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最高预亏19亿,背靠华为的小康如何撑起600亿市值?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63162452850868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最高预亏19亿,背靠华为的小康如何撑起600亿市值?

节点财经·18小时前
1年10倍的小康股份:靠华为,更要靠自己

如果要在A股的汽车板块选出一只大牛股OR大妖股,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小康股份(601127.SH)。这家曾以生产东风小康闻名的汽车厂商在踏上新能源汽车风口,尤其是傍上华为之后,一度成为2021年最耀眼的明星。

v2_61e30297eebc456a846cb3966e12107e_img_000

但是,自去年12月之后,小康股份迎来一波跌幅超过40%的暴跌,业绩更是一路走低,令不少投资者大跌眼镜。截至2月25日收盘,小康股份股价为45.55元/股,总市值619.4亿元,仍处于区间底部。

投资者更为关注的是,小康股份2021年与华为合作推出的首款车型赛力斯SF5销量不佳,而在当初这款汽车发布时,曾将公司股价从22元直线拉升到近80元。

目前,小康股份与华为再次合作的“问界M5”即将上市,但销量如何难以确定。而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小康股份净利润预计亏损15.5-19.5亿元。这种情势之下,小康股份未来的造车之路该如何走下去?连年亏损的业绩能否撑得住当下600亿的市值?

这还要从华为看上小康股份之前开始说起。

/ 01 / 小康股份凭什么被华为选中?

如果用一句话来回顾小康股份的崛起之路,那应该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在牵手华为之前,小康股份的那棵“大树”是东风汽车。2003年,其联手东风汽车的东风小康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东风小康下线,两年内产销量双双突破10万辆。

彼时,凭借“许三多”走红的王宝强成为东风小康代言人,“开东风,奔小康”的广告语传遍大江南北。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东风小康与五菱宏光、长安之星并称中国微车三巨头、三大拉货神车。

这样的出道经历,一方面让小康品牌打响了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让小康这个品牌基本告别了高端汽车。但总体来说,当时依靠东风小康带动的整车业务,小康股份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2016年6月,小康股份登陆A股时,当年其总营达到161.92亿元,汽车业务营收为150.09亿元,归母净利润5.14亿元,销售毛利率19.34%。凭借这样的表现,小康股份刚上市时曾一口气拉出18个涨停板,轰动一时。

所以,从造车的底子来看,小康股份虽然以微车、经济型用车起步,但历经十多年发展,其在整车业务方面算得上经验丰富。有这样的行业基础,应该也是华为选择小康股份原因之一。

当然,小康股份对于华为的吸引力,更重要的还是来自于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积累,这也是资本市场看重的部分之一。

从2015年开始,小康股份就设立了新能源汽车设计院,开始进行包括控制系统和新能源汽车底盘等的研发。第二年,小康股份在美国硅谷成立SF Motors Inc,同时收购重庆东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改名为金康新能源

在上市之前,小康股份就已有24款纯电动专用车可享受工信部“免征购置税”的待遇。上市后,小康股份继续加大在新能源方面的投入,旗下拥有金康数字化工厂和SF美国工厂两大生产基地。通过一系列并购,目前小康已经拥有1000多项的全球技术专利及先进的制造工厂,而且还获得了国内生产和销售的双资质。

不难发现,小康股份确实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这从近年来持续增加的研发投入也能得到证明。

v2_a0ca6e3a54fd49999e25f37b1dee8dad_img_000

2018年至2020年,小康股份的研发投入分别为4.83亿元、6.51亿元、8.37亿元,占营收比分别为2.39%、3.59%、5.85% 。虽然其营收一年不如一年,但研发投入却逆势增长。

加大研发投入之下,小康股份在三电技术、智能网联、增程式系统以及IGBT等车载半导体及零部件的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9年4月,小康发布赛力斯SF5,搭载的“驼峰”智能增程系统就来自小康自己的技术。此外,目前小康是国内少数几个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车企,也是拥有四电机驱动技术平台的企业。

当然,华为选择小康股份,或许并非全因为以上的优点,背后可能还有一层原因,就是小康股份近年来的发展并不顺利,品牌辨识度不高。对于华为来说,选择这样一个有一定行业基础和技术积累,同时又面临发展瓶颈的合作伙伴,就更容易拥有更强的主导权,自己的发挥空间更大。

而对于小康股份来说,能傍上华为这棵大树,对其未来发展当然有很大助力。但是,傍上华为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持续亏损和新车销量不济,似乎都比较棘手。

/ 02 / 从赛力斯SF5到问界M5 销量将是硬指标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是个烧钱的行业,一众新能源汽车厂家如“蔚小理”等目前还都在为盈利奋斗。市场对于这样的造车新势力更有耐心,而对小康股份这种从传统车企转型的“玩家”,就没那么宽容了。

据1月底小康股份发布的2021年年报预告显示,去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预计亏损15.5-19.5亿元。这是小康股份连续第二年亏损,2020年其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7.29亿元。

v2_b3f5b1357d884ea9915bda179e3a1a74_img_000

两年时间,小康股份总计亏了35亿元左右,其中绝大部分要算在新能源汽车业务上。而亏损的背后,则是小康与华为联手推出的新能源汽车,能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的焦虑。

