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用到长城,Google 的新项目让我们在家也能360° 实景看长城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42537047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不用到长城,Google 的新项目让我们在家也能360° 实景看长城

苹果产品等 4 个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从古到今,人来人往,马嘶马蹶,月缺月圆,万里长城长在那里。李陵出去,苏武回来,孟姜女哭,季辛吉笑,万里长城长在那里。 ——余光中《万里长城》

v2-1cf4a53052b523269f25f165dc1805fa_720w.jpg

▲ 杏花在长城边开放。摄影师:吴强

你可能生在南方,长城远在千里之外,至今无缘踏足;又或者,长城离你很近,但你从未想过大费周章登上去看看;也可能,你是那每年到访长城的千万名游客之一,用自己的双腿丈量过冒着苔藓的野长城,或目睹过国庆假期八达岭长城上的人潮汹涌……然而,不管你是否接触过长城,长城都必然接触过你。它是中国的名片,也是全体中国人共同记忆的一部分。

v2-11d152eeaff01847c3eaf28560460bf7_720w.jpg

考虑到长城的知名度,每年只有不到 1% 的中国人有缘得见它的风采也未免太过可惜。

不过,有个办法至少可以部分地弥补这种遗憾:前几天,Google 艺术与文化项目跟北京古北水镇合作推出了「见微知『筑』识长城」主题页面,让我们有机会以在线游览的方式探索目前保存最为完好、最有特色的古长城段之一——司马台长城。

关于长城的介绍不少见,但「360°实景长城」功能,这确实是第一家。它允许我们以类似于地图街景的方式游览整段司马台长城,甚至包括通往仙女楼的「天梯」等不对游客开放的部分。

想象一下,不受时间和天气限制,更没有其他游客妨碍你看长城,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比亲身游览还要好一些。

v2-ebbdd16658aa851af31d78fe2fce8969_720w.jpg

▲司马台长城秋景

而 360° 的全景视角,比起静态照片来确实有着很大优势。要是你和我一样尝试过观察敌台(对,就是那些隔一段就出现的高台)内部结构,就一定会意识到全景视角的好处所在——在逼仄的敌台内部,想要看清内部全貌,全景视角是唯一的办法。

别忘了观察司马台长城的种种修复细节:与几乎完全重建的山海关和居庸关城垣不同,司马台长城修复工程秉承着的是在当年独树一帜的「整旧如残,整新如残」思路,只用钢架加固结构、修补最严重的损毁,但整体上还维持着原有破败倾圮的状态与历史沧桑感。

▲ 司马台长城西四楼部分,体现了文物修复的「最小干预」原则

这一思路如今也成了长城修缮的主流。2014 年颁布的《长城保护维修工作指导意见》中就写道:「长城本体抢险加固、消除长城本体安全隐患是长城保护维修工作的首要任务……长城保护维修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

换言之,未来修复的长城段大多会像司马台长城一样遗留着时间摧折的痕迹,而不是焕然一新的「原样重建」。

▲ 夕阳穿过望京楼。摄影师:吴强

细节上的破败掩盖不了长城整体的雄浑:全景游览以外,项目还提供了 370 张长城高清照片。

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了在苍莽群山之间蜿蜒的长城、与开放的杏花一同隐没在灰色中的长城、在雪白雾凇里凌厉划出一条界线的长城,以及高高跃起衔住夕阳的望京楼。精选照片和全景游览,分别在远近两个层次上呈现出了长城之美。

饶是如此,只是眼看着长城的景色,依然无法彻底了解长城。这也是为什么,主题页面上附加了许多「小知识」,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长城的历史、结构与形制。

比如,它会告诉我们,历代长城的总长度为 21196.18 千米,这是国家文物局在为期六年的调查后公布的数据。

或许你对这长度没有直观的概念,但可以这么解释:这是北京到纽约航班航程的三倍,不考虑地形因素,将它们连接起来,足以在南极和北极之间砌出一道长墙。

当然,这页面上的知识点也不完整,它没有说明如今称得上「保存状况良好」的长城段只有不到 2000 千米,还有 6500 千米的长城已经在地面上看不到物质遗存,只能根据相邻长城的走势推断出来。

事实上,大多数长城的保护状况都堪称「岌岌可危」。此外,页面上的说明还错误地将山海关当成了明长城的东端——真正的东端是丹东的虎山长城。

▲长城是有着纵深层次的整体工程。 图片来自:司马台长城

关于长城最常见的误解,莫过于以为它只是一道孤立的城墙。

知识点页面澄清了这个误解:长城并不只有一道墙,它更像是一个代称,真正的「长城」包括了以城墙、敌楼、屯兵城为代表的防御系统,还有以烽火台和驿站为代表的军情系统,以及由屯田、盐铁场、马场、市场等构成的军需系统。所有这些元素耦合在一起,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

也许正因为这个综合防御体系的完备,历史上真正发生于长城下的战役屈指可数,更多的时候,就如伊斯梅尔·卡达莱在短篇小说《长城》中所描述的:「它屹立在蛮夷和中国之间就像一个障碍,有时候有益于某一方的利益,有时又有益于另一方的利益」,双方都愿意让它维持现状。

还有一些「偏门」知识,是它不告诉你,你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的。

比如说,修筑长城的条砖尺寸一般是 37 厘米 × 15 厘米 × 9 厘米,铺地方砖尺寸则是 37 厘米 × 37 厘米 × 9 厘米,有些城砖上面还用统一格式写上了产地、砖户名、负责的提调官,具体办事小吏、烧窑匠等人的姓名等信息,要是城砖出了质量问题,可以直接根据上面的信息追究责任。

更全面地认识长城

在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里,长城是「伟大的墙」;而在德语跟荷兰语里,则简单地用「中国的墙」来指称这座历史上最伟大的人造建筑之一。

人们还曾经谣传,长城是太空中唯一能看到的人造物,为其添加了几分传奇色彩。

▲ 早在 1797 年,英国人 William Alexander 就用水彩画为西方介绍了长城。图片来自:大英图书馆

更不用说那 4000 多个冠以「长城」之名的品牌商标了:长城汽车、长城葡萄酒、长城电源、长城机油、长城午餐肉……这一名称的密集程度,足以让我们的大脑因为过饱和而暂时辨认不出「长城」二字。甚至连中国发出的第一封电子邮件,上面写的都是「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与长城的影响力相比,我们对长城本身的了解却非常稀缺,大多数人对长城的印象,仅限于那一小段八达岭长城的照片。

v2-a8ba0164860ac82b0e6a1a4a7228531f_720w.jpg

好在,近些年来长城的保护与科普工作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先有锥子山长城和箭扣长城先后得到部分修复,后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腾讯公益慈善基金资助的长城科普绘本《长城绘》在 2019 年出版,如今又多了一个由 Google 推动的项目。

认识和保护长城,正在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