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星直播带货,是不是降维打击?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mtpost.com/600194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明星直播带货,是不是降维打击?

明星为什么做不好直播带货?

明星直播带货,是不是降维打击?

00:00 14:07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市值榜,作者|张艾思,编辑|赵元

2019年6月,明星柳岩进行了首场直播带货。

她在售卖的商品单价大多数低于100元的情况下,仅仅用两个小时收获了1500万的销售额。但外界的批评声还是纷至沓来,人们并不质疑她的带货能力,而是认为她从明星沦为了带货主播,说她糊且low。

柳岩不理解,“我不引以为耻也不引以为傲,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份工作。但观众好像会以你带货的价格来定义所谓高级和不高级,我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价值观。”

首秀过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柳岩都没有再踏足直播带货,她说她的梦想还是做一名演员,暂时不会再做直播带货。

柳岩是最早一批试水直播带货的明星,当时,明星下场直播带货尚未成为主流。在明星身份与网红、达人身份之间,大多数人会认为,明星是更高级的。

短短一年之后,明星、直播、带货这几个关键词将会被牢牢绑定在一起,越来越多的明星涌入直播间。这条明星社交资产变现的路径被走通后,外界的争论焦点不再是明星该不该直播带货,而是能不能做好直播带货。

过去高高在上、在荧屏上风光靓丽的明星们,开始被镜头前的人们轮番审视。

01 为什么明星纷纷走进直播间?

到底有多少明星在直播带货?

阿里集团副总裁家洛曾在一次访谈中透露,他们专门统计过,2020年,中国演艺界99.5%的明星都走入过直播间。

大批量明星下场直播带货,始于2020年。

这一年,演员刘涛化名“刘一刀”,在淘宝直播首秀中交出了1.48亿的销售额;演员陈赫在抖音开启直播,首秀4个小时带货8000万;演员张雨绮签约成为快手电商代言人,与辛巴合作带货2.23亿元。

再往后,张歆艺、袁姗姗、关晓彤、王祖蓝、贾乃亮、余震、汪峰等明星都陆续在各大平台交出了个人带货首秀。

明星们为何纷纷涌入直播间?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影视寒冬下,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成了明星曝光、提升社交资产的重要渠道。

克劳锐数据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共646部,同比减少了27%,横店影视城2019年开机剧组同比下滑了45%;与此对应,2019年65%的演员无剧播出,也包括一线明星。

当演员们难以通过持续的作品产出维持市场热度,他们可以融入更多的社交媒体,通过对社交媒体资产的积累及维护,提升曝光度。

说到底,明星们还是在为流量内卷,流量是衡量他们商业价值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当他们发现,直播带货是一个既能维持社交资产、也能够将社交资产变现的渠道,纷纷迈入直播带货也就不足为奇。

第二,对明星们来说,直播带货是一件投入小、但收益大的变现手段。

!1400x617&ext=.png

明星区别于大多数主播的地方在于,他们自带流量,而且还是粘性更高、信任感更强的流量。

这就导致,明星做直播带货不需要度过冷启动期,他们无需采买流量甚至无需过多自我宣传,因为平台也希望能够留住明星带来的流量,比起明星自身,它们甚至更愿意为明星直播带货宣传造势。

另一方面,直播带货是更容易快速赚到钱的手段。

一位艺人经纪曾向新京报透露,以腰部艺人为例,接一场品牌直播收入普遍是6位数,比参加一期综艺节目录制的报酬还高,他们还能获得相应的宣传资源,一举两得。

腰部艺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头部的明星。

第三,直播电商本身在快速长大,平台在明星直播带货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艾瑞咨询的预测中,2021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同比增长83%至2.3万亿元,占整体网购市场规模为15.5%,2020年至2023年的复合增速有望达到58.3%。

!1400x981&ext=.png

这背后无法忽略的推动力是淘宝、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平台。

比如2020年618期间,淘宝一口气邀请了300多位明星加入到淘宝直播,掀起了最大规模的明星开播潮。

不过,当越来越多的明星走进直播间,考验着他们的,成了赤裸裸的带货数据。

02 不是所有明星都能做好直播带货

对明星们来说,以往他们的工作无非产出影视剧、音乐等作品,参加综艺,他们面临的市场考核主要分为两点:可量化的播放量、不可量化的口碑,前者是更可控甚至是更重要的。

因为制作方只要选定行业里的头部流量明星,流量大概率可以得到保障,明星实力的优先级是可以往后放的,这由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粉丝经济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明星与粉丝之间的关系是单纯的内容生产与内容消费的关系,这层关系的内核是流量,它决定着一个明星能不能持续受到市场喜欢,商业价值够不够高。

但当明星踏入直播带货这条赛道,他们赚钱的核心逻辑实际上不单单是流量变现。东吴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直播带货并非简单的流量生意。

对明星们来说,他们从品牌方手里赚取坑位费与高昂佣金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被销量绑架,即他们需要为品牌方的投放负责,也就是卖出比其他普通主播更多的货。 

但我们看到,并非所有的明星在直播带货这条路上都能得心应手,他们的流量优势,并没有体现在实际的销量转化中。

第一,大多数明星逃不过“首秀即巅峰”。

一个衡量纬度是,单场直播中,直播间热度会持续下滑。比如明星袁姗姗在2020年6月19日连续直播了7个小时,直播间在线人数在晚9点后,从80多万的峰值跌至不足10万。

