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先进制造赛道独角兽捕鲸者—普罗资本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news/80-20220211-36713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先进制造赛道独角兽捕鲸者—普罗资本

一家并不追求投出百倍回报的投资机构,反而如今硕果累累。

现如今,以单一先进制造赛道投资专长的机构不在少数,但敢说自己投出了半导体、汽车、工业4.0、智能装备、新能源各细分赛道且全部收获到独角兽的机构并不多。

尤其是第一轮投资了海光信息、兆芯电子、壁仞科技、合肥长鑫等,乃至2021年捕获的14家企业全部都炙手可热时,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2021年,包括合肥长鑫、集创北方、文远知行、芯驰科技、网迅科技、趋动科技、昂瑞微、希姆计算、芯华章、星思半导体、绿菱气体、节卡机器人、清微智能、中科慧眼,都被普罗资本包罗囊中。

在普罗资本执行合伙人徐晨昊看来,这一切都是如此地顺理成章,并不是因为普罗资本专投明星项目才有如此成绩,而是要归功于长期致力于贴近产业+精准预判+重度赋能,且一直聚焦于先进制造领域的投资,才能做到如今的水到渠成。

现如今,为了捕获到更多的先进制造业独角兽以及平台型科技公司,徐晨昊和其投资团队正在努力突破普罗资本的投资边界:不断地加码,并不断地将自己的投资触角延伸及早期投资,扩大自己的投资范围。

那么,在当下无人不投硬科技的热浪之中,自2013年便开始布局先进制造业投资的普罗资本如何在既有120亿管理规模和50多家头部被投公司之后,继续快马扬鞭,更下一城?

在这背后,是徐晨昊和普罗资本投资团队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前提下,长期跟踪行业和细分赛道,不断对比产业中的各种公司,最终形成的独特判断和认知。

“我们投资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度跟随国家的发展战略,从2013年到2022年,我们长期跟随国家战略,并通过产业来建立自己的坐标系,从而成功捕鲸。”

比如,在徐晨昊看来,普罗资本从来不会“抢项目”,未必要追热点赛道上众人追捧的独角兽;应对有潜力企业需要早建立联系,持续关注发展,寻找合适的投资时机;如果还需要比速度、比价格、比资源,扎堆抢,说明没有找到独到的投资策略。

就这样,一家并不追求投出百倍回报的投资机构,反而如今硕果累累,为此,投中网和徐晨昊进行了一次对话。

图片

普罗资本执行合伙人 徐晨昊

不专门投明星项目,反而硕果累累

投中网:普罗资本在2021年一口气投资了10多个明星项目?

徐晨昊:我们在去年有很多收获,全年总投资金额20亿,投出了14个明星项目。但我们并不刻意追求投明星项目,对于项目选择我们有明确的策略及原则,对产业有很长期、深入的跟踪,开发了大量的项目,才能最终做到厚积薄发。很多公司是在跟踪的过程中,或被我们投资后,成为了明星项目。 

在团队的能力范围之内,我们一直都在精准发掘上限比较高、业务基础比较扎实、估值相对合理的标的进行布局,很多项目的布局都在一年甚至两年以上,即使他们还没被大量机构认可时,我们就已经开始观察和接触了。

投中网:请以具体的投资案例来例证下?

徐晨昊:先说文远知行,我第一次见CEO韩旭是在2020年7月,当时自动驾驶赛道行业正在一个由追捧到退潮的窗口期,但我们认为无人驾驶是通用人工智能最早能够落地的、千亿甚至万亿级的场景。从2018年开始,我们跟踪了行业内几乎所有的L4级自动驾驶方案公司,看到文远的团队和技术是最扎实的,商业部署是最先能落地的,与普罗也有很多共鸣。我们是2020年B轮融资第一家确定投资意向的机构,也在2021年C轮融资中持续加码。在我们投资后,公司在2021年完成了超过10亿美金总额的融资,估值也上涨了很多。

