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话吉利 | 为什么“下一个五年”是吉利的关键时刻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geeknev.com/industry/294/2948779.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对话吉利 | 为什么“下一个五年”是吉利的关键时刻|皆电

对话吉利 | 为什么“下一个五年”是吉利的关键时刻

行业 发布于:2021-11-05 18:01:03

访谈领导:

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 林杰

吉利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 王瑞平

吉利汽车销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范峻毅

媒体:今天的发布会非常兴奋,开发混动技术难度在哪里?传统动力还有多少价值可挖掘?对于2025年的销量目标,林总是兴奋还是有压力?

王瑞平:先说混动的难度,混动其实是覆盖燃油车和电动车整个动力系统,之前电动车一直在开发新的技术,实际上现在最难的技术是混动,混动把两方面全覆盖了,动力的控制一边要控制发动机、变速箱,一边要把电机、电控、电池等一系列全部串起来,这是混动系统相对难的技术点,混动的应用相对广泛,要把各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做智能控制就是要实现最佳的协调状态,今天发布会中讲了很多的使用场景都是智能控制下使用的,这个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关于内燃机的潜力,除了现在我们实现量产混动内燃机最高热效率43.32%,第二个是指示热效率,指示热效率是减自身摩擦功率达到的效率,如果减掉发动机自身的摩擦损失。我们目前在实验室里面研究的单缸机有非常大的突破,现在有新的技术没有完全用上去,考虑到成本的平衡,用可以用,但是成本太高,我们也在积极寻找新的技术突破,我们也在探索。

blank.gif

林杰:关于2025年销量目标,要实现吉利汽车集团总销量365万,其中极氪科技65万辆,吉利汽车集团300万辆。我认为好的产品从来不愁卖。晚上开发布会的时候,大家特别激动,包括媒体老师讲,以前没听你们说,今天一下子爆了那么多亮点。在技术上面吉利比较严谨,就是先做到再说,今天发布的数据都是真材实料。所以有了好的产品,销量是可实现的。

另外,领克产品基于CMA等架构开发出来的,整个架构本身就支持多种能源方式,领克从01到现在的车子都是燃油车加混动,的确前期领克混动销量占比并不是特别高,但这次我觉得可能会改变了,我们刚刚发布的领克09现在订单超过一万多台,其中PHEV整个占比60%以上,所以新能源需求数量也在迅速的提升。

媒体:今天活动特别庞大,因为一开始预期可能是一个技术品牌的发布,最后发现其实涵盖的方面很广包括九大龙湾行动,动力品牌、芯片等等,还有制定2025年销量目标这个时间点抛出龙湾行动,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这个决策过程最后基于什么?    

林杰:这次发布会核心其实是吉利汽车的十四五规划,包括九大龙湾行动,使命和目标就是:创造超越用户期待的智能出行体验;打造科技引领型全球汽车企业;成为最具竞争力和受人尊敬的中国汽车品牌,这是吉利十四五期间完成的几件大事。背后还是基于吉利对未来智能化趋势的预判、对吉利用户体验的满足。

另外,技术一直是吉利的第一属性!“智能吉利2025”,就是要为用户创造超越期待的智能出行体验!为合作伙伴创造可持续的共赢价值!为吉利大家庭创造源源不断的快乐价值!为全球环境创造永续发展的生态价值!

blank.gif

媒体:关于雷神动力品牌,以后会单独成立公司引入其他方面资本?是把它单纯当一个事业部来看?咱们混合动力的电芯具体的提供商是谁?

王瑞平:雷神动力未来的定位,将开启吉利动力4.0,全面迈入动力科技电气化的新时代。从目前里说,类似于其他公司的动力品牌,我们也是希望把这个动力做的更加的实一些,就是想成为全球领先的高效智能动力解决方案,实现中国动力供应全球。我们以后想打出去,因为这个技术的开发投入很大,通过市场调动了很多社会资源,也要实现价值最大化,所以说至于做一个品牌,或者事业部,暂时没有过多考虑。电芯供应商有威睿,我们有合资公司。

林杰:电芯方面,吉利的威睿已经全面掌握了模组和Pack技术,并实现批量生产,同时具备电芯设计能力。我们也跟宁德时代等战略合作伙伴,成立时代吉利等合资电池工厂,形成电池的多元化布局。

媒体:现在在混动技术上面有没有目标,刚刚也说我们全面对标日系,我感觉是全面超越的感觉,想知道吉利2025年整体的基调跟世界竞争吗?

