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CMU小记]谈谈找工作(全职)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xidui.github.io/2019/01/01/CMU%E5%B0%8F%E8%AE%B0-%E8%B0%88%E8%B0%88%E6%89%BE%E5%B7%A5%E4%BD%9C/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CMU小记]谈谈找工作(全职)

2019-01-01

Life

Comments Word Count: 5.6k(words) Read Count: 19(minutes)

去年(2017年暂且称去年吧,反正2019刚开始)3月份,拿到CMU offer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这会儿都已经毕业了,同时也结束了为期4个月(最后一个学期)的找工作经历。短短的四个月,心态起起伏伏,从刚开始的没面试机会,到陆陆续续的机会,到面试机会多的想推掉一些面试,到纠结选offer。有颇多的想法还未来得及记录。趁这段时间记录一下。

由于之前在LeetCode工作,同时也觉得算法题还挺有趣的,经常时不时地做做题保持手感(不光做Leetcode,偶尔还做做ACM赛题拓宽下思路),所以虽然不是算法竞赛出身,但刚来CMU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足以应付大部分北美公司面试的水平。所以这篇文章不讲怎么刷题,就是记录下这四个月的经历以及找工作流程中的感受。

company-table.png

整个找工作期间,我大概投了30多家公司的40多个岗位。因为投的多怕自己忘了,还专门弄了一张excel表格记录每个公司的进程。总的感觉是,获得一个面试机会真的不容易,投了这么多公司一共只拿到了7个面试机会。后面因为拿了一些offer,就结束了继续投简历的过程。我觉得要是继续投,可以拿到更多的机会,不过这个通过简历的概率可能差不了太多。值得一提的是我之前有三年工作经历,找工作的时候机会比没经验的同学多(7/30就已经算是多的了,可以想象同学们的处境,有些同学投了一圈都没什么面试机会,心态都快崩了,也挺替他们着急的)。

这四个月中我大致给分成了四个阶段 海投, 逐个进入流程, 飞来飞去, 选offer

我是在8月13日开始投的第一家公司,也就是第三个学期结束之后,算是比较晚的了,因为事后发现有些公司都已经没有head count了。刚开始的时候还不以为然,有点小实力外加有三年工作经验(国内顶着腾讯光环,体会过找工作的时候被“跪舔”的感觉),觉得找工作肯定没有问题的,各大公司不得跪舔我?结果我跪舔了3个月,直到最后一个月选offer的时候。

投了一个月,才有一家小公司的hr联系我。期间所有的大公司,不是没有反应,就是简历拒。慢慢地就感觉找工作没我想得那么容易。于是就不断地投了更多的公司。感觉焦虑了,就去一亩三分地里找几个内推,就能稍微缓解下焦虑。这个阶段最困扰的是没有面试机会。会做题有经验但是没有用武之地就很难受。

9月25日到27日三天是学校的career fair,有好多公司来站台。可以拿着自己的简历去推销自己。人山人海,平均一个队伍要排将近1个小时。所以一天下来,也就能投出去四五封简历。期间投了不少公司,不过大部分公司都是没有回音的,我也不知道挂在哪里。有好几个公司聊的时候感觉很不错也没有下文。整个3天career fair我只获得了一个面试机会(阿里巴巴)。

关于面试机会有以下几点体会:

