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养猪90天,温氏股份亏了72亿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gelonghui.com/p/49380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在猪价下跌、猪企亏损的行业大背景下,“养猪大户”温氏股份10月28日发布了公司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第三季度净亏损72亿元,前三季度净亏损97亿元。

同为养猪界龙头企业,温氏股份经常被人拿来和“猪茅”牧原股份作对比。“从2019年开始,两家公司股价与市值都出现了较大的‘分水岭’,不同的是,温氏股份出现持续性回落,而牧原股份则不断创出新高。”经济学家宋清辉称。

2021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净利润为87亿元。而在2020年,温氏股份年度净利润为74亿元,在2021年前三季度则亏损达到近百亿元;公司市值也在千亿元左右徘徊。

有股民在股吧以“温氏六大醉状,不醉不归”为题发贴,意在批评公司“家族化色彩浓厚、管理决策失误、养殖模式存在问题等”。

温氏股份到底怎么了?

养猪90天,亏掉70多亿

温氏股份在第三季度的大幅亏损是创了纪录的。2021年三季报显示,温氏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59.39亿元,同比下降18.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72.04亿元,这是公司自2015年上市以来亏损最多的一个季度。

把时间拉长,公司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亏损高达97.01亿元。

不仅如此,因生猪价格出现大幅下跌,肉猪存栏量增加以及饲料原料采购价格上升,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由去年同期的59.1亿元降为-14.67亿元,降幅达到124.83%。

一系列数据说明,温氏股份经营面临困境,盈利能力承压,现金流也出现难题。

温氏股份的现状,与2021年以来的养猪业市场动态息息相关。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三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量较高,同比增长16.7%。供需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从今年1月下旬开始,国内猪肉价格已经连续8个月出现回落。

中国畜牧业信息网上的数据显示,全国生猪均价最低跌到11元/公斤以下,这是2018年6月以来生猪价格首次低于11元,距今年年初最高价格下跌近70%。9月份,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到76.7%。

在央视财经的一次报道中,探访了部分湖南和广东的养猪企业,报道中称,不仅是不少养猪散户清栏出场,连一些规模化的养殖场也出现了违约烂尾情况。有人去年砸进300多万元入场,结果租借猪场不到两年就人去楼空。还有近十年的养殖户称,现在生猪的销售价比饲养成本还要低,因此不得不提前退场,在原本的猪舍中养起了鸭子。

4aafb-37f78998-3b1e-4a62-94c4-fa9f84211ae0.jpg

图源:央视财经截图

据了解,为了应对这轮“猪周期”,温氏股份也在采取缓冲策略,原本计划今年建成投产的7个养殖、屠宰项目也均推迟了一年半左右。

深圳市京基智农时代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谢永东这样形容行业状况:“大多数企业都是处于亏损状态,而且亏损较大,有些企业甚至在9个月内赔掉了过去10年的利润。”

“养猪一哥”由盛转衰

据公开资料,温氏股份创立于1983年,由七户农民集资的8000元初始资金起步。据悉,温氏股份前20年都在养鸡,2003年之后才开始布局养猪。

如今,温氏股份已发展成一家以肉鸡、肉猪养殖为主导业务,辅以养鸭、养牛、养鹅、养鸽等相关业务,以及食品加工、农牧设备等配套业务的现代农牧企业集团。

2015年11月,温氏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当时农牧业资本运作的标志性大事件。2015年公司全年营收超过48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60亿元。公司上市首日股价报收55.31元,总市值超过2000亿元。

从这以后,温氏股份的业绩继续攀升。

2016年-2018年,温氏股份年营收都稳定在550亿元以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17.9亿元、67.51亿元、39.57亿元。2019年-2020年年营收维持在730亿元以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达到139.67亿元、74.26亿元。

即便是在猪企受到非洲猪瘟严重影响的2018年和2019年,温氏股份销售的商品肉猪仍坚挺在2000万头上下。因此,温氏股份一度被业界誉为“养猪一哥”、“农牧业华为”。

然而,转折发生在2020年。虽然温氏股份当年仍然处于盈利状态,但净利润却同比大降46.83%,这引起了投资者的警惕。

对此,公司将原因归结为三方面:受活禽市场供给过剩和新冠肺炎疫情下餐饮业营业不足对禽肉消费需求减少影响,养鸡、养鸭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出现较大亏损;报告期内,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仍较为严峻,公司主动调低肉猪产量,淘汰部分母猪;为增加农户合作粘性,与合作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报告期计提合作农户收益分享金额11.9亿元。

“非洲猪瘟对猪企的影响体现在,一方面是商品流通和交易困难,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生猪养殖成本抬升,例如防疫支出成倍增加、母猪及仔猪价格水涨船高以及死淘率进一步上升等。”宋清辉向记者分析道。

也因此,在今年4月份的业绩说明会上,包括总裁、独立董事在内的温氏股份众高层管理者,不得不直面投资者们接二连三提出的尖锐问题,如“公司估值跌破千亿,请问你们高层有何感想?”“同行和中国经济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温氏股份股价走跌,投资者损失严重,公司管理层如何保持公正,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等。