再比如芯驰科技,我们跟踪芯驰的时间很长,赛道里的其他企业我们也都拜访过。我们投资时,赛道融资正是火热,鉴于普罗资本自身在行业里的沉淀,认为芯驰有非常大的稀缺性,所以坚定地选择了领投。事实证明,芯驰的发展速度与我们预期相符,定点数量从我们投资时的10多个增加至50多个。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当然不会长期存在,但芯驰的目标是与全球一线的汽车芯片厂商直接竞争,并不只是借了国产替代和芯片短缺的东风,有着更大梦想和方向。

投中网:文远知行和芯驰科技投资的风口和时机不太一样,当下明星项目的投资细分赛道,普罗资本是如何判断且投资的?

徐晨昊:核心策略是深度跟随国家战略,并抓住国家政策中确定的部分。国家战略是高屋建瓴的,供给侧改革、夯实实体经济、发展高科技等几条基本原则是长期不变的。基于此,普罗资本关注的也是具有长期发展空间的先进制造业细分赛道。

以自动驾驶为例,普罗资本2018年前就开始关注了,随后看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智慧交通规划,并在这两年不断夯实、行业政策不断落地,同时产业中的技术与产品也在不断升级,我们才最终选择出手。投资文远的时候,他们获得了全无人测试牌照,已推出通用算法,正在打造小尺寸、轻量化、可量产套件,技术领跑行业。商业上成功试点运营了L4级自动驾驶Robotaxi,与此同时Robobus也开始前装量产。

在我们投资后,文远也开拓了同城货运车场景。现在拥有一支超300辆的自动驾驶车队,自动驾驶里程也已超过1,000万公里,发展速度很快。战略层面也具有前瞻性,构建全新商业模式,布局随需公交、同城货运等更易落地的场景。

当然,国家政策的中心思想稳定,但执行方向会有动态调整。在过去十年,我们的投资重心由最早的装备制造业、转移到战略新兴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再到最近的自主可控,一直在做微调。

投中网:资料显示,普罗资本投资组合涵盖半导体、汽车、工业4.0、智能装备、新能源各细分赛道全栈式独角兽+隐形冠军,如何精准地捕捉到细分赛道的头部项目“小巨人”?

徐晨昊:我们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机构,每年上会讨论的项目非常多,而且我们也会定期进行内部复盘,总结而言:基于国家战略,预判产业趋势,重点寻找产业链足够长、天花板够高的赛道来进行重点布局。

具体到“小巨人”捕捉的问题上,首先,我们希望自己选择的公司处于细分行业的龙头地位,且可以优先进入下游客户的供应链;以网迅科技为例,已经是国内6家主要服务器厂商的供应商,全部完成产品测试并开始供货。

当然,这样的公司,同时也要有确定性的增长预期和超越行业平均的盈利能力。

在这些之上,最重要的是,我们偏向于寻找新生代的创始人,就是知识结构比较多元、产业经验丰富;有足够的战略思维、格局和视野的创始人。如果兼有一定的海外背景,在科技领域也是比较加分的。 

以投资的星思半导体为例,创始人此前是华为技术专家,也曾负责海外市场,之后又做过一、二级市场投资,现在选择创业,老一代创始人需要逐渐学习的事,到他这里已经融会贯通。 

至于我们为何特别偏爱有留学或者海外工作背景的创始人?是因为这样的创始人更多的接触过全球领先实践,格局更大,也更有做全球化产品的野心。

最后是估值,估值合理兼具一定的安全边际。普罗资本想投的不是一个便宜公司,而是希望可以有相对合理的安全边际,如果估值太高,安全边际下降,我们可以腾挪的空间就相对小了。

坚持做自己,紧紧跟随国家战略

投中网:为什么普罗资本2012年成立之初,就敢于聚焦于中国先进科技及制造业的股权投资?

