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清单变「简单」,让工作更高效地完成
source link: https://sspai.com/post/7332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清单的本质是提醒
请不起秘书,但我用的起清单。
关于清单的话题在我派已是老生常谈。但是真正的长期 GTD 践行者都明白,想要完美落实,其实不在于 APP 的选择,而在于对任务的理解。能不能执行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把什么样的任务放进你的清单。
在《清单革命》一书中,护士对病人的检查项、飞行员起飞前的例行检查操作案例,就是希望通过清单让我们避免遗漏某些操作,本质上起到的是提醒作用,它只是一个提醒工具。
但是清单 APP 能提升你的执行力吗?我认为能。智能手表或手环的久坐提醒、喝水提醒等,有没有提高一点你做这些事的频率?用清单,就是自我催促的过程。
首先,记录一定要顺滑
使用清单 APP 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就是把任务丢进收件箱。
我刚开始使用清单时,记录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就开始在各类清单软件中反复横跳。后来意识到首先要习惯去记录,而养成一个习惯的方式之一,是把完成这个动作的阻力尽可能降到最低。所以能够在多种环境中顺滑的快速记录,是我选择 APP 的必要条件。
之所以选择滴答清单,主要是以下 4 点:
- 丰富的接口:除了跨平台的能力,我几乎可以在任何第三方 APP 中分享内容到滴答清单,最新的版本还支持了微信公众号文章的一键收藏。很多人喜欢收藏,我也不例外,但是仅把内容采集到笔记应用中,多半不会再打开,但是放到任务清单中,无论是阅读还是整理,我总需要再去处理一次。所以滴答清单也几乎是我收集信息的入口。
- 自然语义识别:我习惯用语音记录任务,加上时间的任务我会直接讲出「明天」、「 x 天后」或是「后天下午 x 点」。早期这个深度本土化的功能只有滴答清单有,现在也已经有部分 APP 跟进,但始终没有滴答好用。一些特殊场景我还习惯用 Siri 记录到提醒事项中,打开滴答清单的时候也会自动导入,这些都是为了方便快速的记录。
- 任务描述框:每个任务有一个可供记录的富文本编辑框,编辑体验接近 Markdown ,还能插入各种附件,可以很方便的在记录任务之后,慢慢丰富任务的细节。虽然其他 APP 都有类似功能(更多的是附件与文本完全分开放的,很难对特定附件进行说明),但是接近 MD 的编辑体验非但没有让我感觉臃肿,反而更多的让我把任务执行前的相关资料,都提前塞进这里。
- 日历视图:我并不会使用日历视图,对我来说,日历视图的主要的功能就是帮我省下一个日历 APP。滴答的日历除了带有节气、节日等信息,还有国家的法定假期安排,所以现在查节日、查假期,我都只需要打开使用频率最高的滴答清单就可以。

比起自带日历,我更喜欢使用滴答
而上边提到的功能不一定就是业内做的最好的,但是综合来看,却是最适合我的。顺便给经常使用清单的人一个小建议:在电脑端,一定熟记几个常用的快捷键,能够快速操作,尽量弱化软件的存在感,专注于记录与执行。而在手机端,我通常就是通过「长按加号」来进行语音录入,识别率非常高。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在有旁人的情况下,不好意思使用手机语音相关的功能,其实只要能提升效率,这些习惯还是很值得培养。
这里分享几个我最常用的快捷键(部分是我自定义的)供参考:
动作 | 快捷键 |
快速添加任务 | cmd/ctrl + shift + A |
打开滴答清单界面 | cmd/ctrl + shift + E |
设置任务为今天 | cmd/ctrl + 1 |
设置任务为明天 | cmd/ctrl + 2 |
设置任务的日期 | cmd/ctrl + D |
别记「大事」,记「小事」
确保放入清单中的是可执行的动作,而不是一个未拆解的任务。
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个人清单中的任务难以执行的情况主要有这么几种:
- 该任务需要消耗的时间太长,心理负担太大难以启动
- 与人相关的任务,需要大量沟通或是协作,社恐者天然排斥
- 任务未拆解,不确定性太多,无从下手
前两项需要自己想办法克服,这个章节我们只谈任务拆解。项目需要关注的是进度,是结果,而清单我们只关注自己当下能做的事情有没有完成。复杂的项目有专业的项目管理工具,不建议用清单 APP 来管理。可以拆解出可执行的部分放入清单,只关心「我」现在能做的部分。其实拆解这个过程在脑中是一瞬间完成的,迅速找出自己现在可以做的,丢进收件箱,不要过度拆解,那些没关注到的动作,总有下次推进的时候。

