仓库到产线或从线边仓到产线,移动底盘的技术也发展迅猛,上面提到的极智嘉、快仓等都是属于这类的企业。 但是将这两者结合的企业目前还没有特别多 ,因为结合技术本身会很复杂,而墨影科技就处在这个赛道。我们认为这种技术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优势,因为我们还想制造转运加抓取一体的机器人。目前有很多工人推着一个小推车到工作站里面去取料或者去放料,未来会由移动协作机器人或者复合机器人来承担这部分工作。 

与极智嘉、快仓或者海柔等公司不同,我们有着不同的机器人形态,他们做的更多是移动端,海柔是移动+抱取,我们则是移动+手臂的抓取。客户、行业以及落地场景等方面完全不一样,我们不会有太多的冲突,反而是跟快仓、极智嘉的移动底盘在某些物料转运方面会稍有交叉,实际上不会形成直接的冲突和竞争,从产品本身层面来说,我们可能会跟做复合机器人的集成商有一定的交叉。所以这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冲突。 

李康翔: 劢微本身是做无人叉车,最新的定位有了突破,叫做 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想听王川龙总解释一下这个定位。 跃为资本陪伴劢微从A轮到现在正在融的C轮,帮公司做过三到四轮的融资,从过往的结果来看,也能证明劢微的产品及战略的正确性,所以也想提 第二个问题,今年上半年疫情等大环境,对于公司的市场侧与产品侧有什么影响?公司今年有什么新的发展方向? 请王川龙总大致地讲一下。 

王川龙: 先说定位,先前我们定位于智能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而在此之前,我们是做搬运端机器人的领导者。 智能制造在我看来其实是物流的4.0,以前做道路运输时讲最后一公里,到了智能工厂,也必然会面临最后一百米与最后五十米。 从整个智能物流看,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搬运类业务,一类拣选类业务,还有一类是存取类业务。我们之前做的是搬运类业务,拣选类的业务就是海柔、极智嘉等企业。他们为电商行业或者工厂提供拣选、拣配等业务。 

存取行业是我们从今年要进入的业务领域。我们有了自己的调度、WMS以及自主开发的全球最薄的四向穿梭车,这些与搬运类业务和存取类业务组合起来,给客户提供一个整体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加上劢微的云平台与视觉系统,来打造我们的差异点。 这也是物流工厂所需要的——客户需要的是解决方案,而不是底层设备。

最后是数据系统的数据平台——劢微云。在将来数据平台能达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过去生产过程中,客户出现设备问题,会打电话咨询厂家来回沟通问题,这个沟通过程可能会持续一周到两周。而劢微云将会把客户的工厂设备放在云端,通过数据平台来解决这类设备故障问题,这就是我们将来要做的。 

第二个问题,疫情下很多厂家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但也激发了一些终端厂家的需求,例如 人口红利消失反而加速了这些企业对智能化的需求。 劢微今年同比业绩翻了一番,所以下半年有非常好的信心。从产品端,劢微机器近年发展速度非常快,目前在无人叉车布局了最全的品种。另外劢微也在进行硬件创新,去年我们调研了20、30个冷链仓库,发现了无人叉车也将会是一个新的刚需。接下来包括存取类的智能仓库,冷库版的四向穿梭车,我们也将保持创新的产品布局。 

包括7月份将发布冷链行业的无人叉车,去年我们调研了20、30个冷链仓库,发现了无人叉车也将会是一个新的刚需。接下来包括存取类的智能仓库和冷库版的四向穿梭车,我们也将保持创新的产品布局。 

李康翔: 感谢王川龙总。让我们回到今天的主题专精特新以及相关智能制造领域的时代机遇。第一个问题是 在整个产品研发进度里,可能会遇到哪些难点或者需要突破的点在哪? 第二个问题, 面对目前纷繁重多的专精特新政策,企业如何把握政策风口实现高速发展? 最后两个问题留给马总和洪波总。 

马驰: 对于医疗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相对落后。但医疗又是现代人最重要的问题。面对疫情的停摆危机,如何实现迅速的信息化,这是很关键的问题。我们之前在医疗系统里面做了二十多年,在单独打通医学数据里也做了很多工作。目前可以完成凑够影像科、信息科到骨科单个链条完整数据的传输,也能够将大专家的经验通过人工智能平台传播到34000家医院、中国10万个骨科医生里。但 医疗数据的打通仍是医疗行业数据化面对的最大难题。

黄洪波: 针对机器人赛道,从国家层面、省市到行业协会,都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我们也跟深圳市科创委有很多的合作,包括 在疫情期间针对生物医疗做了很多防疫方面的机器人,比如针对核酸鼻拭子的采样, 我们与罗湖医院合作,现在可以批量地采集鼻拭子,也得到了政策扶持。以及在工业、制造业领域,我们也跟政府以及工信部有很多项目合作。 

李康翔: 今天非常感谢三位代表的精彩发言。 无论是机器人协助提高劳动力效率,还是智能制造里的国产替代,背后的大逻辑还是技术。 专精特新以及相关的智能制造领域的时代机遇,才能孕育出一批“小巨人”,在政策的推动下实现企业的高速发展。很荣幸能跟三位一起探讨这个话题,今天的圆桌就到此结束,感谢!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email protected]。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小编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众号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广东  抖音:湾区会氪

本文由「江倩君@36氪广东」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

本文图片来自:记者拍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