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聊聊万合天宜和开心麻花,以及中国喜剧电影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51995515878157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聊聊万合天宜和开心麻花,以及中国喜剧电影

IC实验室·5分钟前
做好一部喜剧电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喜剧电影的前提是它得是一部电影,而不是脑洞和段子的集合。

2015年10月2日,易小星在微博上转发了一条大鹏所写的关于《夏洛特烦恼》的影评,并写道「愿好电影被更多人知道。」 

v2_e6513351c1134ca3b47eee6aed94ade3_img_000

易小星微博 

那时,他本人执导,也是万合天宜的第一部影片《万万没想到》正在后期制作中。 

v2_a09faa98a0a74c46b009d3701bcd2930_img_000

和不少粉丝期待的《万万没想到》相比,他转发推荐的《夏洛特烦恼》,在当时却是无人看好。 

那会儿的开心麻花还没出圈,沈腾、马丽等人尽管因为春晚和《欢乐喜剧人》有了一定知名度,但在电影圈还是新人。按照常规判断,小品演员去拍电影,那八成是烂片。 

再加上当时国庆档还有更具卖相的《港囧》《九层妖塔》等片,基本没人看好《夏洛特烦恼》,上映首日排片只有12.1%。 

结果之后《夏洛特烦恼》口碑节节攀升,实现逆袭,最终拿下14.44亿票房,成了2015年国产电影的一匹大黑马。

开心麻花,凭此一战成名,一度成为喜剧片的金字招牌。

而年底上映的《万万没想到》,口碑是一边倒的差评,在贺岁档也只拿了3.22亿票房。对比7000万的成本虽然不亏,但显然没有达到众人的预期。 

这次的失利,成了万合天宜由盛转衰的节点,很长时间里万合天宜没再碰电影。

我还记得,那一年我刚刚开始北漂生活。本来想着能够在电影院里回味一下青春,万万没想到就这么被塞了一坨狗X。 

出了电影院,又是满眼灰蒙蒙的世界,北京冬天的雾霾,更让人觉得操蛋。茫然四顾的我只能在心里默默怀念,那夕阳下的奔跑。 

v2_d8a4aa82ff754e91a73f2025d34bf59a_img_000

最近因为一部电影《扬名立万》,沉寂许久的万合天宜又重回舆论视野。想当年我读书那会,在男生寝室,几乎没人不看《万万没想到》。 

v2_e247b22dacc740c6b772f77d9a962b1d_img_000

电影《扬名立万》 

但如今,提起中国喜剧电影,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开心麻花,却少有人再聊起万合天宜。 

同样是喜剧公司,为何最后成功转型电影的是开心麻花,而不是万合天宜?

其实这件事,我和影视行业的朋友也都聊过。 

这期内容,我就和大家来盘一盘,做好一部喜剧电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首先和大家建立一个共识,喜剧电影的前提是它得是一部电影,而不是脑洞和段子的集合。

有了这个共识,我们就可以往下讲了。 

周星驰曾经说过,他的很多电影都是当成正剧来拍的。 

我们都知道,周星驰的电影里一定有一个故事模板,比如小人物的逆袭。然后在故事里展现人物的成长和转变。 

所有的喜剧元素,都是为了刻画人物或者故事发展而服务的。 

v2_86893735d321415aad96724a19d34306_img_000

喜剧需要故事,而开心麻花在讲故事方面,天然就比较有底气。 

开心麻花是做话剧出身,从2003年底推出第一部话剧《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到现在,总计推出了近40部话剧,算是国内民营话剧品牌的代表。 

