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飞盘,让年轻人上瘾的新潮运动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mtpost.com/607070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气候转暖,不少996都市年轻人在朋友圈里晒出了玩飞盘的照片,他们抛出一道道弧线,跳跃、奔跑着去「接盘」,既挥洒汗水实现了运动解压,又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这一融合了橄榄球、足球和篮球等运动特点的团队型运动,在竞技和社交距离之间很好地维持着体面的平衡,成为继滑雪、露营后的又一都市潮流运动。

根据小红书今年1月发布的《2022十大生活趋势》,2021年飞盘相关内容的发布量同比增长了6倍。目前在小红书上搜索“飞盘”,能够得到3万多条笔记,除了比赛规则、装备购买的内容外,占比最多的笔记就是分享飞盘体验,且女生的活跃度比男生还高。
图片来源@小红书

图片来源@小红书

那么,飞盘运动到底有何魔力,让年轻人这么上瘾,其背后又有哪些新商机?

飞盘运动的中国「漂流」

飞盘,又称极限飞盘,历史可以追溯到1948年。

彼时,美国空军服役的发明家弗瑞德·莫里森利用空气动力学知识,采用塑胶制作出世界第一枚飞盘,随后Wham-o公司取得了其专利权和专卖权,并于1964年研发出职业级飞盘,在全美范围内开始大力推广飞盘运动。

!1400x1727&ext=.png

1968年,新泽西州的哥伦比亚高中,制定了飞盘橄榄球的规则,并成立飞盘队进行比赛,这一新颖有趣的运动很快传播到更多中学和大学,引发不少关注。到了70年代,欧美各国成立了飞盘协会,这一运动随之在更广范围内流行起来。

20世纪80年代,飞盘运动传入中国,到90年代末期,在上海一些大学校园里,飞盘第一次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在中外学生的群体中被推广。

2001年,飞盘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加入世界运动会(World Games),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始有了飞盘俱乐部活动,天津体育学院、大连理工等学校也兴起了飞盘社团活动,并逐渐形成了渤海地带、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个起源地和聚集地。

在国内,飞盘运动主要还是以俱乐部的形式来运营以及慢慢成型的。

「上海沪蛙飞盘队」队员CJ告诉钛媒体App,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一直都有固定的俱乐部,会常年去打比赛,逐渐在更多城市拥有了更多队伍,形成了生态圈子。“早年间这个圈子还是以外国人为主,后来中国人就到自己组织起来玩,也是发展必经之路。”

这些年里,CJ在上海赛、北京赛、武汉赛、广州赛中拿过多次冠军,对飞盘运动的未来发展也有一些思考。在他看来,受体制影响,没有全国性质的专业联赛,打比赛的选手都是社会队伍,本身训练强度就没有那么大,想要出成绩,必须要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体能训练,提高对飞盘运动的认知能力,再去分阶段地完成赛事目标。

“各俱乐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全国联赛很难组建起来,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的话,飞盘运动就只能是小众运动,除非是国家体育部门去牵头。”他告诉钛媒体App。

在这条赛道上,一些早期玩家也做起了飞盘生意。

中国极限运动协会飞盘委员会委员Kevin告诉钛媒体App,他从2009年开始接触飞盘,属于早期玩家之一。“当年我在天津体育学院读书时,有一位外教把飞盘运动引进学校,并成立了一个社团,我加入社团之后才开始玩的,那时候全国也就天津、北京、上海、大连、广州、深圳等大概7、8个城市才有飞盘队。”

他回忆道,第一届全国飞盘赛就是在他学校的足球场打的,当时只有5支队伍来参赛,当年属于特别小众的运动。“2010年之后,我们这批最早接触飞盘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去到各个城市,又将飞盘运动介绍给了朋友们,玩飞盘的人才逐渐变多了。”

毕业之后的Kevin,将事业定位在飞盘运动行业的探索,做了七八年的自媒体内容,最早一批飞盘赛事的剪辑录制也是由他完成的,后来还做了青少年培训,是深圳HUCK飞盘俱乐部的创始人,涉及教练教学、媒体传播、赛事举办、赛事裁判等飞盘运动业务。
图片来源@Kevin