  1. 谷歌是常年有面试机会的,不需要太早投,自己觉得OK了再投也行,可以当做最后冲刺。并且他家题目是比较难的,需要比较多的时间准备。
  2. 亚马逊也是基本投了就有面试机会,但可能在旺季流程很慢,有可能投了好几个月后才会有消息(也有很快的),建议早投。同时亚麻的面试算法题普遍LeetCode easy水平,不需要过多准备,甚至网上都能找到他家题库。不过他家可能需要多准备一些behavior questions,需要事先好好想想。如果他家消息快,能在找工作早期就拿了他家的offer,后面就非常舒服了,想去大厂的同学可以推掉好多不必要的面试,专心准备自己的dream company。
  3. Facebook。他家的entry-level fulltime主要是intern转正,而且转正率还挺高的。所以如果找实习进去的话,那就很棒了,而且实习面试大部分大厂只需要2轮电面,FLAG面一圈进的概率很大。当然如果项目里没有实习的话就比较麻烦了,他家留给非转正的head count很少,所以需要抓紧headcount开放的窗口期,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了。在我之前投的同学基本都获得了面试机会,但在我之后投的同学基本都被简历拒了,所以抓住时机非常重要。
  4. 很多公司我投的时候都没有new grad head count了,比如linkedin, vmware, bloomberg等。这些公司一旦没有了head count,不管你再牛,都不会有面试机会。校招对于公司来说只是完成任务,并不care你有多牛,只要符合公司要求,通过面试就行,所以有时候会有“怎么谁谁谁都进了,我连面试机会都没有”的情况。除非你是那种牛到震天响的人,或者是通过公司高管内推。当然,社招的head count大部分公司常年都有,所以我之前才说有工作经验会多很多机会,可以同时投校招和社招,而且社招的工资普遍高一点。
  5. 内推比海投有用。海投基本没有反应的。反正我周围就听说过一个同学海投最后拿了offer的。找内推的话就发挥自己的人脉,或者在一亩三分地里找愿意帮忙的同学吧。
  6.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等到自己准备好了才去投简历。很多时候“准备好了”就是自欺欺人,等到准备差不多的时候,又会觉得还能准备的更好。面试机会是最重要的,身边有不少同学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等想要(不得不)投的时候收到的都是一封封拒信(没有head count了,大家都是挤破头找工作,公司哪有时间等你这么久,招满人就收工)。而且大公司普遍流程比较慢,从投了,到OA,到电面,到onsite,整个流程可能有好几个月,中间有的是时间准备。

逐个进入流程

虽然Career Fair没有得到什么面试机会,不过之前投的好多公司陆陆续续有回音了。有些公司发来了OA,有些公司约了电面。9月底收到了Facebook的电面邀请,距离投简历过去了将近2个月。这段时间慢慢地就少了对面试机会的担忧。

同时,阿里巴巴的整个面试感觉还不错,HR跟我说招我的团队特别希望我能加入,要走阿里星的面试流程,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本科毕业的时候觉得阿里星都是远在天边的大神级人物,没想到我竟然也有机会去挑战阿里星(回过头来想想,我这三年的工作经历,不说有多么牛,确实还挺独特和亮眼的)。想想阿里星在国内的待遇,忍不住想入非非了一段时间。最后阿里交叉面我的两个面试官也是大有来头,都是领域内的大神,百度百科有条目的那种(具体是谁我就不透露了)。面试的时候跟他们讨论了1个半小时的系统架构和一些设计的理念,自我感觉还不错,只是没想到最后挂了。看来我还是没有到阿里星的水平吧。

后来我投的第一家小公司进入onsite流程,Facebook也过了电面要去onsite,Google跳过了电面也约了onsite的时间。慢慢地,我感觉第一个offer在向我招手。到了onsite的时候,已经十月底和十一月了。

整个找工作期间,我一共去了三个公司的onsite,一共飞了2次,我把两个公司的行程安排在了一起。这期间也有一些体会。

  1. 如果想要避免舟车劳顿的话,可以把面试的时间还排在一趟行程里面,可以避免来回飞多次。跟公司HR沟通一般都会答应的。而且不需要跟HR解释为什么你只需要单程的机票,HR工作这么久了应该都懂的吧。有个同学把四个公司的onsite安排在一周,周日去,周五回,一天面一家。虽然连续4天可能有点累,但不需要飞4次还是很好的。
  2. 很多公司一般会默认订面完当天回去的机票,如果飞机要从西海岸飞到东海岸的话,回到家就要凌晨了,又累又不安全。可以跟HR要求再过一夜,大部分公司都会同意的。
  3. 这边的onsite面试轮数每个公司不一样,但都是好几轮连着的,除了吃午饭中间没有任何休息时间,这对体力和脑力是一个考验。还记得在面谷歌的时候,最后两轮我都有气无力了,脑子有种罢工的感觉。我就要求坐下来和面试官聊。
  4. 白板上写代码需要练好,写得整洁很重要。和面试官的communication也很重要,做的每一步都要争取面试官的理解和同意,问清他的需求,不然你噼里啪啦写了一堆东西,面试官都不知道你在干嘛,就基本要挂了。比如一道题bfs和dfs都可以,你跟他先讲好,问他我要实现哪一个,不然你实现了bfs他要你dfs就尴尬了,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印象分。
  5. 调整心态,小公司的面试结果因为我不是很在意,面试的过程很放松。但是面试Facebook和Google的时候,感觉像在打仗一样,紧张了一整天。时刻集中着注意力,生怕自己说错一句话,漏了一个edge case。在意了,所以放不下,面完的瞬间,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一样,脑袋突然有种眩晕感。其实要是没那么紧张的话,可能表现的会更好一点,也不至于面完被掏空。就像面小公司的时候,面完我还很精力充沛。
  6. 某一轮面的不好没有关系,考虑当下,不要因此心态崩了。我谷歌第二轮面的很差,follow up完全没写出来,就连idea都没整理出来,后面20分钟一点进展都没有。当时就感觉完了,因为谷歌面试很严格,一般一轮不好其它轮要非常好才行。不过这个反而减轻了我一点压力,下午的三轮面试没有上午那么紧张了,脑袋里想着就是做好当下的题目。下午有2轮我感觉面的特别好,有可能因此弥补了我的第二轮。

