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松禾资本合伙人杨瑾:“专精特新” 创投有道|WISE2022新风向大会-大湾区专精特新趋势论...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79478986888013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松禾资本合伙人杨瑾:“专精特新” 创投有道|WISE2022新风向大会-大湾区专精特新趋势论坛

时氪分享·2022-06-23 23:00
面对行业困境,我们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么,要去向哪里。因为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坚持科技创新是当下走出低谷的最优解,这就是所谓的“辨方位而正则”。

6月17日,“WISE2022新风向大会-大湾区专精特新趋势论坛” 在广州举行。作为2022年首场线下WISE系列活动,承载着探风口、引动向、看趋势的重要意义, 今年“WISE新风向大会” 将目光锁定在“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概念自2011年首次提出,2022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十年间,从概念提出到形成政策体系,扶持力度不断加码。 

作为我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数量最多、发展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起飞的理想之地。 

在“专精特新”风口渐起之际,本次论坛邀请政府、企业与投资机构三大经济力量,聚焦大湾区“专精特新”发展趋势、新机遇&新市场&新消费、智造与效率三大风口议题,深度剖析专精特新机遇,助力大湾区加速发展。 

松禾资本合伙人杨瑾以“专精特新” 创投有道”为主题,分享了硬科技驱动下的创投视角和方法论。杨瑾认为,在波动中不变的是硬科技驱动以及价值投资,能给客户带来真实价值回报的企业。技术底层创新的最终结果是要创造社会价值,也就是创投要向善。硬科技驱动带来的除了能科技兴国,能让整个产业得到巨大提升之外,实际上也带动了整个生态,包括供应链变革。

以下是松禾资本合伙人杨瑾的演讲实录,经36氪整理编辑:

v2_97a9ffed3fe0451eaa1bb13f1470ff85_img_jpg

各位嘉宾、各位企业界的朋友,创投界的朋友,大家早上好!我是松禾资本的合伙人杨瑾,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还是从专精特新创投视角,我们看到的一些体会和想法。

专精特新是硬科技驱动的创投机构的基本价值观,松禾从成立开始,就希望投一些像硬科技驱动的、有技术创新、能解决卡脖子技术,有产品化、工程化优势,专注打造系统优势,包括有核心团队和生命周期管理的企业,所以我们会把“创新”和“专”放在一起。回顾过去十多年,机械设备、化工、医疗一直是前三位的领域,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大湾区、华北、华中,还有一些西南的片区。

我们每年可能看400到800个项目,怎么筛选?一个标准就是技术底层创新的最终结果是要创造社会价值,也就是创投要向善。

我们筛选项目的标准已自成体系,例如企业要有硬科技驱动以及技术底层创新,能够解决“卡脖子”技术;其次企业要专注打造系统优势,包括人才优势、产品化优势以及工程化优势等。

松禾资本二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科技领域投资。技术底层创新最终的结果是要创造社会价值,这也是我们筛选项目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坚持投资科技创新、坚持创投向善,最终的梦想是让世界更绿色,让社会更智慧,让生命更健康。

我们2020年投资的一家合成生物学领域企业蓝晶微生物,除了涉及医药领域,也为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因此获得了巨大的产业化机会。2016年蓝晶微生物创立时,正值国家推出“禁塑令”,企业看到了环保塑料的价值,就投入研究全生物可降解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由PHA制成的塑料品,被丢弃后可以在土壤和水体中被自然降解,变成土壤和水体微生物的营养物质。

蓝晶微生物的生物降解新材料PHA产业化项目在今年年初开始动工。设计PHA年产能 2.5万吨,粗略估计,将帮助使用者减排5万吨二氧化碳,实现商业与社会层面的双重价值。

回顾这些项目,可以看到硬科技驱动带来的除了能科技兴国,能让整个产业得到巨大提升之外,实际上也带动了整个生态,包括供应链变革。

举个例子就是华大智造。生命科技经历了三次变革:第一次就是DNA结构的发现;第二次就是人类的基因组计划;第三次就是现在的合成生物学。在第二次的基因组计划中,华大智造的二代测序仪功不可没。华大智造在2014年6月30日正式获得国家批文,开始在无创产前筛查领域的应用,也开启了整个中国基因测序的序幕。如果没有华大智造产业化的第一步,就没有这些年基因药物、细胞治疗药物以及生命变革的基础。