另一个衡量纬度是,多场直播比较来看,大多数明星无论是累计观看人数还是交易额,都会呈现出逐渐走低的趋势。

比如陈赫和王祖蓝,新抖数据显示,2020年4月开始直播后,明星陈赫和王祖蓝,在这两项数据上都逐渐走低。

第二,人气高低与带货成绩不成正比。

东吴证券此前曾统计过2021年9月,“淘快抖”主播带货榜单TOP30,位列其中的演艺明星仅有舒畅、贾乃亮、朱梓骁这三人,他们之中,仅有贾乃亮依然活跃在演艺圈。

!1400x535&ext=.png

对比粉丝量级来看,贾乃亮在抖音有2230w粉丝、朱梓骁为1385.8w粉丝、舒畅有854.2w粉丝,而陈赫则有6878.2w粉丝。

不同明星在直播频次、直播时长上有所不同,单纯比较一段时期内总销售额有失偏颇,但我们也看到,很多明星交出的带货成绩,是远远不合格的。

陈小春拿了一家按摩器品牌51万的坑位费,结果三场直播下来,只卖出去了5000块;

tvb男演员李国麟直播带货8小时,只卖出去不到两百块;

小沈阳做客某直播间售卖白酒,只卖出二十多单,隔天还被退货16单;

黄圣依曾以10万元的坑位费为某新品保温杯带货,结果只卖出5单,成交额只有659元;

叶一茜带货直播卖茶具,直播间最高90万人同时在线,最终成交额只有2000元;

......

以上都说明了一点:直播带货这件事,并非有流量、有知名度、有人气就能做成。

也就是说,对明星而言,他们下场做直播带货,并非是一场降维打击,要想带好货,他们需要补足的短板还有很多。

03 明星为何做不好直播带货?

很多人应该还记得去年初的网络热梗“潘嘎之交”。

潘长江力劝“嘎子”不要踏入直播带货行业,因为这行水很深,他还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不会为了赚钱直播,但一转身,潘叔自己就“下水”了。

抛开外界的调侃不论,潘长江的带货成绩在一段时间里很出色。

新抖数据显示,过去180天,潘长江直播带货10场,场均销售额966.34w,这一数据高于陈赫的392.75w、舒畅的873.39w、朱梓骁的777.94w,俨然跻身头部主播之列。

!1400x558&ext=.png

不过这些数据仅停留在三个月前,过去90天,潘长江并未进行直播带货,过去他无论是卖酒还是卖黄金,都翻车不断,甚至有消费者称,他从潘长江直播间里买到的酒连瓶盖都没封装。

回过头看,同样是卖假酒,同样是频频翻车,为什么潘长江能一度做到头部,嘎子却不行?为什么同样是明星直播带货,有的人行有的人不行?

我们可以将理由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从人的角度来看,直播明星的人设需要与品类相适配,才能发挥最大价值。

拿白酒来说,2019年中国白酒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是37岁,37岁以上的中年人群占白酒市场近40%。这一人群画像与潘长江的粉丝群体契合度是更高的,人们更愿意相信一个有着强烈国民度的喜剧大师,而非一个30岁出头的过气明星。

这与吴晓波带不动奶粉、叶一茜带不动茶具是一个道理。吴晓波有72%的粉丝是男性,叶一茜此前带货品类多为家电、日用百货、鞋帽箱包,女性受众占比达到71.17%。

第二,很多明星并不具备专业主播的带货能力。

明星与带货主播是两种不同的职业,所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也有所不同。就像李佳琦很难完美演绎一首歌曲一样,明星在带货直播时,也很难像专业的带货达人那样面面俱到。

这种差异是由双方的职业特性决定的,指望所有明星将直播带货当作主业,并不现实,事实上抱着“玩一票”心态的明星也不在少数。

换句话说,职业主播的带货能力,是在频繁的直播中沉淀下来的,大多数明星则很难始终维持高频率的直播行为,投入时长的不确定性,会直接体现在他们的带货结果中。

第三,并不是所有的明星都具备选品能力。

现在,多个直播平台的头部网红如李佳琦、辛巴、罗永浩等人,背后都有完整的专业化团队,比如招商选品、产品议价、流量定档、直播、发货、退货、售后、pr宣传等。

当他们打通了这一链条,直播动作反而成了整个链条中最可控的环节,因为先期准备工作做的足够好,所以明星只需要做好导购的角色,引导粉丝下单就可以。

与每一次流量红利变迁带动的渠道变革一样,直播电商赛道的竞争力将经历流量红利——精细化运营——供应链效率的进化路径。

我们看到,过去两年,大多数涉足直播带货的明星,仍然停留在流量红利阶段。

经济学将信任视作交往双方博弈行为的产物,一次性博弈追求短期利益,不利于信任的建立和维系;重复性博弈则追求长期利益,可能产生信任。

很显然,无论是李佳琦、辛巴、罗永浩等超头部达人,还是踏入直播带货赛道的明星,亦或是众多不知名的中腰部带货主播,他们要在粉丝群体中构建信任,一定是出于重复性博弈的结果。

能否在消费者群体中建立信任感,对所有带货主播来说都至关重要。

因为信任可能成为他们最厉害的武器,也可能成为他们最大的软肋。

还是那句话,直播带货的核心逻辑并不只是流量变现,流量优势能帮明星争取到不错的起点,但接下来怎么走、走得如何,明星们也要被放在统一、平等的行业尺度下被衡量。

参考资料:

  • [1]《直播电商的“蜜糖与砒霜”》,东吴证券;
  • [2]《2020短视频风口下明星社交资产分析报告》,克劳锐;
  • [3]《直播启示录:明星的棋盘》,吴晓波;
  • [4]《从low到潮,明星直播带货这一年经历了什么?》,新京报;
  • [5]《明星直播带货,得先学会这个公式》,见识;
  • [6]《张庭2.5亿,关晓彤340万,不是所有明星带货都能成风破浪》,CBNData消费站;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