徐晨昊:最初聚焦于中国科技与先进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所管理的旗舰基金的核心LP所要求的。

在他们的引导之下,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并理解了跟随国家战略的重要性以及专注于科技与先进制造业的机会所在,逐步去了解最新的产业趋势与发展方向,前瞻性地布局未来更有潜力且符合国家战略导向的重点方向。 

投中网:在你看来,这些赛道上的投资早期并不是非常火爆,是什么让普罗资本坚持如今,并最终开花结果? 

徐晨昊:普罗有一条核心的企业文化:以客户为中心,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当我们利益与客户冲突时以客户为先。我们早期的LP要求基金投资方向以国家战略为重点,即使当时这些赛道投资并不是非常火爆,我们也始终以他们的利益和诉求为先。 

同时我们坚信,在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与引导下,科技创新与先进制造业一定会加速发展。并且,我们理解制造业投资的本质就是要对长周期有耐心,需要长期耕耘才能开花结果。

投中网:在不同的风口变化之间,普罗资本有哪些变与不变?

徐晨昊:坚持的层面,我们不投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的企业,重点投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为主的科技型企业;

改变的层面,基于不同时期的产业化趋势与机会进行重点布局,普罗确实会有细分赛道和产业的切换。

另外,从阶段的角度,普罗成立之初是一家典型的PE,业绩确定性、IPO前景是我们以往关注重点。近年市场大环境发生了变化,投资阶段在加速前移,期间我们也在与时俱进,产业趋势、业务潜力、行业天花板成为我们近期研判的核心指标。 

但这些变化背后更多的是我们的底层思考,投资阶段并非前移,而是更为平衡,这样更符合产业规律和需求,我们要回答的不是我们想做什么,而是我们应该、需要做什么。

投中网:那普罗资本是如何顺应产业链条来布局投资,且快人一步的?

徐晨昊:整体思路是顺应国家政策,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筛选重点战略产业。

2013年是我们就发现,拆分我们国家的进口贸易结构,占金额比例最高的就是显示和芯片,就是今天所谓的“缺芯少屏”。我们选择先从显示产业链开始投,2013年投了和辉光电、2015年投了TCL、2019年投了冠捷科技、2021年投了集创北方。

半导体领域的话,2013年国产芯片产业链还不成熟,我们投了派瑞股份,从2017年开始,很多优秀的创业公司开始出现,普罗也开始更密集的去做布局,投资布局了卡脖子的半导体产业链,包括自主可控的半导体测试装备长川科技、国内唯二的X86 CPU海光信息和兆芯电子、GPU壁仞科技、DRAM合肥长鑫、智能网卡网迅科技、5G基带芯片星思、EDA工具芯华章等。

今天,我们的团队已经在更前一步的思考,未来10年的算力革命会是什么样的,并沿着算力革命的脉络去布局,从GPU壁仞科技、到AI计算DSA芯片希姆计算、到AI算力池化方案趋动科技,以及下一代可重构架构的清微智能等。不单纯投能够把人工智能算力或者通用型算力做出来的公司,而是要投能够把算力变得更便宜、更高效、更易用的公司。希姆计算的算力绝对成本比英伟达低,兼具很好的泛化性和可编程性;趋动的池化方案可以让AI算力利用效率提升数倍;清微突破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瓶颈,以可重构架构兼顾了芯片的高能效和通用性,在性能上弥补了两代工艺制程的差距。这些企业为了满足更低资源损耗下的更高算力需求,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尤为可贵。我们思考的是算力革命我们如何抓住?如何应对?所以不仅要看可以提供算力的公司,更应看到10年以后的大趋势,并以终为始,在今天开始落子布局。 

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也是我们基金长期关注的方向,看过大量的汽车电子及整车的项目,到2015年我们观察到汽车电动化的浪潮开始展现苗头,在2017年C轮投资了蔚来汽车,随后又布局了电池材料的上游企业。自2020年以后,我们则把投资重心放在了汽车智能化浪潮中,布局了文远知行、芯驰科技、中科慧眼等。

投中网:在这其中,最难磕进去的案子有哪些?最后靠哪些细节打动了创业者?