比如一度被寄予厚望,也是小康与华为首度合作的赛力斯SF5,交出的成绩单堪称惨淡。据乘联会数据显示,该品牌全年销量共计8169辆,还没有同样采取增程式技术的理想ONE一个月卖得多。

那么,塞力斯为什么卖得这么惨?从品牌上来说,塞力斯来自于小康2016年在硅谷收购的SF Motors,在美国没搞出什么名堂,回国变成了赛力斯,品牌力不足,消费者不买单;其次,对于华为来说,这是其首次在汽车领域落地,各方面都在摸索阶段;最后,对于小康股份来说,其此前主要生产微车或经济型汽车,缺乏生产智能汽车的经验和技术。

综合来看,塞力斯SF5更像是小康与华为的试水之作,随后便推出了新品牌AITO问界M5。

2月15日,小康股份发布消息称,旗下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AITO问界M5将于3月份实现大批量交付,股价应声上涨。

可见,市场对于这款产品仍有所期待,而赛力斯SF5上市不足一年便成为弃子。

公开信息显示,华为深度参与了AITO问界M5的全过程,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后期的营销、售卖等,均由华为主导。这使得小康旗下的赛力斯更像是一家“代工厂”。

华为发布问界M5时,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表示,AITO问界的目标是在5年内,将AITO品牌打造为全球新能源品牌TOP 3。如果余承东的设想成为现实,即便小康股份在其中不占主导权,也能分得一杯羹。

v2_dc0d04c8298746bd8f0a9c4fb0e1b69d_img_000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问界M5的市场表现最终会怎么样?

从汽车之家网站的关注度排名来看,目前问界M5的关注度并不算高,仅排在中档SUV的第27位。但是,上市之后,华为通过遍布全国的线下渠道一起发力,未来是不是可以创造一个奇迹,也不好下定论。因为在汽车销售上华为已经下了大力气,其也具有创造奇迹的战斗力。

这一切还是未知数,需要市场给出最终的结果,而对于小康股份来说,能否守得云开见月明,也许就在此一举。毕竟,在经过初期的华为造车概念炒作之后,真实的销量业绩才是资本市场参考的硬指标。

未来的一两年,将是考验小康股份600亿市值底色的关键时期。

/ 03 / 1年10倍 在ST与星辰大海之间摇摆

在不少投资者眼中,小康股份可以算得上是近年来的大牛股或者大妖股,因为从2020年10月到2021年6月,小康股份的股价从8块钱左右,最高一口气冲到83.83元/股,一年不到翻了10倍,总市值冲破千亿大关。

在业绩大幅亏损的情况下,股价还能有这样的表现,只能说市场太疯狂了。

但是,泡沫总有破碎时。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赛道调整、新车销量不佳和业绩持续不振,小康股份的股价开始从高位回落,目前较前期高位已经下跌超过40%。

即便如此,相比2020年10月行情启动时,目前小康的股价仍有超过5倍的涨幅。

所以,如果小康的业绩迟迟不能有所表现,仅靠华为的招牌能不能撑住600亿市值,还是个未知数。

对此,机构的态度显得有些分化。比如近半年来并没有小康股份的一份券商研报,持仓基金数量也不多。但另一方面,知名基金经理、“广发一哥”刘格菘似乎又非常看好小康股份的未来前景。

v2_a81ca7bb17a946a4ac8018408d36a20f_img_000

图片来源:同花顺

据2021年报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小康的基金共8家,其中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先锋混合持仓最多,目前市值达12.78亿元。回溯刘格菘的进场过程,其从2021年中报开始买进,同期广发旗下的多只基金跟进,此后不断加仓。

可以说,广发基金目前已经是重仓小康股份。在其它机构敬而远之的情况下,刘格菘为什么对小康股份这么有信心,不得而知。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市场对小康股份的矛盾态度。

此外,小康股份在2022年1月还曾陷入舆论漩涡,当时有网络传言称,原某证券研究所人士及某公募基金量化人士或涉嫌操纵证券及内幕交易华为合作企业,矛头直指小康股份。

小康股份随后进行了澄清和辟谣,但资本市场围绕在它周围的争议仍未消散。

从财务数据上看,由于汽车销量不佳,小康股份在资金链上的压力正逐渐显现。2021年半年报显示,其有息负债总额为51.36亿元,占其净资产的70.88%。

另外,过去两年,小康股份接连以新能源产业投入为主要源由,通过增发新股募资金超过60亿元。2022年,小康股份计划定增募资不超71.3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

在业绩不振的情况下,要继续走下去,小康股份必须通过不停的融资来保证研发投入。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目前烧钱仍是常态,而相应的风险也不言自明。所以,在目前这个阶段,资本市场对小康股份的态度可以理解。

一边是走在ST边缘的业绩表现,一边的牵手华为奔向星辰大海,小康股份虽然有华为这棵大树为它托底,但能走多远,长多高,最终还是要靠自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节点财经”(ID:jiedian2018),作者:节点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