他们做的话剧类型,无论是体量还是叙事逻辑,和喜剧电影都比较接近。只不过话剧用的是舞台表演,电影用的是镜头语言。 

这点,给了开心麻花转做电影最大的优势,也就是改编更容易。 

还是拿《夏洛特烦恼》为例,这个故事用一句话就能概括: 一个中年loser,在梦里完成了一次对成功人生的意淫,最后发现还是应该珍惜枕边人。

v2_dfa826daf0b14a9e83185b2f8e0e1ce8_img_000

且不论故事是不是俗套,价值观是不是落伍,这起码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拿掉那些包袱笑点,拿走「雪花飘飘北风萧萧」,这也是一个完整的,有戏剧冲突的故事。 

v2_054b7aa1acbf4e138b5f6ff3bdd95625_img_000

至于笑点,这就更是开心麻花的强项了。 

话剧和电影不同就在于可以根据演出效果,不断调整优化剧本。 

据我所知,开心麻花在全国各地一年要有2000场左右的表演,不少本子一年都会演上百场。段子笑点不仅经过了无数次的检验,还要竞争上岗互相淘汰。 

所以就开心麻花的电影来说,在电影叙事层面至少能做到一个勉强及格,加上不错的包袱。不说有多好,至少观感不会太差,能稳定在及格线之上。 

v2_d17c5de3a0c940f6a604b72ee9de6a1c_img_000

开心麻花出品电影 

要知道,在中国商业片领域,能稳定在及格线之上,就已经超过九成同行了。 

万合天宜做电影的底子,其实是远远不如开心麻花的。 

这家公司是做网生内容起家。易小星本人也是土豆网的游戏解说视频出身,靠着搞笑的风格风靡网络。 

v2_84eefaba4cf24b37b0c84a036c18d6b9_img_000

2011年,易小星和土豆网原广告制片部制片总监柏忠春、销售部总经理范钧一起成立了万合天宜,主要承接病毒类广告视频,以及微电影形式的广告片。 

公司的主要成员刘循子墨、张本煜、葛布等,都跟着从土豆的广告制作部转到了万合天宜。 

到2013年,万合天宜开始做迷你短剧《万万没想到》系列以及《报告老板》,凭借着几分钟的时长以及搞笑段子,在当时尚处于蛮荒期的网剧市场里闯出了一条大道。 

v2_e4234817682a4149bf305bab2bacdd2d_img_000

《万万没想到》网剧第一季 

可以说,脑洞清奇的网感,是刻在万合天宜的内在基因里的。

我过去和万合的人接触以后的感觉是,论脑洞,他们是真的大,但他们太爱脑洞了,剧情仿佛是为段子服务的。 

密集的段子,反转又反转的脑洞,在一个十分钟以内的短片中,观众会很受用。 

但是,一部90分钟,甚至两小时的电影,光靠脑洞和段子是远远不够的,不然现在就该出现《某音大电影》了。

其实这在创作中很常见,拍视频和拍电影是两码事,写文章和写书也是两码事。你让我写几千上万字的文章就很轻松,要让我写书,我估计自己看了都得吐。 

易小星肯定也明白。这也是他会去找众多专业人士来为自己的电影保驾护航的原因。 

但,想法和执行力之间也差了十万八千里。最终我们看到的,还是一部加长版的网剧《万万没想到》,而不是一部合格的电影。 

同理,像赵本山、郭德纲这样的小品、相声王者,转做喜剧电影,都栽了跟头。尤其赵本山,在《一代宗师》里证明还证明了演技确实不错,但电影和小品,甚至电视剧,就是不同的创作逻辑。 

当然,并不是说开心麻花就完全「电影化」了。事实上,最近这几部作品,就远没有之前口碑好。造成这个现象的,正是另一个关键因素:演员。 

这里就要提到喜剧演员的特殊性。喜剧电影是特别挑演员的,再优秀的演员,都不一定能演好一部喜剧。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年王晶想捧张家辉当「周星驰第二」,张家辉的演技够好了吧?结果在《千王之王2000》里,周星驰作为配角一出场,就把他盖过去了。 

v2_7b94361efdd044729c8db8a77eda815f_img_000

《千王之王2000》 

巩俐算是国际顶尖女演员了吧?当她参演完《唐伯虎点秋香》后,也在采访中承认,觉得自己演喜剧放不开,融入不到剧组的氛围中去。 

但我觉得,放不开恐怕还不是主要原因。因为对于专业演员,放不开总能通过训练去解决。 

真正起决定性因素的,恐怕还是观众缘,基本就是靠天赋。

观众缘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就是老天爷赏饭吃。比如周星驰、葛优、黄渤还有沈腾,只要出现在荧幕上观众就喜欢,没有办法。 

