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难以超越的戴森——多年技术沉淀,持续行业领先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cn.technode.com/post/2021-11-03/dyson-tech/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2015 年戴森 V6 系列手持吸尘器进入中国市场,让消费者第一次感受到了吸尘器清洁的高效便利。在戴森的影响下,国内吸尘器行业也迎来了一次技术大爆发。

纵观吸尘器的演化历史,自戴森第一次将有绳机器的强大功能整合到无绳吸尘器开始,用户便不再需要拔取插头、拉扯电线,也不必再担心被线缆绊倒。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戴森的经典手持设计几乎引领了全球整个吸尘器品类的设计风向。

dyson%E8%A1%A5%E5%85%85%E5%9B%BE.png

戴森对国内吸尘器行业的影响力有多大?2015 年戴森 V6 系列吸尘器登陆中国市场之前,国内的吸尘器市场还是以有绳吸尘器为主,部分合资品牌的立式无绳吸尘器为辅的状态。

戴森 V6 发布一年后,国内的吸尘器市场也随之迎来了 “新浪潮”,从外观、高速马达到气旋,这些此前没有的概念和技术一时间成了行业竞相追逐的新热点。戴森强大的技术不仅影响了用户习惯,同时也带领国内吸尘器市场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好产品并非一蹴而就,43 年经验成就行业引领者

在手持无绳吸尘器领域,戴森是行业少有的、研发经验超过 40 年的企业。仅以马达技术为例,戴森通过持续地自主研发和创新,已在全球申请 1000 多项专利技术。同时,戴森也是为数不多能在全球多个国家销售并受到消费者一致认可的品牌。

很多人都看到了戴森成功的一面,却不知道戴森成功的背后是 43 年来对技术的执著追求。1982 年,当我们还在执著于什么材质的扫帚更好用时,戴森第一台采用气旋技术的无尘袋吸尘器 G-Force 就已经诞生了,而这款吸尘器诞生的背后,是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历时 4 年、研制了 5127 个模型的结果;2001 年,当我们刚刚用上有线吸尘器,还在纠结哪款产品吸力更大的时候,戴森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在微生物学实验室中研究各种微尘颗粒物对用户健康的影响。而国内真正开始关注灰尘及微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不过是近两年的事情。可以说戴森一直在以行业前沿的眼光去做技术研发。

可以窥见,戴森能够引领行业,绝非是因为运气使然,而是 43 年来对技术实实在在的持续钻研。

相较于戴森而言,行业中不乏依靠代工转型,或是借助了互联网东风的品牌。尤其是在手持无绳吸尘器领域,从戴森 V6 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引发无绳吸尘器的浪潮开始计算,部分同类吸尘器从首次研发到上市可能还不足 5 年的时间;部分互联网品牌甚至在初代产品上市前,从未有过吸尘器的研发经验。

戴森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始终秉承了技术为先,稳扎稳打的理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戴森在相关研发费用上的投入已经超过了 27.5 亿英镑,约合 249 亿人民币。此外在研发人员的配置上,2019 年戴森公司拥有将近 16000 名员工,其中工程师的人数高达 6000 余人,技术人员占比接近 4 成,这样的研发实力是很多同行业品牌都无法企及的。

眼界决定格局。对于已经拥有成熟完备的吸尘器技术研发和制造经验的戴森而言,它所关注的绝不仅仅是博得消费者眼球的设计——而是如何深刻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并通过技术研发去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运用技术去革新用户体验,让成熟的产品尽可能地趋近于完美。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领先的技术和卓越的产品也并非一蹴而就。在消费品行业并不存在绝对的 “性价比”,企业也不应盲目迎合消费热点。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戴森,在不停扮演着 “被模仿” 的角色。面对极具潜力的市场和日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戴森也致力于颠覆固有思维,激发更多源头创新,让消费者拥有更多、更好的产品选择和清洁体验。

被行业忽略的 “二次污染”,解决用户痛点才能造就真刚需

詹姆斯·戴森曾在一场采访中分享了自己成功的 “秘诀”,就是发现被别人忽略的使用痛点,并花精力去解决它们。多年来,从最初一个人的工作室,到拥有上万名员工的国际化企业,戴森始终把发现消费者需求,并用技术创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放在首位。

