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年轻人的飞盘“飞”不动了,中年人还能靠陆冲“浪”多久?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97836121588774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年轻人的飞盘“飞”不动了,中年人还能靠陆冲“浪”多久?

锌刻度·2022-10-29 06:33
陆冲面临着“从入门到放弃”的瓶颈

飞盘的流量光环,正悄然转交给陆冲。

看看不断在街头巷尾涌现的陆冲板吧,这种全程为陆地冲浪板的滑板,从今年开始迅速超越飞盘、骑行和橄榄球的热度,一跃成为小众运动的“顶流”,受到各个年龄段的人追捧。你或许还没有一块陆冲板,但你一定不会对此陌生,从小区的小径,到公园的绿道,到小广场或商圈路口,再到滑板公园,一定曾有拿着陆冲板的男男女女从你身旁走过,或冲向碗池练习……

这项被戏称为“扭扭乐”的小众运动,在被誉为户外运动网红化的元年突然就火了,且热度远远超出了其他街头板类运动。而当陆冲爱好者们在“光滑的地上摩擦”时,从陆冲板、俱乐部到训练营,相关的衍生经济也热火朝天。

然而,曾经火极一时的飞盘也好,橄榄球也罢,都迅速迎来了“退潮期”,当飞盘“飞”不动了,陆冲又还能“冲”多远呢?

年轻人的社交货币,中年人的“迪斯科”

“冲吗今天?”

翻看微信聊天记录,这是00后Rita最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身处成都的Rita第一次对陆冲有印象,是在家附近的小公园看见一群陆冲女孩,“人手一块板,挺酷。”但那时候,Rita还分不清陆冲和滑板的区别,觉得“这是自己学不会的酷炫运动”,毕竟,在大众眼中,滑板运动的门槛并不低。

而真正让Rita和陆冲结缘,并决定一试的,是她的朋友贾语。在Rita的印象中,贾语并不擅长运动,但不久前和Rita相约逛街时,贾语却带了一块陆冲板来,并让Rita尝试玩玩。“试了试才知道,陆冲的门槛相对双翘这些滑板会更低一点,主要是在板子上靠上半身发力扭动滑行。而且因为板面会稍微宽一些,对新手而言也比较有安全感。”

这一试,便一发不可收拾。当天Rita便开始做攻略,心一横下单了一款上千元的陆冲板,“等着板子到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在小红书、B站、微博这些平台上学陆冲入门技巧,现在网上的信息非常多,从选板技巧,到顺滑入坑指南,再到刷街路线,甚至细致到pumping等具体动作的练习,都有好多人的视频可以参考。”Rita很快就感觉“脑子学会了”,板子一到,立即出门学起来。

据公开资料,大多数人体验1-2次,就可以感受到陆冲滑行的快乐。也正因此,Rita很快便上手了,且沉迷其中,“最近几个月,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约朋友出来一起陆冲。”Rita甚至觉得,陆冲治好了自己的“社恐”,因为陆冲,Rita加入了不少同城的“约滑群”,“群里最开始只有不到20个人,后来因为热度高了,很多人在网上看到我们发布的约滑动态也申请进群,现在群里已经有快300人了。”

于是,Rita常在群里和大家讨论陆冲技巧,一有空也会和其他滑板少女一起“刷街”,Rita笑称这种心态是,“板子在手,天下我有。”

很多人都和Rita一样,突然爱上了陆冲。事实上,自今年2月份以来,在小红书上,陆冲的笔记数量已经超过8万篇。据小红书官方的数据,从今年2月开始,陆冲的搜索量出现明显增长,到整个上半年,小红书上陆冲的搜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42倍。

v2_42262079e4f342f38f33574c83a46033_img_000

陆冲也是中年人的快乐

而这项运动的覆盖面远不仅年轻人。锌刻度留意到,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不少中年人和小孩,也成为了陆冲爱好者。在小红书上,有不少人将陆冲称作“中年人的快乐”“中年人的社交货币”甚至“中年人的广场舞”。

“从楼下玩陆冲的高中生口中了解到陆冲,到我入手陆冲板,可能不到十分钟时间。”刚过完46岁生日的于欣已经学了半年陆冲,平时就喜欢冲浪、滑雪的她很快就“如鱼得水”,“因为其实陆冲和冲浪、滑雪有蛮多共通之处,但同时陆冲不太受场地限制,不像冲浪和滑雪需要去到专门的场地,陆冲是哪怕你就只有面前这块平地,也能玩起来。”

在于欣看来,陆冲的社交属性也是吸引她的一个关键,“其实到我这个年龄,社交圈原本是趋于固定的了,但是冲浪、滑雪包括现在的陆冲,都让我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尤其是玩陆冲的,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我年龄最小的一个滑友才10岁。”

“此外,因为陆冲可以刷街,所以其实也能让我跟这座城市建立一种新的连接感。很多滑友选的地方我之前从没去过,或者从来没有以在板上的视角观察过。”于欣称。

“板”上经济:从陆冲板到小班课

一边是社交媒体上的讨论热火朝天,一边则是与其相关的衍生经济也迎来热潮。

先看设备的销量。

从大品类滑板品类的销量来看,天猫国际数据显示,2022年天猫国际滑板类目同比增长约三位数,其中95后和00后是该品类增速最快的消费者。唯品会的数据显示,7月以来,滑板的搜索量同比大涨369.7%,滑板的销量同比增长83%。户外运动品牌骆驼则曾对界面新闻表示,他们去年7月份开始入局做滑板,一年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4000%,其中主要购买人群70%是女性。

