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医美大刀,砍向00后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111-20220627-36963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医美大刀,砍向00后

是被贩卖的焦虑,还是理性的需要?

高考完的那个暑假,你做了什么?

2004年出生的可可在今年高考完第二天,跟着妈妈去医院割了双眼皮。医师还给她推荐了隆鼻手术,说搭配起来更好看,她有些心动,后来因为胆子小,不敢尝试,就先搁置了。

对于医美,可可将其视为日常的变美手段,“有的同学做得早,初中就割双眼皮了,就跟打个耳洞似的”。

一到暑期,医美行业就会迎来一次客流高峰。一位从事医美行业近10年的医师告诉深燃,暑期是他们的旺季,皮肤科里,一些学生高考前压力大,脸上长痘痘,考完后就来做治疗,男生女生都有。而在外科,“一些学生会来做鼻子、眼睛有关的项目,这类项目恢复时间较长,高考后有两个月假期,时间刚刚好”。 

根据更美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医美消费者在年龄结构上,主体趋于年轻化,95后占比达36%,00后占比达19%,两者总占比为54%,00后已经逐渐具备医美消费能力,将成为医美行业未来的新兴消费群体。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年轻人接触医美,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学生时代,正是爱美的年龄阶段,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让他们早早意识到可以通过医美改变形象。其次是大学毕业即将步入社会时,需要一些东西提升自己的自信心。而2022年,正是第一届05后高中毕业,第一届00后大学毕业的时候。 

为了吸引消费者,医美机构也会打出和暑期档、毕业季有关的营销活动,例如推出1980元的00后美肤卡、打出整形是“高考毕业最好的礼物”、“三年舔狗一场空,一朝整容变女神”的广告语,有的甚至喊出了“毕业季、整容季”的口号。 

医美的大刀,正向00后砍去。 

瘦脸针、丰唇、抽脂,花了20多万

6月,联系上洛洛的当天,她刚在医院做完丰唇手术,嘴唇还肿着,说不了话。

她今年18岁,但医美经历从14岁就开始了。当时,班里有同学嘲笑她发际线高,她就强烈要求父母带她去做了发际线移植。去年高考完以后,她开始尝试更多项目。割双眼皮、开双眼角、打瘦脸针、鼻综合五项、抽脂,她给深燃发来长长一条做过的项目,粗略估算有10多个,花费了二十多万。

她解释,一开始只是想割双眼皮,让眼睛更大一些,但整了一个地方,想让其他地方更协调,于是又打起了鼻子的主意。这样便一发不可收拾。

现在,仅仅是丰唇手术,她就已经做了七八次。洛洛说,身边的朋友都会做医美,“也许是物以类聚,和不做医美的同学可能都没有话题聊。”

洛洛的案例或许有些极端,但医美低龄化已经是不容忽视的趋势。新氧发布的《2021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18岁-25岁的医美消费者总计占比达51.9%,2020年这一数字是50.3%,均超过一半。

改善眼睛,是不少年轻人接触医美做的首个项目。2005年出生的欣欣对深燃表示,今年高考完当天,她就去做了“眼综合”,包含全切、开眼角、抽脂。在上初中时,妈妈发现她贴双眼皮贴,就承诺等她高考完带她做眼睛。她身边做医美的同学也很多,她说,“高考前,我们还开玩笑说一起去割双眼皮,看能不能割三送一。” 

在植发机构工作的王丹对深燃表示,由于熬夜、学习压力大,加上遗传因素,高考完来做头发检查的学生也特别多,平均一周她一个人可以接诊100多人,学生占比达18%。

在深燃接触到的多位00后中,不少人是受同学或家人的影响,把医美当做一种日常变美的方式。和上一代人接触的信息不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很多00后的父母就是医美机构的主要消费者。 

00后果果和可可一样,今年刚高考完,就和妈妈一起去做了割双眼皮的手术,现在每天在网上分享术后恢复的日常。她的妈妈也是医美机构的常客,打过美白针、瘦肩针,做过热玛吉,这次割双眼皮,也是妈妈主动提出来的。 

还有一些00后,是从社交媒体上了解到医美信息,在看过很多“真人示范”后,开始尝试。 

2001年出生、还在念大三的茜茜对深燃表示,每次期末考试熬大夜后,她就会去做一次轻医美。 

她是在大二时正式接触医美。当时玩小红书,看了很多医美科普,光子嫩肤、热玛吉,都让她跃跃欲试。有一个医美机构,想找本地小博主做推广,参与者可以到现场免费做项目,她主动报了名。“第一次做的是光子嫩肤M22”,她觉得毛孔明显改善,明显比护肤品效果直接。

