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道几何题的证明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rui.github.io/post/2015/05/geometry/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一道几何题的证明

Wed May 6, 2015

这是一道来自高中数学的几何题。值得纪念一下,因为它有好几种证明的办法。有的办法简单,有的办法麻烦。

geometry-1.svg

问题是这样的:如图,矩形的边长AB=a,BC=b,而P是CD上的动点。问:∠APB什么时候最大?并说明理由。

根据直觉可知,当P是CD的中点的时候,∠APB应该最大。

直觉虽然有重要的提示作用,但是有时也不很可靠,所以并不能作为推理的依据。现在让我们忘记直觉,按照一般的分析办法来处理这个问题。

设DP=x(0≤x≤a),则CP=a−x。根据勾股定理:

AP2=x2+b2,BP2=(a−x)2+b2.

根据余弦定理: cos⁡∠APB=AP2+BP2−AB22AP⋅BP=x2+b2+(a−x)2+b2−a22x2+b2(a−x)2+b2=x2−ax+b2(x2+b2)(x2−2ax+a2+b2).

因为余弦函数在[0,π]内是单调递减的,所以要使∠APB最大,只须cos⁡∠APB取最小值即可。

这样,问题转化为一元函数的最值问题。高中数学提供了导数这个有用的工具,可以有效地求出各种初等函数的最值。方法如下:

设最后一个等号右边的表达式为f(x),首先计算要导数。

设 u=x2−ax+b2,v=(x2+b2)(x2−2ax+a2+b2)=x4−2ax3+(a2+2b2)x2−2ab2x+(a2+b2)b2. 那么 f′(x)=(uv)′=u′v−u(v)′v=u′v−uv′2v32, 其中 u′=2x−a,v′=4x3−6ax2+(2a2+4b2)x−2ab2,u′v=2x5−5ax4+4(a2+b2)x3−a(a2+6b2)x2+2(2a2+b2)b2x−ab4−a3b2,uv′2=2x5−5ax4+4(a2+b2)x3−a(a2+6b2)x2+2(0a2+b2)b2x−ab4,u′v−uv′2=2a2b2x−a3b2=a2b2(2x−a).

一般来说,教科书通常是轻描淡写地就把计算结果给求出来了。实际上这一步计算是很繁的,对初等代数的运算能力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借助计算机代数系统(CAS)来求导数可能会是一个好主意。

幸运的是导函数分子中2次以上的项全都消掉了,由此得到唯一的驻点x=a2。事实上,当0<x<a2时,f′(x)<0,f(x)单调递减;当a2<x<a时,f′(x)>0,f(x)单调递增。这样,我们无需计算边界处的函数值就可知,当x=a2时,f(x)取得最小值。

综上所述,当P是CD中点时,∠APB最小。


另一种做法是不用余弦定理而改用其他的三角恒等式。根据图形可知tan⁡∠PAD=xb,tan⁡∠PBC=a−xb。所以根据余切公式 cot⁡∠APB=1−xba−xbxb+a−xb=x2−ax+b2ab.

余切函数在(0,π)上也是单调递减的。所以问题转化为求上述函数(记为f(x))的最小值。计算导数 f′(x)=2x−aab

得唯一驻点x=a2。通过类似的讨论可知这是最小值点。所以当P是CD中点时,∠APB最小。

不计算导数也无所谓。因为余切函数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且开口向上,自然在对称轴处取得最小值。

由此可见计算切函数要比计算余弦函数在计算上来得方便地多。

如果知道反正切函数,那么 ∠APB=arctan⁡xb+arctan⁡a−xb.

根据反正切函数的凸凹性,得 arctan⁡x1+arctan⁡x22≤arctan⁡x1+x22∀x1,x2∈(0,+∞). 于是 ∠APB≤2arctan⁡a2b, 当且仅当x=a2等号成立,此时∠APB取得最大值。这种方法更简单了,只不过超出了高中数学的范围。


除了微积分以外,还可以使用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来求解最小值问题。

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说的是正数的几何平均数不大于算术平均数,即uv≤u+v2,当且仅当u=v时,取等号。这个不等式在高中数学课本中被称为“基本不等式”,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用不等式求最值的原理是:如果不等式的一边是定值,并且等号能够成立,那么这个定值一定就是另一边的最值。

对于刚才求出来的余切函数 cot⁡∠APB=b2−x(a−x)ab.

使用基本不等式很容易得到:x(a−x)≤(a−x2)2。所以取x=a−x也就是x=a2时,余切取得最小值。

如果是余弦函数,情况会复杂一些,但是仍然可以使用基本不等式来求出最小值。

将基本不等式两边平方并移项化简,可得uv≤u2+v22。两边同加上u2+v22,则得 u2+v2≥(u+v)22. 这个不等式也将在求最小值的过程中起到作用。

刚才已经得到cos⁡∠APB=x2+(a−x)2+2b2−a22x2+b2(a−x)2+b2.

根据上面提到的两个不等式,有 2x2+b2(a−x)2+b2≤x2+(a−x)2+2b2x2+(a−x)2≥[x+(a−x)]22=a22.

所以 cos⁡∠APB≥x2+(a−x)2+2b2−a2x2+(a−x)2+2b2=1−a2x2+(a−x)2+2b2≥1−a2a22+2b2=4b2−a24b2+a2.

当且仅当x=a−x即x=a2时,两个不等式同时取等号,cos⁡∠APB取得最小值。

使用不等式求最值的好处是,相比求导而言,计算更容易些,并且最值点和最值同时求得,无需多余的代入计算。但是不等式的应用范围不如导数广:只有一些特殊的表达式可以使用不等式求出最值,而且这些特殊的形式也不一定一眼能够看得出来,有时候需要一定的技巧。


最后,抛弃代数,用纯几何的办法,也可以证明这个结论。

geometry-2.svg

如图,取CD的中点E,作圆弧AEB⌢。假设P不是CD的中点,那么设AEB⌢和AP的交点是Q。连结BQ。根据圆周角定理,∠AQB=∠AEB.另一方面,因为∠AQB是△PQB的外角,有∠AQB>∠APB.所以∠APB<∠AEB.所以只有P是CD中点的时候,∠APB才最大。

纯几何的办法,实质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所以可以算是最简单的一种做法。这题能用几何做法很可能是凑巧(实际上这是一道经典的最值问题,几何做法也是经典解法)。另外,还需要解题者事先知道P在CD中点这样的结论,这需要靠直觉。只有经验丰富的人才能识别出这个问题,然后给出这样一种巧妙的解法。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