陆冲板的销量也一路猛增,其中,以热度较高的进口品牌为例,对比去年同期,Carver在中国增长了三倍,中国整个陆冲市场同比增长了10倍;而在2019年进入中国市场的Slide,到了2021年在国内的销量就有了五倍的增长,一年就能卖出七八万块陆冲板。

但正如“36氪未来消费”提到的,“在滑板的品类之中,陆冲的单价要明显高于长板和双翘。前者的单价多在千元左右,主流国外品牌的产品需要2000-3000元才能拿下,而后者只需要花费几百块,就可以买到一块不错的板子。”锌刻度注意到,已经有不少网友开始寻找“平替”陆冲板。其中,一篇“300+陆冲板?我真的会谢”的笔记在小红书上已经有近两千的点赞和上千收藏。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新手小白可以先选国产板,尝试一下是不是有兴趣,毕竟国产价格更香一点。”

锌刻度搜索发现,在电商平台,定价在300元-500元之间的国产陆冲板,以热度比较高的冰龙、balka和牛匠为例,月销量已经分别达到1000+、2000+和5000+。

再来看各地陆冲俱乐部的陆冲课。

锌刻度咨询了多家陆冲俱乐部或滑板俱乐部的培训课程后发现,目前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的陆冲教学培训已成气候,且体验课价格多为100元-200元之间,而私教课的单节价格则多在300元-600元之间,而针对青少年的暑期班也不少,多以3-10人开班,4天-7天为一期,价格则多为900元-2000元一期。

v2_806e33ce91bf42c5a51c03fb40cb3c11_img_000

上海一滑板公园

“目前大部分陆冲课都是30-60分钟一节,可以上门授课或者就近安排一个地址,有部分俱乐部是在专门的滑板公园或者陆冲馆。”上海一家滑板俱乐部的教练告诉锌刻度,“近半年来到俱乐部体验的新手非常多,我们推出的30分钟体验课平均每天差不多能有六七十位学员。其实成年人选择自学的比较多,所以我们的很多学员是家长送小朋友过来学。”

而北京陆冲学院创始人彩虹则曾在接受“36氪未来消费”时提到,“今年上半年来,在他的俱乐部上过陆冲公开课的人次已经超过1万,他的俱乐部也已有500-600名的小班课学员。”

不过,也有许多一线城市涌现出免费的公开课,包括Carver在内的陆冲、滑板品牌也都做了不少公开课、试滑课。但相较而言,三四线城市的相关俱乐部和教学培训则暂未成规模。

此外,目前很多俱乐部的教练资质也良莠不齐。“这一年来全国各地新增的俱乐部也不少,但如果你去仔细看各家俱乐部的课程信息,会发现很多俱乐部是没有详细的教练情况介绍的,因为很多教练不够专业。”上述教练指出。

小众运动,面临野蛮生长后的共同命题

尽管眼下热度飙升,但陆冲依然面临着“从入门到放弃”的瓶颈。

在小红书、微博等各大社交平台,已经出现了许多退坑的笔记或帖子,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陆冲的尽头是骨科”。有网友发帖和“陆冲板再见”,提到“之前买来三天就摔骨裂,然后闲置三个月,前天出了。”而这条帖子下几乎“人均骨折”,不少网友称“第一次滑摔了三次”、“我今天也摔了,整个人和板子飞出去”、“陆冲第七天,今天因为上板动作不对和骨折擦肩而过”……

甚至有网友调侃道,“滑板初学者第一天:永远年轻,永远骨盖淤青,第二天:滑板的尽头是骨科,第三天:出板,骨折价”。

尽管不少人是越挫越勇,为了享受“风一般的自由”而继续陆冲,但也有很多人在看到风险性后入坑即退坑,称“刚入手一个板子的我决定退了”“一小时前被种草,草都种成树了,看完小红书上的各种骨折笔记,根都拔了”“刷到的上一篇笔记是陆冲高手炫技,下一篇就是骨裂,种草即劝退”……

v2_0dcfb345e16540e09f06432bebd766b2_img_000

不少人入坑即退坑

锌刻度也留意到,在二手电商平台,也有不少人在转卖陆冲板,其中不少都是全新或轻微瑕疵的成色,且不少商品详情中写道,“买来只滑了一次”“滑了几次几乎没有磨损”“几乎全新,没有超过五次”等。

事实上,“上头快,下头更快”也是近两年来走红的小众运动面临的共同命题。此前的飞盘也是以惊人的速度破圈,但当飞盘身上的“时尚”“潮流”和“社交”光环逐渐退却,年轻人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也逐渐被其他运动分散。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飞盘,到腰旗橄榄球,再到徒步、骑行和眼下的陆冲,有着明显的共性,即入门门槛低,上手快,且社交属性强。所以在密集的商业营销、明星种草以及私域流量的带动下,不少人便很容易跟风一试。但这也同样决定了很多人在进阶过程中会选择退坑,而其社交属性其实也很容易被其他运动替代。

此外,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由于这些小众运动的相关市场还尚未成熟,无论是飞盘、橄榄球还是陆冲,相关的培训市场和俱乐部机制也都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乱象,而这些乱象也会“劝退”不少运动爱好者。

眼下,年轻人手中的“飞盘”已经“飞”不太动了,而中年人又还能“扭扭乐”多久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锌刻度”(ID:znkedu),作者:锌刻度,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