一直以来,戴森长期在中国开展和实施广泛的本土研究,致力于以创新科技满足中国消费者的清洁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洞察中国消费者的清洁习惯和真实的清洁困境,戴森曾在上海科技实验室模拟打造了典型的中国家庭场景。在实验室中,工程师使用了 60 种真实家庭垃圾进行测试,全面洞察中国消费者在日常清洁中的真实需求,力求研发出最适用于中国消费者的产品。

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戴森用户的清洁习惯,戴森对一至三线城市、总计 2400 名家庭清洁产品的消费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严谨的调研分析,戴森于 2020 年 4 月发布了《中国新中产家庭 “清洁观” 报告》,精准的六大消费者洞察揭示了戴森对于中国新中产家庭在家居清洁层面的深入探究。

此外,今年戴森携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发布了《室内尘人体暴露健康风险及高效除尘方式研究报告》,聚焦被消费者忽略却关乎居家健康的 “二次污染” 问题,并指出高效的整机过滤系统可以有效过滤灰尘中的有害颗粒物,减少其再次排放进空气中,从而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

《室内尘人体暴露健康风险及高效除尘方式研究报告》显示,室内灰尘的构成非常复杂,而且绝大部分灰尘过量吸入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当吸尘器产生的“二次污染” 遍布室内、四处飘散时,就会增加人体吸入灰尘微粒的可能,从而威胁用户健康。“二次污染” 也是应该被用户关注的一大重点。

“二次污染” 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吸尘器的整机密封性问题,由于吸尘器是由多个部件组合连接的,所以在结构和设计中很容易留下一些不易察觉的缝隙,当吸尘器开始工作时,工作中吸入的灰尘颗粒就会随着这些缝隙再次排出,形成 “二次污染”。此外,另一大考验就是吸尘器的过滤性能,过滤能力越强,排风口排出的 “风” 越干净,反之过滤能力不足,也会造成 “二次污染”。而在过滤系统方面,戴森已默默研发了 20 余年,建立了领先于整个行业的吸尘器过滤标准。所以,消费者选择吸尘器时,一定要关注吸尘器的整机密封性和过滤性。

dyson2.png

“整机密封+强大的过滤系统” 才应该是高品质吸尘器的基本配置

以戴森 V12 Detect Slim 轻量无绳吸尘器为例,它不仅在各个组件的连接处都进行了整机密封处理,同时搭载了 5 重整机过滤系统,可吸附并锁住 99.99% 小至 0.3 微米的灰尘,确保清洁过程中不会有污染物随气流泄露、排出洁净空气,有效防止灰尘回到空气中,避免无效清洁和 “二次污染”。

dyson3.png

戴森多重整机过滤系统,高效密封过滤,牢牢锁住灰尘

另外,续航能力也是消费者非常关注的一点,但实际上对于吸尘器而言,“续航时间长≠清洁效率高”。戴森通过强劲的高速马达产生的强大吸力配合专用吸头可以做到一吸即净,没有灰尘遗漏。高质量的清洁表现可以大大提升清洁效率。此外,以戴森最新的 V12 系列为例,产品的最长续航时间达到了 50 分钟,这个工作时间已经能满足绝大部分户型清洁的需求,加上压电式声学传感器可以实现智能调节吸力,以及可更换电池的设计,使用戴森 V12 系列完全不用为续航问题而担忧。

dyson4.png

基于戴森内部实验室设计的在 UV 灯光下吸除复合木板跑道上的洗衣粉的测试样本的模拟演示。

实验时,戴森 V12 Detect Slim 吸尘器搭配软绒滚筒吸头,机器处于自动模式。

大吸力≠好吸尘器,四大清洁主张定义科学健康吸尘

除了续航时间外,行业里最喜欢搞 “吸力竞赛”,认为唯有大吸力才能博得用户 “芳心”,动辄几千甚至几万的吸力标识仅仅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关注。然而,目前吸尘器行业对于吸力的标识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戴森进入中国市场前,国内吸尘器的吸力通常以 Pa(帕斯卡)单位来表示,Pa 代表了吸尘器的最大真空度,理论上真空度越大吸力越强,但吸尘器的最大真空度是在吸尘器进气口置于阻塞状况下测试获得的,是压力值极大的理想数值,并不符合实际应用场景。而戴森把 AW(空气瓦特)带入了吸尘器行业,AW 的测试和计算方法综合了空气流速、真空度、功率等多个维度的测量结果,能够反映吸尘器在真实工作场景下的吸力表现,对用户而言也更具备参考意义。

