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中产陷阱:断舍离只会让你更花钱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76786477354010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中产陷阱:断舍离只会让你更花钱

IC实验室·2022-06-02 12:50
你选择囤也好,扔也罢,未来的不确定性却是你永远无法预见的。而我们能做的,仅仅只是调整自己的心情。

所谓断舍离的美学,跟节俭并无关系,它追求的是一种精致——精致,则恰恰是要花钱的。

被封在家的这段时间,我参 (hu) 禅 (si) 悟 (luan) 道 (xiang) ,想通了两件事:一,没有在早上六点钟抢过菜的人,不足以谈人生。二,说什么断舍离,谈什么极简主义,囤囤囤才是这世间真理。 

我相信,经此一疫,曾经那些无比信奉「断舍离」的人,肯定会有所动摇。 

不过,我得先说明,「断舍离」如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本没有对错,只在于个人选择。 

我反对的是那些被过度包装之后的「断舍离」。 

这一期,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来聊聊「断舍离」这个概念到底是怎么在国内被营销起来,而后甚至成为一种新消费主义的? 

说到「断舍离」,大多数人或许会把它等同于「扔扔扔」。 

但其实,就如这三个字的中文语义,听来多少带着点佛学和禅意,「断舍离」的最初指代和扔东西之类的也没什么关系。 

这还要说到1976年,一个叫做冲正弘的日本人,创办了冲道瑜伽,其倡导的修行哲学概括起来就是「断行、舍行、离行」。 

换成人话,无非是鼓励你要学会斩断自身的欲望,不要有过多的贪念,才能获得自在的人生。

而冲道瑜伽来源于印度瑜伽,其和佛教的渊源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多年后,一个叫做山下英子的女生,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学习之时,接触到了冲道瑜伽并一直练习。 

v2_326b873a68004232a4f83ff447aeb3c9_img_000

山下英子在毕业之后早早嫁了人,但平淡生活也总会有不顺的时候。 

1994年,在朋友的建议下,她去了一个名叫「高野山」的寺庙静修。据说,山下英子去的第一天,寺里的师父就把她随身带的衣箱丢弃,只给了她两套僧服。 

或许是因为练习瑜伽多年,或许是本就佛根聪慧,就在那一瞬间,困扰于凡尘俗事的山下英子,顿悟了人生最简单快乐的真理,那就是断舍离。 

这个故事听来就如同当年佛祖的拈花一笑。 

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静修完之后,山下英子就在生活中践行起了「断舍离」。 

在她看来,脱离物欲的第一步,就是整理自己所拥有的物品。 

所以说,断舍离最初只是山下英子自己总结的一套居家整理之法。该扔的扔,该整的整,通过收拾干净自己的屋子,从而让自己过得更舒心。 

v2_1586c14aad9b42d983de5a95484459f5_img_000

那么,它是如何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并普及大众的呢?

不得不承认山下英子很会玩。光自己断舍离还不够,经过几年的实践之后,她还自创了一个职位叫做「杂物管理咨询师」。 

是又开讲座,又搞活动的,走上了普渡众生之路,慢慢地也引来一些媒体的报道。 

v2_4b7557c7cb104460bf372529d18dda5b_img_000

到2009年,她又把自己的这些居家整理心得写成了一本名为《断舍离》的书。 

v2_d2eba0e083704e7181991c676271a5a4_img_000

在出版社和媒体的助力下,断舍离第一次在大众舆论层面获得了高曝光,甚至在第二年入选了日本的年度流行语。 

而这股火,随着2013年底《断舍离》中文简体版的首次发行也烧到了国内。 

只不过,入乡随俗,断舍离慢慢融入了中国特色,并且在媒体和资本的推波助澜之下,以洗脑之势,变成了一种标榜群体身份的标签。 

v2_be2cbe4292484c8280dc26fc42182a05_img_000

首先,《断舍离》在内容方面本身就有可以「蛊惑人心」的基因。而国内的这些出版社以及媒体们,在营销层面又特别会抓重点。 

在首版书上市时,我国台湾地区古早的心灵鸡汤大师张德芬就作为主要的推荐人,写下了诸如「想幸福,先要放下对幸福的执念」的推荐语。 

v2_703c87dde9df419d9f8d7b763559bf44_img_000

也就是说,在国内,「断舍离」的出场,是和那几年特别流行的心灵鸡汤、以及身心灵培训、甚至成功学绑定在一起的。

尤其是2014年,国内又引进了一部进阶版的《断舍离(心灵篇)》,为大众普及了一个新词,叫做「俯瞰力」。主张用断舍离来关照你的内心,为心注入自在能量。嗯,听来有那么点玄乎。 

而这也是「断舍离」这个概念开始在国内爆红的一年。 

你觉得不开心吗?那断舍离吧。你觉得不幸福吗?断舍离吧。你觉得人间不值得吗?断舍离吧。 

总而言之,没有什么是来一场断舍离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两场。 

只要你学会断舍离,就能脱离物欲的苦海,焕然一新,重新走上人生的巅峰。 

这就是《断舍离》被打造出来的神奇魔力。 

再者,书中类似「一看居所,就知道住这里的人的内心和人际关系的状况」「一看钱包,就知道这个人的居所状况」这些话术,也都被单拎出来着重宣传。 

也正因此,「断舍离」被赋予了最重要的社会属性:你所拥有的物品不单是物品,而是你自身的投射。

从此,断舍离,不再是单纯地「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不需要的物品,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而是代表你在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从而让别人看到更好、更优质的自己。 

