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执念与信念:K12的下一步

 1 year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jiemodui.com/N/13201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执念与信念:K12的下一步

作者:李行武 发布时间: 2022-05-13 17:41

VCG41117147358.jpg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一夜之间,教培行业迎来了疫情之后的第二个黑天鹅,而且是更大更致命的黑天鹅。一转眼,“双减”10个月了,作为一名至今还没有转行的从业者,想和大家聊一聊我对未来的期许。

从2013年进入教培行业至今已经9年,“双减”来的时候我感到特别的迷茫。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个蛮有意义的事情,但是突然间国家说你错了,确实痛苦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到今天还未能完全平复。不过,迷雾终将散去,未来的微光似乎已经开始闪烁,要相信光啊~

2019年学吧课堂关闭以后,我去了朴新教育,感谢朴新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行文之际,看到朴新清算风波,百感交集,衷心希望朴新能渡过难关,相信这也是对所有人最好的选择。在朴新一年多,我真正有机会大量近距离地接触各种传统地面机构,深刻感受到传统模式的规模化难题。

2020年底,机缘巧合,和朴新肖老师一起重新出发,做的是当时火热的OMO模式。具体做法简单来讲,就是“让学生到地面门店来上网课”。其在教学方面的本质是:用“在线的系统”来解决“学习方法”问题,用“线下的服务”来解决“学习动力”问题。而在商业方面的期待是:通过系统来提高品控,通过“剥离教学”来降低服务难度,最终解决“复制”的难题,这也和我过去这些年的思路一致。这种模型在当时已经有了一些非常优秀的案例,不过大家在侧重点和具体商业模式上有所不同。

在“双减”之后,这类模型由于其在“合规性”方面先天性的优势(没有教学老师),开始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实践,并迅速演化。不得不说一句不太正确的话,市场的力量永远存在,因为需求并没有消失,甚至一点都没有被削弱。所以,到底是相信市场的力量还是相信行政的力量?我觉得,还是两边都得信,真正的问题是“平衡点在哪里”。

今天,还“执迷不悟”留在K12的同行们主要是沿着三种“相对合规”的模式在探索:新教辅、新硬件、新自习室。

  • 第一种的本质是输出内容,典型代表是新东方盒子和学而思秘籍。相对传统教辅,他们依托其品牌和体系化教研的优势,打包进录播内容,“升级形态”。

  • 第二种的本质是内容和工具,得益于技术进步,有更多的卖点牌可以打,也细分出一些品类,但是主战场显然是学习平板,典型代表是传统学习机三巨头步步高、读书郎优学派,以及新锐科大讯飞

  • 第三种最重,在前者的基础上叠加了服务,典型代表包括道远课堂、三陶教育和乐乐课堂的未来书房。其中,第二种和第三种还可以结合在一起,比如我司的拾光书房。

目前,增长最快的模型显然是第二种“新硬件”,它相对第一种更“立体”,相对第三种更“轻”,使其迅速成为替代品以填补供需缺口。我司也没有免俗,刚刚推出我们的学习本产品“拾光伴学本”。学习硬件并不是新鲜事物,甚至可以说是历史很悠久的产品。在抢占突发的供需失衡带来的红利时,可以思考一下它的未来在哪里,而思考的出发点可以是“它的问题在哪里”。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产品,通常来讲它的问题是已经有结论的,而且是不容易解决的。我觉得学习平板主要存在两个硬伤:1.不用,2.不知道怎么用。第一个问题最严重,第二个问题稍复杂。

关于第一个问题,怎么解决“买回家落灰”的情况呢?

坦率讲,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觉得除了走“家长眼中的学习机,孩子手里的游戏机”这条邪路以外,只能靠人肉解决,无法靠机器解决。至于“游戏化学习”这条路,越往高年龄段走越无效,因为“游戏化学习”在低龄段的对手是“学习”,在高龄段的对手是“游戏”。那么,靠人肉解决要怎么做呢?从学习本身来说,我能想到的最优解是前述第三种“新自习室”模式。就是让学生到线下门店来,我找人看着你用学习机学习,所谓“督学”。

但是,这种做法商业上太重,尤其在当下的疫情环境下更加困难。所以,我觉得可以试一下“在线督学”。事实上,我们自己在做“拾光书房”模式的过程中,遇到了疫情学生无法到店学习时,就尝试让学生把设备带回家学习,然后线上监督。由于“云端学习”先天具有“可远程监控”的属性,所以理论上是可行的。它的难点是如何更“高效”地进行“个性化”、“精细化”的督学。为此,我们的后台系统专门针对这一点做了优化,目前来看,还是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关于第二个问题“不知道怎么用”,更准确的说法是“不能有效地使用”。

同样的,这个问题在低龄段相对好解决,到高龄段比如中学段就开始突出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高龄段的内容从容量到难度都大幅提升,使得“针对性学习”越来越成为保证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

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一个模考400分的高三生,他的目标是达到450的本科线,有大学可上。首先,这是非常有希望的,只差50分。其次,学校里面以“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为标准的“平推式”学习方案对他来说已经“事倍功半”了。但是,由于低师生比的存在,以及低分学生在公立校不可避免会更加被“忽略”的事实,使得学校里面不可能为他定制类似“战略放弃语文英语,主攻数学生物和地理,数学主攻三角和统计”这种显然更有效的方案。过去,这种学习方案更多是由课外机构(主要是个性化机构)来完成的,如今靠标准化的教辅或学习机产品是做不到的。

至于吹了好多年的“自适应学习”技术,如果完全没有人工参与的话,在高龄段也更多还是噱头了,在这里不展开了。按照这个逻辑,解决思路也很清晰了,就是“人工针对性地做学习计划,机器做辅助”,我司的拾光伴学本走的就是这个路子。

聊完学习机这个“供给替代品”后,让我们重新回到“双减”,回到前文所述的“市场与行政的平衡点”,去重新思考宏观政策的本意,尝试站在更高的视角寻找未来。教育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先天带有“普惠”属性。对于教育,说的最多的就是教育公平,因为教育应该是阶层跃迁的“阶梯”,而不能变成“障碍”。但是,从现实角度,又无法完全避免“有优势”的家庭去占有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所以,问题最终还是指向了“供给端”,而解的方向也仍然是我们过去一直说的——进一步降本提质,放大优质供给。

更具体一些,这个“放大”背后有两个核心目标:1.大幅缩小“高低价供给”之间的“质差”;2.大幅降低“高价供给”的“性价比”。我们用另一个行业来做个类比——交通出行。人人都想私家车出行,舒适便捷。但是如果人人都拥有私家车,结果就是天天堵车。解决方案是什么?两件事:1.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升公共交通的品质;2.大幅拉高私家车出行成本。这两件事任何一个单独做都无效,但是如果两者都能做到,相信可以解决很多矛盾。

最后,非常欢迎对这个行业仍有“执念”的小伙伴们和我们交流。其实未来究竟在哪里是无法准确判断的,终究都是有“赌”的成分,只希望在深入思考之后,能够重拾初心,重建“信念”。然后,努力吧,等待新平衡的到来。

作者简介:李行武,拾光文化联合创始人,微信号:twinslee。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

芥末堆商务合作:010-5726 9867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