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港科大团队研发新型活性液晶材料,初步实现活性软物质局部自我运算,为制备无芯片、无...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mittrchina.com/news/detail/10388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港科大团队研发新型活性液晶材料,初步实现活性软物质局部自我运算,为制备无芯片、无电路的智能软设备打下基础
芯片与量子
港科大团队研发新型活性液晶材料,初步实现活性软物质局部自我运算,为制备无芯片、无电路的智能软设备打下基础
“液晶已广泛应用于显示设备。但是,活性液晶的研究目前多数停留在实验室、草稿纸和幻灯片上,并没有明确的应用。本次工作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即使用活性液晶实现比较复杂的逻辑操作。我们将来可能会使用这类
280


“液晶已广泛应用于显示设备。但是,活性液晶的研究目前多数停留在实验室、草稿纸和幻灯片上,并没有明确的应用。本次工作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即使用活性液晶实现比较复杂的逻辑操作。我们将来可能会使用这类手段实现一些无芯片、无电路的智能软材料和智能软设备的设计,以实现高度复杂、可编程的材料响应。”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张锐表示。

图 | 张锐(来源:张锐)
不久前,他刚结束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博后研究,回国加入中国香港科技大学。2 月 23 日,张锐在国外期间参与的新成果正式公布,相关论文以《基于活性拓扑缺陷的逻辑运算》(Logic operations with active topological defects)为题,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 上 [1]。
图 | 相关论文(来源:Science Advances)

研究中,张锐等人设计出一款能自发流动的活性液晶材料,从理论上找到了液晶有望像计算机一样执行运算操作的方案。

实现材料在局部的自我计算

作为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活性物质是指一类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组成成分的机械运动的非平衡态系统。比如,鱼群、鸟群、组织细胞、细胞骨架等生物系统都是活性物质。

近年来,科学家创造出了很多人工活性物质,活性胶体便是典型代表之一。集群行为是活性物质的最大特点:即微观颗粒的机械运动,可导致宏观上的大尺度协同行为。

一方面,研究活性物质有助于理解生命物质的物理规律;另一方面,活性物质的特性在新材料、新型驱动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来源:Science Advances)

目前,人们对活性物质的研究都是从单一现象或单一特性入手,以便研究其前因后果。但是生命体的行为往往非常复杂,由很多不同特性叠加在一起。与此同时,细胞生物可以做自主决策,对外部刺激做出正确响应从而趋利避害。

基于此,张锐希望能设计出像生命体一样足够智能的活性物质。如果能设计、并制备这种复杂而精细的活性物质,则可通过人工系统进一步窥探生命物质的机理,进而实现相关应用。

基于活物质和基于硅基半导体的逻辑操作不同。前者是软物质,具有柔性、更容易植入、融合甚至结合的特点;而后者是硬物质,在穿戴、植入等方面都有技术难点。

为此,他和同事尝试让不依赖半导体的活性物质实现逻辑运算。最终,他们对活性物质里的拓扑缺陷,实现了类似操纵半导体电子的结果。

动图 1(来源:Science Advances)

拓扑缺陷是指材料中无法通过连续变换而消除的无序区域。在由杆状、或盘状分子形成的液晶中,分子具备长程关联的取向。而在拓扑缺陷中,这种取向序会局部消失。这是因为液晶独特的光学特性,让拓扑缺陷很容易被观察到。同时因其具有无序性,所以拓扑缺陷很容易捕捉和富集材料中的杂质。

近年来,很多研究利用拓扑缺陷来组装和输运系统中的纳米、或胶体粒子。作为活性物质的一种,活性液晶有很多种类例如细胞骨架高分子悬浮液、细胞组织、高浓度杆状细菌悬浮液和细菌-溶致液晶混合物等。

张锐注意到,这些活性液晶里的拓扑缺陷和晶体管里的电子有很多相似性。首先,活性液晶中的拓扑缺陷是一种准粒子,可在活性应力之下自发定向运动,类似于电子在电压梯度下的定向移动。

(来源:Science Advances)

而拓扑缺陷的拓扑荷和电子的电荷相似,也满足(电)荷守恒,且都有“同号相斥、异号相吸”的相互作用。研究中,该团队围绕这种相似性,设计出一些基于液晶的活性拓扑缺陷的理想实验,在模拟中实现了拓扑缺陷的门、定向传导和放大等逻辑操作。

在未来,或可设计出更复杂的电路,以实现类似于计算机的功能。同时,该研究为未来基于活性物质的自主材料、软体机器人等复杂智能人工系统的设计奠定了科学基础。

动图 2(来源:Science Advances)

审稿人认为,该工作不仅“有趣”,而且是“实现材料在局部的自我计算是一个重要和有前景的方向”。

此前,张锐在芝加哥大学分子工程系读书时,他所在的胡安·德巴勃罗(Juan de Pablo)题组,一直和该校物理系与分子工程学院的玛格丽特·加德尔(Margaret Gardel)组合作,因此本次研究主要基于肌动蛋白的活性液晶里的拓扑缺陷的特性。

(来源:Science Advances)