选offer

我的第一个offer来自于那个小公司,也就是我进入流程最早的那个公司。因为我之前就没怎么打算去,抱着练练手的心态去面的,所以收到offer的时候并没有特别激动。类似于,“哦,好的”。

11月6日,我还记得那个傍晚,让我肩上的担子减轻一半的那封邮件来自于Facebook。由于是我特别想去的两个公司之一,所以我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虽然最后去了Google,但是那是这四个月让我最如释重负的消息。从开始投,到拿到offer,花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

facebook-offer.png

自从拿了F家的offer,我整个人都懒了,还有种想推了Google面试的想法,浪了整整一周,飞来飞去面试好累啊。鉴于Google是dream company,而且我是面的社招岗位,有可能提供更高的职级和待遇,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我的谷歌onsite在11月19日。

延Facebook Offer: 由于Facebook的deadline是11月27日。Google的面试结果没有那么快出来,我需要跟HR沟通延长deadline。其实我在11月27之前就已经知道过了Google的HC,但是为了以防万一,我还是想等到正式的offer下来再做决定。跟HR沟通的每封邮件我都写了1个小时,字字较真,怕说错话了他一怒之下收回offer(是我想多了,除非你说错话很严重,才有可能被收回,毕竟HR招你已经在你身上倾注了很多精力,他收回的话还要从头来过)。虽然延长的要求他都答应了,但是我一共跟他沟通了三次延长时间,一共多给了我三天。沟通一次给一天,真是挤牙膏。最后在11月30日,谷歌的正式offer终于下来了。

Compete Offer:
在F结果出来后,由于F家的面试个人感觉确实无可挑剔,我在没有任何其它offer的情况下尝试要求涨package被通过了,涨了很多的签字费。其实因为我有3年多的经验,我个人的预期是能拿到比毕业生高一级的职级待遇,毕竟阿里都考虑我阿里星呢,虽然没过,可惜Facebook的硬规定是工作经验少于5年的硕士,统一按毕业生处理(极端情况下有些人比本科毕业生多吃了6年米,拿到的package却跟本科生一样,这也太不合理了)。所以这个F的offer,我能拿到的package,已经是接近这个level的上限,没有多少空间可谈了。所以后面我就也没找F的HR谈package。

遗憾的是G最终定级没能定到T4,也是只给了毕业生的level T3。由于我提供了F的offer,G家给的只是刚好比F高一点,而且刚开始他竟然还给的比F低一点,在我的要求下,才涨的超过了一点点,想想这也太贱了。

值得一提的是,F家的HR看我一直在犹豫,主动给我又涨了签字费,10万美元。签字就白送10万美元啊,这个诱惑确实很大。

在Compete Offer阶段,我做的很不好,一些总结写在这个章节的下面。

Offer比较
这两家公司在我心里的地位差不多,给的package也差不多,所以特别纠结。虽然两家的offer中间只交叉了一天,但我一周前就知道过了G的HC(过了HC基本offer就没跑了,很少会有飞了的),所以我在offer下来的那天,就已经考虑了好几天了。真的是每一天都有一个不同的决定。今天决定接了Facebook,感觉Google也挺好的,有点可惜。明天决定接了谷歌,感觉Facebook也挺好的,有点可惜。纠结到我想投硬币了。

最后选择Google的一些核心想法是:

  1. 谷歌成为女神已经好久了,Facebook是新女神,我还是选择遵从初心。
  2. Work life balance(wlb)。虽然这个要看组,累的公司也有不累的组,不累的公司也有累的组,但是毕竟公司大环境摆在那里,在这点上肯定谷歌要更好一点,毕竟风评也是这样的。我也在想我才26岁,为啥就考虑养老模式了。经历过国内BAT的加班文化,深知wlb的重要性,所以一步一步慢慢来,沉淀自己的心态和技术,享受生活,可能更好一点。
  3. 其实就公司的文化和活力而言,可能我过去的习惯还是更适合Facebook一点,因为我向来是拍脑袋就干的类型,而且Facebook升职也快。不过,我一直觉得拍脑袋就干的做法不够沉稳(吐槽自己很久了),对于一个想成为架构师的人来说,做事前必要的权衡和足够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也一直想改这个习惯。因此我就没有选择Facebook。