徐晨昊:我们几乎不会通过加价的方式来获得投资份额。复盘过往案例,我们想总结的两个关键词是:共鸣和诚意。

我们在接触企业初期,就开始为企业着想,什么是对企业长期发展最重要的事情,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对接战略资源、介绍潜在客户、协助政府资源落地等等,把投后做到投前,由此打动了不少创始人。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之前投资节卡机器人,公司先是选择了CPE和国投。我们还是持续的保持沟通,为其对接了很多普罗被投企业,其中一些成为了节卡的客户。趋动科技也是如此,他们的产品非常好,也有很多潜在刚需,我们刚接触企业不久,就开始思考能为其带来哪些客户资源。这些非常明星的项目,我们依然都争取到了独家或领投的机会。

对于新生代的创始团队来说,并不是估值开得高就一定可以投进去,还是需要有共鸣,并且与产业走的足够近,有足够多的积累,可以给被投企业带来资源和价值。

投中网:普罗资本又是怎么深入产业,构建普罗生态圈的?

徐晨昊:到今天为止,我们前前后后一共投资了50+家被投企业,还有10来个主要的LP,以及战略合作关系的20家机构。我们也在借助相互的合作,来帮助自己反馈和加深对国家战略的思考。

基金管理人的本质是资金的中介,一头连接企业、另一头连接LP。要把能够连接的人都连接起来,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在这其中,大家是相互选择的,也通过产业选择彼此站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的生态圈。

投中网:怎么用普罗生态圈,为被投企业重度赋能?更多案例?

徐晨昊:还以我们被投网迅科技为例,我们过去投资了CPU企业如海光和兆芯,以及GPU的壁仞科技等公司,在他们重点关注的领域,我们发现了高速网卡需求的与日俱增,所以就在全方位覆盖评估了市场上所有的高速网卡相关的公司,成为网迅最大的外部机构投资人。 

随后,我们也基于普罗生态圈的相关资源快速为网迅进行赋能,不仅引进清微智能与网迅进行产品战略合作,同时也为网迅对接更多的客户资源,此外,对于网迅后续的融资规划我们也会深度参与,为网迅持续引进更多具有战略资源与产业影响力的投资人,一起助力网迅快速成长。

投中网:一种观点是别人恐惧我贪婪,另外一种是顺势而为,普罗资本更倾向后者?

徐晨昊:我们是非常明确且坚定秉持“顺势而为”,国家政策的势、宏观经济的势、产业的势,乃至任何一个微观公司发展的势。 

有时市场情绪会滞后于产业发展,有时我们也会前瞻性的发现一些产业机会,我们认为对于产业趋势的理解本就应该做到独立、客观且坚定,不应过多关注或者理会市场情绪。 

普罗从成立开始就确立了一个原则:我们不做交易性机会,因为交易性机会有可能会让我们在单个项目上承受非常大的损失。这类型的交易是我们明确拒绝的,不赚短期的钱、不赚信息不对称的钱。

投中网:你刚刚也讲到所有的项目都很重要,这样就要追求不断提高投资的命中率?为了提高投资的命中率,团队会呈现一个怎样整体作战的部署?

徐晨昊:投资就是花钱买风险,风险带来的就是回报。我们要避免的是团队不熟悉且无法定价的风险,而追求的是定价合理的风险。

关于提高命中率的方法,我们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前瞻性的做预判,来确保我们得到更好的命中率以及回报率,这就是金融投资的本质。

普罗资本的做法就是不断地贴近国家的战略和产业的真实情况,很多时候,产业的真实情况和投资人眼中的情况是有误差的。我们就是要不断地缩小这样的误差。

我们作为相对中后期的机构,追求的是高命中率的平衡回报,基于此,我们可以忍受一定的小概率的失败,但绝大部分的项目我们都希望有回报,因为普罗的投资人追求的是稳定的风险和合理的回报,这也是普罗的目标。

我们相信的是时间,从统计学上讲,结果会正态分布,长尾风险也许可以带来百倍回报,但命中率可能较低。

如何看待当下科技投资热? 

