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通人实现「虚拟人自由」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78-20220211-36714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普通人实现「虚拟人自由」

距离“人人皆可虚拟”的愿景还存在巨大差距,实现的路径又是什么?

养一个虚拟人,可太贵了。 

高昂的制作成本及其带来的低产能是悬在从业者头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尤其是那些希望做出高精度内容的创作者。

抖音上的柳夜熙,视频每秒要烧一万元以上;准备一套顶级的光学动作捕捉设备,五十万打底;一场虚拟直播背后场地建设投入需要上百万;除此之外,还有对专业人才、软件、营销等各个环节的投入。 

但是显然,这个从去年开始飞起来的赛道,没有任何降温的迹象。各种形态和人设的虚拟人层出不穷,春节期间,他们异常忙碌:雪爪科技的灰头发虚拟人Gina参与了万科商场线下新春营销活动;基于小冰框架诞生的虚拟气象主播冯小殊上岗为冬奥天气播报;柳夜熙在除夕夜还在抖音上“追踪”一只叫“寅”的妖怪;B站上的虚拟主播和偶像团体也在给观众们拜年…… 

而一级市场也用脚投票,直言“虚拟化”势不可挡。据投中网数据,2022年甫一开年,该领域相关的投融资事件发生近百起,金额超过4亿元,背后不乏红杉、IDG、顺为等明星机构。 

虚拟主播纷纷上岗,虚拟赛道热火朝天,但一些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看虚拟直播时,粉丝究竟在看什么?有哪些真人主播给不了的东西?制作成本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什么技术解决方案?虚拟人toB的商业模式如火如荼,但是距离“人人皆可虚拟”的愿景还存在巨大差距,实现的路径又是什么?

 主播“由实入虚” 

六年前,被称为VTuber鼻祖的绊爱(英文名Kizuna AI)在YouTube上出道,她是一个棕色长发、大眼睛的小女孩,经典形象是戴一个粉红蝴蝶结发箍,身着白色制服。

之后,她几乎日更,唱歌、直播打游戏、杂谈,各种各样的视频,与真人视频创作者无异,甚至与观众、粉丝有更高强度的互动。与初音未来、洛天依等虚拟偶像不同,绊爱的背后少不了中之人和动捕设备,可以理解为是真人“披上了这个动画形象的皮囊”进行内容呈现。 

绊爱的出现,打开了虚拟内容创作的想象力,她也因为活泼的个性和各类型的活动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在她的YouTube频道 A.I. Channel上有超过300万订阅者,在B站上超过150万。 

去年12月,出道5年的绊爱发布视频,宣布将在2022年2月26日的“Hello,World 2022”演唱会后无限停止活动。在毕业留言中,她说:“与五年前相比,虚拟的存在以及人类拥有虚拟形象在世界上变得逐渐没有违和感,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也成为了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个契机,毕竟你看,我已经不再特殊了!”

这段话令无数粉丝破防,也道出了事实。类似绊爱的虚拟主播接连出道,头部的有辉夜月、电脑少女小白、狐娘大叔、未来明等等,V圈文化逐渐丰富成型。根据日本调研机构User Local的统计,自绊爱出道起,截止2020年9月,四年内有164亿日元进入这个看似小众的领域。彩虹社、hololive等日本虚拟主播经纪公司大力扩张,个人势(指不签约公司,由自己打理策划、直播、公关等事务)的VTuber涌现。 

虚拟主播粉丝人群与二次元圈层高度重合,因此在国内,有二次元基因的B站成为一个聚集地。2021年,在B站12周年庆上,CEO陈睿表示,过去一年共有超过32000名虚拟主播在B站开播,同比增长40%,虚拟主播已成为B站直播领域增长最快的品类。

在其他视频、直播平台上,主播们也以各种虚拟形象现身,比如Twitch上拥有85万关注者的CodeMiko,是由一名韩裔女程序员个人创造的3D虚拟形象,性格不羁、行为泼辣,每天进行近5小时直播,与观众互动频繁,美国科技媒体在The Verge在一篇文章中称她为“新一代的虚拟脱口秀主持人”。抖音上,也出现了金桔2049、妙善公主,现阶段粉丝量分别为26万和7万。

为什么主播们一个个“由实入虚”,创造出这一个个打破虚拟与现实边界的存在? 

对于主播来说,虚拟形象确实是一个面具。不难理解,这张面具带给无数的人全新的机会。或许有人因为性格、外貌等种种因素不愿以真实形象示人;或许有人倦怠了三维世界的一成不变,想尝试另一种更自由、更理想人设;或许有人更爱技术赋予虚拟形象与观众的各种互动玩法。 

虚拟形象意味着某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将会以何种方式最终呈现,取决于个人或是团队的创造力。 

其实CodeMiko背后的“技术员”不掩饰自己究竟是谁,她也常以真人形象现身,但是有了CodeMiko这张面具,她的直播更有梗了。从吊带到小丑,变装只要1秒,打赏名单在她胸口滚动,她在直播间不仅“上过太空”,也被“当场炸死”过。

这些也带给粉丝很多真人主播无法给予的东西。除了新鲜好玩的互动方式和视觉效果之外,文化层面上,动漫、科幻是Z世代年轻群体的精神养分之一,而虚拟形象所激发的认同感、亲密感、归属感尤为独特。  

但是不同于真人主播天然的面孔与声音,虚拟主播是有技术门槛的。 

CodeMiko曾经从事动画工作,自己会建模会编程,因为热爱动捕技术,贷款买了全套设备,硬件花了3万美元,每年还有9千美元的软件维护费。不菲的起步价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既然虚拟化趋势势不可挡,那么为通往“圣地”修路的生意自然也是价值可观。 