林杰:每个领域需要找到它的对手,而且要找强对手。吉利其实五年前已经明确了,吉利在汽车行业的对标的对象肯定不是中国品牌,我们的目标一直是合资品牌,技术标准要跟更高级的产品对标,包括动力也是一样的,混动一定要对标全球最好的混动对象。

这次我们发布的雷神智擎Hi·X拥有六大混动天花板技术,权威机构“能效之星”认证的全球最高发动机热效率43.32%,全球第一;全球最高挡3DHT ,全球领跑;40%以上节油率,NEDC油耗低至3.6L/100km,全球领跑;首次实现混动系统FOTA升级,多达20种智能驾驶模式,全球领跑;可匹配A0-C级不同车型,适配HEV/PHEV/REEV等全混动系统,可拓展性全球领跑;148项关键NVH技术优化,舒适性全球最优;全面优于竞品。

包括我们星越L现在用上的8155的7纳米芯片,其实都是一样的,这个时代对标行业最好的,否则没有竞争力。

媒体:今天谈到全新的换电出行品牌,而且有一定的销量的预期,我想问一下,这个新的品牌是不是在吉利、领克、极氪、几何之外新的品牌?

林杰:全新的换电出行品牌在吉利汽车集团的管理之下,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品牌,详细信息后期再择机向大家汇报。

媒体:目前的趋势以及政策补贴方面都是以纯电或者插混或者增作为方向。吉利这个时候提出以混动作为主攻方向之一,不知道是权宜之计,是为了碳达峰、碳减排的应对发布的战略?

王瑞平: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国家战略也是企业责任,我们必须要去努力,满足行业发展的方向要求。节能减排,混动达到节油率40%以上,这对于实现国家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意义非常大。现在市场虽然电动车增长的快,但是传统燃油车依然占了80%,如果说国家要去实现碳达峰和减排,80%的燃油车降不下来,仅靠20%电动车是没有办法达到目标的,基于这个考量,相比电动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混动车减排效果是非常接近的,我们做过研究。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用混合动力减排是非常有效的,对整个社会而言如果我们快速升级混动实现碳达峰会很快,因为不需要全新的开发、制造设施,也不依赖于充电桩,还可以利用现在的加油站。

所以说在现在的基础设施情况之下可以大量的去节能,我们认为这个技术路线是非常有效的,对国家战略实施的快速方案。

blank.gif

媒体:有个问题,现在混动车型价格如果说没有充分的优势,市场上的销量其实反响并不是特别好,没有任何一分钱的政策补贴支持,消费者怎么认同混动的技术和品牌?

林杰:这是每一个品牌不可避免的成长之路,今天发布的雷神智擎Hi·X,是我们杀下混动市场的利器,如果我们的核心技术数据、质量干不过混动标杆,就没有竞争力。我们整个技术上数据是好的,可以相信中国消费者的自信,我觉得产品够好,在混动市场领域有一番作为是没有问题的。

刚刚王总跟各位介绍了,国家的碳中和、碳排放也是每个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企业都要找到可实现的路径,PHEV总体的制造成本还是要高一些。排放政策也不可能永远不变的。所以说混动技术路线也是节能的好路线,现在造电池的材料涨的很高,很多资源受制于材料,需求决定了最终的一个价格。

所以我们认为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并不能在一条路线上,这也是吉利汽车集团为什么要把极氪分离出去,极氪就是做纯电发展,吉利品牌跟领克我们就在插电、混动包括增程这样一个节能汽车领域,深挖潜力。

媒体:前段时间丰田谈到,全球销量1800万的车型,二氧化碳的减排效果就像三台混动车相当于一台电动车减排的效果,只用到26万量EV,也就是说一EV的电池相当于70台HEV的电池,他们的观点跟我们探讨比较类似,大力发展混动达到碳达峰、碳中和的效果。

王瑞平: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跟行里很多专家有过沟通和交流。因为吉利也是乘用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由我负责,也是行业专业协会。我们现在在研究对于未来的法规,大家有共同的呼声。以二氧化碳的减排来说,技术路线是有争议的,现在什么节能效果是最好的,单纯的碳排放算法有局限性,电动车发电的排放而且不同的地区发电的构成也不一样,有些是煤电有些是氢能源,还有国家的政策等等,要综合考虑。参考欧美情况来看,他们都是二氧化碳算到全生命周期,要看从上游下游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是这样算的,所以说应该我们也做出很多大的分析,我们认为未来是大趋势都会以二氧化碳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来计算。