那次之后,她还做过两次光子嫩肤,医美开始融入她的生活,身边朋友做的项目更多,涉及微整、抽脂的项目。茜茜的妈妈也体验过医美项目,她调侃,她总和妈妈说,“等我以后赚了大钱,就带你一起做”。 

另外,轻医美的流行,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00后们做医美的尝试门槛。 

所谓轻医美,指“非手术”的医美项目。这两年,医美行业的流行风向从改头换面转向微调,追求“妈生脸”,维持皮肤轻盈年轻的状态。“这类不动刀的项目,消费群体以20岁以上的人为主力”,在医美医院从事咨询师工作的张涛表示。 

这其中,一些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年轻人,容易陷入医美的陷阱里。 

张涛说,他遇到过16岁的学生来咨询隆鼻,她觉得自己的鼻子不好看,有些肥大,喜欢现在的网红鼻,又高又挺看起来才精致,认为做了才能不自卑。“我建议她不做,因为还在发育期”,张涛说,可惜,后来她还是去别的医院做了。

医美机构怎样盯上00后?

在医美市场,“有钱有闲”的中年人仍是主要消费群体,不过随着近年受众年龄层泛化的趋势,医美机构也盯上了00后。

某连锁医美医院的医师夏晓告诉深燃,在暑期,针对00后,他们会推出“三人同行”、“母女同行”的活动。

“三人同行”,即只要三人一同来做医美项目,就有优惠折扣。她解释,这能让新来的顾客带来新顾客,减少拓客成本。“尤其对于十八九岁的学生来说,刚接触医美,更想找朋友一起来”,她表示,优惠力度上,比如原本割双眼皮价格12800元,三人同行价格能降到9999元 

“母女同行”,也是常见的营销项目。00后的家长们不少是70后,有的甚至是80后,是医美机构的主要消费者,有些医院会打出“母女同行,一人免单”的口号,或是推出第二人半价的优惠。

夏晓举例,“妈妈带女儿来做隆鼻,妈妈可以割个眼袋,只要往常一半的价格”,总之“母女同行”,高价格的项目正常收费,低价格的就只要半价。

此前,还有一些医院开设了“大学生就业整形专场”,或是打出“暑期速美”、“毕业季整形专场”等口号,引发过社会讨论。

张涛表示,今年还是有机构打出类似口号,在社群、朋友圈里流传,采用的字眼是“最美毕业季·美眼星计划火爆进行中”、“想变美趁青春”、“0元美眼案例招募”等。

除了直接打广告之外,一些医美机构还会在抖音、小红书、微博、大众点评等平台上,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深度影响着00后们。

某医美在线平台的工作人员张雨告诉深燃,医美机构在小红书、大众点评上找年轻小博主体验项目,就是拓客的方式之一。 

张雨介绍,很多网红在往医美博主转型,因为这个方向变现快,他们就是全国各大医美机构的渠道,以安利、科普的形式,暗中为医院引流。

在这样的氛围里,一些年轻人被过早的种草了医美项目。她举例,“热玛吉”这个抗衰项目,适合的至少是25岁以上的人群,但现在很多美容院打着“抗衰要趁早”的旗号,让一些00后在20岁左右就开始做起抗衰的项目,“很多项目,其实是在大炮打蚊子,年轻人没有必要做”。

夏晓也提到,一些医院根据流行的“网红脸”推出“大眼综合”项目,即开外眼角、下睑下至等一系列眼部手术的组合,“其实做外眼角回弹率很高,年纪小的00后,也不适合做下睑下至”。

在监管之下,对于尚未成年的00后群体,大部分医院的态度是谨慎的。

张涛告诉深燃,医美机构瞄准低龄人群的现象,早在2016年时就非常盛行,随之衍生出“医美贷”,导致负面事件频出,后来监管部门重拳出击,现在医院整形外科的项目如果没有家长陪同,医院一般会拒绝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独自做。

但还是有医院钻空子。他表示,有的未成年人打扮成熟,他们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顾客随便报身份证号就行,不会核对原件”。遇到一些重要的需要开刀、规定严格的整形手术,他们甚至会建议,让对方出钱雇人假装是父母走流程,“这现象到现在一直都有”。 

已经成年的00,则是更容易被医美机构坑的对象。 

张涛举例,现在市面上针对年轻人的减肥、美白、祛痘等需求,精准包装项目。最常见的是在字眼上下功夫,比如“MAX炫瞳媚眼小综合”,其实就是割双眼皮,“东国粉墨水光”其实就是普通的“水光针”,张涛表示,初次尝试的00后们,很容易被忽悠。 

