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年赤字规模是否会增加?
source link: https://www.gelonghui.com/p/50083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明年赤字规模是否会增加?
2小时前
2,780财政逆周期效果可能在未来一两个季度集中显现,带动利率进入上行通道
核心观点
近期债市表现略显“纠结”,主要因为投资者无法确定“稳增长”的发力方向并由此产生降息预期。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认为,基建投资将有效支持经济发展,“稳增长”的主力将会是政府部门,单纯降息并不能有效刺激需求——总而言之,在当前环境下,“与其下调利率,不如上调赤字率”。本文从三个角度论证2022年提高赤字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我们认为2022年赤字率或将达到3%以上,国债净融资规模可能达到3.2万亿。配合2022年财政节奏大概率前置,利率料将进入上行通道。
在“稳增长”的目标下,2022年或将进入小幅加杠杆阶段,政府部门重点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但仍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而杠杆周期的变化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不同于企业和居民杠杆的顺周期性,政府的杠杆变化是逆周期的。因此,政府需要一方面发挥政府投资、政府消费刺激需求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私人部门扭转预期和融资需求创造条件。预计明年政府部门将继续逆周期加杠杆。
由于居民和企业加杠杆的进程相对较缓,且在初期空间有限,因此更需要政府部门发力。对比发达经济体的居民部门杠杆率,我国居民杠杆率增长空间不断压缩,且居民加杠杆短期难以起到拉动经济的效果。另外,考虑“房住不炒”以及当前消费者仍对困境中房企的交付问题有顾虑,房地产销售的复苏可能还需等待至明年一季度末,才能为信用扩张打开增量空间。企业方面,加杠杆需要政策刺激、改善预期。目前各类宽信用政策已经落地,中长期能刺激企业融资需求,但并非立竿见影,而且也需要基本面初步改善才能有明显效果。对于城投平台来说,受限于地方隐性债务监管,其逆周期调节作用料不及政府部门直接增加显性债务。
从今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来看,财政政策定调明显比去年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基调较去年的变化是比较显著的,不论是一般公共预算还是政府性基金,明年大概率都会有所扩张。财政表述下隐含的扩张趋势,一方面,保证支出强度的同时减税,意味着一般公共预算的真实赤字需要进一步扩张,预计会继续保持3%以上的赤字率,且大概率较2021年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明年对于显性债务的依赖程度更高——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和一般债的规模大概率继续上升。
我们预计2022年赤字规模将明显增加,赤字率或将达到3%以上,配合财政节奏大概率前置,带动利率进入上行通道。考虑到2022年稳增长压力较2021年有所加大,预计2022年赤字规模同比上升,赤字率或将达到3%以上,国债净融资规模可能达到3.2万亿。考虑到2021年剩余国债发行额度,明年国债与地方政府一般债净融资额可能同比多增约1万亿。配合2022年财政节奏大概率前置,财政逆周期效果可能在未来一两个季度集中显现。目前债市利率仍处于震荡,我们坚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2.8%是本轮利率底部的判断,随着财政赤字安排验证宽信用逻辑后,利率料将进入上行通道。
正文
近期债市表现略显“纠结”,主要在于投资者对于两个重要问题无法找到合理的回答:第一个问题是,虽然“稳增长”已经成为重要的政策目标,但是具体的发力方向尚未明晰,由此使得部分观点开始怀疑“稳增长”能否顺利实现;在此基础之上便衍生出第二个问题,即是否需要依靠降息来刺激经济,甚至助推当前市场降息预期升温。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认为,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效支持经济发展,“稳增长”的主力将会是政府部门,尤其是中央财政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而单纯降息并不能有效刺激需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的困境——总而言之,在当前环境下,“与其下调利率,不如上调赤字率”。接下来,我们将从三个角度论证2022年提高赤字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来年赤字规模进行分析展望。
经济增长需要政府加杠杆以支持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但仍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从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宏观经济的表述上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表达出政府对短期经济状况的担忧。相比之下,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中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则相对乐观。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下,我们认为明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5%左右”的可能性较大,这也符合历史上经济增长目标下调的历史规律——每次不超过0.5个百分点。目前“稳增长”压力较大,需要更积极的政策予以支持。