对于以上种种问题,温氏股份的大致回应为,温氏在肉转种、外购种猪和仔猪育肥等方面,比同行企业要慢六至八个月时间,所以产能恢复的时间也会延后;公司养猪业务全国布局,各地的情况差异较大,同时也存在部分干部工作执行力不到位的情况,表现也会比较被动;但公司将努力创造更好业绩,提升公司价值,为投资者带来更好的回报。

事实上,将温氏股份的业绩和牧原股份对比就会发现,这些投资者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

据悉,牧原股份成立于1992年,虽然比温氏晚九年,但却乘着“猪周期”的东风成长迅猛,年营收在2017年突破百亿元、2019年突破200亿元;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274.51亿元。

从2021年双方对外公开的出栏量规划来看,温氏股份2021年肉猪出栏量目标约1200万头,2022年约2000万头;但牧原股份2021年公司预计出栏生猪就达到3600万-4500万头。

此外,从上市公司股价和市值上来看,截至10月29日收盘,温氏股份报16.48元/股,总市值1047亿元,对比上市当天到达的最高点40.24元/股对应的2564亿元市值,市值蒸发高达1517亿元,超过腰斩水平。而反观牧原股份的3006亿元市值,资本市场似乎对牧原更有信心。

“猪瘟对猪企确实有比较严重的影响,但是温氏的巨亏还与其‘公司+农户’模式的成本竞争力、抗周期能力较差有关,更与温氏股份的家族化管理所带来的较低的企业运营能力有关。”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

在前文中的“温氏六大醉状”中,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尖锐却不无道理。

“家族化管理”是外界普遍认为温氏股份存在的问题。在公司的2020年业绩说明会中,有股民直接提问:公司高管有子女和亲属在公司工作,如何避免家族化管理出现的问题?如何避免家族员工拿钱不干事影响真正干事优秀员工的积极性问题?

温氏股份当时承认“公司高管有子女在公司工作”,但称他们是“按能力负责不同的岗位”,同时否认公司内存在“拿钱不干事”的情况。

据Wind统计数据,在2019年上半年,温氏股份是300家减持企业中减持规模最高的企业,期间董监高减持操作多达73次,减持金额达8.7793亿元,减持涉及董事、监事、高管以及他们的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等,到了下半年减持次数也近20余次。

就在温氏发布财报当天,公司还披露了一份深交所对于对温氏董事黄松德的监管函,其中显示,黄松德的女儿黄菲于2021年3月29日买入温氏转债83248张,成交金额832.48万元;于2021年4月21日卖出温氏转债9277张,成交金额960169.50元,以此计算卖出交易价格约103.49元,整体总浮盈约3万元。上述买卖行为构成短线交易。黄松德作为温氏股份的董事,未能督促女儿合规交易温氏转债,违反多条创业板上市相关规定。

在投资者看来,公司的管理决策无疑会因此受到影响。在2020年“超级猪周期”红利下,各家猪企抓紧扩大养殖规模,从2020年前9个月的累计出栏量看,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等出栏量都是正增长,其中牧原股份同比增近50%,而温氏股份却做出了匪夷所思的超50%负增长。而不少投资者认为,正是因此决策迟缓,“一步慢、步步慢”,才导致温氏股份“错过了养猪最赚钱的一年”。

相对比下,牧原股份在2020年实现了营业收入562.8亿元,同比增长178.3%,增幅也达到近10年以来的最高值;实现归母净利润274.5亿元,同比增长349%。目睹同行的“豪横”业绩,不少投资者更加拉低了对温氏股份的信心。

此外,温氏股份沦为养猪“差生”,从技术角度看,与公司“引以为傲”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也不无关系。

温氏股份采用的所谓“公司+农户”为核心的模式(现已进化为“公司+现代养殖小区”模式),即农户们按照温氏提供的管理标准进行饲养管理,可获得稳定的饲养效益。公司也提出,通过与温氏股份合作,广大农户将成为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化新型农民。

相对自养模式来说,该模式属于轻资产运营,资金占用相对较少,规模也容易扩大。但弊端也很明显——温氏股份要与合作农户签订合同,每年都要保证养殖户的利润空间,这意味着公司即便自己“赔了”,该给农户的钱还是要给,这变相加剧了猪周期下行期间温氏股份的盈利压力。

此外,在遇到重大事件时,农户远不如一体化、规模化的自养模式好管理和好控制。“牧原股份自繁自养的重资产模式,在行业价格大幅下挫至成本线之下时,依然尽显成本优势和业绩,这是牧原股份保持盈利和顺利度过此次猪周期的主要原因。”柏文喜称。

他还认为,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相比,除了在商业模式、运营水平尚有差距之外,在根据行业变化迅速实现自我调整的能力方面也存在不足。

温氏股份副总裁梅锦方在前不久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表示,行业现在产与销的差价较大,生产远远过剩,消费远远不足。因为非洲猪瘟导致猪价在高位,因此大量(猪企)扩充产能,加上后来养殖方式水平的提高,资本大量涌入,产出量增加,所以行业供给明显增加。

业内人士也认为,虽然进入10月以来,生猪价格出现震荡反弹行情,但较高的冻肉库存和增长的生猪出栏量,都限制着猪价的上涨高度,后期猪价很有可能出现低位震荡,因此明年上半年生猪养殖仍然面临着亏损的可能。到那时,温氏股份在掉队的路上就很有可能越走越远,从而进一步威胁到自身行业地位。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