图片来源@Kevin

还有一些年轻人,扎进飞盘产业链中,试图实现这一运动在中国的普及。

2004年,徐颖峰进入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商学院就读,当时外籍教师带着学生玩飞盘,他初次体验之后就爱上了,时不时去运动一番。2008年大学毕业时,正值北京奥运会举办,体育运动成为新风口。看好这一市场前景的徐颖峰,就跟大学同学一起创立了「翼鲲飞盘」。

徐颖峰告诉钛媒体App:“当年国内还是零市场的状态,我们就从飞盘开始做起,飞盘看着挺普通,但涉及空气动力学、材料学等多门学科,包括专业运动飞盘是有国际标准的,研发制造很有挑战性,我们花了7年时间通过了所有国际飞盘协会认证,成为亚洲第一个拿到锦标赛级别认证的飞盘品牌,能够在国际顶级飞盘联赛使用,如今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且70%的业务都在海外市场。”

!1400x787&ext=.png

除了飞盘,因飞盘运动对服装的特定功能性需求,翼鲲将产品品类拓展到飞盘运动服装及装备等,并为飞盘俱乐部提供垂直定制服务。

王念飞是另一位入局者。2006年,王念飞跟一位大学同学去玩了一次飞盘,也爱上了这项运动,后来又一起去香港看了一场国际飞盘比赛。“当时就感觉认知被颠覆了,飞盘比赛既可以打得这么融洽,又充满对抗性,跟篮球、足球这些运动很不一样,就产生了推广飞盘的想法。”他向钛媒体App表示。

当年像飞盘这种器材,国内没有厂商能够生产,王念飞只能托朋友从美国带回国内,后来他决定自主研发飞盘产品。“我们2007年就把产品推向市场了,国内一些俱乐部也在用。”

2012年,王念飞作为「深圳公开赛」的组委会成员,在深圳大运中心办了一场飞盘比赛,这场比赛不仅邀请到当地政府领导来参加,也拉到了赞助商。赛事的成功举办,让王念飞意识到,飞盘运动在国内还是很有前景的,便辞去华为的工作,跟几位合伙人一起创办了「艾克飞盘」品牌,全职投身其中。

做飞盘之余,他们还创建了「飞盘教室」的网站,向更多人普及飞盘知识。2014年,又设立了研发中心,更专注于产品的研发及制造,到2016年,艾克飞盘通过WFDF比赛用盘的标准认证,产品也远销海外。

“飞盘这种产品,虽说产品规格是由世界飞盘联合会WFDF来定义的,但具体到材料、手感等方面,不同品牌之间还是有差异性的,需要不断去迭代优化。”王念飞表示。

延伸到飞盘周边市场,王念飞表示,有些年轻人玩到一定阶段,一定会去打比赛,这时就需要比赛用服,但找传统服装品牌去定制性价比就很低,淘宝上随便买几件,又可能会有质量问题,只能自己来做研发。“我们去年建立了自己的生产线,真正将这些产品去做落地。”

时至今日,飞盘运动通过一批早期玩家的运营,逐渐在中国落地生根。

飞盘运动「出圈」,年轻人为何如此上瘾?

2015年,中国大学生飞盘联合会(CUUA)开始举办中国大学生飞盘联赛,极大促进了这一群体之间的飞盘文化交流,但彼时飞盘仍停留在「小众运动」范畴。

直到2021年,艺人李诞在综艺《脱口秀不要停》中,跟王建国连麦畅聊飞盘话题,让观众认识到了这一新奇运动,脱口秀演员小北的一句「飞盘这项运动让我明白,玩狗,不如当狗」则让飞盘火出了圈。

!1400x1204&ext=.png

同时,周迅、张钧甯、阿雅等一众明星在综艺节目中,体验飞盘乐趣的一幕,放大了这一运动的影响力,再加上小红书对飞盘相关内容给予流量扶持,从而真正俘获了年轻人的心。

为什么年轻人这么着迷于飞盘运动?