从2018年至今,宏观杠杆率的周期性特征非常显著。杠杆率的周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上,2018年在资管新规和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下,非金融企业经历了快速去杠杆的过程,在2019年趋于稳定,在2020年的宽信用刺激下快速加杠杆,随后又在2021年地产和城投信用收缩的环境下快速去杠杆。政府杠杆率则体现出稳增长和逆周期调节的特征,在2019年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时候政府开始加杠杆,在2020年快速加杠杆,随后力度逐渐减弱。居民杠杆率则跟随房地产周期变化,2019-2020年加杠杆,2021年开始减速。
在“稳增长”的目标下,2022年或将进入小幅加杠杆阶段,政府部门重点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从上面的回顾可以看到,杠杆周期的变化与经济周期息息相关。企业和居民的杠杆变化是顺周期的,而政府的杠杆变化是逆周期的(2020年的特殊情况除外),且略有滞后。这就导致整体宏观杠杆率的变化会有一定的顺周期性:在经济的上行周期,私人主体倾向于加杠杆,进一步助推经济景气;在经济的下行周期,私人主体会主动去杠杆,进一步增加经济景气下滑的风险。因此,在这个时候政府需要做的,一方面是发挥政府投资、政府消费刺激需求的作用,另一方面要为私人部门扭转预期和融资需求创造条件。因此我们预计明年政府部门将继续逆周期加杠杆,宏观杠杆率将逐渐触底,随后进入加杠杆的周期。
居民企业加杠杆进程相对较缓
如前文所述,“稳增长”需要“稳杠杆”,甚至于适度“加杠杆”。分部门来看,居民和企业加杠杆的进程相对较缓,且在初期空间有限;相比之下,政府部门发力加杠杆,则由政府部门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可以更好地控制加杠杆的幅度与节奏,且更具立竿见影的效果。
居民加杠杆空间有限
对比发达经济体的居民部门杠杆率来看,我国居民杠杆率增长空间不断压缩。自从1998年商品房市场开放后,居民部门杠杆率从10.70%一路上行至2020年底62.20%的最高点。而发达经济体的居民部门杠杆率则基本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甚至略呈波动下行趋势,2021年6月达到79%,比中国居民杠杆率高约17个百分点。以发达经济体为参考,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已经来到一个较高的水平。2021年上半年,由于居民债务中的中长期贷款(主要是住房贷款)同比增速明显下滑,居民部门杠杆率也随之回调0.2个百分点,三季度在房地产融资监管边际放松下回升至62.1%,但我们认为未来并不存在大幅增长的空间。
居民杠杆率增长主要来自于购房,从坚持“房住不炒”以及销售修复需要一段时间来看,居民加杠杆短期难以起到拉动经济的效果。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主要由房贷构成,因此居民部门加杠杆的力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销售情况。考虑到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预计未来房地产行业难以重现此前火热行情。此外,虽然近期监管多次提到“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但当前消费者仍对困境中房企的交付问题有顾虑,形成销售和回款的螺旋下行,房地产销售的复苏可能还需等待至明年一季度末,才能为信用扩张打开增量空间。
企业加杠杆需要政策刺激、改善预期
一般企业的杠杆变化具有一定的顺周期特征,需要等到政策改善企业预期后,融资需求才能得到大幅抬升。我们将企业部门加杠杆拆分为一般企业和城投平台来看待,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其融资需求受预期影响强烈,在经济的上行周期,私人主体倾向于加杠杆,进一步助推经济景气,因此其杠杆率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顺周期特征。目前各类宽信用政策已经落地,包括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推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这类举措从中长期视角来看将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改善企业盈利预期,从而刺激企业融资需求,推动企业加大杠杆。但是这一效果并非立竿见影,而且也需要基本面初步改善才能有更为显著的提振作用。在当前“稳增长”任务较为严峻的背景下,还是需要政府部门主动加杠杆。
