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美元的B站值得投资吗?恐怕不值得
source link: http://www.ibailve.com/article/9087378730149478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30美元的B站值得投资吗?恐怕不值得
年初以来,B站股价已经跌去26%,在中概股当中也属于跌幅最大的之一。去年经常被人拿来与B站对比的拼多多,年初以来上涨了2%;阿里的股价基本不变;腾讯音乐仅下跌了11%;正在计划去香港重新上市的滴滴也仅下跌了13%。
在2021年,某些分析师还可以争辩:“B站跌的那么惨,是因为大家都跌了,大环境不好,并非公司经营有问题!”可是到了2022年,早已无人相信上述话术。现在大半个资本市场都看到了B站的弱点:运营效率低下;买量成本过高;游戏业务毫无起色;增值服务业务受监管影响较大;管理团队的经验明显不足。
然而,有一件事情,是所有投资者(无论看多还是看空B站)都抱有一定的乐观甚至敬畏情绪的:B站的广告业务。过去几个季度,B站对资本市场讲的故事完全围绕着广告,而且确实花了很大的力气吸引广告客户。在纸面上,B站的广告业务收入维持着很高的增速。人们或许会怀疑B站广告的利润率,但很少有人怀疑它的收入前景。
在B站股价已经跌至35美元、不久前还差点跌穿30美元的情况下,主张抄底的人有两个最大的论据:第一是跌的多了、价格便宜(从估值倍数看并不便宜);第二是广告业务必将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在我看来,上述论调就好像在1944年底,有人看好德军展开一场绝地反扑,把盟军赶下海、把苏军赶回乌拉尔山,原因仅仅是:“德军已经撤退的足够深了;另外,德军的新式武器必将在反攻中发挥巨大作用。”
唔,德军的新式武器,包括虎王坦克、Me-262飞机、V2飞弹等,确实发挥了一些作用,但仅限于给盟军和苏军增加了一些伤亡。它们甚至没有延缓德国战败的速度,因为德国误以为这些新式武器能挽救自己,从而在毫无必要的攻势上耗费了太多资源。
而这就是未来1-2年将发生在B站身上的事情。让我们认真分析一下B站的广告业务为什么必将低于资本市场的预期。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如下几条:
-
广告库存不足且扩展空间有限。
-
投放难度较大,不知道怎么投。
-
广告销售和运营效率太低。
-
非常不适合投放效果广告。
-
用户年龄太轻。
广告库存不足且扩展空间有限:这一点很容易理解,B站没有贴片广告,而且双列信息流的界面也不利于插入广告。有人会提出:这不是问题,今后B站只要增加贴片广告不就完事了吗?其实,只要做过最基本的用户调研,就会知道——年轻用户喜欢B站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贴片广告。无广告的视频,也更方便转发到微信、QQ,产生社交裂变。
我曾经跟一位投资人朋友讨论:如果B站管理层铁了心要增加贴片广告,那会发生什么?对方斩钉截铁地表示:“首先,B站用户增长会立即遭遇瓶颈;其次,资本市场会认为B站的故事告一段落了。增加贴片广告是最后的故事,不能轻易付诸实施,至少最近几个季度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B站的主要广告库存只剩下:APP开屏广告、Banner广告、大型活动定制,以及UP主植入。前三者的数量都非常少,效率也未必高;UP主植入才是B站下大力气发展的方向(也是空间很有限的方向)。
投放难度较大,不知道怎么投:我调研过的所有视频广告主,无论来自什么行业,普遍都感叹:“在B站投放广告的难度比较大,我们尚未掌握know-how,远远没有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省心。”所谓难度大,分为两方面——第一是PUGC视频植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第二是B站的社区氛围加深了广告主面临的困境。
B站的绝大部分PUGC是1分钟以上、10-15分钟以内的中视频。在这种视频中植入广告,不仅远远难于图文,也难于1分钟以内的短视频。如果你希望配合UP主的调性,做一期毫无违和感的植入,那么在文案、前期、后期各环节的难度足以烦死你。当然,这不是B站独有的问题,一切中视频平台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西瓜视频的变现也不太好)。
另外,鉴于2021年以来B站社区氛围的变化,稍有知名度的大企业对B站UP主进行植入投放时,恐怕都会面临"ZBJ"和"GLD"这两个喜闻乐见的弹幕关键词刷屏。这可不是段子,是许多广告主经历过的事情!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因为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广告主都是ZBJ,所以在B站现有的氛围下,它们都应该被GLD。