媒体:别的品牌1.5T混动大概比2.0T一万五左右,吉利价格策略到底是怎么样的,担心说这个钱会不会更难接受。想问王总的问题,比如说奇瑞鲲鹏1.3的DHT,长城柠檬的,可不可以解释雷神动力优势在哪儿。

王瑞平:我们创立三挡概念的时候没有其他家做,我们对标其他品牌混动技术,如何做到油耗比他好,性能超过他,动力性比他好,价格比他便宜。在这种要求之下我们创立了三挡结构,3DHT通过发电机和驱动电机的分离结构设计,完美地将发动机的工作区域控制在最高效区间。可以将每一克的能量最直接的传递给车轮,当工况较恶劣时,比如低速蠕行,或急加速时,我们通过电机的辅助,将发动机调整至更高效的区间;当工况合适,发动机在高效地工作时,通过三挡速比,我们能够更多地通过直接驱动的模式,将能量直接传递到车轮,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实现能量0损耗。

媒体:看视频雷神智擎Hi·X可以做到。在时速20km以上即可进入并联模式。

王瑞平:日系是70公里发动机有持续功耗,我们时速20km就可以。可以说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没有通过电机再发电再推动,这样有一个效率折扣,每一个环节有效率折扣,所以说更多的持续功耗有利于全局性方便达到最优的。

林杰:定价的问题稍微晚一点吧。总之来说,消费者用雷神混动是更经济的,在油耗各方面的转换率有一个公式,让消费者买混动没有压力,没有过多的负担。

王瑞平:两个点,第一个油耗可以降下来,第二个是一旦规模大了,这个成本差价快速的下降,规模化会下来。

林杰:还有一个成本就是说,现在排放有成本的,所以说这些东西我们会综合考虑。

blank.gif

媒体:去年开始,奇瑞长安等都在发布混动技术,大家都一窝蜂抢市场,怎么看明年混动市场的发展状态,怎么看PHEV和HEV混动车的占比,现阶段或长期来看我们侧重于哪种技术路线?

第二个问题是,智能吉利2025年的规划中提到了领克的销量目标,还有领克要推纯电SUV,按之前的规划纯电由极氪负责,这中间有什么变化?

林杰:我们的混合动力涵盖了HEV、PHEV、REEV等,从当前包括到明年,只要在国家有插电补贴的情况下,插电混动的比例不会输于HEV混动的,因为消费者的购买综合成本并没有HEV混动高,特别是对越贵的车,价格越高的车,消费者购买插电混动更划算,所以我们认为明年插电混动在燃油车领域中的比例会进一步的提升。今年我们所有PHEV车型的销量也都上来了,现在芯片、电池等等也很紧张,需求很旺了,我们厂家的PHEV订单都是缺单的,都是欠的市场的,短期来说,只要国家有排放政策、补贴政策,PHEV的销量很高的,如果没有这些政策,HEV的量会提升上去。

纯电车型主要由极氪来发布。领克品牌的纯电车型在欧洲。2023年,领克首款电动SUV产品将率先投放欧洲。

媒体:五年前做混动系统规划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五年以后纯电的市场渗透率上来更快?特斯拉带动国内新的纯电品牌对上量更快一些,我们对标日系,反过来看,过去十年日系做市场、做消费者教育花了很长的时间和代价,事实也证明可能厂家想的事情和消费者想的事情不完全一样,您刚刚提到产品不够好的话用户是不会买单的,吉利这几年很旺,销量中国品牌第一,现在国货的认同度比较高的消费下,市场开拓会不会有更大的成功率?

林杰:对消费者教育是很难的事情,一般企业很难把消费者教育好,但消费者把企业给教育好了。混动领域,日系起到对消费者进行混动技术教育的工作,有的时候对手也是帮手,现在中国消费者对于混动技术已经不陌生,特别在南方,比如广东消费者对混动的认知认识特别深,这其实也是助力我们教育了消费者。

另外,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我们是在别人的肩膀上再往上的,包括从经济性到整个动力的加速性、品质,在技术上领先别人。在价格上,这本来就是中国品牌的一直的优势,所以说混动方面我们仍然会去发挥这样一个优势,把更好的产品带给消费者,获得这个市场。