此外,在那一时期,社交媒体飞速发展,创造着一代又一代的新词。

众多大V在微博、朋友圈对新鲜的「断舍离」趋之若鹜,在这群kol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断舍离」的信徒。 

从收拾房间,到处理人际关系,甚至是个人三观的塑造,都要讲究一个断舍离。 

慢慢地,它逐渐变成了一种新的时尚,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以致成为一种新的群体身份标签。 

v2_00ff34564a784ac6a1ddeae4e2d8d39e_img_000

再加上,最近这些年也正是国内消费意识极度膨胀的时期,有人热衷于消费,就有人会抵制,断舍离,显然就符合了这群人的心理诉求。 

毕竟,光听这三个字,都让人觉得是反消费主义的。 

诚然「断舍离」的原意是好的,它流行于消费主义盛行的年代,希望人们不要过度沉溺于物欲。 

但是请注意,一个东西哪怕它原意是好的,一旦它被追捧成一种「生活方式」,实际上就会被包装成一种「生活指南」,而指南的本质,其实是指向挣钱。 

这类理想中的概念,嵌入到人们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一地鸡毛。 

v2_3e1af2f17cd14430b50032fb562d2209_img_000

请注意,我不是说践行「断舍离」不对,我相信有一部分人是真的在按照这个方式去生活,并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感。 

但请仔细想一想,断舍离究竟最被哪类人推崇?

没钱的人会断舍离吗? 不会的,穷人的生活哲学是能用就一直用下去,万万不能扔东西。 

我小时候家里一口锅,一张砧板,一个开水瓶,一用就是十多年,哪怕搬家我爹妈都不愿意换。但凡这个物件没坏,即使用的机会少了,我要说给它断舍离了,我妈都会觉得我在败家。 

有钱人会断舍离吗? 至少大部分人也不会。 

多数富豪都有穿不完的衣服、开不完的车和住不完的房子。你跟他说家里衣服实在太多了,我们断舍离吧,他会回答我再买个衣柜不就行了?那要是衣柜都不够了呢?那可以再买套房子啊! 

v2_abc0a97f76d54ca5bc59b663518e9986_img_000

即使那些被断舍离做标杆的富人,比如乔布斯,媒体总会大肆渲染,他家里连张沙发都没有,他只有席地而坐,捧一杯茶,和一盏灯、一台音箱相伴。 

但是却不会告诉你,他这灯是Tiffany的,这音箱是Acoustat Monitor 3s的。 

v2_3295ba548ded4b74b88f111cd5d7124a_img_000

没钱的人,信了断舍离,是真的家徒四壁;有钱的人,那只是贵于无形。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真正最被断舍离蛊惑的,其实是中产阶级。

在我看来,断舍离其实跟环保主义很像,它们都是好词,但是成为一门生意后,就完全变了味。 

环保好不好?当然好了,谁不支持环保呢?但我们今天很多环保是什么?是卖你手机不送你充电器,是让你买高价的人造肉。 

保是我环了,钱是你挣了。

v2_414a9d784cc04871b9a25cc2ba65e469_img_000

素食主义也是同样的,素食主义本身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吃什么是个人自由,但你要硬表现出一种,吃素是更高级的状态,那就是惹人厌了。 

这里说下我的结论,仅代表我个人。 

我认为中产阶级最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是一种他们达不到富人的生活水准,但又要区别普通人的一种代偿。基于这种代偿,诞生了数不清的中产概念。 

断舍离恰好是其中之一。它给予中产人群一种对抗了消费主义的错觉。当我扔掉房间里多余的东西,看着空荡的房间,从而滋生出的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感——哪怕主要原因是房子不够大。 

但细究下去,消费主义的反面其实并不是扔,而是节俭。 

而从生意的角度来讲,所谓断舍离的美学,跟节俭并无关系,它追求的是一种精致——精致,则恰恰是要花钱的。

商家正是吃准了这一点,所以才把断舍离变成了一种生意,脱离了其原本的意义。 

它蛊惑你不用的东西就扔掉,再诱惑你买新的东西来代替。于是断舍离就成了安慰自己扔了买,买了扔的借口。

你现在拥有的东西总是无用的,新的商品才是实用的。别看价格贵,你的生活需要它,并且能用十年。

没钱没关系,可以去借呀,能用上十年的东西,为它还上个三年的贷款,又能有什么问题呢?

最后,我想说一下,断舍离真的会给人带来幸福吗?

这世界上总有人声称掌握了幸福的秘诀,兜售他们的生活方式。买可以带来幸福,扔也可以带来幸福,正反都让他们说了。 

这些方法永远是那么简单,其营销理念,无非就是利用了人们的逃避心理。 

买很容易,扔也很容易,但是把乱糟糟的生活整理好很困难。 

v2_8eaa126ae1dc449c8123cc3c6fc05d02_img_000

我觉得在我国的寓言故事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几乎集合了所有的智慧。 

小时候觉得这个故事是想说福祸总能相互转换,所以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长大后却觉得,这个故事更深的含义是,你永远无法窥见事物的全部。同样一件事情,既可能带来好的结果,也可能带来坏的结果。 

你选择囤也好,扔也罢,未来的不确定性却是你永远无法预见的。而我们能做的,仅仅只是调整自己的心情。

参考资料:

《山下英子:幸福需要断舍离》, 黄伊凡 

《极简生活 捷径还是迷宫?》, 南方人物周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C实验室”(ID:InsightPlusClub),作者:IC实验室,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