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到不可思议,“AR隐形眼镜”都有了?Mojo Vision黑科技太惊人
source link: http://www.gamelook.com.cn/2022/04/47824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GameLook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GameLook报道/古语有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到了2022年,这句话该改改了,“眼睛是大脑的显示屏”或许是个不错的说法。在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抢占手机、电脑等屏幕时间的时候,有的企业已经向人眼这个人类大脑唯一获取图像信息的器官发起了挑战。
3月30日,美国公司Mojo Vision在公司官网发文表示,“Mojo Vision实现了智能隐形眼镜的重大发展里程碑”,它们已经成功创造了AR隐形眼镜Mojo Lens的新原型机。根据官方新闻稿的介绍,Mojo Lens的新原型机集成了众多业界首创的功能,包括世界上最小和最密集的动态显示屏、低延迟通信技术和眼控UI界面等。
硬件小幅度升级,未来可期
有关智能隐形眼镜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但直到2008年,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才第一次将电子电路和能够发光的灯(并不是能够显示信息的屏幕)安装到隐形眼镜上,并在兔子上进行了20分钟成功的实验。
Mojo Vision的智能隐形眼镜的灵感和部分理论来源,便是2008年美国官方的“智能隐形眼镜项目”。
据外媒报道,Mojo Vison的创始人兼CEO Drew Perkins之所以选择成立这家公司,还是因为自己在2012年患上了白内障,为了挽救自己的视力,从2015年公司成立开始,Mojo Vison便开始了智能隐形眼镜的研发,在项目对外保密了三年后,于2019年,Mojo Vison正式通过媒体宣布了这一项目的演示视频,并在2020年,对外公布了初代的AR隐形眼镜。
不同于2020年,由于公司创始人的个人原因,当时Mojo Vison的隐形眼镜更多地是面向医疗领域,帮助眼疾患者提高视力,根据官方的消息,新的Mojo Vision原型机是一个“是一项定位于智能手机、AR/VR、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健康技术交叉领域的创新。”
上一代原型
根据官网的消息以及外媒的采访,新原型机在显示上并没有就上一代做出太大的突破,依然是那个六边形单色MicroLED显示屏,它的所有图像仍然使用绿色(节能),不由得会让人想起上世纪60到80年代的“单色监视器”。
不过在显示之外,Mojo Vision成功地在隐形眼镜的内部放置了更多的组件,就比如运动感应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等传感器,以及全新的定制的ASIC,集成了5GHz无线电和ARM M0处理器。在新原型中,智能隐形眼镜的供电方式得到了升级,与前代不稳定的无线电源不同,Mojo Vison直接将一个完整的板载电池系统放到了隐形眼镜上。
Mojo Vison的产品和营销高级副总裁Steve Sinclair在采访中表示,公司并不认为新原型目前的状态已经达到了正式产品的水准,新原型依然只是2019年的第一代原型机的优化版本。2023年前后,Mojo Vison也会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带来一个更加完善的智能隐形眼镜。
图片来源:Mojo Vison
就比如预计将登陆第二代产品的全彩显示屏。在当前的原型机中,Mojo Vison已经在不到半毫米的单色显示屏中,放入了7万个像素点,Mojo Vision,全彩显示屏除了有更好的画面表现外,像素点还会更加密集。
拓宽可穿戴设备的可能
相较于硬件上的优化,新原型在软件上的提升或许对后续无论是Mojo Vison还是同行,都更具有里程碑意义。
Mojo Vison官方表示,在过去的两年里,公司一直在为Mojo Lens投资各种软件体验。经过团队长时间的积累和建设,公司首次在新原型上构建了智能隐形眼镜的基础操作系统代码,以及用户体验 (UX) 组件。
这对于智能隐形眼镜这种新设备而言,无疑是突破性的进展。因为不同于PC、主机、手机等设备,人们触摸、输入等交互主要依靠手这一器官,在此之前,包括Hololens等类似的AR设备在操作上也都并没有摆脱“手”的限制,但在智能隐形眼镜上,用户总不可能拿着手指往眼球上戳。
而Mojo Vison在自己博客中表示,通过Mojo Lens内部精密的硬件,Mojo Lens可连续跟踪眼球运动,以便在眼球移动时保持 AR 图像静止,同时搭配专有的运动感应算法,“Mojo Lens 的眼动追踪的精确程度领先业界一个数量级,同时也是Mojo独特的眼控用户体验的关键推动力”。
能够有一个基础的系统对“眼球操作”作出定义,并提供系统级的优化方案,即使初代版本在使用上还存在瑕疵,但这也意味着人类与数字世界的交互,终于突破了器官原有的限制,有了新的创新。
