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厂产品专家教你:三步做好需求分析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www.woshipm.com/pmd/548561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辑导语:做好需求分析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十分重要,也是应对各种产品需求的解决方法。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做好需求分析的三个大步骤,从挖掘动机、辨别真伪、准备方案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感兴趣的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e7DCUCpNKn3JIXVUTmkb.jpg

后台收到童鞋的留言,问怎么做好需求分析,其实以前学姐在大厂的时候呢,很少用到这个词,可能这个词太直白了,听上去不够互联网黑话?学姐严重的需求分析,就是指怎么样把“一个idea”、“一句话需求”落地成为真正“可执行的项目”,这整个过程。

学姐之前有写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推进流程,共有6个阶段,每个阶段里面的步骤、参与人员、所需材料等↓

三步教你做好需求分析

而本篇文章会更注重在做项目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里,怎么去“做好”需求分析,为了记忆方便,学姐会按照“三步走”的模式来给大家讲~第一步是挖掘动机,第二步是辨别真伪,第三步是准备方案。

一、挖掘动机

在进入正题之前,学姐先介绍一下常见的需求来源,也就是需求通常是从哪里来的:

  • 通过问卷、访谈等用户调研和分析得出;
  • 通过深入的行业调研和分析得出;
  • 通过现有的数据分析得出;
  • 通过竞品调研(或类似功能调研)得出。

当然,这都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如果你的需求已经经过了上面这几类调研和分析,那完全可以直接跳过第一步。不过,现实中的需求往往是这么来滴:

  • 某老板提了一个想法;
  • 合作部门的某位同事抛了一个idea(而且还很执着);
  • 某个客户提了一点小意见(然后还投诉到了老板那边);
  • 网上出现了一篇黑稿,暴露了产品的某个缺陷。

所以,很多时候产品经理会身不由己,要去应付别人提的五花八门的(不靠谱的)需求,这时候做需求分析才是hard模式~所以,学姐建议你先挖掘一下提出者真实的动机。

1. Why——提出者的动机是什么

关于提出者的动机,无非有三种情况:

  1. 为了提升某个指标,这个指标和TA的绩效相关性较大;
  2. 为了提升某方面的用户体验;
  3. 自己也没想清楚,随便提的。

当然,1和2之间并不是互斥的,一个比较优秀的需求提出者,可能会把1和2都想得比较清楚再来找你。

至于3嘛,学姐觉得,如果你打心底认为这个需求不靠谱,可以和TA唠几句你们现在的产品规划,画点大饼啥的,表示一下现在资源排得比较满,然后婉转地拒绝。

毕竟产品经理也是要学会说“不”的!

2. 为了提升某指标

一旦搞清楚这类需求背后真实的动机之后,情况就会变得非常简单了。

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在没有发明车子之前,大家想要“更快的马车”。背后的“动机”其实就是缩短路上的时间,如果把它看成一个指标,那么其实解决方案就可以是汽车、飞机,甚至传送门等,就不一定局限于马车啦~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发现,即使是接了别人提的这个需求,原封不动的做了,上线之后别人还不是很满意,原因就是我们上线的是马车,而不是汽车、飞机或者传送门,最终并没有达到提出者的目的。

如果我们认可这个需求想提升的指标,那么就可以把(提升该指标的)这类需求都归纳起来,排好优先级,如果发现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耐心地向提需求的人解释就行了。

当然,也可能这个指标并不一定是我们现阶段比较关注的核心指标,或者这个过程指标对应的结果指标不是我们现阶段关注的,那么也可以把指标的选择向提出者解释清楚(关于指标的选择,可以参考学姐的这篇文章)。

3.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

有时候,可能提出者并没有想得这么功利,仅仅是作为热心群众,提了一些体验优化,其实学姐个人还是挺喜欢在职场上遇到这类人的。

毕竟说明人家对产品还是挺上心的嘛。

不过我们还是要对这种类型的需求做进一步分析,帮别人想得更透彻才行,毕竟我们才是产品的第一负责人这就要讲到第二步了,如何辨清需求的真伪(自己想出来的需求也是同理)。

二、辨别真伪

真需求、伪需求算是这行比较火的话题,不过学姐在大厂的时候其实也很少用到这些词,大概也是因为不够“黑话”吧。

其实学姐觉得,用户千千万,并不存在什么“伪需求”,总会有那么一些个的用户,是有这种需求的(就比如需求提出者本人),无非就是这种需求到底是不是比较小众,我们要不要投入或者投入多少精力去做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分析出,哪些用户(who),在哪种场景(where)下,出于什么目的(what),有这样的需求。搞清楚这些,才能知道这个需求到底是否值得做,优先级是怎么样的,后续应该怎么设计方案(how),也就是本文的第三步。

1. 用户——who

首先,我们思考这三个用户相关的问题:

  1. 这个需求的核心用户是谁?
  2. 这些核心用户的覆盖面怎么样?
  3. 如果覆盖面不高,那么这些用户对我们而言重要吗?