项目分大小,图中层级仅供参考
如何衡量它是一个可执行动作,我自己通常遵循的原则是:自己能从头到尾干完,且可以立刻执行(或有确定的执行时间)。可能还是有些抽象,我举个场景来说明一下。
比如要设计一张海报,在信息确定的前提下,我自己可以搞定这个事情,那么就算是一个动作,我会记录「设计 xxx 海报」到我的清单中。而如果其中的比如促销方案部分,需要与其他部门共同敲定,这时候就涉及到协作,第一个动作就变成了:与 xx 部门约时间确定促销方案,其余的动作都不要管,当碰头时间确定了之后,在清单里记录上:明天上午 10 点与 xx 部门在会议室敲定方案事宜,依然是不用记录其它,当这件事完毕后,下一步的动作自然会在脑中浮现,这时候,就可以记录下:设计 xxx 海报。
所有涉及到协作的工作内容,我首先都会把发起协作请求作为一个动作来执行,毕竟涉及对方的反馈,信息是未知的,在这之前没办法自己确定任务的走向,不要记录你暂时还执行不了的事情。所以我的体系中才会强调顺滑的记录,而不是初期就把所有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
在分类上别消耗时间
分类尽量简单,过多的分类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清单中我只分了两个文件夹大类,一个是工作,一个是私人。很少使用标签、分组、或是各种不同视图将任务再次分类,因为不希望花太多时间在整理任务上,毕竟大多数动作的生命周期都很短。放进清单中的任务最终都是要执行的,不是列队给我审阅的,所以它在哪个分类根本不重要,我甚至不常整理收件箱。
就让清单里的任务像工资卡里的钱一样,来了,没多久又走了。

我的滴答清单分类
工作相关的任务我分成了四类:
当前在办:当前正在进行中且可顺序执行的任务,没活干的时候就从这里领,是最主要的清单列表。
每日跟进:需要等待反馈的任务,但是责任人是我,所以就需要每天跟盯(催),直到收到反馈为止。
抽空去办:事情不重要,时间也比较宽松。有人说这类工作就直接抛弃,但是这些任务多数是我自愿做的一些事情,并非领导的安排,像是优化一些工作流,对公司来说优先级很低,但对我来说,可能是蛮重要的事情,属于磨刀类的任务。但跟私事待办又不一样,它是与工作相关的。
这里插个题外话,之前使用 Things 的时候,发现默认分类中有「随时」、「某天」这两个大类,当时还觉得开发者为什么不让用户自定义,后来我自己最终的分类习惯不约而同的与其保持一致,就突然理解了 Things 的用意。

Things3 分类
暂时搁置:项目停掉了,丢到这里边的任务基本等于待删除的状态。其实直接删除任务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由于我习惯利用滴答清单的富文本编辑器,在任务的明细中添加一些资料,所以不会立即删掉任务,以免任务被重新启动,除非已经百分百确认项目已取消,所以这里就像是我的任务回收站。
滴答有回收站功能,但是我习惯于在我常用的各类数据管理应用中,都新建一个文件夹或者分类作为我自己的回收站,这样在处理不需要的数据时,会经过两次删除。数据无价,与需要顺滑的记录恰好相反,在容量可用的情况下,尽量保证清除数据时是充满阻力的。
私人部分除了私事待办是可执行任务之外,其他 3 个都属于收藏性质的清单,会在特定场景下翻阅。比如平时记录的阅读与影视清单,能避免我在闲暇时间还要额外多花时间选书、选剧。而购物清单其实都不是刚需(刚需要直接买的),更像是愿望清单,在电商大促的时候,翻看一下是否价格已经合适入手了,所以我也偶尔会在任务描述中写下「x 月 x 日,xx 平台促销价 xxx 元」,或是「价格低于 xxx 时可以入手」。
清单 APP 的分类没那么重要,你可以随时做出调整。不同于笔记应用,清单中存放的都是时刻要消灭的任务,并不会随着时间日益臃肿。所以慢慢调整你的分类,最终总会调整到适合你自己的状态,尤其不要看了别人的分类之后照单全收,但完全可以借鉴一部分。
让清单「瘦一点」没啥不好
挑选出你想要使用清单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别啥啥都放进清单。
虽然我很提倡多多记录,但是一些不需要放入清单的任务,还是应该舍弃,我自己这块是有这么几个思路供参考:
- 当下可以立即执行,且在三分钟内可以执行完毕的,立刻去做。当我们把任务拆解之后,就会有许许多多的这种动作供我们执行。那种一瞬间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不要再放入清单,以免清单变的臃肿。如果这种琐事在我正在执行其它任务时被安插进来,要现在做吗?当然要。有人说使用清单,不就是希望在做手头工作的时候不被打扰,新进的任务直接丢进收件箱不是更好。然而事实是在我决定丢进收件箱的时候,工作就已经被中断了。
- 习惯养成类或者长期动作,不要放入清单。我有一段时间清单用的火热,甚至把每天阅读书籍、每隔几天锻炼身体都放入清单循环执行,把培养习惯的任务放进了清单中,这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而且滴答清单本身自带培养习惯打卡的功能,但并不推荐使用,毕竟在一个 APP 中总会相互干扰,而且没人监督(没地方秀)的打卡也没啥意义不是,所以我也同样不会用清单 APP 做长期的学习规划。
- 使用便签纸,线上线下结合。我们都希望能够完全无纸化办公,但非科技大厂真的很难落实。我日常的工作中还是充斥着各种纸质资料,我一般会使用便签 + 回形针写上 todo 项,放在办公桌特定位置,这个位置就是我的「线下清单」,可以分流出一部分任务到纸上。