在不久的将来,Mojo Vison还将提供一个SDK,以接入庞大的开发者生态。
在今年的CES展会上,Mojo Vision就曾宣布,自己已经和阿迪达斯、Trailforks(自行车/徒步旅行)、Wearable X(瑜伽)、Slopes(滑雪)和 18Birdies(高尔夫)等运动品牌以及软件达成了合作关系,致力于为运动员提供一个可以显示清晰数据,但又不分散他们注意力的方案,减少因为低头看手机、智能手表等导致的运动中受伤的可能。
这也就引申出了Mojo Vison对于新原型的另一层期待,即“进一步加速 Invisible Computing(隐形计算,Mojo Vision自创的概念)的开发,这是一种下一代计算体验,信息仅在需要时才可用并呈现”。
所谓“隐形计算”,Mojo Vision官方的解释是,这是一种“让我们的注意力从科技产品转移到我们周围的世界的力量。隐形计算是可以感知外部环境和行动,并作出合适的反馈,通过帮助我们动态响应并自由地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洞察力来感知我们周围的事物。我们可以与我们的世界、周围环境和通信保持联系,同时所有这一切都不会分散设备的注意力。”
在Mojo Vision官方看来,任何 AR 体验的一个关键要素是能够查看并与放置在我们周围世界中的数字内容进行交互,但是目前的AR技术要么需要使用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手机等屏幕,而非现实世界中,有舍本逐末的倾向;要么就是类似于微软的HoloLens,庞大的设备体积让该类产品难以打开消费级市场,进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而通过智能隐形眼镜,直接将AR影像投射到人的视网膜中,搭配隐形计算,能动地为用户提供拥有的信息,让人脑直接将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而非借助手机等中介,无疑才是AR技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之一。
元宇宙从打开心灵的窗户开始
其实Mojo Vison官方的消息在介绍完软件的升级后就结束了,并没有涉及任何元宇宙内容,但官方对于“隐形计算”的介绍,以及眼球控制的探索,还是让GameLook想起了Niantic以及他们的AR元宇宙计划。
不同于VR试图打造一个虚拟世界来实现元宇宙,Niantic认为,技术不应该是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的增强,而AR自然就是将虚拟和现实融合,目前来看完美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就连Meta,也在VR之余,探索AR在未来的可能性。
而智能隐形眼镜可以说是之前谷歌等各大厂商推出的智能眼镜的升级版,是头戴式AR设备最终极的形态,眼球控制这一概念也是一种最自然,难以被打扰或中断的在现实中与虚拟世界交互的方式之一。当然前提是机械眼球这种只存在于游戏、小说中的器官,并不在问题的讨论范围内。
不过智能隐形眼镜也有自己的弱势,就比如续航问题、佩戴时间限制(普通隐形眼镜佩戴时间最好不要超过8个小时)等,还有网友打趣道,如果Mojo Lens真的成功了,未来会不会出现闭眼时,和国内视频网站暂停时一样,强制弹出广告的情况。
其实这种看广告智能隐形眼镜将要面对的问题中,还算比较容易解决的一部分,甚至有网友提出了一个让人眼睛一痛的情景,“想象一下,佩戴智能隐形眼镜的时候电池突然爆炸了”。
虽然最新的固态电池爆燃概率极低,但即使是百万分之一的概率,分摊到全球人口上,都是一场严重的集体事故。
“这就是为什么你有两只眼睛的原因。没了一个还有另一个”
类似可以提出的问题还有很多,毕竟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睑和睫毛其实主要就是负责保护脆弱的眼球,如今我们主动选择帮助潜在的危险源突破前两层保护机制,直达眼球,无疑就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以及面对危险发生时的无力。
即使是显示屏亮度超过人眼可适应的程度,这种普通人在晚上打开手机是经常体验的场景,没有了眼睑的保护,恐怕都会对人的视网膜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虽然早在去年8月,Mojo Vison就表示,自家的产品已经通过了毒理学检测,但直到现在,美国FDA还没有给予消费级的批准,事实上,直到2019年12月,在项目进行了三年后,Mojo Vison才刚刚获得认证,允许该公司的员工试戴自己的产品。
眼睛是一个上限很高,但又极度脆弱的系统,未来的虚拟世界、元宇宙,无论是AR还是VR,在不改造大脑的前提下,为数不多的选择就是打开这扇心灵的窗户,只不过在成功打开之前,安全是最基础的要求。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amelook.com.cn/2022/04/478242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