城投平台虽然具有一定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但是受限于地方隐性债务监管,其调节作用不及政府部门直接增加显性债务。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主要是以各种融资平台为载体,通过多种形式举债形成。然而政府部门多次强调“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预计未来还将对隐性债务实行穿透式监管,加强审计核查,防止风险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那么城投加杠杆料将受限,而这部分债务融资需求将大概率转化为政府部门显性债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隐含财政扩张
从今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来看,财政政策定调明显比去年更加积极。财政政策基调较去年的变化是比较显著的,去年的提法是“保持适度支出强度”,“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而今年的提法变为“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和“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因此,不论是一般公共预算还是政府性基金,明年大概率都会有所扩张。
财政表述下隐含的扩张趋势。财政的表述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方面,保证支出强度的同时减税,意味着一般公共预算的真实赤字需要进一步扩张,预计会继续保持3%以上的赤字率,且大概率较2021年有所提高,此外也可能使用更多的调入和结余结转资金;另一方面,“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同时,“保证财政支出强度”,意味着明年对于显性债务的依赖程度更高——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和一般债的规模大概率继续上升。
赤字展望及债市策略
结合上述三大理由,我们预计2022年赤字规模较2021年将有明显上升,赤字率或将达到3%以上,国债净融资规模可能达到3.2万亿。根据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赤字率拟按3.2%左右安排;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财政部2021年预算安排中央财政赤字27500亿元,地方财政赤字8200亿元;考虑到2022年稳增长压力较2021年有所加大,财政进一步逆周期发力是可预期的方向。我们预计2022年赤字规模较2021年将有明显上升,赤字率或将达到3%以上,国债净融资规模可能达到3.2万亿。此外,不排除2022年发行特别国债保就业保民生、支持减税降费或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可能,从而缓解小微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扩大消费和投资、支持经济复苏。
在预计的2022年赤字规模基础上,考虑到2021年剩余国债发行额度,明年政府债净融资额可能进一步升高,配合2022年财政节奏大概率前置,财政逆周期效果可能在未来一两个季度集中显现,带动利率进入上行通道。今年中央财政赤字27500亿元,从目前的国债发行进度来看,年内可能无法全部完成,剩余约4000亿元的发行额度很可能留待明年继续发行,因此在3.2万亿国债净融资规模之上,明年实际净融资额可能进一步升高,相较于2021年多增约1万亿。考虑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财政政策相关表述中提到“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2022年财政节奏大概率前置,财政逆周期效果可能在未来一两个季度集中显现。目前债市利率仍处于震荡,我们坚持2.8%是本轮利率底部的判断,随着财政赤字安排验证宽信用逻辑后,利率料将进入上行通道。
Recommend
-
42
苹果手机产生的赤字 都要算在中国头上?
-
12
一级市场发行规模增加,中资美元债普遍上涨财报话题下的优秀回答者一级市场回顾一级市场发行规模增加,发行主体评级以无评级为主,行业上以地产为主。上周...
-
8
当前位置: 陈沩亮博客 » 电商 » 如何增加速卖通SKU属性?增加SKU是否会影响流量?如何增加速卖通SKU属性?...
-
5
资讯 全年彩电零售规模下降13.8%,明年将成转型关键 电科技葆康12-28 14:05 704 2021年,对于中国的彩电行业来说称不上多么美妙的一年。根据奥维云网...
-
4
科学和Web3:NFT是否提供了一种民主化和增加科学资助的方式? DoraFactory 刚刚 拥有民主化的科学(科学由满足社会中每个可能群体偏好的项目组成,例...
-
3
规模增加20%!英特尔斥30亿美元巨资扩建D1X工厂 2022-04-12 07:35:21 来源: 手机中国...
-
11
如何看待乌克兰向 G7 索要 500 亿美元来覆盖赤字?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乌克兰经济顾问奥列格·乌斯腾科在17日的电视讲话中,要求七国集团(G7)向该国提供500亿美元(约3200亿人民币)财政…
-
5
苹果计划明年Apple Maps将添加广告,App Store或会增加显示
-
3
V2EX › 生活 一部分电子产品是否应该增加“最大音量限制设置”的功能?
-
5
被财政赤字绑架的美国总统们 【锐眼看市】 美国共和党主张“小政府”,推行减税政策和压缩公共支出,而民主党人崇尚“大政府”管理,提出对富人增税并加大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于是,两党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就财政赤字问题在对方身上轻松地...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