一些经验总结:

  1. 延Offer或者谈package需要表达对公司的兴趣。HR帮你和他的manager沟通,帮你拿到更多的利益的前提是你还想加入这家公司。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他看不到你对公司的兴趣,他可能会觉得你不是真心的,只是想拿一个大的package去compete别家(虽然可能是这样没错,但也不要让他看出来),否则他会拒绝帮你去争取,甚至撤回offer也是有可能的。
  2. 不同公司的面试,最好安排好时间,这样如果都过了的话,同时可以手握多个offer来回沟通。很有可能一个大包就这样在不断沟通中出来了。这点我就做的不够好,F和G两家的时间只有重合了1天,思考的时间都很紧迫,导致自己纠结了好久。
  3. 到最后一天再签,无论你手中有没有别的offer,一定要拖到最后一天,别因为dream company给了一个offer,马上就从了。跪舔的心态是你还没有他家offer的时候,一旦他们决定要你了,就反过来了,公司就要跪舔你了,好不容易花了这么多钱找了一个合适的candidate,他是想让你签了的,他非常害怕你签了别家。就拿我的Facebook为例,最后两天HR见我还是不签,主动给我涨签字费。而且在等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生一些别的事来影响你的决定,等的越久对自己越有利。记得这个时候,主动权是在你的手里。
  4. 在跟HR沟通的过程中,不要让他知道过多信息,信息越不对称(你知道他不知道),对你越有利。这点我也做的很差,谷歌HR问我F家的package,我竟然傻乎乎地告诉他了。如果我不跟他说,根据我的经验背景,他们给我开的package说不定比现在还高。毕竟我现在只是比应届生高一点点而已(甚至有一部分应届生比我高)。而且公司给你开了个package,HR告诉你的时候,问你感觉怎么样,不要表现得过于开心(就算开心,心里窃喜就好了),这样他会觉得你不是一个普通的package就能打发的人,有可能会帮你争取更大的package。
  5. 谷歌的package浮动空间很大(体现在股票上),而且跟面试结果是分开的。一旦过了HC,说明面试通过了。在谈package的过程中,你的面试feedback,不如一个competing offer管用。我见过T3的工程师拿了4年30多万股票的,就是通过competing offer垒上去的,也见过T4的工程师只有4年10万股票的。所以如果想进Google,同时又不想被lowball,最好面他家之前找一个大价码的competing offer,大概率是会被匹配的。

这四个月找工作的心态和expectation起伏很蛮大,从头到尾不知道该把自己定位在哪里。找工作之前我是想找SDE II的岗位的。后来投了一个月简历,只有一家小公司的面试,慢慢地,我怕找不到工作,降低了expectation,觉得找到个湾区大厂的工作就好,也不在乎职级了。当真的有了offer,而且签了后,我发现其实我的能力完全可以找到大package的T4或者SDE II,因为身边有不少和我差不多经验的,找到了别的大公司的的SDE II,不止一个人,很多还不止一个SDE II的offer。(哎,最初我就是这么觉得的,心态波动大了,没有坚持住自己最开始的定位)。

找工作的这四个月,我都因为焦虑犯了胃病,消化不良嗳气又没有胃口,前后轻了10斤。去校医院几次也没查出个所以然来,医生简单开的药也没有效果,看着一天天轻的体重,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短时间体重下降这么多我都怀疑是不是别的毛病,更加加重了焦虑。一边担心找工作,一边又要担心自己的身体,一边还要每天继续课业和刷题。可能也是因为这个,我没能坚持住最开始的定位。

好在工作定下来后的一个月,胃自己就慢慢地好了,也没吃药,体重也反弹了6斤多,也算是舒了一口气,想想找工作的岁月,好不容易。最终7个面试机会放弃了2家小公司,挂了1家(阿里巴巴北美,国人何必要伤害国人),其它的都拿到了offer,其中包括 F L AG 中的三个。自认为我是属于实力和运气都比较好的那一类(虽然没有SDE II吧,但是今年的形式确实比去年好,也算是幸运的了),尚且找工作的过程都这么艰辛(主要还是自己心态不好,焦虑症,所以感觉累),在美国读书找工作的朋友们,大家都不容易啊。

也特别感谢这半年来内推我的各路朋友,认识的不认识的,谢谢了。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