对中国品牌来说,所谓中国情怀让消费者买单,我们作为中国企业不要这样想,这样想很有问题的,没有哪个中国消费者欠你这个企业,你唯一能够让他买单的,只有你能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所以我们认为成功与否也,关键要看能否给消费者提供高价值的产品,给他们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媒体: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混动的销量的,比如星越L混动车型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会上市,有没有一个关于HEV执行的预期。第二个问题关于产能,比如说比亚迪DMI车型有十多万的,但是产能受限,因为电池是新的等等,吉利也是一样,新的发动机,也是混动的变速箱,也是新的电池,所以会出现明年后年需求量很大,但是产能跟不上的问题。

blank.gif

林杰:混动车型短期的占比,包括插电混动,我们的目标目前没有提升到特别高,星越L混动占比达到20%左右,这样一个规划的量,并不是特别大。另外不仅在做混动,包括插电混动也是有产品的,产能问题也一样,并没有一下规划很高的量。   

媒体:第一个问题,未来发展扁线电机会大部分取代圆线电机吗?第二个问题,现在变速箱是自己研发,还是与其他的一些公司共同研发生产的?

王瑞平: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埋头苦干,已经搭建了非常高的技术平台,产量接近60万。而且我们在欧洲、德国的专家做了对标,变速箱做的跟最高端的在同一个水平,完全得到了欧洲高端品牌的认可,而且我们质量标准非常高,因为我们装备都是精度最高的。

最近这五六年我们的变速箱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新的混合动力的变速箱完全是我们自主开发,自主掌控的技术。现在大家可能需要转变一下观念,过去觉得是国际上买的东西是好的,现在我们在跟国际品牌竞标,他们说中国品牌应该便宜,我们说为什么?技术比他们好,质量装备都比他们好,我们哪一点比他们差,为什么比欧洲他们要便宜。

另外3DHT这个产品做的非常好,是节能效果非常好,我们的甲醇的产品主要贡献来自于3DHT,节油率40%以上。这些技术完全是吉利团队主导开发,欧洲有个研发中心也是属于我们的,由我们来管理的,联合开发这个项目,我们对欧洲标准那么熟悉和了解,就是因为在跟国际上广泛在合作的,所以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吉利的要求、追求,后来我们的标准几乎变的非常高,所以100%是吉利做的。

关于电机,扁线就是功率密度比较高,这个相对比较先进的,现在更多趋势确实往这个方向演变。

媒体:中国车企很能理解用户的需求,反过来这个需求理解之后响应很重要,所以说对于市场端、研发端中间的原来沟通可能长一点,现在其实产品迭代也很快,所以想问一下吉利来讲研发生产制造的敏捷度和市场的响应是怎么平衡的?

林杰:这也是这两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一个问题。我举个小例子,领克09刚刚上市,做了一个用户智选官,我们把营销和行政领导决定权交给消费者,比如,上市用几个颜色,可能我们做八个颜色做出来最后选五个,原来这个是我们定。这次我们改变了,我们从网上招了八千多名用户,其中四千多名用户在网上选颜色,四千多名用户中再选18个用户走进工厂选颜色,结果把我选的颜色PK掉了,我选的是棕色。我觉得挺开心的,要不市场会把我们PK掉。第二个其中有一个轮毂,我们放了21寸轮子的图片特别漂亮,因为PHEV没有备胎的,这个21寸扁平比较高,爆胎率比较高,所以工程团队不允许PHEV用21寸,但用户很喜欢这个轮子,21寸不行,那20寸可不可以用?当时离上市有十几天,这基本上不可能的,但我们的研发团队说马上把它开发出来,其实我没有提这个要求。现在整个研发系统也好,真正用户提出以后,用户的需求他们会很愿意的去响应。

现在不需要营销研发团队来做,现在用户驱动力量太强了,只要用户思维,不是行政驱动,这个变化就这么大。

范峻毅:用户思维还是取决于未来发展最根本的源泉,吉利也好领克也好,一直在这条路走的。

王瑞平:我本身研发的经历比较深,用户的要求才是决定这个产品未来能不能体现价值,我们给工程师所有的要求,必须了解未来客户喜欢什么东西,做出的东西有市场价值,才是真的成功。

媒体:激励机制上会对研发有倾斜吗?

林杰:车型项目研发最终的收益是要跟销量挂钩的。

媒体:负责研发的团队会不会有额外的奖励?