紧盯「今天」就行
只关注当天要做的,避免看到清单冗长的任务列表而焦虑。
每个清单 APP 都至少有「今天」这个分类,而我们每天的目标就是消灭当天安排的任务。本文虽然提倡尽量少去整理,但是又不能完全不去归纳。提前一天在收件箱或是你的主任务清单中,由下至上根据任务量设置几个任务为「明天」,这样第二天的开始你只需要打开「今天」分类,寥寥无几的任务既不会让你焦虑到无所适从,在清空整个列表的时候还会拥有满满的成就感。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并不能像那些时间管理大牛一样,把时间颗粒度做到小时、甚至分钟为计。但是至少可以规划出第二天整天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给自己预留一定的空间,不要把第二天的时间排满,否则由于临时性插入的任务,导致无法清空任务列表,同样会让我们感觉到挫败。所以合理估算出任务所需时间,并留出缓冲空间很有必要。

不考虑优先级,按顺序干就完了
做一个队列型工作者,遵循先进先出原则,以时间线顺序执行任务。
我们已经看过太多关于「要事优先」的说法,但无意间看到《精进3》这本书中提到的「队列型工作者」的概念,让我重新开始审视任务优先级的问题。
按照时间线执行任务的优势,是不需要来回比较各任务间的优先级,不用考虑任务的时间属性,只用一股脑丢进清单,减少无意义的内耗。对于我的工作来说,没有哪个比另外一个重要的多,且最终都是要做完的(大部分人,至少我自己来说,工作量在合理的分配下,都可以在工作时间内提前完成)。所以保证前一个任务执行完毕,再去执行下一个也是这个方法的核心之一。
但有些任务就是比较紧急,我们很清楚必须要放下手头工作来让它插个队。这种临时的变通当然可以,只是在任务结束后,重新回到时间线上来继续顺序执行即可。
一部分创意工作需要靠灵感,有人会建议说在没有思绪的时候,在多个任务之间来回切换一下可以有效转换思路。以前我是持这种态度的,后来我发现大部分创意工作只要行动起来,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进而高效的开展任务,不然我们常说 Deadline 才是生产力。如果思绪真的一直卡在那边,我更建议出去走走、睡一觉、运动一下都可以,请不要这么卷了。
工具始终是辅助,行动才是基础。
以上是我结合实际工作所采用的滴答清单使用思路。每个人的岗位职责都不同,所面临的场景千姿百态,本文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多数人。但那些希望回归简单,甚至开始使用自带提醒 APP 的,可以参考本文的思路,整理出适合你自己的方法论。复杂的工具,也可以简单着用。
希望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Recommend
-
45
-
46
清单能帮助我们记忆如何处理复杂的工作,帮助我们整理众多事情中的优先级,帮助我们不遗漏重要的工作环节,并且促使我们进行团队合作。 我们所掌握的知识的数量和复杂程度已经超过了个人正确、安全和稳定地发挥其功效的能力范围...
-
13
评《简单高效LaTeX》李阿玲首席水煮牛肉品鉴师前一段时间,
-
13
分享一个.NET实现的简单高效WEB压力测试工具 在Linux下对Web进行压力...
-
2
工作假期签证-续签材料清单 Jack Liu 12/Aug/11 阅读(29,592) 评论(
-
6
【高效整理技巧】1天完成3天工作!-UICN用户体验设计平台 【高效整理技巧】1天完成3天工作! 50.1°...
-
5
工作假期签证-递签材料清单 Jack Liu 25/Mar/11 阅读(26,919) 评论(
-
7
如何让工作变得简单又高效,职场老司机为你指点迷津 | 爱活网 Evolife.cn 如何让工作变得简单又高效,职场老司机为你指点迷津 ...
-
5
产品更新 使用黑帕云 App,体验简单高效的工作方式 黑帕云 App 已可在各大应用商店下载。 ...
-
3
一份全面清单:Web3行业高薪酬的13种工作 • 2 小时前...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