广告销售和运营效率太低:凡是跟B站打过交道的人就知道,日常工作和沟通的效率低下,似乎就是B站的“企业文化”,渗透到了每一根毛细血管。广告销售和与此相关的运营工作,恰恰是最不能“佛系”,最讲究效率的。字节跳动广告业务的强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地面销售团队;近两年腾讯广告业务的逆袭,也得益于组织效率的提升。然而,我们没有看到B站的组织效率有类似的提升。
以B站提供给腰部UP主的互选广告平台——花火为例,我认识的UP主没有一个人认为它是高效的。有人坦白地对我说:“花火完全不能带来新广告主,我的商单都是自己在外面找到的。”相比之下,抖音星图的效率要高得多;就连刚刚上线不久的微信视频号互选广告功能,在发掘商单方面都快于B站花火。
B站在商业化方面的孱弱,倒是与新浪微博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传统媒体平台的老毛病,不擅长打硬仗、铺地推,总是等着广告主自己找上门来,却全然不顾如今的广告主选择实在太多。这个问题在短期内也是无解的。
非常不适合投放效果广告:广告主对B站的投放也有一些非常成功的案例,但几乎全是品牌广告。在本质上,B站很可能就不适合投放效果广告,原因有三点:缺乏电商消费场景;活动运营能力不足;用户对效果广告不认同。
B站无力建立所谓“交易闭环”,不可能像抖音、快手那样搞自己的电商平台,这一点大家都清楚。接第三方电商广告(主要是淘客)然后跳转到站外成交,这个路数是可以的,但也对B站的流量分配、活动运营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上文已经提到过,B站佛系的文化、孱弱的运营能力,不足以满足上述要求。
此外,有很多B站UP主异口同声地告诉我:粉丝一般能忍受UP主接品牌广告(俗称“恰饭”),但难以忍受UP主带购物链接。因为在粉丝看来,前者是广告主买单的,后者却需要自己买单。所以,粉丝基础较大的UP主往往不敢带购物链接,这就进一步限制了B站的效果广告收入。
从长期来看,B站可能只有在游戏效果广告(买量)方面还有一战之力。可惜的是,2021年8月以来的版号暂停,又进一步削弱了这个前景。还是那句老话,人要是倒霉了,喝口凉水都会塞牙。
用户年龄太轻:B站是“属于Z世代的视频内容平台”,这一点在资本市场非常吃香,但对于广告主来说就未必了。总体看来,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学生和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其消费能力都是很弱的,而且消费习惯的变化很快。占领这些年轻人的心智,对广告主而言当然也是重要的,可是还没到至关重要的地步。
如果我们把B站与微博、小红书、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内容平台做对比,就会发现:竞争对手基本都是“全年龄覆盖”,B站则不是。尤其是2018年以来,在“出圈”战略之下,B站的新用户在不断挤出老用户,由此导致了社区氛围的变化(劣化?)。这恐怕也不是B站的本意——它盼望的是,年轻的新用户能够不断涌入,但是随着年长而具备了消费能力的老用户也能留下来,从而达到全年龄覆盖。很可惜,因为种种原因,B站没有做到这一点。
其实,上面提到的B站广告投放难度大、不适合投放效果广告等问题,在根本上往往都可以归结为“用户年龄太轻”。资本市场在乐观的时候可以忽视这些问题,愿意陪着B站再等几年,等到现有用户成熟、开始贡献消费能力(还得盼望到时候B站不被哪个新兴平台取代);在悲观的时候则是另一回事。说句老实话,在目前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极少有人会为5-10年后的事情赋予高估值——新能源汽车和高端芯片除外。
无论如何,我可以想象:在游戏业务明显发展乏力(最佳时机早已错过),增值服务业务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而且毛利率几乎不存在),电商业务的规模又很小(主要限于自营二次元商品)的情况下,B站管理层一定会想方设法在广告业务上面打开突破口。这就像是德军在1944年12月集中大笔资源,要在阿登山区试试运气;1945年3月,又要在匈牙利的巴拉顿湖试试运气,仿佛这样就可以拯救早已千疮百孔的防御体系。
德军没有做到这一点。本来可以用于防御柏林的宝贵资源被浪费了,很可能导致战争的结束提前了几个月。同样的事情很可能也会发生在B站身上,而且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