最典型的对比就是王宝强和包贝尔,王宝强演傻子你就觉得还挺搞笑的,包贝尔演傻子你就觉得...好像真的是傻子?相反他在《大人物》里演飞扬跋扈的赵公子,就没觉得有什么不适感。 

v2_c26ff9dbccd04f07af9fbca20a440f51_img_000

有趣的是,虽然好演员未必能演好喜剧,但能演好喜剧的演员,演其他角色也不在话下。 

比如葛优在《霸王别姬》里的袁四爷、《活着》里的福贵和《让子弹飞》里的师爷,出场就是影帝级表现。 

v2_b4eeaf857af94adab07761af37e4417e_img_000

再比如王宝强在《Hello!树先生》里的表演,强如段奕宏都评价他抽个烟都甩职业演员十万八千里。 

v2_1ae89cbab88948a2bdf8f2ef5518a4ea_img_000

可以这么说,在中国,只要你是顶级喜剧演员,就是票房保障,比什么流量艺人都好使。 

所以开心麻花,光是有沈腾和马丽,就已经赢了一半。 

v2_45452ee7120a47bda9135dadebf173b6_img_000

相比之下,万合天宜就缺少这个级别的喜剧演员。 

旗下的一众演员,比如白客、张本煜、柯达等等,也挺优秀,这几年演技也越来越成熟。但是离顶级喜剧演员的段位,还是有很大差距。 

这才造成了当下,一部喜剧电影好不好笑,大家会用「含腾量」多少来判断。谁拥有了沈腾,谁就拥有了喜剧电影的王炸。起码在最近这两年,这个规律还是会适用。 

最后,还是要回到内容行业的特殊性。 

归根结底,无论是喜剧还是电影,都是内容行业的一部分,而做内容是一个最忌讳浮躁的事情。 

在我看来,万合天宜后期的转型不成功,或许跟资本的过早介入也有一定关系。

v2_d1459ad08a9c474ca14a6e24fc375bb8_img_000

2014和2015年,万合天宜连续拿下了来自红杉,以及磐石资本和盈信资本的两轮融资,估值达到1.2亿美元。 

在资本的助推下,万合天宜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拍大电影,第二件事是扩张。 

他们在上海、南京、扬州等地都设立了分公司。最多的时候,员工有400多人,4个导演工作室,7个制片人工作室。还有编剧中心、导演中心。 

他们想用规模化的方式,复制爆款,生产出更多内容。资本与内容嫁接,常常出现互不相容的情况。 

因为内容是需要创造力的,而资本最喜欢的是流水线,是稳定,是投入产出比,是你拍出一个好网剧,就该加长变成电影,然后续集续集再续集。 

就在2014、15年,IP热开始涌现,用易小星的话来说, 「再等下一波浪潮,不知道什么时候了。你已经看到浪在路上了,现在就得赶紧划,迎上去。」 

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了。 

去年,易小星宣称自己离开了万合天宜。虽然是和平分手,没有撕逼,但在后来的采访中,多多少少也透露出,在此之前,他的个人创作并没有太自由。 

相比之下,开心麻花前期积累得足够久,而且因为早年不够有名,反而逃过了被资本过度干预创作的命运。 

今年,万合天宜交出了第二部作品《扬名立万》。从2018年进入正式的剧本创作阶段,到如今,也算是有三年的制作周期。 

v2_96f62b6a6f9b49aa923d1cb17df2b835_img_000

比起《万万没想到》从剧本到上映只用了一年左右,这部作品说不上几年磨一剑,但至少更沉下心去打磨了。 

摆脱了当红炸子鸡的身份,这部作品口碑就好了不少。或许以此为起点,万合天宜未来也能贡献更多的作品。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创作者,尤其是大众向创作者的一个悖论。 

当你一心想要赚钱,想要抓住风口,一切的机会就会离你远去。

而当你抬头仰望月亮,你会发现,六便士就在你的手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IC实验室”(ID:InsightPlusClub),作者:IC实验室,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