目前已有不少从业者开始着力于降低虚拟门槛、让普通人也能“虚拟人自由”。以小K直播姬为例,作为一个虚拟内容互动创作平台,一方面它颠覆了传统的硬件动捕方案,提供了全球领先的低门槛、高精度的动捕技术,真人无需佩戴任何设备,仅仅用一个普通的RGB摄像头就可以实现身体、手指、表情等高精度实时3D捕捉;另一方面则是系统提供高自由度的3D捏人功能,有脸型、头发、眼睛等200个自定义捏人维度,也同时支持用户自定义导入符合格式的原创形象。 

而且,这套系统免费开放给用户使用。这大大降低了进行虚拟直播的成本,让更多有表达欲与创造力的普通人拥有了通过虚拟形象直播的自由。而从行业视角看,更多用户的加入会让UGC的内容数量和比例增加,从而促进整个内容生态的繁荣。 

“你们这个就黑科技的离谱。。关键我昨天自己试了一下还真就这么离谱。。” 一位B站网友在小K直播姬的一条虚拟直播教学视频下评论。

图片

小K直播姬的B站内容

尚未破局的市场机会

小K直播姬“黑科技”的背后是2017年成立的云舶科技,创始人梅嵩和陈敏都出身于游戏行业,作品有《王者之剑》系列手游。其采用的所有视频动捕技术,都由云舶科技自主研发,公司先后完成了BV百度风投,五岳资本,CCV创世伙伴的多轮融资。

传统的3D虚拟人直播所采用的动捕方案通常是惯性动捕和光学动捕,前者依赖于重力和磁场,通过真人穿戴惯性传感器测量骨骼部位运动,数据再处理为模型,而后者是依靠光学摄像头在专业摄影棚内进行,高速摄像机从不同角度跟踪穿戴动捕设备的真人运动。但是两者都价格不菲且一人难以完成。 

小K直播姬的动捕技术核心是AI,使用普通摄像头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人体的骨骼关键点,最终捕捉到人体的动作。小K直播姬可以追踪超过100个识别点,覆盖面部、手部和双臂,而且实现3D深度信息的掌握,让画面呈现不同于“纸片人”的立体感。 

云舶科技在去年11月正式开启了小K直播姬的公测,并在B站上陆续发了使用教程和新鲜玩法视频。公测3月,注册用户已达2万。春节期间,内容数量出现井喷,使用小K直播姬开播虚拟轰趴馆、虚拟演唱会等虚拟互动的直播达1000多场。 

而参与测试的虚拟主播也感受到了技术的能力,据云舶科技数据,在虚拟互动场景下的观众弹幕数量同比增加4280%,加入电池礼物激活DJ打碟等互动特效,单场电池礼物的收益增加了5倍。 

免费使用听上去是不是有点令人不可置信?但非常清晰的是,小K直播姬瞄准的是现在尚未被挖掘虚拟人ToC的市场,背后有经游戏、直播等行业验证的商业逻辑。 

首先,小K直播姬借鉴了游戏行业的产品思路和运营模式。功能面向主播免费,几乎是0门槛,内置付费内容,主要的虚拟资产有服装、饰品等道具,以及解锁各种互动玩法和打赏方式。在主播收到的礼物和打赏中,小K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随着更多场景设计的出现、迭代,可玩性高的道具会越来越丰富。 

同时,与聚合流量的直播平台进行合作时,也采取类似游戏的联运模式。由小K提供完整的产品功能和内容,并根据平台需求提供一定的定制服务。当内容随着UGC的力量充盈起来,观众、粉丝的参与感和付费意愿提升,主播、平台、小K三方都从中受益。   

小K自研的AI动捕技术不仅仅可以运用在虚拟直播中,也面向用户提供线上创作UGC动画和短视频,在短视频、游戏、创意营销、展会活动中发挥价值。

在ToB商业模式先行,“客户为大”的虚拟人市场,小K想要做的是通过虚拟主播这个切口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进来。 

在商业化方面,虚拟人技术框架提供商小冰的一条思路是,产出更多针对具体行业数字化需求的数字人,比如万科的财务岗的优秀员工崔筱盼、每日经济新闻可以24小时播报的主播等。在近期与「真探」的一次交流中,小冰COO徐元春表示现在的收费模式是标准化能力模块的选配,“按雇佣人的逻辑去收费”。 

一些垂直虚拟人厂商和IP孵化和运营类公司主要的收益来源是演出、代言、直播电商等,合作方式多样,有短代也有长代,很大部分是根据客户需求去定制形象,以及结合营销节点去做策划。 

虚拟人的市场尚在早期,业内在摸着石头过河,建立自己的技术和差异化壁垒和摸索寻找行之有效的商业化手段。 

C端的需求存在,这或许从苹果的Memoji功能、韩国捏脸软件Zepeto的流行就可以间接验证,而再早之前还有QQ秀——究其根本,这是人们对于在网络世界中重塑自己身份的一种渴望。 

但是长期以来,因为技术的局限性和高企的成本,C端的需求和创造力都难以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小K直播姬的出现,拉开了一道口子。 

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和日本定位手游直播的平台Mirrativ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激活C端的潜力。前者的游戏内容主要由UGC组成,后者也提供灵活的虚拟形象直播功能Emomo。据了解,小K直播姬还计划围绕3D动捕和游戏进一步开发虚拟内容的创作工具。  

如果说传说中的元宇宙一定会到来,可以肯定的是,那会是一个人人参与的赛博空间。当我们再去思考网络世界上真实和虚拟的界限,或许这条中间线本就模糊不清。

披着一张“皮”的虚拟主播,难道就不是真实的么?无论呈现形式如何,都是一种可贵的自我表达,他们与粉丝之间的情感联结也真实存在。

网站编辑: 郭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