举个例子,我们想在点击搜索栏之后,新增“搜索历史”这个区域,里面展示出一些该用户最近搜索过的一些词,那这个需求的核心用户肯定是“使用过搜索框”的用户了。

所谓的覆盖面是否广,就看你们App上使用搜索框的用户占比怎么样了,如果没人用搜索框的话,那这个需求也就比较鸡肋了。

上面例子比较简单,因为是基于某个已有的功能进行的优化,我们再来看个稍微复杂点的情况,比如我们想做某个新业务/功能

比如,假设时光倒流十几年,我们要怎么分析餐饮外卖的核心用户和覆盖面呢?外卖可以节省你去店里吃饭或自己做菜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对于不方便出门去堂食或不方便自己做菜的那些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进一步分析这类用户的画像,我们可以发现忙碌的上班族会是外卖的核心用户,而这些年,职场越来越“卷”(不像以前大锅饭,大家挣的工资和工分都差不多),年轻人一定会成为外卖的主力军,因此我们可以看下人口普查的数据,年轻、在上班的城镇人口有多少,基本就可以毛估出外卖用户的覆盖面啦,还是比较可观的。

所以,针对新业务/功能,我们可以从用户画像的角度来分析覆盖面,比如城市、性别、年轻、婚育情况、收入/恩格尔系数等等。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该需求覆盖的用户有限,但这部分用户对我们而言又非常重要,是我们的大客户、高净值用户或者贡献度非常高的那部分活跃用户之类的,比如网游里面氪金几百万的煤老板。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尽量满足这一小撮用户的需求。

2. 场景——Where

搞清楚用户之后,我们还需要思考这两个和场景相关的问题:

  1. 使用场景是什么?
  2. 这类场景的频次高吗?

比如,刚刚提到的“新增搜索历史记录”这个小优化,除了这个用户需要使用搜索这个功能之外,还需要用户有“重复”搜索的需求场景才行,如果这种“重复”的频次很低的话,即使搜索框用的人再多,这个需求也很鸡肋了。

做新业务/新功能也是类似,如果是很低频的场景,我们就要好好琢磨下了。互联网平台基本都是从中高频的业务起家的,比如衣食住行这类,就有阿里、美团、贝壳/58和滴滴等,等平台成长到一定体量了,再考虑把自己的地盘扩充到比较低频的业务,比如天猫上也会卖汽车,美团上也能订婚纱照,滴滴上也可以叫代驾等等。

学姐建议,如果你还不是很资深的话,在不能保证自己对业务方向的判断完全准确的情况下,还是优先考虑比较中高频的需求,找工作、选业务也是同理。

3. 目的——What

明确用户和场景之后,我们要再进一步思考用户真正的目的,就像刚刚说到的“更快的马车”这个例子一样,有时候用户表面上看上去有这类需求,实际上他们的目的是更深层次一些的。

举个例子,学姐之前在做KTV和酒吧这两个类目的时候,一开始觉得大家去KTV那不就是为了唱歌嘛,去酒吧那不就是为了喝酒嘛~然鹅访谈了一些用户之后,学姐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是我想得这么简单,于是就做了更大规模的问卷。

最后发现,有一半去KTV玩耍的小伙伴,并不喜欢唱歌,只是为了聚会才去的,去酒吧也是类似,是为了和朋友聊天或者去搭讪新的小伙伴。

总之,不管是去KTV还是去酒吧,都是为了线下社交,所以现在大家能理解为什么很多酒吧(甚至是高档酒吧)用的都是假酒了吧,因为喝酒本来也就不是目的嘛。

搞清楚用户的真实目的之后,我们又需要问自己最后俩问题:

1)是否有可替代性

就像刚刚学姐举的KTV的例子一样,既然大家去KTV的目的是社交并不是唱歌,那么随着更多玩乐方式的出现,KTV就有可代替性,现在大家聚会的时候可能会选择去酒吧、露营、剧本杀、咖啡厅等等。

做需求也是同理,如果你做的这个需求,如果有更好的方式去达到用户目的,那就没有必要死抱着这个需求不放啦。

2)是否是刚需

但凡我们设计出一个功能,就必然会有用户去用它,但往往我们会发现这个功能的使用率并不是很理想,甚至去掉之后,用户也没有任何抱怨和投诉~类似于这种功能,就是“非刚需”啦。

当然,如果这个功能是纯增量,也就是不会影响到任何现有的其他指标的数据,只会提升指标,甚至还能提升不少,那学姐觉得还是不错的。

否则,我们就应该把这种功能的优先级降低一点,等资源充足的时候再考虑去做。

三、准备方案

1. How——怎么设计

在前一部分里,我们基本上把这个需求都分析清楚了,这时候就该考虑输出方案啦。这部分学姐就介绍一些产品在做方案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有的一张表格,一方面帮助大家思考更完整,一方面也可以把这张表格直接给设计师,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如何设计。

三步教你做好需求分析

表格共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让不了解这个需求的人快速了解这个需求,也就是我们刚刚分析过的用户群、场景等等,这里别忘了加上需求的价值和预计提升指标,对这部分不了解的可以去看学姐这篇文章

第二部分是设计相关的一些具体的细节,比如平台、涉及的页面、具体的功能点和优先级、流程图等等。关于优先级怎么排,学姐是建议综合刚刚我们分析的,用户的覆盖面、场景的使用频次、是否刚需,再加上预计能提升的指标,来排出一个令人比较信服的优先级。

当然,如果能具体到每个功能点是最好的,这样可以把大的项目拆小,避免工期太长。

流程图也可以是其他的图,比如产品架构图、产品原型等等,只要能说明问题就好了,不会画图的可以戳学姐这篇PRD的文章

需求分析就介绍到这里啦,学姐再总结一下,挖掘动机(Why)、辨别真伪(Who,Where,What)、准备方案(How),祝大家都能顺利搞定需求(特别是老板提的)。

#专栏作家#

海贝学姐,公众号:海贝学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十年大厂产品经验,精通产品方法论和产品知识。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