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中国平安跌破60,为何保险股依旧具备投资机会?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980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妙投会员2021-12-08 11:39

中国平安跌破60,为何保险股依旧具备投资机会?

文章所属专栏 投资就是选赛道:讲透6大热门赛道

头图|视觉中国

大金融整体是一个夕阳赛道,但又有很多成长性的细分朝阳赛道。

虽然中国经济宏观增速在持续放缓,但是微观的个人财富依然在不断增长,而越来越大的存量财富中又孕育着很多新机会。不管是商业银行中的个人金融业务,还是证券公司中的财富管理业务,都是这个逻辑。同样,保险行业也是如此。

在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赛道中,保险业可能不是表现最好的,但一定是最具潜力的。与银行、证券相比,保险行业的优势在于,其兼具了金融属性和消费属性。很多对金融不感冒的人,可能从没有跟银行借过钱,也从没有去证券公司炒过股,但他们大概率买过某种形式的保险,无非是保险种类和金额多少的问题。这也说明,保险是大金融中相对刚需的一条赛道,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刚需还在不断强化。

一、保险行业需求端的三大增势

这主要是因为保险行业在需求端顺应了几个重要的“势”:

  • 第一个势是消费升级,这有助于提升保险密度和深度。

衡量一个国家的保险发展水平可以用两个指标,一是保险密度,即保费收入/总人口,也就是人均的保费支出;二是保险深度,即保费收入/GDP,也就是保险在整个经济大盘中的占比。

保险的需求一定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目前我们人均收入才1万美元,和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所以我们的保险业发展也还有很大空间。

2019年,中国大陆保险密度仅为430美元/人,而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保险密度均在2000美元/人以上,中国香港地区更是达到9709美元/人。

在保险深度方面,发达国家普遍处于10%左右,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更是接近20%,而中国大陆保险深度还不到5%,也就是说保费收入占GDP的比例只有5%。

保险说白了是用来防范人身和财产风险的,而随着老百姓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一定是不断强化的,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保险需求的增长。

以医疗保险为例,2012年到2019年间,健康险保费的年化复合增速达到35%,寿险的增速也达到14%。而具体来说,来自于中高收入群体的中高端保险需求增长最快,比如近几年以“百万医疗”为代表的中高端医疗保险相当畅销。

这和消费升级的逻辑是一样的,而且未来很有可能加速升级。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当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时,人均保费支出将有加速增长的趋势。2019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保险密度和深度均在2019年出现回升。未来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政策红利的释放,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渗透率差距有望不断缩小。

本文为妙投会员专享付费内容,上述仅为部分内容,全文为 3333 字,即刻加入妙投会员解锁音频和全文。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