投中网:随着科技投资越来越热,估值越来越高,怎么办?能否就业内热议的估值这块展开讲讲?

 徐晨昊:当科技赛道投资变成一个卖方市场,估值的提高是有背景的:参与的机构多、热钱多,估值高是一个市场定价的行为,我们的估值模型要考虑市场流动性变化的因素,结合整体环境来判断估值合理性问题。

但有些项目,是由于行业热度估值短期大幅跳涨,没有基本面支撑,才是明显泡沫,是我们要避免的。

投中网:越来越多的机构在往这个方向涌,面对众多机构的竞争的时候,你怎么看待这样的竞争,以及普罗资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徐晨昊:对我们关注的领域来说,更多机构开始认可,更多钱开始进入,对行业来说是良性的,可以加速技术的创新、商业的落地,可以对风险有更高的容忍度,可以让更多团队拿到自己之后尝试更想创新的方向。

且整个一级市场流动性的提升,也会利于我们被投和后续投资企业的融资,乃至我们自身的退出。我们过去产业的经验和产业资源,以及我们的生态圈,就是我们拿项目时的核心优势。

投中网:遇到好项目,你会加码吗?

徐晨昊:我们会做多轮次的追投,但后续的追投投资,我们也会跟第一次投资一样,坚持应有的投资标准。

投中网:普罗资本又在把不断的投资阶段向前移,不断的追加,然后以及不断的向前移,是怎么考虑的?

徐晨昊:这个前提是,我们在跟自己比较,而不是跟别人比较。每个机构的着重点不一样,我们成立的时候投得相对中后期,现在也会关注A到B轮的机会。

第一,我们要保持原来的回报率,目前普遍存在的估值的泡沫使得如果我们还留在中后期的投资阶段,估值不一定合理,安全边际也会下降。

第二,科创板的设立使A股IPO退出的时点提前,给了我们适当前移的可能性。

所以我如果要保持且提升回报率,就必须要做一些不同的事情让自己来变得更加适应环境。

投中网:当下,普罗资本的整体现状是?

徐晨昊:我们成立于2012年,迄今已管理了国开装备基金一期、二期两支大型私募股权基金,及二十余支专项基金,总管理规模120亿人民币。普罗资本专注集成电路、5G及新一代通讯技术、AI及智能制造等行业,支持优秀、有潜力的中国制造企业发展,共同创造长期价值。

普罗资本已经先后投资海光信息、兆芯电子、壁仞科技、长鑫存储、网迅科技、星思半导体、华海清科、芯华章、文远知行、芯驰科技、蔚来汽车、节卡机器人、小米集团、冠捷科技、美迪凯、国开新能源、国电投氢能等4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并取得良好回报。

投中网:普罗心目中完美的LP画像是什么?

徐晨昊:我们目前的LP结构是国家主权基金、大型央企为主,地方引导基金、地方国企、大型保险机构以及民营企业为辅,未来也希望继续保持。

同时希望LP与我们有共同认可的投资理念:要求合理回报;风险偏好相对较低;投资周期相对较长、坚定看好中国先进制造业。

投中网:最后我们讲下愿景,你希望普罗未来是一个怎么样的机构?

徐晨昊:我们有4条核心企业文化:

第一条,以客户为中心。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客户服务,满足客户最苛刻的要求;在我们的利益和客户利益冲突时,以客户为先。

第二条,解决问题。不机械工作,了解问题本质;团队协作,解决问题;效率导向,结果导向。

第三条,诚实、诚信。客户的信任是我们最重要的长期资产;诚实和诚信是我们团队最重要的品质。

第四条,追求卓越。时刻对工作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不安于现在,不断创新进取。 

我们所做的一切,为LP创造价值、为被投企业创造价值、建立生态圈,都是希望普罗资本未来能够成为一家长青基金。(文/张丽娟,来源/投中网)

网站编辑: 郭靖
本文为投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