今年5月7日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华大智造在美国赢得了诉讼,也就意味着当下国内生命科技领域,在二代测序这一部分基础层面没有被“卡脖子”,真正拥有了从测序试剂、仪器到整体的不同领域解决方案。

除了硬科技驱动,我们也很关注产业模式和定位。

时间来到今年,大家会觉得政府这么重视专精特新,创投机构会怎么看呢?

总的来说,这两年资金流动性大幅下降,意味着募资难度会更加增加,机构投资会更加谨慎。拿我最熟悉的医药行业来说,纳斯达克医药股市值到达了几十年历史的最低分位。

再看看纳斯达克100指数总体这10年来的变化,2012年到2021年纳斯达克100指数10年增长了5倍。实际上这30年从来没有掉过,一直都是往上走的曲线。直到2020年初持续至今年年初,纳斯达克综合市盈率大幅下挫,到5月底为止是17.84分位,非常非常低。

一级市场投资面临这样的变化,因为资金安全性是下降的,因为退出路径会变少了。创新在早期的高估值对机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表现出的结果就是募到的资金会下降。我们很感谢最近政府发行了很多母基金来支持创投,但是最难的是市场化资金,也就是安全性下降以后,导致大家尽可能把现金握在手上。

所以,我们更关注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问题的创新,我们关注真正能为客户、能为社会、能为经济创造价值的创新。这个创新已经不是过去十年讲的创新,是真正希望立破并举、重组博弈的创新,也就是一种颠覆性的创新。

从松禾角度来说,在波动中不变的是硬科技驱动以及价值投资,能给客户带来真实价值回报的企业。细分来讲,一定要有这么几个驱动力:

第一,底层技术创新要有真正硬核的实力,不一定要跟全世界最TOP的比,但是要能解决国内卡技术脖子的问题。

第二,是做好产品矩阵、交付力以及业务触达体系。

第三,每个创新企业从成立开始就要有卓越的现金流管理能力,这也是可持续成长的一个资本。保证在低谷期不会死掉,高光时能容纳更多资金。

最后给企业创新几点建议:

首先是创业之初一定要知道创业伙伴在哪里,除了技术本身外,行业需要什么,需要解决什么,要奔赴哪里,同时还需要具备商业运营、打造产品矩阵的人才。

其次是行业资源迅速整合的能力,包括横向和纵向的资源整合。举个简单例子,今年创新药能够实现快速跟随的策略,真正底层的原因就是药物分子靶点的选择和药物分子设计的能力。

我去年看了两个项目,一个项目是从欧洲回来的团队,一个项目是国内本土著名院校的科学家团队创立的,他们都有很深的基层创新基础。但是这一年半,在发展速度上却有很大的差异。欧洲回来的团队成员有上市公司工作的经历,基于自己的计算能力迅速组织起了实验能力,中间体的生产能力以及动物模型的开发能力,在极短时间内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朋友圈,生态圈全部建立起来。仅一年左右的时间,已经接了20多个不同合作开发的订单,实现了2000万以上的收入。而另外一个项目还处于拓展实验室,摸索交付体系阶段。因此除了底层技术以外,如何迅速组织,提升运转效率对于企业发展也是尤为重要的,所以我觉得中国除了底层技术以外,怎么迅速组织起效率也是很多专精特新企业是要关注的。

另外是拒绝零和心态,多跟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不要只是一枝独秀,如果整个赛道上只有你一家在玩,是很难完成的。

最后是进行跨界的创新应用。医疗器械领域有大量的智能数字化、机械化应用,需要用到半导体、芯片以及绿色能源。这一部分的创新,可以与其他的先进制造团队进行跨界合作。

谢谢大家!

本文由「时氪分享」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

本文图片来自:记者拍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