随着戴森使用 AW(空气瓦特)单位标注吸力后,目前国内主流的吸尘器产品也逐渐开始放弃 Pa(帕斯卡)而采用 AW(空气瓦特)标注。戴森通过产品的硬实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行业的进步。

此外,还有一点容易被用户和行业双向忽略的 “吸力不减弱” 的问题,消费者在购买吸尘器的过程中看到的官方标注参数,基本都是产品在刚出厂最好状态下的测试结果。但吸尘器是使用期为 5-8 年的耐久型消费品,要能长期使用并做到 “吸力不减弱” 才是最重要的。

吸尘器吸力衰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高效的尘气分离技术。没有搭载高性能尘气分离技术的产品,在长期使用后,大量灰尘因无法被分离进入尘筒,从而容易形成气道和滤网的阻塞。同时,实现尘气分离主要依靠在吸尘器内增加气旋结构,而如何通过气旋的数量、形状、大小,去平衡尘气分离效果与吸力大小,对于吸尘器行业来说是一项挑战。

而戴森是最早把该项技术引入到吸尘器中的企业,从双气旋到多圆锥气旋,戴森已经积累了 40 多年关于气旋的研发经验,完全可以兼顾技术性能和用户体验。以戴森 V12 Detect Slim 为例,这款产品采用专利 Root Cyclone™气旋技术:11 个气旋组产生高达 100,000G 的离心力,分离气流中的灰尘,避免气道堵塞,实现长久使用依然 “吸力无损耗”。

dyson5.png

戴森专利 Root Cyclone™气旋技术,吸力无损耗的关键

吸力的确是吸尘器最核心的参数之一,但仅仅拥有大吸力未必见得就是好吸尘器。就像买汽车一样,我们会关注品牌、动力、油耗、空间、舒适性、安全性等等,这些指标中虽然有主有次,但每一个参数都会影响你购车的决策。同理,吸尘器也一样。

作为一个近三十年才逐渐进入大众生活的新生品类,消费者对它的认知不够成熟,认为吸尘器只有吸力一个核心参数指标。但实际上真正优秀的吸尘器一定是要讲究产品的综合指标与用户体验——包括清洁效果、过滤能力、产品密封性、易用性等等。

那选择吸尘器有哪些重要的关注点呢?

戴森在吸尘器行业摸爬滚打了 43 年,可以说是吸尘器行业资深的专家级品牌,在戴森看来优秀的吸尘器一定要遵循这四大清洁主张:

  • 选择强劲吸力,减少灰尘遗漏:拥有可靠的清洁能力,能够做到深度清洁,不遗漏灰尘。
  • 强劲吸力,也应持久不减弱:在合理的吸力及气旋能耗比下,戴森内置的 Hyperdymium 直驱式马达能够在提供强大能量的同时,不损失气旋分离所需的能量,带来强劲且持久的吸尘表现。同时保持长久的耐用性,无论使用几年,始终拥有如初的性能。
  • 锁住灰尘,避免二次污染:通过整机密封、高效过滤,牢牢锁住细菌、过敏原等污染物,避免造成室内 “二次污染”。
  • 死角缝隙,也别忽略:拥有丰富齐全的配件,确保复杂家居环境下能够有针对性地做到整屋无死角清洁。

戴森提出的这四大主张关乎了产品的性能、耐用性、健康、易用性,能做到这几点的产品才能让你用得省心又安心。

好的产品一定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靠着追逐某项参数,过分夸大宣传制造出来的,唯有像戴森一样几十年来始终秉承 “解决他人所忽视的问题” 的初心,致力于追求通过极致的技术创新为消费者带来颠覆性解决方案的理念,才能打造出用户认可、颠覆创新、同时引领行业发展的好产品。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