轻医美的流行,也在让坑变多。“一些美白、溶脂、补水、补胶原蛋白的项目,很多都是概念性产品,并且效果和个人体质、肤质、作息、饮食都有关系”,他表示,即便没效果,医院也很容易找到理由解释。 

张涛介绍,他根据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比计算,在广州、深圳等城市获取一位顾客的成本已经接近3000元。为了留住顾客,医美机构通常会用100元/3次、19.9元/次的体验项目吸引顾客到店,再用话术推荐顾客办卡、充值等,00后们由于社会经验少,更容易被说服,或是碍于情面,不懂得拒绝。

夏晓也提到,很多医美医院都是“全员营销”,即每一位工作者,包括医师、治疗师等,都有销售指标,每一环节消费者们都会被开发,“比如皮肤科,医师开单让消费者去做治疗,做治疗的美疗师也会对他二次开发,告诉他做了某某项目会更好。年轻的学生,很容易被鼓动”。

此前,她有一个刚毕业的朋友,来医院等她下班,在她上楼接待顾客的十几分钟里,就被医院同事鼓动做了一项皮肤美容项目。 

这也是为什么割完双眼皮的可可,差点被医师鼓动做隆鼻手术的原因,他们防不胜防。

是被贩卖的焦虑,还是理性的需要?

医美是一个正在高速发展的市场。新氧发布的《2021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医美产业规模估计将达到1846亿,同比增长21.6%。根据天眼查数据,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数量为3万家,年度注册增速高达50.9%。

图片

来源 / 天眼查

在这个过程中,过度的营销轰炸,对一些年轻人的影响颇大,例如各大社交平台上,一些“入坑医美,太香了”、“这是最后一次,不看脸的竞争”之类的表述,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们。

张雨介绍,2021年11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将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等广告乱象背后的九类情形,对医疗机构影响巨大。但还是有一些医美机构打擦边球,打着“面部美学”的名义讨论美、欣赏美,看起来是在做科普,其实是在变相制造容貌焦虑,最终目的还是获客。

她介绍,对于年轻人来说,评判一则信息是否在制造焦虑,有一个简单的标准,“看完让你更焦虑,对自己的满意度下降的信息,基本就可以判断为在制造焦虑。”

王丹强调,正规的医美机构和医美项目,的确是可以改善人的形象,但医美行业的问题是,机构良莠不齐,行业也存在模糊地带,即效果很难评估。“医院只要没弄出医疗事故,哪怕是把鼻子整歪了,都能辩解没有给你造成伤害,只是给你整的你不满意。所以,消费者维权起来很麻烦”。

她提醒,涉及手术级别的,比如隆胸、抽脂、磨骨等,一定要慎重,如果要做,需要准备足够的资金和具备承受风险的能力。

心理咨询师朱晓辉告诉深燃,医美的盛行和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小鹿眼、嘟嘟唇、A4腰的信息冲刷,哪怕是走进电梯,耳边都充斥着医美广告。“医美不是不好。我们作为成年人更容易分清爱美是自己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别人。但是对于00后尤其是未成年的00后,在铺天盖地的信息轰炸下,可能很难分清,到底是广告的催眠,还是自己的需要”,他表示。 

在现在的营销环境下,很多人担心的不光是有没有青春的脸,“还有在人际关系当中失去优势的担心,即‘别人都变得更好看,我没变就是损失’”,朱晓辉表示,轻医美之所以流行,就是利用人们对“易得性的追逐”而创造的一种需要,“这种感觉就像是给你100块钱,再从你手里拿走,这种得而复失的感觉让我们非常痛苦。”

而一些整容上瘾的年轻人,甚至会产生“冒充者焦虑”,即在过度整容之后,一些群体可能会产生自己是冒充者的担心,不但不会更自信,反而会更自卑。 

茜茜提到,自己曾陷医美消费主义陷阱中,看到网络上形形色色的美女,一度觉得自己很丑,产生过容貌焦虑,后来,回到生活里,她发现还是普通人多,慢慢调整了心态。 

已经做了10余个项目,洛洛对自己的形象还是不满意,尽管在外人看来,她五官精致,像一个芭比娃娃。满分一百分的话,她觉得初始的自己,颜值是零分,现在颜值只有四十分,“整容也要看底子,可能因为我本来就不好看,全部整了也没用。”整形也给她年轻的身体带来后遗症,由于取肋骨来做鼻子,现在她弯腰就会感觉疼。 

洛洛意识到自己沉迷在医美里,她说,可能是因为自卑,可能是因为“无聊”,但她不可自拔。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除朱晓辉,其余皆为化名。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