而张锐所在课题组的合作者,又和斯坦福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泽夫·布莱恩特(Zev Bryant)组合作,研究如何让人工改造的肌球蛋白活性可以响应光照,进而通过光学图案、去控制活性应力的空间分布。

期间,张锐主要负责用理论和计算,借此研究拓扑缺陷在空间不均匀的活性应力下的自发运动行为。他说:“我有多年研究液晶流体力学的经验,凭借此开发出一套和实验结果非常吻合的并行计算工具。我们和实验人员的合作也非常成功,通过结合计算和实验发现,利用精心设计的光照图案,可以约束并控制拓扑缺陷的运动轨迹,甚至可以控制它们产生和湮灭的空间位置。”上面所说的这项研究论文,于 2021 年发表在 Nature Materials

动图 3(来源:Science Advances)

此后, 张锐的导师德巴勃罗教授问他和同事一个问题:拓扑缺陷和电子有一些相似之处,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拓扑缺陷,实现一些类似于电子在半导体里的逻辑运算?

于是,张锐和同事开始设计可能的活性应力图案来实现这一目的。他们利用活性应力图案能够束缚拓扑缺陷的特性,在一个理想化的微流装置中实现了对拓扑缺陷的逻辑操作。

这一设计主要依赖以下关键点:微流装置的表面需要锚定液晶的局部取向。因此,在其设计的系统中,在活性力图案的引导下,微流通道中会产生拓扑缺陷,并做出定向移动。

(来源:Science Advances)

通过设计通道的连接方式和活性力图案,张锐实现了以下操作:其一,让+1/2 拓扑缺陷像电子一样在管道中传导;其二,设计一个门,可以控制+1/2 缺陷的通过与否;其三,设计一个十字路口,每当有缺陷通过时,另一垂直通道上的缺陷就无法通过,反之则可以通过;其四,设计一个复杂微流装置,如此就能让一个缺陷的移动产生多个新的缺陷,从而放大信号。

动图 4(来源:Science Advances)

计算结果让合作成员“惊掉下巴”

张锐表示:“我在芝大的博士后导师胡安非常有领导力和创造力。他经常给我们讲一些新想法,但不是每个都能实现。同时,他也给我们尝试大胆想法的自由。所以,我们常在不同方向上尝试他给的思路。当然,失败多于成功。而这次工作,正是从失败点子里‘有幸逃生’的一个。我和同事一开始并不知道怎么下手,因为并不清楚如何在活性液晶中实现 PN 结。后来,我们放弃寻找和半导体完全一样的机制,而是从已有工具箱找解决问题的‘武器’。”

那段时间,张锐在图案化活性应力的计算,得到了合作者的实验证实。这让他坚定了用图案来实现逻辑操作的想法。

后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做出一些漂亮结果。在离开芝加哥大学之前的最后一次组会上,张锐讲了他的计算结果。日后,他听说这让不少合作成员“惊掉下巴”。他们对张锐所在课题组的液晶工作一直有所耳闻,也深知液晶在理论和计算上的困难、以及实验的复杂,因此对研究成果的预期并不是很高。但是,张锐的计算结果大大超出想象。后来,投稿也比较顺利,经过一轮修改就被接受。

动图 5(来源:Science Advances)

在和伊朗同事阿里·莫扎法里(Ali Mozaffari)的合作过程中,对方也对活性图案束缚拓扑缺陷产生了兴趣。于是,张锐建议他将两个会互相排斥的+1/2 缺陷限制在一个圆盘状的活性应力图案中,并对结果进行观察。

在随后的计算里,Ali 发现了大量有趣的动态行为,这些缺陷有时会沿着圆盘边缘游动,有时又会像桌球一样在圆盘边界上弹来弹去。甚至在一定参数范围内出现了如下现象:一个缺陷滑行,另一个缺陷反弹。

期间,张锐和对方一起分析和验证上述结果。为解释缺陷有时会滑行、有时会反弹的原因,张锐提出了一个等效自由能模型,最终对结果做以良好解释。这一工作的相关论文,发表于 2021 年的《物理评论快报》上。Ali 也借此结束了在芝加哥大学的博后经历,顺利找到一家大数据公司的不错工作。

张锐表示:“这些工作的主体都是在 2020 年 3 月美国疫情爆发之前做完的。疫情之前,我、Ali、以及另一位合作者经常一起讨论,很多想法都是在那时产生的,也因此结下了深厚友谊。随后学校关停,我也搬到香港,经过漫长的验证、手稿撰写、修改和回复审稿意见,这些工作逐渐一一浮出水面。”

这是一个系列研究,仍有后续工作要做。在模拟工作上,张锐博后导师的课题组的师弟师妹,正在微管实验中尝试达成类似的逻辑操作,同时张锐也在参与帮忙。

另外,在上一工作中他们主要研究的是二维系统。如今,张锐已经独立带组,目前他和学生也在尝试研究三维系统。

-End-

1、Zhang, R., Mozaffari, A., & de Pablo, J. J. (2022). Logic operations with active topological defects. Science advances, 8(8), eabg9060.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