一方面,这项运动规则简单,上手门槛并不高。双方各有7名球员,一块长方形场地上,队员分列左右作为攻守两方,通过队友之间的相互传递推进前进,最终将盘传给在得分区的队友,算作得分。
图/飞盘场地标准 IC PHOTO

图/飞盘场地标准 IC PHOTO

另一方面,由于比赛中禁止身体碰撞,男女同赛成为可能,俊男靓女共追一张盘的场面,也让其充满了趣味性。

飞盘运动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裁判」,比赛中假若一方认为对方犯规,双方当事人要停下来协商理论,达成一致才能继续比赛,这一「乌托邦」式的赛制,也寄托了年轻人追寻自由的美好愿望。

“最主要原因还是飞盘用户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到了真正出圈的时候,再加上综艺、社交平台的传播,叠加效应下才引爆了飞盘运动。”王念飞对此分析道。

Kevin告诉钛媒体App,国外并没有这样突然爆发的契机,大部分美国家庭都有独立院落,可以尽情去玩,走到公园里也都有人在玩,人们在孩童时就接触到飞盘了,事实上这种类似橄榄球的运动在欧美国家是非常流行的。

飞盘运动火了之后,还需要考虑其可持续性。王念飞告诉钛媒体App,体验式消费者并不是真正的用户,真正的玩家还是想往更高阶的方向去发展,比如参加训练、打比赛。“按照我的统计,大概不到10%的留存率,现阶段主要还是需要让更多人知道这一运动,盘子大了市场才有更多可能性。”

此外,飞盘运动仍存在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

徐颖峰表示:“在飞盘产业化推进过程中,明显能够感觉专业化人才还是非常匮乏的,另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度太少,这都是产业亟待解决的痛点。”

“中国现在在世界锦标赛中的成绩不佳,排在三十名开外,而日本一直维持世界前三的水平,原因在于相关体系建设做得扎实,这也是要学习的地方。”Kevin告诉钛媒体App。

让年轻人上瘾的飞盘运动,跟滑雪、露营一样,虽然痛点问题很多,但在相关产业的创业者眼中,也正成为一门新兴生意。

飞盘是一门好生意吗?

目前,国内公认的两大飞盘品牌分别是翼琨飞盘和艾克飞盘,由于欧美国家飞盘消费者众多,其海外业务发展异常火热。

在天猫京东上,飞盘价格一般稳定在80元以内,刨除研发、制造、营销等成本,利润并不算大,不过薄利多销的方式也可以改善盈利状况。以翼鲲飞盘为例,其产品已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2020年的营收达到2000万。如今,国内消费群体的崛起,也带来了这一业务新的想象空间。
数据来源@京东商城

数据来源@京东商城

另外,飞盘跟露营、健身、时尚穿搭等潮流元素紧密捆绑在一起,也催生出了潮品消费。在绿茵场上,穿一双最新款Nike球鞋,搭配Lululemon流行服饰,你就是全场最靓的那个仔。

鉴于这一潮流「体质」,不少顶流奢侈品、运动潮牌纷纷推出带有自家logo的飞盘,以链接年轻消费群体。

从SUPREME与飞盘鼻祖Wham-o合作推出渐变图案+渐变色logo的设计飞盘,再到NEIGHBORHOOD的唱片飞盘,甚至是一些新消费品牌如植物基Oatly、Seesaw咖啡、三顿半,也出现在了飞盘玩家面前,「万物皆可飞盘」成为了消费品牌传播的不二法则。
三顿半和橘子海乐队联名的主题飞盘

三顿半和橘子海乐队联名的主题飞盘

正是由于具备潮流属性,购买定制款飞盘成为了新消费趋势,一些奢侈品牌推出的飞盘售价一度达到上万美元,令人咋舌。
售价1.1万美元的香奈儿碳纤维飞盘,图片来源@小红书

售价1.1万美元的香奈儿碳纤维飞盘,图片来源@小红书

钛媒体App注意到,翼鲲、艾克两大品牌商,也在寻求更多品牌联名机会,以提升产品溢价。王念飞告诉钛媒体App,“这种各品牌之间的联动,有助于将飞盘运动传播到更广泛的群体当中,也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艾克在去年自建了生产线,今年计划做更多的跨界联动。”