林杰:肯定会有,吉利也有。现在改变还是一个沟通方式的问题,以前属于我们要求他做。现在改变了,组织上更扁平了,跟用户的接触更深了,以前是被动销售的,造什么卖什么,到后面营销要什么,研发来帮你造什么,现在是用户需要什么,研发主动去握手。

也不仅仅是领克,吉利现在连造型都开始开放了,原来是造型到了最后定型的阶段,再请大家提意见,现在已经改变了。

媒体:这个跟日系PK应该优势会更明显。

林杰:这就是本土品牌作战的优势。

王瑞平:这一点我们感受非常深,在国际上去竞争的时候,我们最大的优势除了质量上可以去PK,成本上优势,另外一个主要的方面,就是我们的速度非常快,服务更加周到。现在吉利团队的变化非常之大,大到大家都想象不到。我们的客户意识非常强,我们对外交流时,能够很非常明显感受到,他们对于我们的快速反应的反馈非常强烈,认为我们是他们遇到的合作伙伴中反应最快,服务最到位的。因为欧洲的速度节拍节奏是比较慢的,中国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现在我们技术赶上来了,质量也保证了,而且我们速度还很快。

媒体:今天雷神动力发布,吉利动力进入4.0时代,请问咱们的销售包括用户运营是不是准备好了?

范峻毅:用户共创并不是今天参与什么,或者今天做什么,而是一个从头到尾的体系化的工程。现在的吉利,从外观的造型、配置的定义、产品的定价、活动的组织等,都是用户深度共创的过程。经过这段时间的共创,我发现很多的决策变快了,效率变快了,用户的需求更加明白了。

用户、企业、品牌到底是什么关系,我觉得现在用户、品牌、企业相对证明和相互成就的关系。用户选择你这个企业的产品,证明了什么?证明了企业做的这些产品是对路的,企业证明了用户需求是可以被满足的,品牌是证明用户的品味。吉利汽车也好,领克也好,会一直继续深挖下去,走下去。用户运营也好,用户共创也好,主要是要让用户成为品牌的主人,用户是品牌的参与者、开发者、使用者。进一步做到一切与用户共创、一切与用户分享,让用户成为最大的产品经理,成为主人,驱动品牌可持续创新。

渠道方面,我们正在打造全新的城市体验店,这些全新展厅区别于传统门店,服务质量将提升一个等级。将为用户提供智能服务,使吉利的渠道终端成为集体验、休息那、社交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活聚居地。

媒体:今天在现场提到了吉利自研的芯片,现场的内容不够细节,今天能不能透露更多的几个细节,比如说这个芯片是已经做出来了还是说还需要时间?

林杰:芯片是亿咖通在研发,SE1000是中国第一颗7纳米制程的车规级SOC芯片,目前已经研发成功了,一次性点亮的,明年会开始使用,台积电负责代工生产、制造和封装。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要做到更极致的用户体验,芯片是很关键的一个核心。

媒体:王总刚刚讲到的,要实现雷神动力供应全球,我想了解一下这方面我们做了哪些储备,未来怎样供应全球,现在有没有大致的规划?

王瑞平:首先,从过去合作过程中知道,我们跟海外国际上有很多的合作伙伴,这个过程已经坚定了很好的国际化合作的基础。第二个我们自己的软硬件都具备了国际标准的要求,我们的团队也已经是非常国际化的成熟团队,有来自各种发达汽车市场的资深专家,他们提到在中国开发输出到欧洲,他们也觉得很自豪。这些条件准备我们都已经做好了,而且我们自己现在的研发实力也非常强了。

还有一些到过其他公司的人,回来反馈说,吉利这几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怎么感觉自己的进步突然突飞猛涨。事实上很多国际上对接的合作伙伴,对我们的评价,也非常的高,让我们慢慢真正的建立了信心。

所以,第一个我们现在具备了扩展全球市场的能力。第二个从战略发展的策略上来讲,我们希望能跟国际市场竞争一下。要想雷神动力做成一个跟行业共享的技术平台、产品平台,就要从高端做起,从品牌做起。打下欧美发达国家,这是最容易获得其他人认可的。

blank.gif

媒体:再系统介绍下雷神动力的产品规划,我们传统动力品牌又是什么?

王瑞平:雷神动力是吉利全球动力科技品牌,雷神动力的产品矩阵包括雷神智擎Hi·X、高效传动、高效引擎、E驱。雷神动力的LOGO,整体造型是一个聚合形态,寓意致力于多元化智能能源的探索与解决方案,汇聚每一种能源的力量,惠及全球每一个人的智能科技。

(图/文/摄:皆电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