与此同时,飞盘运动的流行,也吸引不少俱乐部加入进来,在消费端又燃起了一把火。

超光速俱乐部主理人「咳姨」告诉钛媒体App,她本身从事自媒体工作,去年创建了这家飞盘俱乐部。因为受众契合,再加上飞盘的出圈,也凭借自媒体的宣传资源就把这一事业算是做起来了,如今在上海、成都、武汉、西安都建立了团队。

!1400x932&ext=.png

“像我们一周有3、4次线下活动,一场40个人,几乎每场都是爆满状态,冬天受天气影响会减少一些场次。在每个城市也会组织自己的赛事,等疫情好转的话,接下来也会做全国比赛,我们的竞技训练一直没有停下来。”她表示。

据钛媒体App了解,如今市场上很多俱乐部做的都是社群生意,吸引小白来玩飞盘,那么这类俱乐部到底赚不赚钱?

徐颖峰给钛媒体App算了一笔账,假如俱乐部每一场飞盘局每人收费80元,以30人参加计算也就是2400元,定场地的花销大概在1200元~1500元,涉及到规范化化运营,会有安全保障、教练员、摄影摄像、基础器材等方面的支出,这种情况下就很难盈利。“单场赚几千、月入十几万的俱乐部极少,很多隐形成本都包含在里面,除非是拉动赞助、接广告,才有可能保证盈利。”他表示。
图片来源@翼琨飞盘

CJ告诉钛媒体App,现在飞盘俱乐部都在找自己的商业模式,不少也有实现盈利的,但如果以办赛事为主来运营的话,基本就没有盈利一说了。

事实上,无论是连续举办22届的上海公开赛赛事,亦或是全国极限飞盘公开赛,在缺少赞助商、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为选手报名费的境况下,其商业化发展是非常缓慢的。

!1400x933&ext=.jpeg

从产业链看,上游是飞盘及周边装备的制造,中游是连接运动员、俱乐部、场地方及赞助商的工具平台,中下游则包含赛事承办、俱乐部、教学培训等业务,艾克体育、翼琨飞盘也将触角延展至全产业链当中。

2016年,王念飞成立深圳乐奥体育,乐奥专注于赛事及培训,旨在打造一个飞盘消费生态。截至2020年底,累计培养了超500名飞盘教练员。“极限飞盘不适合低龄段学生,我们就从日本引入了躲避盘项目(飞盘材质为海绵),截至3月,乐奥已经跟深圳多所学校合作,将飞盘课程送入20多所校园,每年举办青少年飞盘赛事。同时,在校外也已培养200余名学生,形成了飞盘青训模式。”他表示。

另外,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的学校,也跟乐奥体育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飞盘课题研究。

徐颖峰和团队在2019年成立了杭州飞盘文化,同样发力专业赛事、教练员培训和运动推广,在2020年拿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的「独家飞盘运动项目推广合作单位」授权,并获得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授权,协助起草制定飞盘运动标准,运营中国官方飞盘赛事和中国大学生飞盘联赛。

“2019年,杭州飞盘文化在上海运营的WFDF亚洲大洋洲飞盘国际锦标赛,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之后,我们会以城市、大学为单位,落地运营更多高竞技水平官方赛事,搭建飞盘竞技层面的展示窗口,促进飞盘运动破圈。”他表示。

中游业务方面,杭州飞盘文化开发了「趣飞盘」(面向社群飞盘活动)及CDGC掷准飞盘(面向掷准飞盘运动平台)两个线上小程序,试图连接到产业端。

综合而言,通过上下游资源的整合,以及飞盘火起来的契机,相关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值得注意的是,飞盘运动下一个「出圈」时刻有可能是在2028年,从业者们也在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王念飞告诉钛媒体App,2028年是洛杉矶奥运会,由于承办国有权去提议自己的优势项目,飞盘很有可能顺利「入奥」。“不过,飞盘运动「没有裁判」的赛制会存在一些争议,它可能会让赛事的观赏性打一定折扣,需要奥委会做一番权衡,再制定合适的体育规则。”

可以想见,随着飞盘的持续破圈,以及相关产业不断发展,或许未来在城市公园、绿地草坪上,都能看到年轻人奔跑着追逐飞盘的身影。(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柳牧宗)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